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中医名方w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1-11-29

左归丸与右归丸        作者:周贻谋

  左归丸与右归丸是两种常用中成药,其名称仅一字之差,而功效却各有不同。那么,两者的组方和功效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特分别加以简介。
  左归丸由熟地、菟丝子、怀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八味药物组成。功能滋肾补阴,常用于真阴不足、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神疲口燥等症。方中以熟地甘温滋肾以填真阴为主药;枸杞子、山茱萸滋养肝肾,养阴益精,与熟地相配合可增强滋补肾阴的作用;山药健脾滋肾,可补养脾胃之阴,以便开拓肾精化源,使肾精不断得到补充;鹿角胶能峻补肾阳,龟板胶最能滋阴益肾,二者互补互助,可以育阴潜阳,峻补精血;菟丝子入肾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怀牛膝能补肝肾,强腰膝,壮筋骨。诸药互相配合,共奏补益肾阴之功效。
  本方能治虚劳,症见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减退,两眼昏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体瘦而色淡红,脉象沉细而尺部细弱等。又可治疗腰痛绵绵不休,且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盗汗,骨蒸潮热,舌红,脉细数等症。左归丸通常为水蜜丸,每10粒重1克,口服每次9克,一天3次。
  现代研究表明,左归丸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血清睾丸酮的水平,对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本品可以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和女子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凡肾阴虚而性功能较低弱者可服之。
  再谈右归丸,它由熟地、川附子、肉桂、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炭等十味药物组成。实际土-是将左归丸去掉部分滋阴药再增加若干种辛温补阳药而成。功能温补肾阳,填精止遗,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等症。
  本方以熟地性味甘温而补血滋阴,填精补髓;鹿角胶咸温纯阳,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肾而温督脉,并能生精血,强筋骨;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养肝肾而涩精;菟丝子温肾壮阳;肉桂、附子温肾助阳祛寒;当归、杜仲养血强筋。诸药互相配合,共奏温补元阳之功。
  本品可以治疗虚劳,症见形体瘦弱,短气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阳痿精冷,腰膝酸软,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润或有齿痕,脉沉细而尺弱等。又可治疗浮肿,症见全身水肿,肿势先由腰足开始,腰以下水肿明显,两内踝尤剧,腰膝酸软沉重;阴囊冷湿,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而色清,舌质淡而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弱等。右归丸通常为太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每次1丸,每天3次。
  现代研究表明,右归丸对肾阳虚者的脏腑有保护和功能调节作用;能调节人体性激素的含量,如男子血清睾丸素含量低者可使之升高,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者可降到正常水平,女子血清雌二醇过低者可使之明显上升,这对改善男女性机能都很有帮助;能降低脑内单胺氧化酶的活力,因而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凡肾阴虚之中老年人及性功能低下者服之颇有益。

 

 


