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农业第一章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1-13
自然农业第一章

1.自然农业的原理

1)顺应自然规律

从务农者的立场来看,农业究竟是什么?农业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们以大自然为舞台,以创造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营养物质为目标而付出的崇高的劳动。它又是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同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自然条件相结合而从事的生产食物的产业。

   为此,我们应以先哲留下的自然观和真理为基础,不是走回过去,而要面向未来。要适应经常变化的自然环境,不仅要顾及到自己,还要尊重他人以及其它动植物的基本生存权,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活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营造无愧于子孙后代的生活乐园。

   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命,仅靠自身的力量却什么也造不出来。自以为最了不起的人本身,也不是靠自己的意愿来到这个世界的,连死亡也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虽说人类号称万物之灵长,但事实上却连管理和控制自己都做不到。

   自己吃下的食物能靠自己消化吗?要知道胃肠是靠自律神经蠕动,并非为人的意志所左右。人的胃肠若被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左右,那就是喝干太平洋也无法满足的。可是自然却深知欲望的界限,为了维护人的健康,赋予胃肠节制和秩序。这便是自然规律。

   自然的运行并不是由人类的知识所能左右的,所有的生命都应该相互认可、相互尊重,都应该在自他一体的原理与和谐中延续和繁衍。这不就是自然规律吗?

   遵循自然规律的耕作和饲养畜禽,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农业。人类用自己浅薄的知识,用化学或物理的理论制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化学剧毒品,而被这些化学剧毒品所玷污了的商业主义和工业的农学与畜牧学,是同尊重生命、承认自己以外的客观存在、同所有的生命共存共荣的农者之心是格格不入的。

2)所需材料就在身边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过这样的话:“三年不吃自己的大小便,脸上就会长黄花。”为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耗费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三年以上吃不到自己的排泄物栽培的当地蔬菜,就会得糖尿病或黄疸型肝炎,得了这些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就会变黄。

   我从奶奶的这句话中又悟出了一条道理,燃烧或发酵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物质所生成的养分,对维护自身的健康会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栽培黄瓜要用黄瓜侧芽配制的天惠绿汁,栽培西红柿的侧芽配制的天惠绿汁就是这个道理。详见第二章天惠绿汁。

   我在实践中领悟到了生产食物所需要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并且足以满足生产需要。

   请想一想,维护我们健康的食品到底是什么?显而易见,它不只是用人类的知识创造的,而是靠大自然的力量培育出来的。漫长的岁月,贴近自然和珍惜自然的就是农民、就是农业。所以说“农者天下之大本”也。

   请再想一想,深山老林里的树木并不是运用人类的知识创造出来的,也不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营养学的分析和化验得到的结果。这些学术理论只是说明各种现象或事物,是将分析结果体系化而已,是“无生命”的学问,绝不是对生命和自然奥秘的揭示。

   对于人类知识尚未开垦的土壤,随着岁月的流逝会越来越肥沃,一直到深层。无需用机械耕耘,植物的根系自然会伸展到土壤深层。这就是生命体适应地域及环境来维持其生命的自然规律。

   我们不应该继续采用投入巨额农资和无休止的劳作来从事农业生产,不应该继续采用物理学式的思考方式,不应该继续采用无生命的分析营养学或商业性的本本主义农学。自然农业是以热爱自然的亲情、与自然共荣的农心和同自然取得和谐的农业。

  3)享乐于生产过程

   我们要面向未来的生活,若被以陈旧僵化的观念提出的目标所束缚,得到的只有徒劳。要知道农民一生埋头务农也只能积累40~50次的经验。就连这有限的经验,也并不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积累的。我们要适应变化的环境,顺应相辅相成、共存共荣的自然大潮,以崭新的面貌和动植物一起共创未来。这才是真正的农者之道。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种子充分发挥自己固有的特性开花结实。而近代农牧业则提出各种人为的目标,无视自然规律,徘徊在人为的束缚中。

   真正的农民应享乐于生产过程,用亲情热爱自然,在相互信赖和完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在顺从自然规律的发展中,体现生命的价值,饱尝人生的喜悦。所谓爱情,就是父母疼爱子女之情,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子女,从子女的健康成长中感受到喜悦之情。这才是作为万物之灵长、动植物之父母的农者之心。

   用自然农业方法养鸡时,给刚从孵化器孵化出的雏鸡,开始就喂生硬的糙米,喂纤维素含量大的竹叶,目的是为锻炼鸡的胃肠。养猪亦然,从出生第四天起喂草,仔猪吃草吃得挺欢,根本不患寄生虫和下痢等疾病。这是通常的养猪常识所无法想象的事实。土壤也不用机械耕耙,直接播种。通常认为地耕得越深,根扎得也越深。然而,事实相反,只进行浅耕的,根扎得反而更深。

   让畜禽和农作物靠自身的力量维持生存,开始看起来显得苛刻,但能激发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能激发其固有的潜能。像这种让畜禽和农作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固有潜能的做法,就能为其强壮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农者之爱。

   4)在“0”的位置观察

   对农民来说,将观察标准的着眼点放在什么位置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在观察事物之前,首先要想到作为观察主体的自身到底是谁,是怎样形成的,是用什么作为基准获得判断力的。

   我们拥有的能力源泉,就是来自大自然中的动植物、阳光、空气、水和泥土等,就连我们的意志表现或判断能力,也是受自然界有形无形的影响而形成的。说没有一样是单纯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形成的也不为过。

   比如,对于农作物的根,人们一直以为地耕得越深越细,则对根部生长发育就越有利。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样,那些生长在深耕细作的土壤里的农作物根,很容易被拔出来。与此相反,要想拔出没有进行深耕而播种的农作物的根,就容易拉断根茎。那么,哪种耕作方法能让根扎得更深?哪种耕作方法对农作物更有利呢?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摆脱迄今为止被农学或农业技术认为是常识的束缚,必须把自己放在“0”的位置上观察动植物,这样才能发现其真正的本质。只有将诞生在历史中的自己,摆在历史中的现在这个“0”位置上,以尊重对方的相辅相成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事物时,才能谈得上公正的观察。到了那时,我们的农民,还有所培育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还有自然资源的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自的潜能。

   人类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存在于大自然的调谐中,它不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在观察外部之前,先观察自身内部,观花之前,先看其根,在评价对方之前,要将自己判断标准的着眼点放在“0”的位置上。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是我们首先要具备的思想前提。

  5)以相辅相成为本

   相互信赖是最基本的。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不应该是无视自然规律的掠夺与胁迫的关系,而应该是以相辅相成为基础的共存共荣的关系。

   讨厌苍蝇就应该控制蛆的孽生和生长环境。不愿意除草就要想方法设法控制杂草生长。利用草和草之间的竞争,就能控制不利于农作物的杂草发芽和生长。草不仅仅给农民带来了烦恼,也能帮助农民解决烦恼。人类要对自己给蛆提供了使其孽生与生长的场所,以及给杂草提供了使其滋生与生长的环境的过错进行反思。这种过错积累起来,只能使农民自讨苦吃。

   因为生长的主体是鸡和猪,所以它们的生长应该交给它们自己,人类不应该剥夺它们的生长权力。采用无视家畜生长规律,用机械化的饲养方式培育出来的猪,怕寒冷,易得病,其结果只能导致现代畜牧业生长过度地依赖药物,痛苦只能由农民自己来饱尝。这就是近代畜牧业的弊端。

   现代科学不知哪儿出了错,不醒悟这么巨大的错误,反而越来越助长它。我们再也不能把正在衰败的农村,依附于这种既需要大量生产费用,又压抑农民主体性的近代机械化畜牧业技术上了。只要我们热爱自然,为子孙后代的未来着想,就不能对这种情况听之任之了。

   为了守卫我们的故乡,守卫为我们生产粮食的农村,我们要同心协力,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只有相互信赖,和谐共存,才能迎来繁荣。这就是自然农业,这就是农者之心。

  1)激活种子固有的养分

   自然农业为了激发作物种子顽强的生命活力,播种时不施化肥。

   无论何种农作物都有胚乳。胚乳作为种子固有的历史养分,拥有自产生以来传承下来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强大能力。这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孕育和遗传下来的,是农作物一生赖以生存下去的资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和家畜却越来越远离自然分娩。由于母乳不足而不能满足需求,只能用奶粉和牛奶来代替母乳,在早期生长点的婴儿时期,本应得到的爱心和人类的历史养分,却得不到有效的供应,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会失去健康的身心。

   仅凭体重和身高来横量儿童是否健康的营养学,反应在农业上,则表现为仅注重地上部的外观,却夺去了植物发挥天生潜能的机会。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给种子提供能使其充分发挥潜能的环境。可是,迄今为止的化学农业方法,特别注重用氮肥做基肥。要知道,刚刚发芽的种子消耗的是胚乳中的贮藏养分,即消耗胚胎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是纯粹的消耗生长。从开始发芽时就人为地让其吸收氮,其生理状态必然会和自然状态产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歪曲了早期生长。

   自然农业为了培养农作物的自生能力,尊重农作物先天的生存方式,尊重农作物的基本权力,播种时不施肥。自然农业的方法是为农作物营造与营养周期性发育生理相吻合的平衡的基础,这将在第二章予以论述。

2)活用土著微生物

   为了使土壤内聚集更多的微生物,要对本地域的土著微生物进行综合培养和强化。只要营造良好的根际环境,维持根系同根际微生物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就能培养出强韧且有弹性的根系,使农作物能够抵御低温、高温、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地上部分的茎和叶上生存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要保持它们相互间的平衡状态。这样就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异化作用,形成健康的营养体,使农作物具有抵御外来危害的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土著微生物、固碳的光合细菌、固氮的固氮菌、抑制病害的放线菌、分解糖类的酵母菌和能在常温下,将有机物分解成有效物质的嫌气性乳酸菌等。一定要在当地采集这些微生物,同时一定要在露天常温条件下培养后加以使用。因为,这样才能使它们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对环境的亲和力。

   在工厂里制造出来的酵素和微生物,由于未经受过旱涝等恶劣的环境条件考验,无论在任何一个地域,均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同时,对土著微生物来说,它们相当于入侵者,只能起到破坏地域微生物间平衡的作用。我们通过生产实践,证实了土著微生物具有强大力量。

   农民利用自家生产的材料进行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战胜病虫危害,还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而作为化学制品的农药,则无选择性地杀死微生物,使茎叶麻痹,进而降低了茎叶的抗病能力。

   自然农业则利用土著微生物为根际注入活力,利用自己配制的乳酸菌、酵母菌、光合性细菌等,维持生活在茎叶上的微生物间平衡关系,同时利用天惠绿汁和鲜鱼氨基酸,促进农作物健康地生长。

   近来,有许多农民图简便省事,喜欢用农药和化肥,懒得自己动手做这些东西,可真要动起手来,也比见得是多么难的事。

   我确信,在人类生活的大自然遭受如此无情破坏的今天,能够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热土,保护我们的食物供给,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活用土著微生物。

   现在人们经常谈论“有机农业”。有机农业这个词是最近才造出来的。由于化肥使用量过多,土壤有机质下降,技术指导站开始劝人们使用有机肥;消费者也都认为蔬菜品质下降,敦促施用有机肥,以便使蔬菜更好吃,所以,“有机农业”这句话就开始时髦起来。这也许是有机农业备受青睐的起因吧。

   而“有畜农业”自古就有。过去,凡是种田人家,都要在住房的旁边盖上圈,养牛、养猪还养鸡,还用它们的粪尿做堆肥,然后再施到农田里;喂养畜禽的饲料,几乎全都是饭渣或青草。遗憾的是随着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现代化,采用这种方法饲养畜禽的农户却越来越少了。

   “有机农业”现在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呢?不就是买来工厂里生产的“有机肥料”撒在农田上,然后自我标榜为“有机农业”吗?谁也不去确认装在袋子里的“有机肥料”究竟是什么状态,只按说明书所规定的用量使用就算了事。要知道,这些有机肥料通常是用那些工厂化饲养场里的有毒粪尿,混合树皮或锯末等辅助材料,进行短期干燥后以腐熟状态制成的。农田里大量使用这些肥料,对农作物生长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不是值得怀疑的吗?在农田

施入这种有毒性(酸性)的有机质,将会导致喜食这种有机质的微生物爆炸性地繁殖,使土壤中微生物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生长在这种土壤里的农作物,只能吸收以氮为主的单纯 养分,使农作物生长得越来越弱,还会导致病虫侵害。

