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苏轼《洞仙歌》赏析

 放歌渔者 2011-11-17

洞仙歌

作者: 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死已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书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注释】

       孟昶:五代蜀后主,知音律,善填词。宋师伐蜀,兵败而降。

       花蕊夫人:孟昶的贵妃,姓徐,别号花蕊夫人。

       金波:月光。

       玉绳:星名。

       不道:不觉。
 
【简评】

       这首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 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 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 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 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 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 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 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 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 “钗横鬓乱”,来反衬她 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 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 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 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 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 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 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 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 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 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 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 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 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艳羡、赞美中附 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 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