名医名方:柴羚地黄汤
  王伯章,男,1944年10月7日出生于广东南海,1961年高中毕业后随先父王挚峰学医,1968年在湛江地区人民医院行医,1979年~1982年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2年至今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1991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2000年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有论文40多篇,专著两本,其中《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获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市、厅级科研课题4项。曾任广东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兼附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委员、广东省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湛江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由于学有家传,又攻读过研究生,并长期工作在正规综合医院,接诊较多危重疑难病例,长于治疗咳、喘、晕、瘫等呼吸、神经系统及肝、肾疑难病。对中、西医的长、短处均有了解。本人更注重仲景学术的理论与临床的应用,认为掌握伤寒论的基本临床思维方法很重要,即“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无方立法,对症用药”。
  组成:柴胡25g,黄芩10g,法半夏10g,生姜8g,甘草8g,红枣4个,党参12g,羚羊角粉(先煎)4g,生地15g,丹皮10g,白芍15g,葛根15g,桔梗15g。
  功用:解肌退热,凉血平肝。
  主治:外感高热不退,尤其小儿外感高热数天不退,入夜热甚,或稍高热即易抽搐的小儿,可伴咽痛、流涕,少咳嗽,身疼等。
  用法:用清水4碗煎余1碗半,分2次服,隔4~6小时服一次。当天服药,次晨多可退热。小儿按成人体重比例酌减用量。
  方解:此方是小柴胡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而来。方用小柴胡汤加桔梗、葛根解肌退热,对少阳邪热,或肺胃外感邪热迁延数日于肌表不解,用柴胡、黄芩、葛根、桔梗透邪达表;半夏、生姜安胃和里;党参、红枣、甘草扶正,合方能调动机体阳气津液的调燮机能,透表达邪外出。但小儿稚阳之体,也多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体者,稍高热即易抽搐,或成人营亏木旺者,高热不易退,用之热反高,或不高而觉头重痛,即后世所谓柴胡劫肝阴之说。犀角地黄汤是温病治热入营血、动风动血之方。不用犀角(亦被禁用),改为羚羊角,是“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之谓。配丹皮、白芍、生地滋阴凉血平肝,可内助营阴,外协同柴胡、葛根达邪解表,犹如滋水行舟、表里协同而解热矣。
  临床运用案例:叶×,2岁,发热、少纳、流涕2天,初诊医生作上呼吸道炎用银花、连翘、蓝根及注射穿琥宁等热稍退,隔2天又热,如此迁延诊治20多天来诊。患儿体温39.4℃,咳嗽少许,流涕,唇红,舌苔白干,脉浮数。拟下方:
  羚羊角粉(先煎)2g,生地10g,丹皮5g,白芍5g,柴胡8g,黄芩5g,法半夏5g,生姜5g,党参5g,甘草3g,桔梗6g,甘菊4g,葛根8g,荆芥(后下)2g。
  服药1剂,次晨热退,再服1剂,不再热。后用四君子汤加陈皮、桔梗、葛根、牛蒡子等善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医名方:益气活血通络汤
  卢永兵,男,1942年3月生。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原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名中医。曾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家庭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揭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是广东省八、九届人大代表、揭阳市第二届政协常委、揭阳市科协主席。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老年医学研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钻研,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尤有心得。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03篇。主编、协编《老年医学新进展》等医学专著8部。
  益气活血通络汤
  组成:黄芪100g,丹参15g,田七15g,川芎8g,红花8g,鸡血藤20g,血风藤15g,桂枝5g,路路通20g,水蛭10g,全蝎10g,蚯蚓15g,蜈蚣10g。
  功能:益气活血化瘀  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脑中风后遗症口眼喎斜,肢体瘫痪,也治风湿日久肢体关节痹痛。
  方解:黄芪为君,益气通脉,大剂量能升陷启痿。《医林改错》曰“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元气一亏,经络自然亏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归并于右侧,左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用重量黄芪立意在此。桂枝温通肢体经脉。田七、丹参、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止痛,田七化瘀止血,对血瘀与出血有双向作用。路路通、鸡血藤、血风藤祛风通络利关节。《本草纲目》曰路路通能“舒筋络拘挛”。《饮片新参》曰鸡血藤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络”。《常用中草药手册》谓血风藤能“舒筋活络,治四肢麻木,筋骨痛”。水蛭、全蝎、蚯蚓、蜈蚣化瘀祛风通络。《本草经百种录》曰水蛭“性迟缓而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本草求真》谓全蝎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手足搐掣”。《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滇南本草》曰蚯蚓能“祛风,治口眼歪斜,强筋治痿”。叶天士很重视应用虫类药物治疼痛痿废,他说:“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不论是缺血性脑中风,还是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后均以瘀为主,因而脑中风后遗症可益气活血通络论治。
  临床加减:血压偏高、头胀痛加葛根20g、杭白菊15g;腰膝酸软加熟地15g、怀牛膝15g、杜仲10g;血糖偏高加葛根15g、熟地15g、花粉15g、萆薢15g;合并冠心病心绞病加栝楼仁20g、薤白10g;有出血倾向去红花、川芎减半,加仙鹤草20g;健忘加石菖蒲15g、远志10g;痰多加法半夏10g、胆南星10g;大便秘结加大黄(后下)15g。
  病例:黄某,男,55岁。2004年8月13日初诊。病者昏睡,家属诉其2天来常头痛头晕,大便5天未解。晨起发现口眼喎斜,身不能动,小便失禁。诊见面色、唇色晦暗,口眼向左侧喎斜,左半身瘫痪。舌尖边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弦。血压138/70mmHg。嘱送医院进行CT增强扫描,示大脑右侧梗塞。家属强烈要求在家治疗,遂处方:(1)益气活血通络汤加葛根20g,法半夏10g,郁金10g,石菖蒲20g,大黄(后下)15g,日煎1剂,乘温化开苏合香丸一粒,鼻饲。(2)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25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3)插导尿管。第3天,病者基本清醒,不能对答,能用健侧手指示意,二便自解。上方去苏合香丸、大黄,余药同。第6天病者能对答,口眼喎斜明显改善,诉头微晕、乏力,患侧麻痹。上肢肌力仍0,下肢能缓慢屈伸。用益气活血通络汤全方,加服维脑路通片,日3次,每次2片。第18天口眼喎斜消失,患侧下肢能随意活动,上肢能握拳,肌力IV。上方不变,再服10天,患侧上下肢活动自如,生活基本自理,自觉乏力。上方去红花、水蛭、全蝎、蜈蚣、蚯蚓,加熟地15g,怀牛膝15g,桑寄生30g。服15剂后,一切正常。D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肠疡宁合剂
  幸良诠简历