应该指出的是,有机质不是农作物直接吸收的养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质。最经有一种说法。说植物能够吸收极少量的有机质。可是,这时的有机质粒子也仅限于一亿分之一厘米(1埃)大小。这就是说,有机质只能当做微生物的食物,而植物吸收的养分则是微生物无机化了的排泄物和尸体。

韩国自然农业中央会,一贯倡导在种地的同时养鸡或养猪,因为自然农业养鸡舍或养猪舍能生产出发酵充分的有机质,这种发酵充分的有机质是制造成合成发酵肥的重要材料。

合成发酵肥的制造方法如下:

用鸡舍或猪舍里发酵充分的有机质,掺上当地的各种有机物,再混合相当于其量20~30%的当地土(最好是黄土,它能强化土著微生物的能力)和当地的腐殖土,然后再兑入可促进发酵和提高肥效的天惠绿汁,合成发酵肥就制成了。

假如需要单味成分的肥料,可以混合相关的单味成分,自己配制出活用微生物的无毒性肥料。

这种采用资源循环方式的农业生产,才能保护地域、保护环境,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水稻和果树一年只能收获一次,而伴随着养鸡、养猪则能常年获得收入。家庭主妇在做家务之余,一天付出4小时左右的劳动,每月就能获得150~200万韩元的收入。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副业收入。涌入市场的年轻人,说不定会被这比收入的魅力所吸引,重返农村。

第二章(1)

           活用土著活性化材料构筑自然农业基础

    1.构筑三大基础

农作物并不是靠肥料投入多少的比例生长发育的,而是靠其所吸收的养分,按照固有的营养周期进行的。农作物作为生长发育的主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吸收适量的所需养分,从而保证正常生长。

我们不应该以多元复合肥做基肥为中心,人为地干涉或强制性地破坏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农业生产要以营造能够使农作物自由地吸收所需养分的环境作为根本。为此,要了解农作物的性质,要从有利于发挥农作物自身潜能的角度进行研究。

只有维护好农民和农作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使农作物正常地生长发育。如果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引起农作物营养过剩或不足,或者引起农作物抵御病害能力下降。

1)构筑土壤基础

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构筑土壤基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有弄够很好地吸收养分的健康的根系,和能够使其稳定地发挥天生潜能的土壤环境。也就是说,农作物既需要具备维持生命和繁殖后代的吸收能力,也需要能使农作物适应特定条件和发挥自身生活能力的土壤。

为了改善土壤环境,通常的农业措施大都采用深耕或使用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可是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讲是错误的。

免耕

自然农业以不耕地为基础。土壤本来就不需要人们特意地用耕耘机或拖拉机等物理机械进行耕耘,因为土壤有自我耕耘的能力。土壤是靠微生物自然耕耘的,人们只需要给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就可以了。

生硬的土地或经过人们踏实的土地,若用稻草或草袋覆盖在上面,其状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只要是从事过农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再硬的土地,如果用稻草或草袋覆盖在上面,其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被稻草或草袋覆盖的土壤,因不能被直射光照射,水分蒸发就会受到抑制,就会变得潮湿,不用人为地去做,土壤就会滋生霉菌等许多微生物,随即会聚集以此为食物的线虫,随后又引来以线虫为食物的蚯蚓。

蚯蚓是益虫,渴了它会钻入地下4~7米深处找水喝,一年至少能吃掉20~30升土。它还用自己的排泄物肥沃土壤,是我们农民耕作的伙伴。有蚯蚓的农田不怕干旱,下雨了也会很快渗透。所以,用蚯蚓也可以防御地下水位升高和多雨天气。

蚯蚓多了会引来以它为食的蝼蛄或鼹鼠,土壤会被它们挖掘得越来越疏松,不用人为的进行耕耘和改良,靠微生物和小动物就能完成耕耘。

取代耕耘机锐利的铁爪,蚯蚓用其粘稠的分泌物和柔软的躯体肥沃土壤,并将氧气引导到土层深处,使微生物和其它小动物的栖息领域不断扩大。同时也促进了植物根系生长,地温也会自然得到升高。

因为土壤不用人为地机械耕耘或加以改良,靠微生物或小动物也能得到不断耕耘,所以自然农业采取免耕法,同时为微生物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

用稻草与落叶覆盖

若是不用除草也能种地,种地也可以称得上是能够保障安定生活的职业。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杂草并不仅仅是危害农民和农作物的客观存在。相反,自然界若没有杂草,人类和动物将无法生存。可以说,草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虽然草能随处生长,也实在太多,但是人类还是应该正确地对待它。

自然界是和谐的,杂草也不例外。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生长的草的种类并不相同,它们的生长有着自己的规律,相互间保持着相对平衡有度的协调关系。草的种子也不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就能发芽,只有在条件适宜的时候才能发芽。

几乎所有的种子,若被相当于自身4~5倍体积的物体所覆盖,就不能发芽。所以,在秋天割完稻子后,将没有被切碎的稻草铺盖在水田里,水田里就不会长草。相反,若是挪走了稻草,用耕耘机或拖拉机翻地,露出地表面上的草籽,会被埋入地下,而土中的草籽又会露出地表,也就是说,即使一辈子同杂草斗争,也无法将其根除。

自然农业采取用落叶或用稻草覆盖土壤表面的方法,抑制杂草生长。有的地方难以找到落叶或稻草,这些地方可以采取秋季种黑麦或种三叶草的方法。

若种植黑麦,待到第二年春天,黑麦会长到120~130厘米高,能抑制杂草生长。割下的黑麦直接铺到田里,能控制杂草生长,还能肥沃土壤,同时还能免除重新覆盖的劳作。由于黑麦的根系能够扎入土壤深层,会大大改善土壤环境。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营造出与农作物共存共荣的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不要执迷于使用除草剂除草,而应该让杂草和杂草之间竞争,农民只需做裁判员。这可以说是“农乐”了吧。

现在,由于化学农业的畸形发展,人们企图用地膜覆盖的方法抑制杂草生长,但地膜覆盖并不是万全之策。如果认真分析,地膜覆盖也会使农作物受到不良影响。用地膜覆盖能够抑制杂草生长,那么初在同一环境下的农作物的根系,又怎能不受影响呢?

地膜覆盖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保持土壤的温度,但这也有问题。地膜覆盖后,地膜下的温度,白天可以上升到40~50℃的“桑拿浴”状态,而到了夜晚,则会下降到16~17℃的冷凉状态,昼夜温差极大。如果让人们生活在这种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这种骤变的环境,对任何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地膜覆盖之所以能够得到推广,是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人们执迷于早期收获的缘故。这种只注重地上部分叶和茎的生长,而不顾及被害的惟利是图的狭隘思想,是背弃自然规律的。土地作为人类必须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现在遭受如此摧残,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用土著微生物恢复微生物平衡

现在,绝大部分耕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剧毒农药,造成土壤微生物贫瘠,种类日趋单一。

土壤病害是通报土壤微生物与农作物之间关系恶化了的信号。目前耕地频繁发生土壤病害,原因是存在不顾及土壤环境,以增产为目标设置了过多的设施,大量使用农药,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中盐类积累的过多等诸多问题。

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了微生物群落单一,单一种类微生物的非正常繁殖,打破了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平衡关系,而且单一种类微生物还攻击软弱的农作物根系,最终使农作物与微生物结成的共存共荣的关系陷于麻痹状态。目前,我们大部分的耕地正处在这种状态之中。

给这种被掠夺、被榨取而处于濒死状态的土壤,注入活力的方法,只有活用土著微生物。用稻草或落叶等有机物覆盖土壤表面,为微生物营造栖息之地,然后再给土壤补充采自当地的并在自己家培养活化的土著微生物和乳酸菌,使已经单一化的微生物种类重新恢复到多样化状态。

为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给土壤施入微生物的食物天惠绿汁。这样,土壤就会变得越来越松软,就会使土壤微生物与根系之间恶化的关系,重新恢复到互助共荣的状态,土壤内部就会重新找回安定。

人和土壤应该在相互补偿、相互感激和相互承认,在保障各自生存权的基础上谋求共同繁荣,而绝不是掠夺和榨取。我们要对掠夺和榨取的行为认真进行反省。只有认真反省,努力去做,丰富多样的土壤微生物才会在相互承认、相互制约的秩序中生存。我们决不能让某一种类的微生物横行霸道。只有遵循这种自然规律,农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得到安定。

2)构筑种子基础

中国有句俗语叫“3岁看到老”。有了强壮的子叶做基础,才能形成健壮的根系,才能使真叶茁壮成长。没有什么比生产具有优良基因的种子更为重要。对于农业来讲,种子是成功的基础。对于庄稼人来说,种子是命根子。

就以人类为例,生长在贫穷人家里的孩子食欲旺盛,不挑食,不偏食,吃什么都能消化,兄弟姐妹较多,相互之间非常友好,身体也很健康。相反,有钱人家的孩子又挑食,又偏食,大都离不开医院和药罐子。用这样的事例比较贫富差别,也许显得不尽合理,但对于农作物种子却有类似情况。生长在恶劣环境下的种子,往往比生长在过度保护条件下的种子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生命力。

种子的能力是从亲代遗传过来的,所以,没有坚实基础的种子,任凭再科学的管理,农作物也无法正常地生长发育。现在的种子,大都以高产和符号人们嗜好为目的而改良与选育出来的,是以人为的管理和保护为前提的品种,所以轻视了吸收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给农民带来的只有辛苦。

现在要想找到“完美的种子”、“充实的种子”已经很难,大部分种子本身含有的养分已有偏颇,生命力也很脆弱,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很弱,只好从一开始就要依赖人的保护,对农民来说,这不是什么好事。

自然农业则从不那么肥沃的地块上耕作的农作物中采集种子。这样的种子产量也许不会太高,但有可能培育出充实和健康的、可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种子。同时,对那些较弱的种子,则采用处理液处理,为种子注入活力,为其打造能够健康成活的基础。

处理液以农家自己生产的材料为中心,用天然活性物质配制,简便宜行。处理液的材料,用的是浓缩在植物体内的大自然的精气制成的天惠绿汁、果实酵素、糙米米醋和天然综合活性微量元素等。把上述材料按比例混合,即可浸泡种子。

用处理液浸种的时间,因农作物的品种不同而各不相同,发芽块的为3~4小时,慢的为7~9小时。从处理液中捞出的种子,放在阴凉处阴干,阴干后即可播种。

经过处理液处理过的种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以水稻为例,叶片厚,不得立枯病,种子也无须消毒。

什么叫矿物营养液?

