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口大姜的高产栽培技术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1-01

出口大姜的高产栽培技术

  • 出口标准一般要求:姜块肥大,块重0.25kg左右,形状规则,色泽鲜艳,表皮光滑,茎块紧凑,无病虫斑害。

        一、改革传统栽培管理措施

        1、改沟播为垄播,提高苗期地温和土壤通透性,促苗早发。

        2、改小块姜种种植为大块姜种种植,提高苗期生长势和生活力,促进分枝与茎杆生长。

        3、改催芽露地栽培为不催芽覆膜栽培,以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增加有效积温。

        、改单一施肥为全量施肥和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和叶面肥,严格按照大姜的需肥规律施肥。

        5、注意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PH值稳定在 6--6.5。加强前期管理,重视后期科学施肥。

        6、改零星种植方式为规模种植,以便统一组织管理。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施肥。要求土层深厚,土质松软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和粘壤土。按亩产4000公斤的施肥要求,亩施基肥鸡粪或猪粪3500--4000kg,麦糠400--500kg,耕翻时与土壤混合均匀。

        (二)深耕与建厢。深耕要求达40--50厘米,以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按厢面宽40厘米、厢底宽60厘米,高20厘米做厢,厢沟宽20厘米。一厢种一行,株距30--35厘米,行距75---0厘米,亩约2780株。

        (三)姜种处理及准备。播种前10天(3月20日前后),选姜块肥大,无病虫害、无质变的优质姜种300--450kg,掰成120--150大小,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与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混合浸种5分钟,进行消毒和防虫处理。

        (四)播种与覆膜。当地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我县约在3月30日前后,大姜覆膜种植苗期长,我县春季雨水较多,从播种到出苗一般不需浇水,但为防止特殊干旱年份,种植时可适当浇一次透底水。播前在厢上开沟,深20厘米,宽20厘米,最底层深施复合肥和饼肥各75kg,用50%辛硫磷2kg拌豆饼对水7.5kg进行防虫。覆土6--7厘米后播种,播种时,姜种的芽朝上,最后覆土6--7厘米,使厢面中间形成一条垄。在畦面上除姜垄外喷施除草剂,每亩用43%甲草胺乳油76--100毫升对水40--50kg喷雾,然后覆膜,最好选用黑色或兰色地膜,覆膜后,将未覆膜的姜沟也喷施好除草剂,须要注意的是:喷过除草剂的地方不要再次走进去,防止破坏地表形成的除草剂保护膜,揭膜前如果遇天气持续干旱时,也可在姜沟内浇水,喷施除草剂时,芽前不要喷到姜垄上,苗后不要喷到姜叶上。

        (五)田间管理。从播种到揭膜即,4月1日到5月初,如果天气持续干旱,可在4月下旬在沟内适当浇水(其实这种现象在我县是少有的)。

        1、当大姜苗高1.5--2厘米,气温在20℃--23℃时可揭掉地膜,时间约在5月上、中旬。揭膜时,不能立即淋水,防止地温突然下降不利发根。5--10天后,若天气持续干旱可造当浇水。3--5天后中耕,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

        2、待姜苗长到20--25厘米高时,应及时进行补苗和疏芽,一般以1株苗一个芽为最好,去弱留强。苗期叶面喷施磷、锌、铁、锰、镁等微肥,增产效果明显。6--7月份正值高温季节, 如遇干旱,浇水宜选在傍晚或夜间进行。浇水后于大田内覆草,以保持田间湿度,防止干旱蒸发。此外,这期间还要做好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等工作,施肥时,亩用硫酸铵10公斤,此次施肥称提苗肥。

        3、分枝期,约在7月中旬,为促进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满足地下根茎膨大所需要的养分,增加分枝数,应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期若施肥不足,地下块茎瘦长,颜色发暗,质量与品质下降,影响达到出口标准。此期施肥亩用复合肥40Kg,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5 Kg/亩。同时配合施叶面微肥(如碧全、高效利植素等)。这一时期地下茎已伸长,要中耕浅助,避免伤根。在松土后及时培土,每次培土约3厘米左右,以不露姜块为准。

        4、根茎膨大期,即8月上旬至9月上旬,根系吸收养分最多,地下根茎生长最快,因此在“立秋”前后要进行一次全面追肥。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亩用豆饼80 Kg(最好经堆沤过)、硫酸钾40Kg、三元复合肥20 Kg。以后定期喷施微肥及磷酸二氢鉀叶面肥,9月上旬进行第四次追肥,每亩用硫酸铵20公斤、硫酸钾 20公斤。结合浅锄和培土,7--8月雨季易造成田间积水,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大姜收获时,仍应做好田间各项管理工作,并每隔7天喷一次叶面肥与微肥。

        (六)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危害大姜的主要病害是姜瘟病,又名腐烂病,该病主要集中在高温多雨的7--8月发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病菌先在茎基部和根茎的上部浸染危害,嫩姜病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表面失去光泽,气味变臭,辣味变淡,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灰白色恶臭汁液,表皮破裂后,流出污白色汁液。姜茎被害时,病部呈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根部受害部呈淡褐色,后变褐腐烂,全部消失。叶片发病最初呈萎蔫状,失去光泽,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变黄,叶片反卷最后枯黄,整个叶片自下而上地枯黄。发病初期嫩姜和种姜同时腐烂,发病盛期仅嫩姜腐烂,种姜外部仍保持完好,仅内部变成褐色,引起全株枯死。姜瘟为青枯假单孢杆菌,经镜检鉴定为细菌引起,也有土壤中的真菌如立枯菌或白僵菌混合发生。防治方法:在齐苗期用78%姜温宁300倍液灌根,每亩用药液300公斤,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4000倍液灌根,也可用敌克松灌根。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用石灰进行消毒病株穴;每次大雨过后,用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40g/亩,兑水30公斤喷雾;发病初期亩用40%稻瘟灵72毫升兑水60--75公斤喷雾;或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用2--3次。

        对姜造成危害严重的另一种病害叫姜叶枯病。姜叶枯病在全国分散发生,长江流域各地于7--8月发病,病情发展快,危害较严重。姜叶枯病发病时,姜叶四周生黄褐色枯斑,逐渐扩大到叶面,然后全叶枯黄,成为褐色,病斑表面遍布墨黑色小点,这种病零星分布,不成片死亡,危害较轻,严重时影响生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防治方法:于发病季节前用1:1:150倍的波尔多液连续喷洒植株2--3次,或用多菌灵300--400倍液于收母姜时灌窝,或800--1000液喷雾。

        2、虫害防治。危害大姜的地下害虫有蝼蛄,地老虎等,可在播种时加豆饼毒饵进行防治,若出苗后仍有危害,可亩用500亳升二嗪磷乳油兑水 15公斤拌50公斤鸡饲料做毒饵,顺姜垄撒施。

        地上害虫主要有姜螟、猿叶虫、黄曲跳甲等发生危害时,可用50%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敌敌畏800--1000倍喷杀。苗期隔10--15天用药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