  幸良诠,1945年11月生,江西省赣县人。196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主任医师、院长,兼任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九江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口县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从事中医临床33年,熟谙经典,融会中西医理论,注重临床实践。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治法灵活多变,组方崇尚“兵不在多而在将勇”的法则。擅长治疗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腹水、结肠炎、风湿病和儿科疑难病症。研制了“益心颗粒”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疗效显著;系统阐明了中医肠道给药的理论,研制了中药直肠点滴法。在全国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医集辑要?儿科常见病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发挥》等7部医学著作。1997年被评为九江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被授予江西省名中医。

  组成:黄连1.2g,细辛2g,葛根12g,黄芩10g,木香10g,炒山楂30g,柴胡10g,炒地榆15g,白芨20g,
  功能: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
  用法:上药加清水600ml,浸泡20分钟后文火煎30分钟,用纱布过滤后浓缩取药液300ml,分早晚各1次直肠点滴。10天为1疗程,一般2~4疗程。
  直肠点滴操作方法:用一般静脉输液器,将药液倒入静脉输液用滴瓶中,惟针头换为导尿管。成人用药液150ml~400ml,小儿酌减,药液温度控制在42℃以下即可点滴。点滴前嘱病人解大便,或行清洁灌肠,以利药物吸收。病员取左侧卧位为好,也可仰卧、俯卧或右侧卧。先排出输液管中的空气,将导尿管前端涂以液状石腊后插入病人肛门内,成人约入10~20cm,小儿约入5~15cm,用胶布固定后即可开始点滴。根据病情控制点滴速度,一般每分钟30~60滴。点滴结束后,拔出导尿管静卧10分钟即可随意活动。高月妊娠者慎用。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其病因复杂,大多因情志所伤,肝气横逆克害脾土;或饮食伤脾,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而腹痛、泄泻,或腹泻便秘交替而作等。本病的特点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存。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与细辛相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谓之兼金散,原为治口疮而设,其“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临床治疗口疮及各种痛证疗效甚好。山楂活血化瘀,且炒山楂、葛根、柴胡三药相配可运脾升阳,疏肝理气;黄芩清热燥湿;木香理气止痛;炒地榆、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全方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临床运用:湿热偏重者加白头翁、秦皮;肝盛脾虚者加防风、白术;脾肾亏虚者加黄芪、补骨脂;腹痛尤甚者加徐长卿;便秘者加草决明。B16.3

 