因无所顾忌地破坏环境,原本肥沃的土壤生态平衡被破坏,不仅土壤的基本营养成分失衡,就连和谐地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天然矿物质也开始失衡。

为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土壤中需含有丰富而平衡的天然矿物质。近来,矿物质的这一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自然农业中央会使用的矿物制剂,不是简单地用几种天然素材和化学药品配制的,而是纯天然制剂。它含有丰富的原始自然矿物质,使用效果非常好。

根据用途,矿物制剂可分为ABCD四种液体,分别用于生育期、交代期和收获期。矿物制剂还可以同天惠绿汁或糙米米醋等混合,用于叶面追肥或地面施肥。

3)构筑可发挥作为潜能的基础

就是营造能够使农作物发挥天赋和潜能的基础。由于农业是以生物为对象而获得食物的产业,旨在达到生产目的的农业技术与学问,归根结底必须探索和研究作为生产对象的生命体本质。

而当今的理论和学说,更注重农作物的生存环境决定其生长发育这一点,并用这种片面的思考方式来指导农业生产。要知道,农作物这种生命体,不能用简单的机械方式来对待。我们必须尽快地摆脱这种思维方式。

例如,目前的水稻育苗方式,通常要将稻种预先浸泡一下。而种子要从浸泡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活动,那胚乳所含有的珍贵养分,势必在浸种过程中流失一部分。作为决定农作物一生安稳生长的最初发育的根,不是生长在将要赖以生存一生的土壤里,而是生长在保温设施内。由于母亲的初乳(胚乳)被忽略,一开始就施用极易消化吸收的化肥,从而就使农作物丧失了适应地域环境的自生能力。失去故土的农作物,其健康生长总是有限的。

不施肥播种

用处理液处理的种子,播在喷洒了胡萝卜酵素土壤里,不用施化肥而开始新的一生。

发芽时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和充分的氧气靠空气的自然对流提供,只用胚乳所含有的养分发芽,是主根和侧根以及根毛茁壮生长,把农作物的叶片培育成既短又厚的小巧玲珑的形态。

与其为农作物提供受施肥管理体系支配的环境,不如为农作物营造能使其发挥自生能力的环境。所以,应该营造可以提高根系吸收能力的环境,强化根部的活力。对此必须用强有力的根酸,培养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

追肥不使用化肥,而使用混合发酵肥和天惠绿汁,目的是营造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的根际。对刚刚孵化的雏鸡,最初的饲料用糙米,对仔猪最初不喂奶粉而用母乳喂养都是相同的道理。对于为什么不使用化肥的理由,将在下面的章节予以阐述。

用本地域畜禽粪尿和有机物制作肥料

请看作为农作物养分的肥料。被称为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肥料,有化学肥料、营养液、微量元素、各种酵素、微生物等,这些物质并不是根据人类的学问创造出来的,而是人类将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重新配制、组合、培养的。这些制品大都忽略了生命力,以化验结果为依据,是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在何时何地,这些产品都不可能获得始终如一的效果。因为是单一成分的组合,不是综合性的,是在限定的特殊环境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所以并不适合所有地域。

不应期待以整齐划一的营养学为基础,而配制的复合肥的肥效。认为只要给土壤施入了肥料,农作物就能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吸收的想法是错误的。

无论怎么说,最佳的途径当然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在最适宜的时期,让农作物发挥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所需的养分。关于这一点将在本章第三节加以说明。

1)五种基本材料

〈天惠绿汁〉

艾蒿与水芹菜等植物,比较完好地保存着大自然赋予的精气。天惠绿汁便是从这类植物中提取的精气,并将其活化而成的产物。植物体由汁液、叶绿素以及纤维素等组成,天惠绿汁提取的是其中的汁液和叶绿素。

通常植物的叶片每平方厘米栖息着10~15万个微生物,其中1/3以上为乳酸菌与酵母。因为有了酵母,发酵的结果会产生酒精,叶绿素虽然不能溶于水,但能被微量的酒精所溶解。因此,天惠绿汁是富含乳酸菌和酵母的充满自然精气的植物酵素液,它所包含的自然精气,能够为动植物注入营养与活力。

材料

首先要选择耐寒性较强的植物。以早春最初生长的幼嫩部分为最佳。植物有较强的耐寒性,表明其含有较高的热量。这种植物即使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根系的活动也很活跃,能够抵御冷害。此类植物有艾蒿、水芹菜、麦类与苜蓿等。

其次是选择生长点生长较快的植物。植物的生长点生长得快,说明生长点的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活动活跃。从此类植物中提取的天惠绿汁,用在软弱植株恢复健壮或种苗培育上,可获得很好的效果。生长点生长较快的植物有竹笋、葛蔓、地瓜蔓、黄瓜、角瓜、香瓜、西瓜等。

再次是选择在采集季节里生长最茂盛的植物的茎。以节间长、富含叶绿素和咀嚼时有甜味的为好。这些种类植物的茎,用的越多,效果越佳。

但柿子叶和柑桔叶不能混在一起使用,因为柿子叶有寒气,桔子叶有酸味。用柿子叶配制的只能用于柿子,用柑桔叶配制的只能用于柑桔。

采集时期和时间

①采集时期:按不同季节分别采集该季节生长的植物,尤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利用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人工栽培的仅限于在无论如何也采集不到天然植物时利用。

②采集时间:以露水未干的清晨为最好。植物有光合作用和异化作用,日起日落间的白天,以光合作用为主。也就是说,植物积蓄养分最多、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就是清晨太阳升起之前。有句古话这样说到:牛吃了带露水的草容易长膘。所以,植物沐浴着晨露充满生机之时,就是我们采集材料的最佳时间。

发酵方法

采集的材料不能用水洗,要直接用红糖腌渍。红糖的用量要根据材料的含水量予以调节,因为不同季节的材料含水量不同。材料含水多时,红糖的用量按材料重量的1/2,含水少时按1/3。容器以陶缸或杉木桶为宜。

材料备齐后,在地上铺上一层纸,将材料放在纸上,均匀地撒上适当分量的红糖,然后再装进容器里。最初的分量以装满容器为宜。压上石块。闷上一夜,材料就会降到容器的2/3左右。压上石块的目的是为了排掉空气,一旦压实了就要拿掉。等材料装满容器,再在上面撒上红糖,然后用韩纸(韩国土产纸,类似于中国的糊窗户纸——译者注)封口,最后放在阴凉处。

酿造所需的时间,在不同的季节会略有差异,气温在20℃左右时,通常需要5~7天时间。判断是否酿熟的标准为色泽和香味,叶的色泽由绿变成黄绿,材料的纤维素漂浮上来,散发出甜甜的香味,即为酿熟状态。酿熟的汁液用淘箩等过滤,也可以用泵抽出汁液。收集

汁液时不能采用榨取的方法。

     ●贮藏与使用

酿熟的天惠绿汁,宜用不透紫外线的容器盛上。若放在阴凉处或埋到地里可长期保存。需要长期储藏时,要再加入红糖,提高浓度,目的是防止氧化或酒精化。

在农作物上使用时,最好在酿造后的2~3天内,因为此时的效果最好。使用储藏过的天惠绿汁,应掺上新酿制的天惠绿汁,这样就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汉方营养剂〉

汉方营养能提高作物的抗病力,即使农作物被病原侵染也不发病。汉方营养剂是不依赖农药的农业必不可少的材料。

材料

材料为中药材的当归、甘草和桂皮。无法找到这些材料时,可以用大蒜和生姜代替。

配制方法

先将材料分别发酵,然后泡在酒里备用。

①用米酒(或啤酒)浸泡材料。米酒的用量以刚刚浸没材料为宜,浸泡时间为12小时左右。

②放入相当于材料重量1/3的红糖,发酵4~5天。

③材料的量以装满容器的1/3左右为宜,其余的2/3须用烧酒填充。7~10天后把浸出液抽出。抽出液体后可以再次导入烧酒,可这样反复利用5次。将酿制后的营养液保留容器的1/3左右,然后兑入烧酒。

使用方法

①种子处理:处理液用天惠绿汁500倍、糙米米醋500倍、矿物质A1000倍等与汉方营养剂500倍混合配制而成。浸泡时间可根据种子发芽所需的时间,按不同农作物加以调整。黄瓜、白菜、萝卜、香瓜、莲根、土豆等需要4~5个小时,水稻、辣椒、西红柿和甜菜等需要7~8个小时。种子过小的可用纱布包好后浸泡。

②农作物植株软弱时:用天惠绿汁500倍、糙米米醋500倍与汉方营养剂500倍混合在一起使用。农作物有软腐病或炭疽病时,用此液喷施在叶面上,可缓解症状,防止病菌蔓延。

③培育抗病力强的农作物:若条件允许,将上述药液与1000倍矿物C液混合,每隔7~10天给叶面喷施一次。

〈乳酸菌〉

采集当地的乳酸菌并加以培养扩繁后使用。

配制方法

①用缸接下最初的淘米水,深度为10~15厘米,缸口用韩纸封好,放在阴凉处。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经过5~6天,乳酸菌就会繁殖出来。届时米糠和水开始分离,发出乳酸菌特有的气味和酸味。

②将已酿制的乳酸菌液倒入牛奶中,乳酸菌的分量为牛奶的10%左右。因为牛奶的营养成分比淘米水更丰富,所以乳酸菌的繁殖更加旺盛。过5~6天,淀粉、蛋白质、脂肪等都漂浮上来,乳酸菌则以淡黄色的液体沉淀在下部。这就是乳酸菌血清。乳酸菌血清可放在冰箱里保管,如果加入等量的红糖,也可放在常温下长期保存。

使用方法

用水稀释后使用。若有天惠绿汁,将天惠绿汁与稀释液混合,稍微放置使之发酵,发酵后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会使作物的茎、叶变弱,茎叶上生存的微生物也会减少,从而降低同化能力。使用乳酸菌能起到补充同化能力的作用。

在活用土著微生物制造混合发酵肥时,若与乳酸菌一起使用,就能使混合发酵肥达到最好的效果。土著微生物主要以放线菌等好气性微生物为主,而乳酸菌大都为嫌气性,所以这两种微生物共同栖息的土壤就会得到自然的耕耘。

2.活性化材料的制作与使用

〈土著微生物〉

主张土著的理由

自然农业基本上拒绝并非产自当地而从外地引进的微生物,同时也拒绝使用运用机械化方式人工培养出来的微生物或加以提取分离出来的单相微生物。因为再没有比长期土生土长的土著微生物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要活用长期以来在本地域内自然繁育的具有适应本地域环境的多种多样的土著微生物群体。

活用微生物时不能仅靠那些科学数据,而要以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判断出来的地力状况,以及活动在土壤中“我军的微生物种群的状况为标准来确定。

那么所谓的微生物,尤其是土著微生物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土壤作为自己的栖息地,并在土壤中形成自己的群体,坚守着自己生活领域的微生物。土著微生物与农作物共存共荣,向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粮食,是人类忠诚而可爱的朋友。

各种微生物本来就同动植物保持着共生的关系,培育森林,为昆虫、小动物和野生动物提供栖息之地。可如今人类却毫无顾忌地破坏自然,使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从根本上动摇着农业的基础。我们必须对掠夺和榨取式的现今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深刻的反省和矫正,土壤需要修养生息,需要得到必要的补偿。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农田,我们正在加紧以下的实践工作。即采集和扩大培养土著微生物。适应当地环境的土著微生物,无论是春夏秋冬,我们都能采集和培养。活用土著微生物,就是自然农业所选择的补养土壤的方法。

采集方法

用杉木饭盒(或杉木箱)装上有点硬的大米饭,然后将其放到自己生活地域山谷的腐殖地中。饭盒须用韩纸封口,上面铺上塑料等,再用落叶盖上。有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要罩上铁丝网,以防止被糟蹋。

过上5~6天,就可以看到从周围聚集过来的微生物形成的很多白色的小颗粒,饭也变得绵软而潮湿。这时将饭取出,装入缸里或杉木桶里,然后掺上原材料量1/3左右的红糖,将其混合均匀,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转化成液体,饭粒多少会有些残留,但不碍事。这就是土著微生物原液。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稻茬中采集土著微生物。秋天收割稻子后,将准备好的杉木饭盒装上有点硬的大米饭,反扣在稻茬上,过上几天就能采集到可成为水稻血液的液体和土著微生物。

配制方法

①将采集的土著微生物原液稀释成500倍,在掺入糖饴或小麦粉,搅拌均匀后进行扩大培养。

②用天惠绿汁和矿物质A液来调节水分,会促进土著微生物的繁殖。混合均匀后的含水量为65~70%左右,即用手捏时感到稍微有点硬的程度,然后用凉席或草垫子盖在上面。

③若在深度为15厘米以上的杉木箱子里培养,效果会更加显著。待发热后须搅拌均匀,达到暄乎乎时即算配制完成。

采用上述方法,可在当地采集到充足的适应当地环境的土著微生物,需要多少,就能培养多少。

使用方法

①原液可同天惠绿汁及水果酵素混合使用。可用于浇灌土壤或往叶面喷施。

②采用稻茬的微生物,在育秧时对水1000倍,做烧水用。

③将此液喷洒在鸡舍的床面上或猪舍的圈面上会收到奇异的效果。普通畜舍里大都伴有很浓的恶臭,这时若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处理,不仅能够除臭,而且掺上土后还可制成优质的肥料。自然农业的畜舍因为粪尿等排泄物能都转化为饲料而不用清扫。

用于堆肥后发酵肥

制造堆肥后发酵肥时,利用采集的土著微生物也可收到奇效。造肥时一定不能忘记掺上20%左右的当地土,或将要施肥地块的土。将加入土著微生物的发酵肥混合均匀,待其发热后装在塑料箱里,垒成三层左右,放置在能够避开直射光线,同时又不能被雨淋的地方。因箱子缝隙能通风透气,用不着经常翻动亦可发酵。由于通风透气,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要把水分调节到70~75%左右。这样经过约20天,优质快速发酵堆肥即告做成。因为能成箱搬动,作业也很方便。

