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智慧王国漫游——读《苏菲的世界》

 红藕隅榭 2011-11-03

此书介绍:

《苏菲的世界》是二十世紀最畅銷的哲学小說。是二十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

从古希腊爱琴海里发源的自然派哲学光芒,到雅典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在整个欧洲所燃起的燎原的千年智慧之火;从人性被献上神权祭坛的漫长中世纪,到人性复苏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人的理性主义和以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碰撞;从启蒙运动里人权对于王权和神权的反抗,百科全书派对于自然和理性的推崇,到黑格尔三段式的辩证法以及作为一个哲学家的马克思对人类的终极理想; 从基督徒康德革命性的人本主义到二十世纪无神论者萨特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

生命是一种庞大而神秘的存在,关于哲学的问題,千百年來,哲学家的讨论依然得不到一致的解答,每个人思考所得的結果都各不相同,而《苏菲的世界》就是進入哲学思考的入門,让我们以「仿佛乍见」的眼光,审視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作者介绍: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 ,生於1952年8月8日,挪威的世界级作家。就读奥斯陆大学时期,主修斯堪的那维亚语言、哲学、神神和文学,曾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於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贾德谈人生》,如今已是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

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于1991年成為全职作家,同年发表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享誉全球,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三千万本。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他的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于个人生命、于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贾德除致力于文学创作,启发对着对于生命的省思外,对于公益事业亦不遺余力。他于1997年创立「苏菲基金会」,每年頒发十万美金的「苏菲奖」,鼓励能以创新方式对环境发展提出另类方案或將之付诸实行的个人或机构。

书评:

欧洲哲学史,说穿了就是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苏菲的世界》向人们揭开了哲学王国这块神秘智慧的面纱。。。。

一、古希腊时代

古希腊盛产神和牛人,人类很大一部分文明的确要归功于这个神秘的国度。古希腊的哲人们很多思考在现下看来依然超前。

A.德谟克里特斯

他主要的贡献是“原子论”,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通过“原子”这种最小的单位进行分散、重构和组装。简单来讲,就是说世界其实是由无数积木堆砌成的总体,而这些积木由于神秘玩家不断被推倒重建,周而复始。但是他没说这个神秘玩家是谁……因为他不相信有不朽的灵魂存在。

B.苏格拉底

江湖传闻其主要特徵是——很丑,但很温柔。他一生没有著书立说,最后还“被自杀”,具体形象只能参见柏拉图的《对话录》。他最早提倡理性,认为人类正确的见解将导致正确的行动,他鼓励人要成为“有德之人”。他的“大绝”是“苏格拉底式反讽”,他的金句“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传说戴尔菲的神谕指出他就是“雅典最聪明的人”。

C.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的两个世界理论,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前者只能用理性去认识,后者仅仅靠五官感觉就可以了,却不大准确。 再有,理型世界是永恒的,存在的是精神物质和抽象物质;感官世界,或者说是现实世界,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马都瘸腿了,但我们还是可以靠理性想象出一匹完整无缺的马来。从某个角度来讲,每一种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形体的不完美复制品。柏拉图还将人分为三个部分: 头,代表理性,追求智慧; 胸,代表意志,追求勇气;腹,代表欲望,应该遏制。柏拉图因此将世界分为感官世界和理型世界,认为后者只能通过人的理性才能被察知。他的《理想国》描绘了最早的乌托邦,不过书中的理想国还是带点印度的阶级世袭制度色彩。

D.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的弟子,哲学家之外,还是科学达人。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伦理学,提出做人要做到 “黄金中庸”。 亚里斯多德的主要贡献是分类了“形式”和“质料”。他还提出了“目的因”,认为事物的发展除了一系列客观原因外,还有个达到某种目的的原因。

E. 希腊众学派

罗马时代,宗教与哲学趋于统一。多种宗教的碰撞使得许多新兴学派诞生。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新柏拉图派。

