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昵称31921128 2016-03-24

摘要目前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串讲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打破常规,选择形式多样、合适的教学方法,授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问题    措施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初中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为例:初一每单元一课,初二初三每册两个单元,占全册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古诗词的背诵,所占的分量就更大了。在升学考试中,文言文分课内字词解释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还有古诗词的默写,所占的分值比例较重。文言文如此重要,但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同时,学生虽然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文言文(古诗词的教学),但他们的阅读水平并没有随着所学篇目的增多而提高。从中我们不难想到,文言文教学肯定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

一、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教学过程固定刻板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都套用这样一个程序:课前叫学生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课堂上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和作者生平,逐段分析并翻译课文。这样的套路长此下去,学生便会觉得枯燥无味,课堂上昏昏欲睡,产生对上文言文的厌恶和抗拒的心理。

2、教学观念落后陈旧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理解文义,即完成从文言到白话的转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对字、词、句的讲解细致入微,但对文言文独有的语言魅力,文言文中强烈的文学因素、文化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却没有加以重视。

3、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采用灌输式或讲析式,即串讲的模式。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包办,独霸课堂,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法,课文不是学生看懂的,而是教师讲懂的。

4、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并且只为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依赖参考书,对文本没有做深入的研读,完全依照参考书上的内容来上课没有自己的见解。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不说还清楚的,你说了反而就不懂了。而且教师在上文言文的时候,很少会联系以前的知识,而完全只是为了教文言文。

二、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危害

1、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由于采用串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则是忙于做笔记,几乎没有思考的空间。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文言文失去了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2、窄化了文言文教学的内容,使文言文教学缺少整体性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停留在字义、词义上,而忽略了文言文语言的学习、课文的赏析,这样学生就缺少了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3、使学生过分的依赖课本和参考书

学生的手上都有一本关于文言文翻译的参考书,学生对参考书的使用存在偏差。

4、使学生积累、感悟、运用的能力欠缺

因为在教学中大都采用串讲的形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记下教师所讲的内容。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知识可能把握的较好,一旦要他们完成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就比较有难度了。

三、应如何解决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使文言文的教学缺乏生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对文言文没有激情,从而使文言文教学陷入一种教师教而学生不想学的境地。而且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对独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怎么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避免呢?

 1、打破陈旧观念,明确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新课标中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会翻译课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文言文的“本”,即阅读文言文必须掌握的常用词、特殊句型句式及古文化常识等。

教师应该打破单一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预习工作。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预习只需要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其他的就都等到课堂上教师来解决。但我认为,文言文的预习,不仅仅是要把课文读熟,将生字词标出来,而应该对课文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在预习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将课文中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提出来,让学生能针对这些对课文进行预习,做到有的放矢。

2、改变以串讲为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是这样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其基本内容。这里的工具书是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而不是那种翻译文章的书籍。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看文言文的习惯,将它变成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有人提出了“先学后教”的理念,也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要求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或通过合作讨论得到解决,或在课堂上提出,由教师来答疑。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有目的地学,而教师则是做好引导,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讨论进行答疑。钱梦龙先生教学《愚公移山》是一个经典的文言文教学的案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以问题串联起来的。第一个阶段是学生自读质疑,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词义、句义的理解,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些问题既有一些比较零碎但比较有趣,主要着眼于句义、文义的理解,寓言共写了哪些人物?老愚公多大年纪?也有一些思维强度较大、探究性很强的问题:愚公的妻子和河曲智叟都劝阻愚公移山,但说的话不一样,哪些话愚公的妻子能讲而智叟不能讲?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全文关键词句的理解几乎都得到了落实。这样的过程大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对文言文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也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3、在诵读中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大家熟知的老话,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还具有借鉴意义。程瑞礼在《朱子读书法》上曾说过,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某旧苦记文字不得,后来只是读,今之记得者,皆读之功也。所以我们提倡背生书后,掩卷默写。这是经验之谈,是前人的教学经验,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今天仍应提倡。文言文的诵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读准字音,句读正确。这就和对词的理解、句的理解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诵读的机会,更要指导学生去诵读。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到文言文(小学时是古诗词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读,让他们读准字音、句读,并根据注释和工具书初读课文,找出疑惑之处,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解惑,完全疏通文意后进行反复诵读,直到读的准确流畅。在初二初三阶段,就由学生自己诵读,通过查阅注释工具书解决生字难字,读准字音句读,并试着读出感情。课堂上组织学生诵读并让学生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做出点评,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体点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又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提前预习的积极性。而组织诵读的方式不能单一,因为单一的形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而采用不同的诵读形式,如齐读、单个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等。

而对于文言文的背诵,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但文言文的背诵,不是那种死记硬背,而应该是在多遍诵读和体会后的自然记忆。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如我在上郦道元的《三峡》时,给学生这样的提示:课文从两个方面写三峡:山和水;它们的特点是:山——高耸、连绵、险要,水——急、夏、春秋、冬。这样,学生思路清晰,记忆的就又快又牢。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文言文,学生的兴趣缺乏。一方面是因为文言文本身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又精练简约,读起来晦涩难懂,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首先,文言文的导入设计必须切合课文实际,与现实生活相接近,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新颖性,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中可以适度地引述有关作者、作品背景的脍炙人口的故事、诗歌、对联等等,这样可以赋予文言文以时代感,拉近作品和学生之间的时间差距。比如,《口技》的教学导入可以是这样:“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一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领略一下口技艺术的魅力。”这样的导入接近实际,在学生中能引起共鸣。

其次,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简单易懂的文言文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如课文《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文意很简单,而且没有什么难的字词,所以我让学生来上课,由学生翻译课文并且指出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等。学生在经过课前预习后已经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分析起来相当的不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一下当老师的滋味,气氛活跃。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对课文的记忆也就有更加深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适用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工作。

5、重视积累教学,重视课后的复习和练习,达到知识的运用、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学做的熟练技巧。”学生学习的文言课文,“例子”就是教材中的字、词、句法、文化知识等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积累、运用,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呢?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常用的几个实词、虚词,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来回答。这样不但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了桥梁,巩固了新知识,而且对旧有的知识也进行了整合。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概括整理。可以准备一个本子或做小卡片,对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加以记录整理,及时地做补充,适时地加以复习,使知识做到系统化。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整理进行指导,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本,指出不足,肯定成绩,鼓励他们继续积累。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拿出来展览,让全班的同学共同交流学习。

课后进行课内文言文练习的时候,尽量少翻课本或参考书,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的尽量做到独立完成,这样就可以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经过教师分析后,将这个字的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且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如果学生能做到对知识及时巩固,独立完成练习并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那么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必将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如上《三峡》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并回答文中的哪些句子和诗中的句子在意思上相对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要进行互动。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过程本质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过程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这也同样适用于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而且要知道如何去学,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起到一个引领指导的作用。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改变固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走出教学误区,教给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