大凡土壤都是自上而下变肥沃的,所以将造好的堆肥施入大地时,不应该埋入地下,而只需施在土壤的表面。施用堆肥的地块,土壤表面会变得松软,能较好地保持微生物种群的平衡。可以说,土著微生物是改良土壤必不可少的材料。

为了不依赖化肥和农药也能进行农业生产,为了把农作物培育成健康的生命体,就要以土著微生物作为基础。

〈酵素〉

什么是酵素

人们经常要问:“酵素是菌吗?”,“酵素菌是什么物质?”,“那是不是酵母菌?”。酵素既不是菌,也不是酵母。

例如,将酵母放入葡萄糖溶液里,葡萄糖便能分解,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我们将此现象称为发酵。可是,并不是只有放入酵母之类的微生物才能发酵,利用酒精化酶等也可以引起发酵。

发酵并非是酵母直接作用而产生的现象,而是酵母里所含有的称为发酵酶的酵素发挥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酵素不是生物,而是化学物质,酵素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作用。

无论何种物质发酵,酵母、霉菌、细菌等微生物就得以繁殖,分别合成特有的酵素,而通过这些酵素的作用,发酵过程便得以完成。

日本柴田欣志先生发明的酵素法,到底是由何种微生物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尚无科学的阐明。可是,若从我们研究和实践得出的经验来判断,可以认为,那个原种是由几种强有力的综合活性微生物组成的共同体的综合作用结果。犹如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诸多民族、诸多国家组成的共同体一样,此原种也是由酵母、霉菌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聚集而成的共同活精群。

综合东洋酵素法与西洋酵素科学

自古以来,东洋人在制造米酒、大酱时就应用了酵素法,可是东洋的酵素法,也许是因为有其独特的内涵,只能靠经验与言传身教代代相传,所以还没有加以科学的解释。

到了近代,西洋的酵素化学被引入后,大学和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其发展为酵素工业。

西洋的酵素化学是通过化学方程式被解释和分析的,是根据玻璃试管的实验,在玻璃容器中培养的。而代代相传的东洋酵素法,现在仅仅应用在与酿造有关的产业。

亚洲地域因为气温高又潮湿,春、夏、秋、东气候变化明显,为酵素法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韩国早在新罗时期就把酿造的清酒作为药酒,而近邻的日本也有其代代相传的酿造方法。现在我们应用于自然农业的方法,也是对优秀的传统酿造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大限度地活用地域酵素特性的结果。

自然农业遵循自然规律,以直觉和经验,以反复实践得出的综合判断为依据,用陶缸和土容器或杉木桶培养出原种,而不需要在大学或研究所里使用的大规模仪器设备。

用酵素做原种,不仅可以用简单的程序制作大酱、酱油和面包等食品,还能活用在肥料和饲料的生产上,还能用杂草和杂粉末等原料配制食品和饲料。正在实用这种酵素法的农户,生产出的酵素肥,效果非常好,既简单又能自给。

现在我们必须把靠自觉和经验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东洋酵素法,与以实验和分析为基础的,用化学符号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出崭新的酵素科学。

我们使用的是原种,是以果实酵素为父(阳)和以淀粉酵素为母(阴)的综合活精酵素。即以果实和砂糖配制的果实酵素而生成的酵母为主要原料,混合从淀粉酵素生成的丝状菌等细菌类,将数种类的酵母菌、霉菌和细菌配制成的综合共同活精群就是原种。

果实酵素

果实酵素可以认为是用泥缸或杉木桶酿制的人工蜂蜜。因为制作酵素并不需要母种,谁都可以配制。但配制方法需要实地指导,有组织地共同学习比一个人单独学习效果会更好。

果实酵素系营养活精酵素,用做男性激素也有奇效。若每天喝一点,不仅有助于消化,还可养精补肾,能够恢复青春的活力。若用做调味品使用,味道比白糖更甜、更美,并且没有像白糖那样从人体内带走钙质的副作用。

①材料:红糖,用白糖也可以。夏季按1公斤果实或蔬菜加入1.1~1.2公斤红糖,冬季加入1公斤即可。

主料最好采用木通果。此外无花果、草莓、葡萄、桑葚、胡萝卜、香瓜、香蕉、苹果和樱桃等也是好材料。主原料不足时,还可搭配副料。

副料主要有菠菜根、甘薯、土豆、大头菜和萝卜等。用副料时,一次至少要同时使用三种以上。

附带说明的是,由于柿子冷凉,桔子含酸,因此都不宜使用。

材料备齐后,用陶缸后杉木桶将红糖和材料一层一层交替装入,像三明治的模样,最后在顶部要撒上充足的红糖,用韩纸封口。材料的量不应超过容器的2/3

②用法:将培养的酵素扩大培养后,喷洒在鸡舍、猪舍、果园、菜地等,可预防病虫害。

植物性活精酵素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植物性活精酵素。假如说果实酵素为父,淀粉酵素为母,那么植物性活精酵素就相当于其子。如果用效果软弱的果实酵素或者用变酸的淀粉酵素,就无法配制出高效的植物性活精酵素。所以植物性活酵素一定要用最好的果实酵素和刚刚配制的发酵状态在最佳时的淀粉酵素配制。这时的比率为11

①配制:先往果实酵素中加入少量红糖使其强化,淀粉酵素也需要事先强化。果实酵素和淀粉酵素强化后,先将果实酵素轻轻地倒入缸内或杉木桶内,然后再将淀粉酵素轻轻地倒入其中,这样就可以配制出植物性活精酵素了。

为增强植物性活精酵素的活力,再加入曲子和小麦粉,然后再倒入少量水。淀粉酵素发干时或者在冬季,应该加入更多的水,加完水后再用6根杉木筷子,按酵素法的要求充分搅拌,最后用韩纸封口。

植物性活精酵素的气味和味道以复合型为好。酒精化或者酸化的为不好,酿造过程中冒出大气泡的为较弱的,猛烈地冒出小气泡的为强力酵素。比较数种植物性活精酵素的各种味道之后,便会更加清楚植物性活精酵素。

②使用:植物性活精酵素是自然农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用它可以制作酵素饲料、酵素肥料和酵素食品等,直接饮用也不失为上佳的饮品。

2)三种辅助材料

〈鲜鱼氨基酸〉

所谓的鲜鱼氨基酸,就是指用鲜鱼的废弃物制成的液体。它由于含有各种复合元素,是最高品质的微生物食饵。为了给农作物补充氮素,有时也添加尿素做补充氮素的肥料。

配制方法

用青花鱼或沙丁鱼等脊背发青的鱼种的头部、骨头和内脏等废弃物,混合等量的红糖腌渍。腌渍2~3天后,开始产生液体,放置7~10天即可制成。只抽出液体保存。

使用方法

可以做堆肥或发酵肥的添加剂,也可以在耕地时直接洒在水田或旱地里。用于补充氮素时,可以稀释少量的天惠绿汁等进行叶面喷施。

〈天然钙〉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钙,至今一直以为只是为了中和土壤中的酸性成分。可是,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韧性和对磷酸的吸收能力。随着人们对钙的功能的认识不断提高,使用钙的农民正在增多。但是现在使用的钙却有着不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缺陷。

配制方法

因为制作天然钙的材料加工方法特殊,遗憾的是无法由农户自己配制。须以沙丁鱼、鲣鱼、海带和大蒜等为材料,将其浓缩的有效成分浸出后,再用特殊的膜加以过滤,完全剔除其脂肪。

天然钙的特点是钙的粒子非常小,为完全水溶性,非常易于吸收。从所用的材料可以看出来,我们所配制的天然钙,含有各种各样的矿物质和氨基酸。

使用方法

可用于早期生长发育不良,叶面无光泽,果实色泽不佳,花芽分化弱,生理性落花落果严重,果实膨大过慢,以及糖度下降等。

〈糙米米醋〉

作为补助材料的糙米米醋,由于含有各种各样的氨基酸及有机酸而被经常使用。使用方法请参考其他章节。

1)农作物的“妊娠反应”

犹如人的成长过程要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一样,农作物也有同样的生长过程。犹如妇女怀孕后想吃酸的食物一样,家畜甚至农作物在孕育下一代时,也都要产生类似妊娠反应,而且需要那个时期必需的相应养分。

儿童要有适合于儿童的餐具、食物量和相应的营养,成年人也要有适合成年人的餐具、食物量和相应的营养。如果给儿童的餐具、食物量和相应的营养同成年人一样,那么只能使儿童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可是,如今的水稻种植(蔬菜、畜禽亦然)却不顾及这一点,把全部施肥量的50%用于基肥,就像从早晨就喝的酩酊大醉。

扎根10天后追施成活肥,就像没等醒酒又强迫吃饭。这与在没有胃口的时候吃饭会引起胃痛的道理一样,农作物也要发生各种病虫害。

幼穗开始形成时,即抽穗45天前,就是其“妊娠反应”时期,这一时期的施肥相当于午餐。照理说,这一时期是农作物需要大量养分的非常时期,但由于早餐吃的过多,反而要在这一重要时期拒绝进食。

这样到了下午3~4点时,也就是在幼穗已长到2~3毫米左右时,就会感到饥饿,只好提前将穗肥当做晚饭吃下。这次提早吃饭(穗肥)的时间,是出穗前25天左右。这一时期的肥料能够促进穗茎的伸长,但对增加粒数却没有作用。

由于充分吸收了养分,水稻的叶片长势过旺,过大的叶片像天棚一样把水田覆盖得严严实实,通风透光不良,会发生严重的纹枯病等。施用的相当于晚饭的粒肥,由于提前吃得过饱而无法再吃,到了夜晚就会因空腹而大伤元气。也就是说,减产已成定局。

定时定量且不吃得过饱,人就不会得肠胃疾病。水稻栽培若能照此原理供应营养,就能大大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也就用不着再使用什么农药了。

2)各时期所需养分不尽相同

好像有许多人把自然农业简单地归结为仅仅是以有机质堆肥为基础的非科学的农业方法。人们必须尽早地摆脱这种僵化的思想。

相反,急需改革的倒是目前对现代觉悟的青年农民,硬性灌输40~50年前陈旧理论的农业教育。因为用那些陈旧不堪的理论,已无法培育出生长在这日新月异的环境中的农作物。

自然农业则主张随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的营养生长、开花、坐果、着色和成熟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做出正确的发育诊断。自然农业就是以此为宗旨进行学习并付诸实践的。即首先要掌握发育周期原则,其次要调查正常发育和异常发育有什么差异,第三要调查异常发育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经常发生,然后将上述资料同栽培方法和施肥、修剪管理等作业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用上述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作为发育诊断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能够正确地判断发育周期,进行农作物诊断,还能找出正确的对策。为此,让我们以自然农业所倡导的自他一体的原理为基础,探讨一下动植物的营养周期和养分最适宜量以及施肥时机。

掌握生长阶段的方法

植物的生长发育注定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朝着一定方向变化发展。换句话说,植物随着质的变化经过不同的阶段发育,然后结果,结束一生(请参照大井上康著《新栽培技术的理论体系》以书)。

它是按照下面的形态发展的。

第一,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大阶段。营养生长是指新的组织、器官等生命体从产生到成熟的阶段,生殖生长是指从花的产生到胚(种子与果实)成熟的阶段。

第二,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化并不是非连续的过程。生殖生长是随着营养生长过程中生长出来的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增加而准备的,而到了某一界限,营养生长则转变为受生殖生长支配的生殖生长。我们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过渡期称为交代期。

第三,从生理学的观点分析,营养生长是碳水化合物(C)利用无机氮(n)消耗有机氮(N)的消费生长阶段。生殖生长则可视为不用无机氮消耗碳水化合物,而是把碳水化合物储存到种子或果实以及其他储藏器官的贮藏生长阶段。

农作物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或者是生长发育的某一个周期中,所需营养素的种类以及需求量并不相同,是有着质的、生理的差异。同时,在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营养状态也要发生变化。

所谓营养周期理论,就是为了正确地判断农作物在各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和生理条件,并且根据发育诊断,引导其达到最佳状态的理论,营造最适宜的营养管理。自然农业最注重的就是农作物的生活史。

注重农作物的内部条件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因受到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其生长发育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根据生育期和季节的变化,需要不同的栽培管理标准。

