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教学怎么教效果能更好些

 楚水闲云 2011-11-04
文言文承载着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须臾不可丢弃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坚强的民族精神支柱。这种内在的思想活力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是我们炎黄子孙继承下来的无与伦比的瑰宝。既然如此,怎么能不学好、掌握好它的载体——文言文呢?
但是,学好文言文并非易事,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学好文言文呢?现将个人思考试述如下:
 一.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应注意时机的选择,最好是在上课的初始时刻。如教《鸿门宴》,除简介司马迁与《史记》外,可借楚汉相争的故事梗概以及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来激发学生兴趣。总之,为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进写作。
很多文言文作品,都蕴涵丰富的写作空间,如能适当引导消化,可以激活整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如果写这些情景,一定要先读懂课文。这样的训练,既领会了文章内核,又锻炼了写作,还培养了想象力,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
 三、揭示内涵
这里的内涵,是指课文中潜在的、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看出来的东西,而揭示内涵则是指将这些东西确认出来,使其明朗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适当点拨,指明内涵,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教学中,老师适时适度的揭发内涵,无疑会收到使学生在有所悟但所悟不清的情况下,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的效果。
 四、解释文字。
这里的解释文字不是解释课文中字词的意思,而是指根据这个字词在文中的含义或形状适当联系它的本义或与此字词有关的文化现象,这样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对字词适当的引发联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字词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这个字词,从而实现让学生更多更好地积累文言词汇的目的。
五、利用教具。
教具的使用,容易让课文内容直观易解。如教《卖油翁》时,老师带进一枚铜钱与一瓶水,模仿卖油翁倒油动作,学生一看,对课文内容自然就了然于胸了。在文言文教学中,如能结合课文实际,准备或制作教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制作课件。
利用多媒体把课文内容做成课件,再现课文场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设定的特殊时空。如教《孔雀东南飞》时,利用电脑技术,把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用视频的形式加以再现,可以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图象,学生更易于把握课文内容,乐趣自不待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古老的文章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易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激活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只要因课设法,巧于安排,必能激活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学好文言文,让祖国灿烂瑰丽的文化艺术弘扬光大于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