犬儒学派

犬儒学派认为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他们认为幸福的人不依赖那些稍逊即逝的东西,而一旦极致的幸福被获取,就不会失去。

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学派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充分,他们强调,所有的自然现象,如生病与死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不变的法则,因此人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

伊比鸠鲁学派

这个学派又名——“花园哲学家”。 伊壁鸠鲁学派主张享乐主义,尽可能避免痛苦”。而前两者则希望忍受痛苦。 

新柏拉图学派

相信存在上帝的神圣之光照不到的的地方,最接近光源的是永恒的灵魂。

二、基督与中世纪时代

这个时期耶稣的光明和中世纪的黑暗相映成趣,是一个充满神迹和罪恶的时间段。其开端是印欧文化(源自古希腊文化及古印度文化)和闪族文化(原自阿拉伯半岛文化)的碰撞,而后者渐渐得势,最后演变成影响巨大的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又包括天主、基督、东正、英国圣公会四个派别)及回教。

A.耶稣

外号包括“弥赛亚”(受膏之人)、“上帝之子”及“救世主”等。有关耶稣的事迹详见圣经新约。(上帝与以色列订的“旧约”终由耶稣跟人类订的“新约”所取代)他的大绝是“爱邻如己”和重生,人类由此同获福泽。

B.保罗

耶稣的忠实追随者,他将耶稣的学说搬去雅典进行讲演,凭借个人演讲魅力感召一大批耶稣的新信众。通过他的游历布道,基督教义得以广泛传播,目标只有一个,拯救全体世人。

C.奥古斯丁

中世纪被誉为黑暗年代,当时教会位高权重,对民众的思想倾轧十分厉害,人们生活水平不进反退,而当时的哲学家几乎认定基督教义就是真理。而奥古斯丁在推崇基督教义的同时,并不认为其与柏拉图的哲学存有矛盾。他声称“理型”早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已经在上帝的心中,他是很努力地将希腊文化与犹太思想融合一起。他坚信邪恶只是由于“上帝不在”的结果,他的观点很明确:没有人值得上帝的救赎。不过,上帝依然会救赎人,只是一切都是早有安排。所以,他将人类划分为两种:一种会得救,一种会受罚。

D.圣多马斯

奥古斯丁把柏拉图“基督教化”,他则把亚里斯多德“基督教化”。他认为世间有若干的“自然的神学真理”,这些真理既可以通过基督教的信仰,也可以透过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性得知。所以,他认为接近上帝有两条途径,一是经由理性和感官,一是经由信仰和基督的启示。而其中,后者在他眼里是比较可靠的,因为光靠理性的话,会容易迷失方向。不难看出,圣多马斯的理论特点是认为哲学、理性和基督教并不存在矛盾。

三、文艺复兴时代

中世纪疯狂压抑人性的日子终须告一段落,以“人文主义”为主的文艺复兴活动掀起了人类文明的又一段高潮。这个时代,涌现出一大帮脍炙人口的伟大艺术家和科学家,诸如伽利略、牛顿、哥白尼、米开朗基罗等。这个时代人们无限崇拜天才,并迎来了新的世界观,随着科学的发现,过去影响深远的“地球宇宙中心”论坍塌了,天文学家高呼“宇宙根本没有绝对的中心,每一个人都是中心!”马丁路德不肯被天主教救赎,宗教改革开始。

四、巴洛克时代

其实就是17世纪。“巴洛克”原意是“不规则的珍珠”,这个时代的风格通俗点来说就是——浮夸。莎士比亚在这个时代里通过哈姆雷特的口说出了一个经典的命题“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存在或者不存在,就是问题所在)”于是,一个经典的表达诞生了——“人生如梦”。巴洛克风格下,这时代的哲学思想也以两种迥异的模式并存着,一是“理想主义”,一是“唯物主义”。