作物的生长发育,即茎叶的孕育生长或为形成花器而进行的花芽分化,因作物体本身固有的发育生理特性不同而不同。那么,发育生理的特性到底是什么,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栽培作物要受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地形和土质的影响,也就是经济生产,必须在一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下才能进行。可是,目前的农业常识与栽培方法,却存在着过于注重外部条件而忽视农作物的内部因素的错误认识。农作物在一生中或一年的周期中,不可能获得相同的最适宜的外部条件。

例如,在某一生长发育阶段持续的适宜农作物的最佳天气,不可能保证在下一阶段还会出现。土壤的肥力条件也一样,在某一阶段它是适宜的,可在下一阶段所要求的肥力,也许就会有所不同。这同时也意味着果树从幼树到成龄树,直到老树持续一生的发育过程中,不可能保持着相同的生理状况和性质。也就是说,从开花到结果、着色、成熟和休眠这一年的周期中,其任何过程也不要求相同的生理条件。

外部条件是经常变化的,不论什么年份都想获得丰收是不可能的,无视经常变化着的外部条件,连年指望大丰收是不切合实际的。对农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正确地掌握各个阶段的发育生理,用人的智慧引导作物在最佳状态下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才是农者的智慧。

4.肥料的五要素

自然农业在肥料的三大要素(NPK)基础上,再加上速效性肥料钙(Ca)和海水(自然盐),称做肥料的五大要素。与栽培作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相关的后两种要素,对农作物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生育后半期供给钙

农作物进入生长发育过程的中期和后半期之后,即生殖生长Ⅱ~Ⅲ型期,就开始需要钙和盐,这是因为钙和盐是维持作物健康所必须的要素。而历来的作物栽培却无视这一点,单纯地把氮、磷、钾视做农作物的三大要素来指导生产,因而出现了许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的问题。

例如,经常发生的农作物生理障碍,其现象有多种。可引起果树和果菜类的果实着色及成熟不良、水分和有机酸过多、糖分不足、果肉软化和香气不足等;叶菜类则发生纹枯病、结球不良,即不包心;根菜类则发糠或产生死心,也可发生糖分不足、色泽不鲜艳、芳香不足和贮藏性下降等问题;水稻和大麦则产生水分过剩、淀粉积累不良、粘度降低、无光泽和芳香不足,同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下降等。总之,其弊病不胜枚举。

钙的一个主要生理作用,是能将已经贮藏在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等转移到贮藏器官,并使其积累。也就是能将着色成熟初期贮藏起来的养分,转移到最终贮藏器官——果实与种子。越是在气候条件不良的时候或作物生长过旺的时候,这种作用就越加明显。

还有一点就是产生生理障碍同滥用杀虫剂和杀菌剂也不无关系。

2)氮只供给最低所需量

自然农业将此阶段的作物生长过程称之为积累生长。因为目前的化学、化验式的农业,对此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产量起伏不定乃至品质下降。而自然农业只给农作物供应其所需量的最低限度的氮(N),力求建立使农作物获得更多光合产物的能够自立生存的栽培体系。这是能够培育出健康作物的栽培原则。

为此,在农作物的发育初期不使用速效性氮肥做基肥,在营养生长发育的初期和中期,多施些用土著微生物培养的氮肥,施用1~2次大体上等量的磷肥和钾肥,在花芽分化的交代期的初期需施用磷肥,接下来在着色期和成熟期,则有效地施用钾肥和钙肥。

这种管理方式就是逐步增加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比率(C/Nm)的营养周期理论的核心。简而言之,就是在各个发育阶段,只供应最低需求量的氮,以促使农作物形成更多的光合产物。要使C/Mm值随着营养生长期(消费生长期的)、交代期和生殖生长期(积累生长期)这一发育进程而逐渐提高,提高的过程比什么都重要。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管理。

3.营养周期理论是自然农业的基本第三章                                                       

自然农业的实践

1.战胜冷害和干旱的潜能

1)活用土著微生物与土著酵素

要想在1993年那样低温多雨或者像1994年那样的大旱之年,能使农作物或畜禽发挥自身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必须给农作物或畜禽营造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环境条件。

对于蔬菜和果树,最需要的是营造能适宜根系顺利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对于畜牧业的养鸡和养猪,最重要的是提高畜禽的消化能力,营造适宜提高消化能力的畜舍环境。只有营造出适宜多种微生物生长的共存共荣的环境条件,才有可能打造出适宜畜禽和农作物的良好条件。那么,怎样做才好呢?

首先要培养能够在当地发挥最大潜能的土著微生物和土著酵素,然后用取自本地域的堆肥材料,如猪粪、鸡粪、牛粪、人粪、青草、果实类残渣、垃圾、米糠以及当地的黄土等,与天惠绿汁和矿物质营养A叶等混合,配制成速成活性堆肥。活性堆肥经20~30天即可腐熟。

腐熟的活性堆肥不能深施,而要覆盖在土壤表面,使土壤不是从深处,而是从表面向下逐步肥沃,诱导氧气自上而下供给,保证微生物的栖息范围不断扩大。这是农业生产者必须牢记的一点。

要摆脱以氮肥为中心的施肥模式。单独施用化肥,不如利用微生物来提高其效果。若使用农户自己生产的堆肥,农作物不但生长良好,而且还经济实惠。

堆肥并不是施用得越多越好,而应适量施用,以便使农作物更好地吸收利用。使用与栽培农作物相同的农作物材料制成的天惠绿汁和取自腐殖土中培养的土著微生物加以活化,每18升水加2合(1=0.18升)米酒和1合烧酒,每300坪施用一吨活性堆肥和100升活性微生物酵素液,然后在上面覆盖3~4厘米厚的落叶或稻草。

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防止杂草发芽,又能为微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地。由于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也就营造了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当年就能栽培农作物的土壤环境。

正如上面的阐述,农作物不是按照施肥量多少来生长发育,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依据其所吸收的养分来进行的。以一点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克服1994年的酷暑和干旱

1994年夏季,人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酷暑和干旱。酷热不仅使人类难以忍受,猪、鸡、水稻、果树、蔬菜等畜禽和农作物也受到影响。那时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要被炙烤的情景,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毫无计划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甚至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平衡,破坏自然,破坏环境,从而频繁地引起这种自然灾害,特别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正因为如此,自然农业强调本地域的特殊性,致力于活用地域材料,力图培养动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生能力。没有相到在1994年的异常气候之年,自然农业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1994年的异常气候告诉我们,在人类对天灾尚无进行学术性、分析性、技术性的解释和具体对策的情况下,最有利的措施是给动植物营造能够靠自身的潜能进行自我调节的客观环境,使动植物在被营造的环境中自立生长,而不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来饲养和培育。

下面举几个简单例子

水稻:与通常采用浸种、催芽、机械插秧等栽培方法相比,自然农业则不进行浸种和催芽,而是采取把种子直接播撒在农田的栽培方法,即直播。这种方法提高了水稻的抗旱能力,分蘖旺盛,结实好。

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法的收获量有相当大的差距。一般农田平均每穗结实80~100粒,而采用自然农业方式的水田则结实100~130粒,几乎没有病虫害,成熟度也高,同邻近农户相比增产20%(干旱最严重的全南顺天地区和南海地区)。

果树:苹果、梨、桃、葡萄和桔子等均获得好收成。采用一般农业方法栽培管理的果树,除除草剂、化学药品为中心,果树不耐强光照射,常能看到落叶、落果、畸形果、病虫害和枯死等现象,让人很伤脑筋。

采用自然农业栽培方法的农家,则用土著微生物、天惠绿汁、天然钙和乳酸菌等,给果园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并用生草栽培法遮盖表层土壤,即使在大旱之年,水果的品质及产量依然高于平年。这一结果引起了政府和农业技术指导部门的关注。

采用自然农业栽培方法的果园,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抗病虫害能力,它同采用一般农业方法管理的果园的寒酸模样比,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一眼就能分辨出孰优孰劣。

1994年那种恶劣的气候条件,自然农业的价值显现得更加突出。自然农业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人们对自然农业方法更加推崇和信任(庆北庆州、全南罗州、济州道南原)。

蔬菜:以露天栽培的黄瓜为例。普通的农田收获期仅持续3个月左右,而采用自然农业栽培方法,收获期延长到了5个多月,产量也增加了3倍以上,菜农们喜笑颜开。由于当地蔬菜减少,菜价上扬,自然农业的会员们获得了满意的回报。自然农业的成果成了报社和电视台的宣传素材。

其它的蔬菜栽培也一样,采用自然农业方法,充分活用了土著微生物、天惠绿汁和乳酸菌等,生产的蔬菜与采用普通方法生产的相比,无论在产量上还是品质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畜牧:1994年那种持续高温、强光照、热带夜等恶劣气候条件,受灾较重的莫过于采用现代机械工程学原理设计的采用强制饲养方法的猪场和鸡场。成群的猪、鸡猝死、产嵬、产蛋率降低,使饲养业陷入危机。

当时在报纸和电视上,经常能看到有关猪猝死、分娩能力下降、仔猪猝死等报道;家电商场引风机脱销以及养畜户的惨境,成了屡见不鲜的新闻。可是采用自然农业方法的猪场和鸡场,却显现出了真正的实用价值,尽管不是没有一点损失,但相比之下,还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实践再一次证明,只有充分地活用本地域的材料,才能使我们的家畜、家禽和农作物更加适应当地的环境,才能获得更好的收成。

可是,自然农业也并非十全十美,对于如何克服灾难性恶劣条件或异常气候等问题,还有待于我们集思广益,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但不管怎样,重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尊重自然规律的自然农业,其魅力和发展潜力在大灾之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

2.水稻——直播栽培

1)稻田准备

请参照水稻栽培历。准备水田的方法可因不同条件而不尽相同,但最基本的管理原则为不深耕。

移植栽培

秋天用收割机割完稻子后,不翻地,不把稻草切碎,而把稻草直接铺在水田里。然后按每1000平方米水田准备5升熬制的糖稀(麦芽糖),用100升水进行稀释。配成的稀释液,再兑上2.7升米酒、0.9升烧酒和350克尿素。最后喷施在摊铺在水田里的稻草上。

这样做,可促进自然状态下的土著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稻草相互凝结,从而防止被风吹散。等到翌年开春,稻草底下的土壤状态变得同耕耙一样。这便是微生物耕耘的结果。

直播栽培

为了防止杂草滋生,需要和大麦种成2茬,特别是第一次采用直播时,一定要种2茬。稻种需要在收割大麦两周前播种,因为大麦遮成的阴凉不会使土壤干燥,所以不用覆土稻种也能发芽。到了割麦的时候,水稻会长到约15厘米高,假如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苗的叶尖会被割断,但这并不碍事,过不多久,水稻的生长就会得到恢复。

2)种子处理与播种

种子处理

首先用盐水浸泡稻种,筛选出不良的种子,然后用自然农业处理液(汉方营养剂、糙米米醋、天惠绿汁各500倍,矿物营养A1000倍)浸泡种子约7小时,最后将浸泡好的稻种直播在大田里。育苗栽培的种子处理也与此相同。

播种

①稻田准备:在播种前20天左右(韩国水源地区为510日前后),用旋耕耙浅浅地耙2~3厘米,经过7~10天,地表面上的稗子和其他杂草的种子大部分都开始发芽。这时进行第2次耙地,也和第1次一样,浅耙2~3厘米,这样已发芽的杂草就会死,残留的稗子种子和其他杂草的种子还会继续发芽。再过7~10天后灌水,进行第3次浅耙。同时取出已处理好的稻种立即播种,将泥浆沉淀下来,播下的稻种就会被薄薄的一层泥土所覆盖,稻种就很容易发芽了。

②播种量:播种量因地而异,通常每1000平方米,直播时用3~5公斤,育苗时则用5~6公斤。

③播种方法:播种时每隔8~10米拉一条绳,这样可以防止种子播撒不均。播种可用手撒播,也可用播种机喷播。播1000平方米,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3)稻田管理

基肥和用水管理

①基肥:用秋收后在稻茬上采集的土著微生物与天惠绿汁500倍液、矿物营养液1000倍液,喷施在播种之前的稻田里,然后再撒上用土著微生物配制的混合发酵肥。混合发酵肥用量可因地而异,通常每1000平方米施用300~500公斤。

不用化肥做基肥,用种子带有的胚乳催芽,使之长到第3片真叶;此后再施多量氮、中量钾和少量磷肥,以促进营养生长;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再施用氮、钾和磷含量适中的混合发酵肥和天惠绿汁,从而营造营养生长的基础。