名医名方:通脉定眩汤2003。3。10
  魏发善简历
  魏发善,男,1939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现任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分会理事,湖北省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
  自1963年武汉中医学院毕业后,即从事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临床工作10年,有效地诊治了大量病人,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73年调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神经研究室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在长期的工作中,精于中医基础理论且勤于临床实践,擅长于中医内科与精神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临症时能将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有机结合,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好评。主持和参加“痛复康治疗癫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科研课题,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主编《中医内科护理学》,合著《中医内科证治精要》等著作5部,发表论文8篇。
组成:天麻15g,钩藤15g,葛根15g,川芎15g,鸡血藤30g,白术10g,泽泻20g,半夏10g,山萸肉15g,黄芪20g,枸杞15g,何首乌15g。
  功能:扶正通络,化痰熄风。
  主治: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用,1月为1疗程。
  方解: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发作性眩晕,亦可表现为持续性头昏、头重、行走不稳等症,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中医“眩晕病”范畴。本病以风、痰、瘀、虚共依共存为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以虚实挟杂最为常见。方中黄芪益气升清,清阳得升,浊阴自降;山萸肉、枸杞、首乌平补肝肾,不燥不烈,补肝而无动风碍痰之虞,益肾无损阳助瘀之弊;天麻、钩藤为平肝熄风之要药,故李东垣强调“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本草纲目》记载钩藤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钩藤通心气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症自除”;半夏化痰祛湿,降逆和胃,白术健脾燥湿,治痰之本而绝生痰之源,与半夏、天麻相伍则有半夏白术天麻汤之义,为治疗痰湿眩晕的代表方;泽泻渗湿行痰饮,《日华子本草》谓:“主头旋,耳虚鸣”,与白术相伍为泽泻汤,即《金匮要略》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方中鸡血藤补血行血,疏通经脉;川芎活血,行气,解郁;葛根解肌而利项背,现代研究发现葛根含黄酮甙,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增加大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三药合用能活血通脉,解除经脉阻滞,使血行畅通。以上诸药共奏熄风化痰、扶正通脉定眩之功,体现了虚实并用、调补兼施的原则。经有关动物实验,表明本方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焦性、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还原黏度比、血小板聚焦率,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降低血管阻力而扩张血管。临床观察本方能增宽椎动脉管径,提高椎动脉血流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为本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提供了客观依据。
  加减运用: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复加党参;肝肾不足明显者,重用山萸肉、枸杞、何首乌;肝阳偏亢者,重用天麻、钩藤,复加石决明;痰浊甚者,重用半夏、白术、泽泻;血瘀明显者,重用鸡血藤、川芎、葛根,复加桃仁;兼头痛者,重用川芎,复加白芷、茺蔚子;兼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竹茹、生姜;兼失眠者,加酸枣仁、茯神、夜交藤。 B16.

 

名医名方:通络复瘫汤
  邱幸凡简历
  邱幸凡,男,1944年1月出生。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主任,湖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内经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医学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湖北省知名中医及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理论上精通内经及中医基础理论,临床上擅长治疗呼吸、神经系统疑难杂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中1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理论研究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卫生厅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及医学文章40余篇。
  组成:黄芪60~120g,当归10~20g,丹参30g,赤芍30g,地龙15g,炮山甲10g,水蛭6g,鸡血藤30g。
  功能: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复瘫。
  主治:中风偏瘫的初中晚各期,尤以初中期为佳。症见半身不遂,肢体乏力,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用法:每日水煎服3次,每次200ml。水蛭、炮山甲亦可研极细末冲服,用量稍减,一般用水蛭和炮山甲末各4g混均冲服,每次4g,1日2次。
  方解:本方系当归补血汤与补阳还五汤化裁锤炼而成。方中以大剂量黄芪益气生血,使气旺血足而血易行;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络;炮地龙、山甲、水蛭为虫类蠕动之品,灵动迅速,可活血逐瘀通络,以搜别络之邪瘀,疏通被阻络道,起到一般草木药所不及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复瘫之用。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一般2周左右可收显效。脾胃虚弱,纳运欠佳,可改为饭后服用,或加白术、砂仁、鸡内金;药后腹胀、矢气多,加枳壳、厚朴;伴口眼歪斜加全蝎、僵蚕;语言不利,加石菖蒲、远志、胆星或竹沥;气短乏力重者,加生晒参;头晕血压高可加怀牛膝、代赭石、天麻,亦可配合西药治疗。 B16.4

 

