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的十大矛盾(四)

 曾经沧海还是水 2011-11-24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的十大矛盾(四)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王元华
如何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矛盾
    1956年的语言与文学分科教学实验,昭示着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对立已然存在,二十世纪末语文教学大讨论掀起一股贬低语言教学,高扬文学教学的热潮。时至今日,文学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对立依然没有解决。
    语言教学,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尽快学会说话、听话与写作、阅读,以适应生活的需要,做到自如交际。为了做到这一点,传统语文教学强调背诵名篇名著,模仿名篇写作,阐述经典内容练笔,自由写作。现代语文教学在二十世纪前半期,主张用笔记录口头所说,听说读写并进,并且利用听说读为写服务,主张作文法,有序训练作文;四十年代初就出现用语言学指导语文教学的做法,五十年代末在吸收前半期的成果之后,进一步提出用系统的语法体系统贯阅读和写作,用语言内部的规律与规范来快速提升语言教学的水准,然而自此语言教学开始变味了,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被抽筋剥皮,变成光溜溜的语言结构,学语言变成了分析语言的结构。
    文学教学,是依据文学作品进行的培养文学性的语文教学。文学性包括文学语言和文学情趣。文学语言指文学的语言具有不同于应用文和日常用语的一些特质,比如说词汇量比应用文和日常用语要丰富得多,词语组合顺序和方式比应用文和日常用语有更多变化,行文饱含情感和个人品位,包含更多修辞,形象色彩浓郁,等等。文学情趣指文学作品的追求可不是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总是在说事论理言情时体现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其目标远远不止让读者明白有那么回事,而是要让读者从中体验出一点特别的意味。
    二十世纪末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对立集中体现在语言学的教学与文学性的教学效果之间的对立上。由于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太突出了,人们认为语法系统教学就是语言教学,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语法理论的掌握上,荒废了写作和阅读,使得学生学了十多年语文,说话写文章半通不通,条理混乱,更别说提升文学素养了。
    从学理上看,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没有非此即彼的生死对立关系。
    对立体现在教学目的、要求和方式的不同。语言教学是为了交际,服务交际;文学教学有交际功效,但不只是为了交际,更多的是为了陶冶情趣。要达到陶冶情趣的目的,话语水平要比交际高,但也要合乎最基本的语言规范。文学教学既然是陶冶情趣,就不一定放在交际场合进行教学,放在课堂上进行行之有效,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欣赏也未尝不可。
    二者的统一体现在话语教学上。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都是话语教学,话语是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必须遵守话语交际的基本规范,只有这样,说话写文章才能被人理解和接受,才能有更高层次的文学性追求。
    话语教学决定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基础是相同的。识字、懂话语的意义是语言教学、文学教学共同的基础。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凭借的文本话语是大同小异的。文学教学不断巩固识字、促进话语的意义的理解,语言教学排斥文学教学是自掘坟墓,文学教学排斥语言教学是自毁长城。
    话语教学决定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的手段是相通的。如何弄懂话语的意义?一是生活体验,一是语用体验,归根结底是生活体验。生活体验,直接来自生活,间接来自话语,而间接来源中首先来自日常话语,然后才是文学作品,我们没理由为了扶植文学教学,而贬斥以日常话语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而开展的语言教学。而文学教学特别重视生活体验,实际是在不断发展语言教学的生活体验基础,语言教学也没理由排斥文学教学。
    话语教学决定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日常话语和文学语言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日常话语构成文学语言的基础,文学语言又反作用于日常话语,丰富日常话语,提升日常话语。语文教学以日常话语教学为发展基础,以文学语言教学为提升手段,最终形成加工程度较高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是日常话语和文学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只有达成日常话语和文学语言之间相互促进、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以话语为基础的交际水平、生活体验水平层次的升级,促成人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语言教学,文学教学,都会归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