②用水管理:待到水稻扎下根后就要排水,留水量以稻田土似露未露为宜。当真叶长到6片左右时再次断水,使稻田变干,用自然间断灌水的方法促使水稻深扎根。以后,再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状况,用水量调节到总水量的80%,即水田低洼处有积水的状态,诱导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

追肥和用水管理

①追肥:当真叶长出9~10片时,也就是距出穗40~42天前,施用磷多,钾中的追肥,同时喷施汉方营养剂、糙米米醋、矿物营养D液和天惠绿汁等,从而促进花芽分化和进入到交代期。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适当喷施充实、结实、天惠绿汁等营养液以待出穗。出穗后,在胚乳形成期,施氮(中)和钙(多)的追肥,同时将天惠绿汁喷施在叶面上,促使胚乳生长发育充实。这个时期须将营养型诱导到第Ⅱ型,最后引导到第Ⅲ型。

②用水管理:采用排水晒田的方法,促使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这个时期因为需要大量水分,最重要的是使土壤水分保持在80%左右。

出穗后叶面追肥

最后将天然钙与天然盐混合稀释成1000倍液,然后薄薄地喷施在叶面上,以便使稻穗饱满。这种做法会促进养分往稻穗移动,将会看到饱满的稻粒。

3.蔬菜栽培——果菜类

1)每长三节追一次肥

未熟果和成熟果

果菜类在开花后,经过授粉与授精,而后生长、发育直到收获。这一点有别于只将营养体当做收获对象的叶菜类或根菜类。所以,施肥管理应根据营养周期进行,这样做才有利于果菜类的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能避免落花、落果,使果实顺利生长和增大。若施肥管理不当,使营养体的茎和叶徒长(氮过剩),西红柿、西瓜、香瓜和南瓜等就会导致落果。当氮肥施的过少,像黄瓜和茄子那样收获未成熟果实的果菜类,就会出现结实虽然完整,但产量不高,品质下降等问题。

果菜类的生长发育形态,有别于一生只分化一次花芽的直线型的水稻和大麦等农作物。也就是说,它们具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混杂在一起的生长发育特性。所以,最理想的做法是应该将其营养状态从第Ⅱ型诱导到第Ⅲ型,再从第Ⅲ型诱导到第Ⅱ型这种如此反复的过程,即生长与结实处于交替进行的状态。

对于营养调节的对策,要根据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态,每生长三个茎节,喷施一次添加氮素成分的天惠绿汁与天然钙以及天然综合矿物营养液。喷施的位置为根际与叶面,目的是延长收获期,提高产量。

对于西红柿、西瓜、香瓜和甜瓜等以收获成熟果实为目的的果菜类生产,在果实成熟时,应将其从第Ⅱ型~第Ⅲ型营养状态引导到第Ⅳ型营养状态,即碳水化合物积蓄多,氮素有些不足的状态。这样就能收获糖度高和香气浓的优质果实。这个时期的措施,需要往叶面和根际喷施能够起到促进成熟作用的天惠绿汁、天然磷酸钙和结实用天然综合矿物营养液等。

未熟果为第Ⅲ型   成熟果为第Ⅱ~Ⅲ→Ⅳ型营养

即使是相同的果菜类,因其收获状态的不同,需要相应地对其营养状态进行调节。欲收获未熟果的,通常要条件为第Ⅱ~Ⅲ型营养状态。以收获成熟果为目的的,则需要在初期调节到第~Ⅲ型营养状态,到了成熟收获期,再调节到第Ⅲ~Ⅳ型营养状态。

西瓜和西红柿须在开头一遍花之前,施用磷酸和硼酸(含在天然磷酸钙里),一边提高体内的C/Nm值,一边诱导其生殖生长。在第~Ⅲ型营养状态下,施用利用土著微生物与天惠绿汁配制的混合发酵肥,使氮、磷、钾三要素缓缓释放,并且要按先磷后钙的顺序发挥其肥效。到了着色、成熟期,则通过钙与硼酸的作用,使其从第Ⅲ营养型,诱导到第Ⅳ营养型。

正如前文所述,黄瓜、茄子等是以生产未熟果为目的的果菜类,不是以采收种子为目的,氮的成分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肥水管理上,最重要的是不能间断氮的供给,必须把水分和氮的供给贯穿于整个生长期。另一方面,氮过剩会引起落果、发生多种病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等问题,所以一定要耐心细致地按第~Ⅲ型营养周期将营养效果调节好。

梅雨季节因多雨和日照不足,草本农作物极易导致软弱或发生徒长。这时需用天惠绿汁、天然磷酸钙、天然综合矿物营养液和土著微生物等,让叶片增厚,使植株生长发育的健壮有弹力,防止农作物徒长。

2)活化地上部的微生物

地上部的茎和叶上生存着多种微生物,一定要保持好这些微生物间的平衡关系。只有这样,农作物才能进行正常的碳素同化作用(光合作用)和异化作用,才能形成健壮的营养体。

对于病虫害防治,不能仅仅依赖于杀菌剂和杀虫剂,而首先要培育出能够抵御病虫危害的农作物。为此必须最大限度地活用土著微生物、固碳的光合性细菌、固氮的固氮菌、抑制病菌作用的放线菌、有效分解糖类的酵母菌和在常温嫌气状态下分解有机物的乳酸菌等有益菌。这些微生物,一定要使用采自当地的在常温露天条件下培养的。这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微生物具有对环境较强的亲和性。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假如生长在土壤深处的根系活动的不够活跃,那么吸收的养分就不充足,也就很难进行碳素同化作用。假如农作物不能通过叶片合成碳水化合物,就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因为碳水化合物不仅是提供给人类养分的营养物质,而且也是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质。

碳水化合物有许多种,它们分别以如下的活动守护着植物的健康:

①糖分不仅是植物的养分,而且还是其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能源。所以,若从着色期到成熟期能使糖分集中供应(喷施充实3号、结实1号,磷酸钙、天然绿汁等),就能将发育型诱导到第Ⅲ型营养状态,既能提高含糖量,又能保证较好的着色。

②淀粉也是植物的重要养分,特别是贮藏到稻穗后,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高C/Nm值)。

③纤维素可强化植物的生命力,还具有防止因刮风下雨而引起农作物倒伏的作用。为了提高植物体纤维含量,需将发育阶段自第Ⅱ型诱导到第Ⅲ型。同时供给充实3号、结实1号和磷酸钙,合理分配养分,使营养分配的效果出现在生长发育的中后半期,这是非常重要的。

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量随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受温度高低变化的影响。

例如,当温度适宜,日照量十分充足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量是日照量相差一半时的2~3倍。同样,雨量过多的年份,因水分和氮的大量吸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就会减少,C/Nm

自然也要降低。

当C/Nm值降低时,像土豆或地瓜等农作物,虽然茎叶茂盛,块茎也大,但品质下降,味道不好,贮藏性能也会降低。水稻则会在发育后期发生稻瘟病、纹枯病或倒伏,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果树则引起枝条徒长或产生多次秋梢,因为产生二次生长或三次生长,本应从

Ⅱ型转入Ⅲ型,却因Ⅱ型时期的延长,导致C/Nm值下降的氮肥过大的徒长。由于C/Nm值下降,枝条的质地变软,所结的果实将出现着色不良以及品质下降,也将对下一年的花芽分化产生不良影响,并会导致连年歉收。

4.果树栽培——苹果、梨、桃、葡萄

1)免耕生草

首先要打好基础。正如前面提到的苹果栽培,必须把重点放在果园的土壤管理上。为了使侧根和根毛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营造能够供给氧气的环境。必须扩大微生物的栖息地,为蚯蚓、蝼蛄、鼹鼠等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和栖息之地。

自然农业为营造这种环境,有意控制机械耕耘,也不进行深层施肥。取而代之的是在土壤表面撒上利用土著微生物配制成的混合发酵肥,再用稻草或落叶覆盖。或者采取种植黑麦、苜蓿草等匍匐性草的生草栽培方法,营造土壤环境。不使用除草剂,也不进行人工除草。

采用这种做法所得到的效果是,因为蚜虫或红蜘蛛等更愿意聚集在地面的草地上生存,不易上树,也因为在草地上有各种害虫的天敌栖息,因此苹果树的受害程度会大大降低。必须指出的是,认为在苹果园里种草,草会与苹果树争夺养分,进而对苹果树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的理论是不正确的。

自然农业把疏果时疏下的果实或收获的部分果实配制成天惠绿汁,并把它喷施在土壤和枝叶上以助其元气。若能使栖息在叶面上的微生物保持活力和均衡,可以防止病毒性病害的发生。为了增强叶片的功能,提高叶片厚度,给叶面喷施自家采集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等。采取这种方法,能够给果树注入活力和增强果树的抗逆性。

为扭转如今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现状,要依据季节和营养周期,施用青草液肥、天然综合矿物营养液和天然磷酸钙等提高土壤肥力。

2)不施肥浅栽

果树是连年收获的多年生作物,必须采用适应其特点的田间管理,尽可能地让果树发挥自己的潜能。

果树的一生要在同一地里生长短则30~40年,长则70~80年,因此必须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田间管理,要根据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等不同时期的特点,为其提供所需养分,使其健康生长。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年的田间管理,一定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因素来确定。只有平衡有度地进行田间管理,才能提高果树的抗逆性,才能充分发挥果树的潜能。

自然农业在栽植果树苗木时,不采用挖深坑施大肥的栽植方法,栽植果树苗木时,只浅浅地挖四周,不动中心部位,让苗木根系直接接触硬地。

采用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使最初生长的根系生长在坚硬的土壤里,强化根系的生长能力和吸收能力。把肥料施在土壤的表面,不施在土壤深处的目的是给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之地,促进微生物活泼的活动,改善土壤环境,从而利用土著微生物来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另一个目的是培养根系靠自身的力量来适应环境,让根系靠自身的力量向能够提供肥料的地方生长,根据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引导果实进入营养周期性发育。

与其盲目地施用化肥,不如利用生草栽培和土著微生物,让农作物吸收自己所需的营养。这种培养农作物靠自身能力生长发育的劳动,才是农民的真正劳动。

3)同营养周期相吻合的施肥设计

通常的施肥设计方案同自然农业的施肥设计方案有什么不同呢?现行的施肥设计特点,是将所施肥料的大部分作为“基肥”,再有一部分做“追肥”。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考虑到作物的发育生理,仅仅是固定的思想观点。是否可以说,这是一种不适合农作物发育生理的做法呢?

对晚秋、初春施氮的误解

现在的施肥设计,通常都要求在晚秋和初春施用氮肥,但是这一时期并不是根系活动的活跃时期,而是根系进入休眠或解除休眠的时期。这个时期施用的氮肥农作物当然能够吸收,但这并不是因为作物本身需要而吸收的。拿人来比喻,当人的肚子已经吃饱,即使拿出再好吃的东西也是没有食欲,若让其再吃点,就会产生不得不再添点的感觉,其结果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有损于人体健康。

同样,若没有考虑当年的气候条件,一味地按施肥设计进行施肥,像1993年,当遭受到低温多雨的低温冷害型气候袭击时,将会造成雪上加霜的严重后果。这和氮肥吸收过剩一样,会出现营养生长过剩的倾向。因为消耗碳水化合物,C/Nm值自然要降低,在C/Nm值降低的状态下进行萌芽期,不良结果只会越来越多。枝和叶会产生徒长,进而是枝叶的C/Nm值越降越低。若在这种状态下进入开花期,又会怎样呢?以营养周期来说,开花期相当于交代期的初期,是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初期,这个时期是C/Nm值必须提高的时期(第Ⅲ型),以后对氮的吸收会逐渐减少,连吸收过剩的量也必须消耗掉。在这种状态下授粉受精,就会导致生理落果或产生畸形果。

可是若按照目前的施肥设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交代期施入追肥总量30%的氮肥,这可谓是完全无视作物发育生理的施肥方法。

还有一点,按目前的施肥设计,果实膨大期要用氮肥和钾肥做“粒肥”。如果按照农业生产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条件这一点,若遇上低温多雨的天气,这种施肥设计,即使不很危险,也是不应该采用的方法。

着色期的氮导致高酸低糖

必须考虑的是着色期作为积累生长时期,此时一直贮藏在枝叶中的碳水化合物会集中转移到果实。而目前的施肥设计却提倡在这一时期施用氮肥。这时吸收的氮,会把已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消耗掉,降低贮藏能力,导致品质下降,造成“高酸低糖”,严重时还会影响到下一年的结果。

