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生态并进 社会和谐共享

 昵称3802186 2011-11-14

经济生态并进  社会和谐共享

——广州市天河区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区)”

工作汇报

 

长期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花园城市样板区”为战略目标,全面推进“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构建“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山水都市生态景观新格局。

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奋斗目标后,我区以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区)”为载体,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和组织全区力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我区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区)”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珠江北岸,北回归线以南,总面积137.39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其中,丘陵和台地各占五分之一,平原约占五分之三。全区管辖21个街道20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为143.37万人。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2亿元,占全市的17.4%

我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东北和中部低山丘陵区,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特种林、经济林、竹林、蔬林、灌木林等。辖区内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共30多个科、50多个属、100多个种。全区林业用地面积2241.3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380.7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801.2公顷,市级生态公益林579.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5.1%,林地绿化率为95.4%

为了尽量减少城市化和经济飞速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区积极开展“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十一五”时期,我区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2.7%API(空气污染指数)优良周数连续五年提升,并于2010年实现了100%的优良率,基本避免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城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  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全区动员,共同参与

1、提高认识,领导重视

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努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难题,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增强城区凝聚力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工作来落实,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区。

为了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今年年初,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于区农业和园林局。领导小组根据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区)”的十条标准和我区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方案。同时,将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各部门和街道的创建任务,确保了创建任务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2、广泛宣传,充分动员

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区)”活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是增强市民生态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为了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我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通过天河区信息网、《天河报》等媒体,对创建工作动态进行及时跟踪报道,定期刊登宣传口号、公益广告,和生态环境科普知识;二是在火炉山、凤凰山、龙眼洞森林公园和一些主干道设置广告宣传牌、悬挂横幅标语等,提高创建工作的参与率和知晓率;三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态科普知识教育,从小树立保护绿色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意识。

3、领导带头,全民参与

在每年的植树节前后,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为全民绿化带好头,辖区的企业、学校和社会团体、家庭及个人踊跃参与,积极投身到造林绿化行列中来。在近年来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区还多次开展“文明创建、爱绿护绿”和“送绿进社区、送绿进家庭”等活动,为市民提供了参与绿化的平台,掀起了“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绿色文明新风。

(二)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增加绿量提升绿质

1、实施林分改造、构筑绿色屏障

按照“高要求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验收”的“三高”要求,严把林分改造质量关,做好“配套资金到位、负责人员到位、管理措施到位”的三到位工作,确保造林一片,成林一片。在相关部门和街道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完成了累积20000亩的林分改造任务。通过林分改造,我区初步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效益的林相和森林生态系统,有效的优化全区人居环境。

2、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完善保护区体系

为改善我区环境面貌,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休闲场所,发挥森林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根据林地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早在2000年,区政府规划建设了3个市级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842.3公顷,分布在长兴街、龙洞街、凤凰街和新塘街。森林公园建设的初期主要是进行山径、凉亭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期主要是开展林分改造,高标准改造了森林公园内林分1333.3公顷,并对森林公园及周边266.7公顷林分进行了景观升级改造,营造以常绿、阔叶、长寿的乡土树种为主的景观生态林。近年来,主要开展森林公园的道路、景点、景区和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据统计,我区先后共投入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林分改造的资金达1.68亿元(其中市财政7000万元,区财政9800万元),我区森林公园内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同时,为了加强森林公园的管理,还先后成立了五个森林公园管理站,具体负责森林公园的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3、推动城区绿化升级,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在大力推进森林公园建设的同时,我区还积极推进“绿地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一是加强公园等公共绿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已经初步建立起分布合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有机联系的公园绿地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城市的生态需求和市民的休闲活动需求。2007年我区投入450万元,新建、扩建、改建社区公园项目4个,总面积23.5公顷。园区内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自然,为市民提供了大量的休闲、游戏场所,深受市民的好评。二是加强城区道路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建设道路景观带。科学配置层次鲜明、富于季相变化的乔灌地被植物群,打造了一批如广州大道、花城大道、临江大道、科韵路等一批主题特色鲜明的道路景观带,展现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环成带,以绿为主、四季有花的城市园林景观。三是加强专用绿地的绿化建设。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通过预留绿化用地、见缝插绿、推广庭院、墙面、屋顶的绿化和美化,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加快道路绿化改造步伐,营造绿色风景长廊