A.笛卡尔

有“现代哲学之父”之称。他的经典名言就是“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表明当不能知道现实和梦境的区别时,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处于思考怀疑状态的自己。他认为宇宙有两种形式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一种是属于纯粹意识的灵魂“思想”,另一种是属于物质的“扩延”,此为二元论。当考虑精神时用唯心看待,“扩延”时用唯物看。  

B.史宾诺沙

他认为上帝就是世界,世界就在上帝之中,所以他和笛卡尔不同,是“一元论”者。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既存的每样事物都可以被分解、简化成一个个他称为的“实体”。他的“一元论”中,上帝无处不在,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他认为世间唯一存在完全自主的,能够自由行动的,只有上帝,所以世上的人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有其“必要性”的,也即是注定的。只有当人们知道一切都有其必然性时,我们才能用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万物,才能获得幸福与满足。

C.休姆

经验主义哲学家中的代表。 首先经验主义的核心就是靠感官认知而非理性。而休姆的经验哲学核心理论就是“习惯性期待”。简单点就是说,我们很多时候是因为习惯了一些事情的发生,就会顺理成章地将其作为因果关系来进行判断。很多时候,人们就是因为碰见一件事情引起另一件事情,就会判断这两件事情存在必然联系。所以,在休姆看来,“自然法则”和“因果律”只是我们期待的现象,并非我们能够亲身经历的实在存在。 所以休姆是“不可知论者”,认为人类没有必要去证明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因为人类的理性是无法证明得到的。休姆的哲学观其实也是一种豁达的表现,他不肯定一切,也不否定一切。

休姆在伦理学上还有一个经典的理论,他认为人的言辞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的。  

五、启蒙运动时代

这个时代一群人高呼“反抗权威”,一群人高呼“回归自然”。

A.康德

康德同意经验主义中世界的了解都是透过感官而来的,也同意理性主义中认为理性中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如何认知世界。换句话说,他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某些状况的影响。另外,他有个理论是: 因果律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既然我们无法确知世界本来的面目,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了解世界。他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康德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无上命令”的概念,这个道德准则其实也就是良心。康德的伦理学也被称为“义务的伦理观”,“善意的伦理学”,因为他认为只有纯粹是基于责任所做的事才算是道德行为,也就是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取决于是否出自善意而为之,并非行为后果。更多地,他觉得我们只有在追随我们的"实践理性",并因此得以做道德上帝抉择时,我们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为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也正是制定这项法则的人。

六、浪漫主义时代

它欧洲最后一个伟大的文化纪元。活跃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特征之一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主要代表是谢林、黑格尔及祁克果。

谢林

他主张心灵和物质合而为一,他认为大自然的全部(包括人的灵魂和物质世界)都是一个“绝对存在”-----世界精神的表现,他的意思是整个大自然存在于人的心中,如果人能进入自己的心中,将可以接近世界的神秘。

黑格尔

他的贡献在于辩证法的提出。一种事物出现了,称为“正”,则必然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称为“反”,然后经过一段僵持的时间后,会出现第三种观点,称为“合”,在吸取了正反的优点后形成被认为正确的知识。历史就是如此前进的。

祁克果

他的哲学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人的存在和人的自由。他认为人终将会脱离社会得到“自我实现”,他的名句“无聊是一切罪恶的源泉”。

七、自然主义时代

马克思

他以一个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思揭示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指出人类意识是社会基础的产物,阐明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变革的动力,其共产主义学说使哲学史步入“行动哲学”的重大转折。主要著作《资本论》。

达尔文

他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其进化论揭示了生命的起源,阐明了生物进化乃是自然淘汰的结果。提出“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主要著作《进化论》

弗洛伊德

他通过对潜意识的研究阐述了人类行为是作为动物本能的驱策结果,对梦境、灵感、精神病等精神意识现象进行了精神分析揭秘。主要著作《梦的解释》。

八、近代哲学

主要是存在主义,尼采、萨特为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