再有一点就是收获后施追肥的问题。虽然认为这是为了恢复收获后的树势,可事实并非如此。它不是真正的恢复,只是看似好像恢复,但实际上只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并且妨碍枝条成熟。好比让年轻人每天都大量摄取鸡蛋或肉类等高蛋白质食物,会吃得胖胖的,看起来挺健康,其实这是加速了身体老化和死亡的进程。这和上述施肥方式可谓是同理。

开花期施磷   膨大期施钾、钙

考虑到上述几点,将全部施肥量的40~60%用做基肥的做法是错误的。用氮肥做基肥,不仅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还会降低根系的吸收能力。

自然农业不是绝对不使用氮肥,而是注重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施肥量的调节。对于配合作物生长发育的施肥,氮素是培养健康农作物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作物的营养生长期,氮素起着消耗碳水化合物和制造营养体的重要作用,并与开花后所需的碳水化合物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营养生长越趋完成,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越来越多,逐步经过交待期而进入盛花期。为了诱导到生殖生长,从这个时期开始要控制氮,以提高C/Nm值。C/Nm值高,意味着坐果率高。所以控制氮而大量供给磷酸,以提高效果。

坐果后为了促使果实膨大,必须利用钾和钙,促进碳水化合物顺利地积累到果实。

自然农业为了圆满完成上述过程,利用取自腐殖土中的土著微生物、天惠绿汁、乳酸菌、酵母、天然综合矿物营养液和天然钙等配制成的混合发酵肥,使农作物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生长发育能力,尽可能地限制和避免认为的干涉。

低温多雨和氮的关系

在果树或果菜类栽培中,因低温多雨造成的危害,可以认为这和氮有关系。

低温多雨的危害是怎样造成的?不言而喻,低温多雨时日照量就会减少,从而阻碍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也就是说,光线被雨和云遮挡后,光合作用就不充分,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

还有一点,不仅雨和云遮挡了太阳光线,雾也能遮挡太阳光线。用肉眼看不到的空气湿度也是遮挡光线的一个因素。在有雾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靠太阳能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就会减少,就会变得软弱,会导致生理障碍或病理障碍。

多雨带来的危害还有:

①雨水能促进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水分的吸收则促进茎叶的旺盛生长。而水分过多将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特别是生产出的果实含糖量会大大降低。因为第Ⅱ型生长期被延长,第Ⅲ型生长期变短,积累生长不旺盛。

②旺盛的水分吸收会增加根系对氮的吸收量。下雨时因为雨水会被土壤吸收,雨水中含有的硝态氮或氨态氮会渗入到土壤中,使土壤中的氮量增加。而土壤中的氮的形态也会变成更容易吸收的状态。尤其是雨水多时,会促进水分和氮之间的相辅相成的互助作用。从生态发育上看,会呈现出与过量施用氮肥时一模一样的发育状态。以果树为例,会产生枝条徒长、节间过长、叶片变大等问题。

氮肥施入过晚时的现象:

①花芽分化率会极大降低。即从营养生长转移到交代期的过程不顺利,C/Nm值降低,碳水化合物积累变少。

②第二年的结实比率会随着氮肥施用过晚,而呈现出越来越低的不良趋势。因为前期的养分供给不足,即氮肥的效果出现过晚,导致生殖生长机能下降。也就是说,导致第Ⅱ型生长期延长,从而无法转移到第Ⅲ型生长期。

③花器遭受低温冷害的程度,会随着氮肥施用的过晚而呈现出越来越重的趋势。由于花器含水量大,碳水化合物积累少,适应环境的抗逆能力降低。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作为栽培管理者的农民和学者,仅仅依赖于机械的营养学,将能动性生命体的作物,误以为是能靠主观意志支配的被动性生命体的结果。

6

                                                              

(注)开花受精后,就能恢复生机,为了恢复体力,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得到增强。随着进入成熟期(胚成熟期营养型Ⅱ~Ⅲ型),叶色变绿变深。

  C

Nm表示某一阶段所需的N和与之相对应的C的最佳量。

C

Nm值最高则有利于生殖生长。

5.养鸡——无恶臭、无粪尿、无疾病

自然农业养鸡的原理

1)和鸡共同生活

鸡是报晓的家禽。在万物沉眠的拂晓,雄鸡用嘹亮的啼鸣,告诉人们天快亮了。它催促妇女从甘甜的睡梦中醒来,告诉她们做饭的时间到了,催促人们该喂牛了,它还跑前跑后为主人鼓劲。母鸡则用自己的身心孕育出营养丰富的鸡蛋装点主人的餐桌。

鸡不厌其烦地啄食散落在地上的每一粒谷粒,能自己孵化小鸡,养育小鸡。公鸡和母鸡各司其职,群居在一起,自己寻找食物,自立精神极强,即使不受外界的帮助,也能守卫自身的领域。

鸡属于鸟类,它不是用胃液而是用砂囊的收缩运动来消化吸收营养,它具有连石头都能消化的强大的消化能力。鸡粪又是农作物无与伦比的肥料,鸡为我们创造了富裕的生活。

鸡的性情温顺,依恋人类,决不损害人类。鸡的这种生活习性,对于只崇尚合理性和方便性的现代人给予了启迪。

可怜的现代鸡

现在的鸡被圈养在窄小的笼子里,不仅不能随意活动,而且怕它挑食,连鸡喙也给切的短短的,甚至还把它们同一切营养之本的阳光、空气和净水相隔绝。

为了排除鸡舍内的恶臭和清洁鸡舍内的空气,鸡舍必须安装空气清洁器,还设置了妨碍睡眠的人工照明。为了提高产蛋率,给鸡供应高营养的粉末状饲料,是胃肠的消化功能退化。使用外汇进口的昂贵饲料,其中50%以上转化成含有公害物质的鸡粪。为了追求高效率的现代养鸡,无视鸡本身的自然能力,给困哎囚笼式鸡舍里的鸡,带来的只有紧张和压抑。

饲养在囚笼式鸡舍里的鸡,一生无法品尝到凝结在土壤中的综合微量元素,无法品尝到青草中含有的天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只能吃到远离自然的化学商品。

因为鸡的潜能被完全剥夺,鸡就沦落为暴君般的主人给啥吃啥的产蛋工具。因为人们在配合饲料中混合了各种添加剂和化学药品,使鸡蛋和鸡肉中残留了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现代化养鸡场的鸡,大都消化不良,产蛋期短。

过去的鸡蛋能够被微生物浸染,可用于制造血清。放置就了还会腐烂。若在炎热的夏季放置久了,蛋壳里面还会萌生生命,即产生血卵。但是,现在的养鸡场却大量地生产着不易腐烂的鸡蛋,遗憾的是认为这种鸡蛋为新鲜鸡蛋的主妇还在增多。殊不知不易腐烂的鸡蛋同样不易被消化,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鸡粪是农家的宝物

因为养鸡就会有鸡粪的臭味,养鸡场便成了附近居民躲避的对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养鸡场和苍蝇是不可分离的共生物。可是,要知道原初的养鸡绝不是这样。

将粪尿视为废弃物已不是养鸡,而是脱离农业范畴的工业化思想。基于这种认识,现在的养鸡场正在为净化设施投入巨额资金。如今的行政当局和技术指导者,不顾养鸡的本来面目,主张净化设施要义务化,强制养鸡场必须安装粪尿处理设备。我们要尽早摆脱将粪尿视为废弃物的认识。

依赖自然规律而生存的农民,必须研究出适宜地域和适宜鸡的习性的养鸡方法,必须积累我们自己的养鸡经验。韩国自然农业中央会不仅为此问题,也为了保卫我们的生活,研究和收集自然农业养鸡的实例,实践着自然农业的养鸡方法。

2)养鸡的目的和饲养原则

养鸡的目的

①养鸡与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养鸡为人们提供食品,也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而农副产品有可做鸡的饲料。韩国自然农业中央会向会员倡导,农户养鸡,每1000平方米耕地,养15~20只为宜。因为每1000平方米耕地生产的农副产品,可使饲料自给率达到85%,同时养鸡所带来的鸡粪,又可以满足1000平方米耕地的肥料自给。也就是说,既摸索面临粮食危机也能继续养鸡的好方法,也能用鸡粪提高地力,用小面积耕地栽培更多的农作物,是粮食自给率提高到85~90%。同时也减少农业生产资料费用,最终达到生产自给。

我们的农业生产方法,应由目前生产费用不断上升的物理化学式的农业生产方法,改成无须投入大量生产费用的尊重生命力的农业生产方法。要由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农业生产方法,转变成既重视数量有重视质量的农业生产方法,转变成没有连作障碍的农作物栽培体系的农业生产方法。

②养鸡可使家庭生活更和美。家庭成员从爷爷、奶奶到小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平等机会和权力,能够按照全家人的意见进行的劳动就是养鸡。养鸡能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能保障老人的健康,保障老人的快乐生活,能为一家人提供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舒心地发挥各自能力的机会,是能使全家人更和美,生活更滋润的生产活动。可是,今天的工厂化养鸡,却脱离了日常生活,使老人和儿童根本无法参与,使养鸡后继无人,还切断了历史的脉络。

③提高地力,丰富餐桌,发展地域。小规模的地域养鸡,通过共同采购和共同销售,可以增强邻里间互助互爱的意识,从“我”的饲养方式,发展成为“我们”的养鸡技术。换工和协作劳动的兴趣,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助互爱的共荣意识,摆脱了自私的生活方式,“农心的农业”思想得到了发展,地域的地力更加肥沃,人们的身心更加健康,给子孙留下的是地域兴盛的美丽家园。

饲养原则

记得30年前在“山岸会”最初开始进行养鸡研修时,曾经被反复强调过必须遵守的三条饲养原则,今天看来是非常正确的。

①一定要用泥土做鸡舍的床面。可是,这一原则却被不易于清除粪便等理由,把鸡舍的床面做成了水泥地面。要知道,让鸡离开土地就等于向西洋药妥协,将导致养鸡同各种药物连接在一起。

②不要人为地调节温度,一切都要顺应自然环境。育雏时利用堆肥的热量可以充分调节温度和湿度,温度还会随着雏鸡的生长发育而自然降低。可是,现代化养鸡却利用加热器做机械调温,结果只能钝化雏鸡的创造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弱化了其生命力。

③用糙米和竹叶做最初饲料,强化雏鸡的胃肠功能。可是,现代化养鸡却用精饲料和营养剂做最初的饲料,使雏鸡的消化吸收能力弱化。

脱离这三大原则,只热衷于图方便的目前的养鸡,也许会带来眼前的利益,但从长远考虑,这绝不是我们农民可取的方法。

实际饲养

1)有阳光、风和泥土的鸡舍

自然农业养鸡舍,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同时,还保障要生活在里面的鸡的生理生态。

所有设施和器具,都是依据鸡的形态、习性和感觉而设计,鸡的生存基本权充分得到尊重。

它采用完全自由平等的结构,使鸡能够自由地行走和活动,可以在几乎没有人干涉的状态下,充分发挥其天性,可以无忧无虑地生长。

鸡舍的结构

鸡舍的前后没有墙,天棚上安装着天窗,空间宽阔。因为从天窗照进来的太阳光线,能够经常照射到鸡舍1/3的面积,加上每天太阳的移动,所以使鸡舍的各个角落都能被紫外线所消毒。而且,还因保持着2/3的阴凉地和1/3的阳光照射面积比例,从而给微生物提供了最适宜的栖息地。

因为天棚覆盖的是热传导较快的镀锌板,可以形成空气的自然对流,能使凉风流入到鸡舍中。凉爽的微风给鸡带来新鲜的空气,能使床面的水分适度蒸发,使床面始终保持干爽的状态。因为床面是用泥土直接做的,鸡能够充分地摄取泥土中的综合矿物质。

泥土地床面

鸡舍的床面直接用泥土地做。在鸡舍的地面铺上切割成3厘米长的稻草,厚度为7厘米(肉用鸡为3厘米)。采用这种方法,稻草上的酵素和鸡粪的残留养分,同土著微生物等会混合在一起。这种床面便起到饲料加工和肥料加工的作用。

因为利用了空气的对流,使床面保持着适度的水分,也就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为了营造多种微生物栖息的环境,还要活用土著微生物、天惠绿汁和自家采集培养的乳酸菌等,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床面的微生物丰富了,自然会变成同腐殖土相似的状态,鸡粪的臭味会自然消失。同时也为鸡营造了适宜、舒适的环境。因为4~11月床面会发干,所以每周需要喷洒1~2次水。

鸡粪在鸡的一生中只需要清理1次(产蛋鸡为31次),这也是当需要用鸡粪做肥料时才清理,若不做肥料,可以原详不动地持续使用10年或20年。鸡粪越陈,其作为饲料和肥料的质量也会相应地越来越好,鸡生长得更加健康,产蛋期也会更长,经济效益也会越来越高。这和越年久的森林,土壤会越来越肥沃,树木也会越来越青翠是一个道理。

因为一般的鸡舍采取以保温为重点的结构设计,舍内的空气及其混浊,加上地面潮湿,也就营造了容易发生球虫病的环境。为了防止患疾病,就赶鸡上架,把鸡关到笼子里,与地面隔离,鸡就被束缚在狭窄的笼内,只能依靠人工照明生存。像这样处于不能自由活动的鸡,在连眼睛都无法睁开的极混浊空气中,在捂着鼻子都能感觉到恶臭的环境里,依赖使用抗生素保持着100%的成活率,人们竟然还能十分得意?