我区历来重视道路绿化,明确要求道路绿化必须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近年来,我区先后投入3500万元(市财政2700万元,区财政800万元),完了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汕公路、大观路、沙太路、广园东快速干道、华南快速干线、广深高速公路和广州市外环路等新建扩建道路两侧及周边可视范围内林间空地的植树造林工作,并对多条道路绿化进行改造提升。通过绿化改造提升,改变了原来绿量低、品种少、层次和色彩较单一的现象,成为品种丰富、绿量高、多层次和多色彩的绿化景观道路;增添了景观层次,形成组团式种植、高低层次搭配、绿色与花色组合的道路生态景观,提升了我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整体形象。

5、见缝插针,拓展林业资源

我区林地面积少,在保护现有山林绿地资源的同时,积极做好涌边、村边绿化,拓展山林绿地以外的林业资源,是今后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一是在河涌两岸开展林网建设。我区借河涌整治之机,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在辖区内七条河涌两旁分年度开展河涌林网建设。二是开展改制社区绿化建设。鼓励引导改制社区居民在房前屋后、路旁水旁造林种果、栽花植草,保护社区附近的风水林和生态林,不断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三)加强生态保护,巩固建设成果

1、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切实保护珍贵资源

我区属平原地区,林地面积少,森林资源属于珍贵资源。为了确保有限的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区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切实有效地工作。一是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列》、《广东省林地保护管理条列》、《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增强用地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树立“爱绿、建绿、护绿”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二是加强沟通。区林业主管部门加强与用地单位的沟通,强调因工程建设需要砍伐树木的,必须办理好相关的采伐证后方可进行。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和林木采伐的监督,组织专项行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依法对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

2、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构建科学防控体系

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区政府同各街道签订防火责任书,明确了工作方案和岗位责任,并在每年的秋季定期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会议,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在主要路段及进山路口设立护林防火及封山护林标语,树立森林防火警示牌,增加公民防火意识。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作的森林防火预案,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启动森林防火预案组织扑救,实施“早打、打小、打了”的扑火战略。建立护林人员的巡山制度,重点做好春节、清明、五一、重阳等主要节假日的森林防火工作,在重点山头分段设置消防池,减轻消防压力。加强区和各街道、村改制公司护林防火队伍建设,配备必须的扑火物资和器械设备,加强日常训练,提高技战术能力和自救能力。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65.7万元,完成了73.14公里长,总面积达91.4公顷的林带建设,初步建立了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

3、加强检疫监管,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除治工作。我区坚持以林分改造为主,严格按照“严预防、除病木、强管理、创机制”的工作思路,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目标管理、广泛宣传教育、依靠科技防控、实施承包防治等措施,以控制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的蔓延,减少线虫病和薇甘菊发生面积为主要防治目标,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除治工作,争取在2014年底拔除我区松材线虫疫情。到目前为止,我区已拔除了前进、新塘、林和街的松材线虫疫情。

4、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

生态公益林在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区严格执行《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做好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实行生态公益林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生态公益林管理责任书》、签订《护林员协议》,落实管护责任。在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方面,我区每年将省、市下拨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全额划拨到各权属单位,要求各单位做好管护及补偿工作,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林地权属者得到实惠。

三、创建成效

通过前阶段的“省林业生态县(区)”创建活动,我区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7~9月,我区组织国土房管、建设水务、环境保护、发展改革改和统计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广东省林业生态县检查验收办法》,开展了严格的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区)”自查工作,自查结果表明各项指标达到省规定的林业生态县(区)的标准。各项指标如下:

1)、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为25.1%,林地绿化率为95.4%

2)、林木蓄积量: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年净增率分别为5.7%5.2%4.38%

3)、生态公益林功能等级:生态公益林一、二类林比例为83.1%

4)、防护林建设:没有沿海防护带、沿海宜林滩涂的绿化指标,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为99.6%

5)、保护区体系:保护区体系占国土面积比重为13.4%.

6)、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线路绿化率为97.9%,通道两侧山地绿化率为96.7%

7)、城区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5.22%,绿地率为3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8.1平方米

8)、村庄(改制社区)绿化:改制社区林木覆盖率为28.98%

9)、林地保护管理:林权证发证率为95%;征用林地审核率连续3年为100%

10)、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火灾受害率连续3年为0;森林病虫害成灾率连续3年为3.09;连续3年无重大盗伐,滥发林木案件和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林地保护法律法规的案件。

我区林业生态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指标达均到了考核标准,但是,这与生态建设的理想目标、上级领导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区生态环境现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扎实开展生态建设,巩固和发展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区)”的成果,为把我区建设成“花园城市样板区”而不懈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