分享

学前教育观察:利用中小学富余资源办好幼儿园

 安庆天南地北 2011-10-31

时间:2011-10-16 8:59:15 |   浏览: 72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当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也包括巩固并优化小学附设幼儿园。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发展,我们该如何利用好中小学富余资源?如何管理好小学附设幼儿园?如何确保学前教育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拥有基本的质量?

  根据幼儿特点改造中小学富余校舍 
  
随着我国儿童出生率的变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乡镇中心小学建设投入的加大、规模的扩大以及中心化和集约化,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势在必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校舍的富余。剩余校舍主要是村小,也有部分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旧址。对于这些集体所有或政府所有的房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地方将这些房产转为他用,不再作为教育用房,也有些地方将这些房产出卖或租赁给私人或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教育用房应优先用于教育,尤其是在当前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因此,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应是增加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当前“入园难”问题的重要方式。 
  严格地说,中小学校舍与幼儿园校舍是有一定区别的,甚至包括场地也是有所不同的。这主要是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活动特点决定的。对于幼儿来说,房舍环境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房舍无安全隐患是首要的原则。对幼儿园来说,房舍安全与否不只与房舍结构的牢固程度有关,还与房舍细微的结构合理程度有关。所谓结构合理程度,是指是否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否会给幼儿带来行动阻碍,是否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身体伤害,如台阶的高度、室内光线、栏杆的密度和高度等是否适合幼儿等。因此,中小学校舍往往不能直接作为幼儿园的校舍,必须进行改造。 
  对中小学房舍的改造必须再设计到位、经费到位、改造到位,严格按照专业的要求,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校舍的改造工作,坚决避免由于不科学的房舍条件对幼儿造成身体伤害。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中小学校舍才能真正起到解决“入园难”的作用。对改造利用的校舍,必须加强检查验收,真正做到周全检查、注重达标、排查隐患。同时,还应切实追究由于房舍条件引发安全事件的相关人员的责任。
   
  中小学转岗教师培训后方可上岗
  
我国学前教育的问题不只是“入园难”、“入园贵”,学前教育总体上“质量低”也是学前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数量足、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总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合格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学前师资的培养,迫切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前师资的合格率,迫切需要采取系统的、有效的措施,分层次地培训学前师资队伍。各地为了充实学前师资队伍,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让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是其中一项措施,这既保证了这些教师的生计,又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转岗成为幼儿园教师,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注重转岗教师的素质。如果转岗教师不只是富余教师,还是落聘教师、淘汰教师,或是专业素质、业绩和品行等方面都相对薄弱的教师,那将严重影响学前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也是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漠视和忽视,是对学前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轻视和无视。因此,转岗教师必须是良好的教师,只能给学前师资队伍加分而不是减分。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好这个关、守住这道门。学前教育需要的是乐于学习、积极肯干、善于反思和不断进取的教师,而不是教师队伍中的老弱病残者。有些人还有一种观念,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带带孩子,谁都可以应付,看不到学前教育的专业性,看不到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看不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错误地看待学前师资的专业性和特殊素养。这种看法是与学前教育科学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相背离的。
  二是坚持自愿的原则。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很多的不同点,学前教育不是以书本知识学习为主的口头传递式的教育,学前教育要求教师有把教育内容还原为生活和经验的能力,能够把教育内容化解为幼儿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这是比讲解和说明更难的工作,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重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很多中小学教师到幼儿园最不适应的就是这种转化过程。只有实现了这种教育观念和策略的转变,才能说适应了学前教育的工作。由于学前教育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因此,转岗教师应该自愿,只有自愿的教师才能真正为学前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而积极努力。
  三是注重充分培训。由于学前儿童发展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对学前教育的师资有独特的素质要求。中小学转岗教师必须接受充分的专业培训。所谓充分培训,是指充分了解和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了解和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充分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形式,避免以全班集体教学作为唯一的课程实施形式,避免把教师讲解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方式,避免把研究教本作为教师备课的主要方式。中小学教师转岗培训需要做到经费到位、时间到位和课程到位。各级政府应将中小学转岗教师的培训作为专项工作,落实经费,保证培训的有效性。中小学转岗教师的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月,培训课程注重补缺和呈异,突出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弥补其专业素质上的不足。同时,应加强爱岗敬业方面的培训,因为学前教育需要教师有更大的耐心、更大的毅力、更多的创造和更多的付出。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把理论培训和现场培训结合起来。
  
  确保附设园相对独立并谨防“小学化”
  
为了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国家鼓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社会力量参与办园。小学办园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小学附设幼儿园一直是幼儿园的一种类型。在有些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管理模式。在一些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小学办园是有助于缓解“入园难”的,有些地方由于小学管理幼儿园,把小学管理的一些经验带到了幼儿园,促进了幼儿园管理的规范性,还有一些幼儿园利用附设在小学的有利条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幼小衔接活动,促进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小学附设幼儿园的问题也必须关注,只有充分认识这些问题,才能使小学附设幼儿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是确保幼儿园的相对独立性。幼儿园独立性的核心是财务独立,幼儿园的经费只能用于幼儿园的日常运行,避免幼儿园沦落为小学的创收渠道。大部分小学附设幼儿园做到了专款专用,个别的小学甚至利用自己的优势支持幼儿园的发展,补贴幼儿园经费。但小学挪用幼儿园经费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这是当前小学附设幼儿园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园长不知道幼儿园账目,或者园长知道账目但无能为力的现象必须改变。有些幼儿园经费完全由小学校长控制,聘用教师的月工资只有几百元,相当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极为不利。让公办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园长真正成为法人,是解决当前小学挪用幼儿园经费的重要措施。此外,加强幼儿园财务监督,加强园长在管理幼儿园经费上的作用,让教代会参与财务决策等,有助于幼儿园经费的相对独立和专款专用。
  二是避免“小学化”。幼儿园可以学习小学的一些管理思想和办法,但不能全学,更不能不加改造地学。幼儿园、小学是两个有较大差异的教育机构,必须关注幼儿园的特殊性,不注意这一点容易造成“小学化”。小学对幼儿园的专业事务插手过多也是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重要原因。有些小学附设幼儿园用小学教师评价的标准评价幼儿园,关注上课,关注学科教育,甚至连教学规范也参照小学,这必然会加重“小学化”的倾向。有人说,美国很多幼儿园都和小学在一起,人家怎么没有提“小学化”问题、没有出现“小学化”现象?我想这里至少有几点需要明确的:一是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美国幼儿园的经费与小学一样是得到法规保障的,不会出现小学挪用幼儿园的现象,更不会出现随意压低工资招聘幼儿园教师的现象;二是美国的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其教育方法生动有趣,教育方式更像我们的幼儿园,跟这样的小学在一起当然就不存在“小学化”问题。如果我们的小学能从幼儿园教育中学习一些观念和策略,也许能真正促进小学的素质教育。 (作者虞水平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