饮水槽是钻上眼的管子

在水管上钻上供每只鸡都能喝到水的眼。使用这种供水器能使雏鸡在喝水时不争抢,可保持安静。钻眼时不要把眼钻在管子正中,应钻在雏鸡站位的稍微靠后的地方。

鸡在喝水时,一般先把喙伸入水中,然后一定要往上翘一翘,这时粘在喙上的冷水就会流到鸡的胸脯或胃袋部位,会引起消化不良。若是把眼钻的稍微靠鸡的对方一点,鸡抬头时就会把水抹干净。

管内要供应流动的水,要让鸡始终能喝到新鲜的水。根据鸡的生长状况,及时更换更粗一些的给水管,长到成鸡时,宜用直径为100毫米的给水管。

鸡架中央高一点

鸡架要做成中央稍高的弓型,从前面到后面越来越高。做这样的架子,能够使鸡不碰撞,安静地休息,可免受刺激。

饲料槽按直线配置

饲料槽的配置依图所示,直线配置在相对而设的鸡架和饮水槽之间。直线配置的理由是为了使鸡容易走近饮水管。移动饲料槽时,也要依原样平行移动。这样安排饲料槽,因为鸡的频繁走动而使床面保持均匀。

产蛋箱

按图上所示的结构制成。要预先做好,从育雏起悬挂在鸡舍内。鸡在长到140天左右,刚要开始下蛋时(立秋),把产蛋箱放下来,让鸡熟悉它。开始的时候需要让箱内相对亮一些,以消除鸡的恐怖感,以后逐渐地使箱内变暗。

2)自然保温的育雏管理

育雏时要在鸡舍内设置育雏箱,根据生长状态采用慢慢消除束缚的方法,使雏鸡逐渐适应鸡舍。也就是说,鸡要在同一个鸡舍内度过育雏、中雏、成鸡、产蛋鸡和淘汰鸡的一生。顺序请参照“自然农业养鸡一图。

育雏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温度。我们通过实践证明,自然农业养鸡即使在零下15~20℃的条件下也不予以人工加温,只依靠自然保温。

用煤炭或加热器加温培育出来的雏鸡,羽毛会长得很长,但长成后温度稍有降低就忍受不了,往往挤到鸡舍的角落,造成压死。与此相反,采用自然保温方法育成的雏鸡,羽毛细密而且短小,即使在零度以下的温度中,也能活蹦乱跳地来回跑动。入舍三天后,雏鸡就能生成皮下脂肪。由于雏鸡的自我调节能力发达,因而能耐得住寒冷。每当人们看到培育出的胖胖的雏鸡时,自然而然地感到生命的力量如此强大。

只有在非常寒冷的韩国北部才利用堆肥的热量来保温。堆肥热育雏箱,有着随着雏鸡的生长而使温度逐渐下降的结构,最后能使鸡自立生长。这是因为鸡能够依靠自然的温度和湿度很好地生存,而且每只鸡所需要的适宜温度也各有不同。可是,现代化养鸡则过多地注重数据,人为地确定养鸡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数据,现在应该认真地进行反省。

●育雏箱的设计

育雏箱分为A室(热带)、B室(温带)、C室(寒带)。雏鸡在温暖的A室休息,在B室吃食,在C室喝水(参照自然养鸡二),A室至C室的距离为710厘米(中雏时),雏鸡一天要做往返50~60次的短距离竞争。

A室和B室之间,要拉上棉制的布帘,每当雏鸡通过这扇布帘时,雏鸡会感觉到像是母鸡的羽毛在抚摸,会得到仿佛被母鸡照料的感觉,会找到平静。雏鸡就在这样快乐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雏鸡通过从A室到B室的运动,躯体变得强壮,会生长发育成长方型的又标致又健康的成鸡。

饲料为糙米和竹叶

自然农业养鸡,最初供给雏鸡的饲料,就是堆放在B室里的硬邦邦的糙米,不限制饲料量(产蛋鸡3天,肉用鸡1天),不供给其他粉状饲料。3天后开始供给干粉饲料和竹叶,把鸡驯化成像牛一样能吃草的动物。从第50天起供应粗糠,并逐渐加量,直到入箱6个月后,有60%的产蛋率时增加到20~25%

摄食这种饲料生长发育的鸡,胃肠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胃肠健康,而且消化吸收能力也空前旺盛,使青草和糖类等粗饲料变成了精饲料,大大节省了饲料费用。

通常在养鸡场,以为雏鸡的胃肠一定很弱,从最初开始就供给柔软和营养丰富的粉状饲料以及营养剂。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未能把握具有强烈开拓能力的生长点而引起的失误。要知道,雏鸡时期是鸡的一生中细胞分裂最旺盛、新陈代谢最活跃、开拓能力最出色和适应环境能力最强的时期。

同样的雏鸡,从一开始喂软饲料的,将导致砂囊生长发育很小,肠子的长度只有130~140厘米。而一开始就喂糙米和竹叶的雏鸡,肠子的长度可达260~300厘米,其中盲肠的长度可达到普通鸡的7倍。拥有这种胃肠的鸡,无论吃什么都能消化,能一辈子不生病,健康地生存一生,并成为有益于人类的鸡。

带着雏鸡胃肠是软弱无力的观点饲养的雏鸡,其自立能力自然变弱。由于饲料尚未消化就被排泄,臭气熏天,鸡也越走越弱,养鸡只能亏本。

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自家配制的发酵饲料来养鸡的做法,而自然农业养鸡所用的饲料却不进行发酵,因为发酵后的饲料也会使鸡的胃肠变弱。利用土著微生物和乳酸菌,使撒在床面上的稻草和泥土发酵,鸡吃食时连同它们一起吃下,这样才会更好。

3)活用本地域饲料的母鸡管理

现代化养鸡,一般都喂高热量的而且纤维含量不充足的饲料,并且每天喂3~4次,有的甚至连续一整天喂食。尤其是为了调节换羽,还给它们限食,使鸡的胃肠更不堪虐待,逐渐失去平衡,鸡的体质也渐渐变弱。像这种靠过度保护饲料的鸡,体质自然会变弱,只得依靠药物维持生命。

自然农业养鸡则着眼于鸡的胃肠是由自律神经控制的、鸡的砂囊有连石头都能消化的强烈的粉碎能力这一点,供给饲料时,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的这种潜能。即采用“一回空腹,一回满腹”的饲料方法,使鸡的胃肠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从而强化胃肠消化能力。这种饲养方法,锻炼了鸡的躯体和内脏,产蛋期可达25~30个月,经济寿命可延长2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用青草、床面和粗糠做饲料

若是除了矿物质,凡是在鸡的体内能够消化吸收的物质,均可转化成为鸡蛋和鸡肉。

首先,供给青草。自然农业养鸡供给成鸡的饲料中有1/3是青草,还供应相当数量的富含纤维素的竹叶以及泥土,除了矿物质以外,鸡的饲料被吸收后,都能转化为肉和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鸡具有强壮的内脏系统。由于消化吸收过程的延长,鸡粪也变得无臭味,鸡也变得温顺、安静。所以说,若有充足的青草就能养鸡的说法也不过分。

其次,鸡舍床面上的粪便能变成饲料。利用天惠绿汁、乳酸菌血清(对人来说是上佳的饮料)和土著微生物,可以把床面上的鸡粪、稻草和地域的泥土,发酵成最优质的饲料。现在,自然农业养鸡的饲料中,有7~10%是这种被转化的饲料,从而大大节省了饲料费用。考虑到今后不可能永远依赖进口饲料的现实,活用泥土将自然微生物转化为饲料的问题,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泥土不愧为万物之母,毫无代价地给予,包容一切,净化一切,是我们永远不能离开的客观存在。

再次,用稻皮粗糠做饲料。在2月下旬至5月中旬产蛋率上升时期,为了控制产蛋率不至于过高,要供应饲料总量15~20%的稻皮粗糠,多的时候可占饲料的25%,在维持全年均衡产蛋率(3年间为65~70%)的同时,可避免鸡在换羽期间有不必要的压抑和刺激,能使鸡平稳度过一生。这一点是否可认为是自然农业养鸡的一个绝妙之计。

自然农业养鸡,考虑到人为设计的配方饲料使鸡的胃肠变得越来越弱这一点,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增加鸡的体质,使鸡不易染病上。自然农业养鸡充分利用“已有材料”,研究“怎样做”才能使鸡更愿意吃食,“怎样做”才能满足鸡的嗜好,以及“怎样做”才能激发鸡的强劲的消化能力。这与不是给根系直接施肥,而是把根系诱导到有肥力地方的原理是相同的。

一天只喂一次

为了提高鸡的消化吸收能力,使自律神经的胃肠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以“一回空腹,一回满腹”为原则,在每天日落两小时前,只给鸡喂一次饲料。这样做,能够维持稳定的产蛋率。

由于供应充足的青草和黄土,鸡的胃肠功能变得越来越好,没有不能吃的食物,也没有消化不了的食物,鸡在这种不依赖化学药品的环境条件下健康地生长。

只需防止霍乱

自然农业养鸡,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养鸡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健壮的鸡和不使鸡得病,预防疾病只限于鸡的霍乱。对于一般养鸡场所头疼的球虫病几乎不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因用自然农业方法饲养,让鸡拥有强壮的胃肠,并通过对鸡舍床面的管理,鸡的疾病会自然治愈。

自然农业养鸡几乎没有寄生虫,除了管理不周引起的小伤小痛外,鸡群总是保持着健康的状态。由于鸡舍床面始终保持着65~70%的水分,营造了能使多种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从而杜绝了球虫病的传染源,使鸡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存。

疾病不是生出来的,而是招来的。鸡若是有了强壮的身体,疾病就不会成为大问题。即使鸡得了疾病,治疗方法也应从有别于近代采用西药治疗的角度重新去考虑。药物只不过能防止疾病恶化,治好疾病主要靠生物体自身具有的元气。

根据上述原理,自然农业养鸡为了消除病因,利用浓缩自然精华的天惠绿汁、汉方营养剂和糙米米醋等维护鸡的健康,提高鸡的元气。自然农业养鸡,几乎不需要什么卫生费,从雏鸡到淘汰鸡的3年期间,自然损失率最多有5%

不用清除鸡粪

在鸡的一生中,只需清除一次(三年)粪。我曾有过28年没清除鸡粪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经验。鸡舍的粪越陈,其效果越好。我们虽然提倡三年清一次粪,但是需要用粪制作肥料时,可采取两年清一半的做法。假如一下子清除全部鸡粪,不仅导致产蛋率下降,而且还会给鸡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一点必须要多加注意。

自然农业养鸡舍里的粪,已不仅仅用做肥料,更重要的是用它做饲料。鸡舍里根本找不到令普通养鸡场所烦恼的苍蝇,就算是盛夏,也决不会生蛆。所以,即使你的鸡舍建在村子中央,你也不用看邻居的眼色。不需要设置粪尿处理设施,也根本不用安装电器设备和通风换气装置。

对于采用一般方法养鸡的农户来说,鸡粪的处理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而自然农业养鸡则把鸡粪变为优质饲料,转换成高品质的肉和蛋。从这一点看,是否也可领略到自然农业养鸡的妙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