名医名方:回春饮2003。3。3
  刘寿康简介
  刘寿康,男,1942年生,江苏省射阳县人氏。射阳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射阳中医学会第1~3届副理事长,盐城市名中医。刘氏早年师从当地名医张宝奇先生研习岐黄之术,勤奋努力,精研经典,博览众家医案,尽得精妙。擅治外感热病、内科、妇科多种疑难杂病,审病问疾详细,用药匠心独具,疗效显著。主张治外感以祛邪为主,邪去正自复,治内伤以调气为生,气顺脏腑安。勤于笔耕,先后在近20家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内容涉及理论探讨、临床报道、医案医话等。
  组成:墓头回15g,椿根皮15g,地丁草30g,败酱草30g,乌贼骨15g,炙猥皮15g,白芨12g,丹参15g,当归15g,制乳香6g(布包),制没药6g(布包)。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新。
  主治:糜烂性子宫颈炎,症见白带增多,如脓如涕,夹有血液,常伴下腹部隐痛。
  用法:每日1剂,加冷水适量,浸泡半小时,武火煎25分钟即成。1剂煎2次,早晚空腹服下。10剂为1疗程。
  方解:宫颈糜烂,往往迁延难愈,且有继发宫颈癌之可能,患者苦不堪言。中医学认为,该病系湿热蕴结于胞宫,腐蚀阴器,扰动血脉所致。本方以墓头回为君,该药不仅能清热化湿,治崩止带,且现代研究发现有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此亦寓上工治未病之意;椿根皮有清热燥湿治带之功,并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辅以地丁草、败酱草增强清热解毒、灭菌消炎之效;佐以乌贼骨、白芨、炙猥皮、丹参、当归、制乳香、制没药,活血化瘀,去腐生新。全方合用能使湿热净而毒素排,瘀腐化而新肌生,痼疾能愈。
  加减运用:出血较多,可加大蓟、小蓟各30g,腹痛较甚加醋元胡20g;舌苔白腻者,可加法半夏12g。服10剂后可去地丁草、败酱草,加鱼腥草30g、野菊花30g。一般服药1~2个疗程即可。B16.3

 

疏肝化瘀汤(名医名方)2003。2。24
  刘学勤简介
  刘学勤,1938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现任开封市第一中医院名誉院长,开封市肝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和开封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卫生系列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开封市中医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开封市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等。曾任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开封市劳动模范、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长期致力于中医事业,对中医理论研究颇有造诣,崇尚临床,务求疗效,擅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于各型肝炎、肝硬化及肝腹水、胆结石等病,疗效较为理想。主持完成“胆宁胶囊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研究”、“肝复康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等4项科研项目,分获省、市科研成果二、三等奖;主持发明的“药物增效离子导入电极”、“乙肝脐腰治疗带”等4项医药成果,获国家专利并被推广应用。先后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有2篇被译为日文版。由国家级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专著20余部,其中独著《吐下汗奇方妙法治百病》,主编《肝胆病诊疗全书》、《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选》、《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实用专病专方临床大全》等。
  组成:全当归12g,草红花10g,川芎片8g,怀牛膝12g,京赤芍20g,片姜黄12g,制香附12g,丝瓜络8g,广木香5g,板蓝根30g,草河车30g。
  功能: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适用于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医属于“癥瘕”、“积聚”或“胁痛”,辨证为肝气郁结,血行不畅,脉络痹阻,结于胁下。症见右胁或两胁刺痛,纳呆,乏力,或见蟹爪纹络、朱砂掌、蜘蛛痣,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舌苔黄白薄或稍厚,脉象弦或涩滞。
  用法:先将药物用清水600m1浸泡1小时,武火煎熬取汁150ml;第2煎加水400ml,取汁150ml;两煎药汁兑匀,分2次于饭前1小时温服,每日服1剂。病情严重者,每日可分服1.5剂~2剂,8小时或6小时温服1次。
  方解:肝为刚脏,性喜条达,最恶抑郁。肝病日久,缠绵不愈,郁结之气必累及血而瘀阻脉络,使肝脉瘀阻,疏泄失司,肝气更郁,瘀血更盛。本方以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牛膝等活血化瘀,药专力强。其中当归为生血活血之主药,还能宣通气分,使血各有所归,其性又能升能降,既内润脏腑,又外达肌表,故能缓肝之急;赤芍既能凉血又能活血,故可以防止寒凝。近年研究表明,当归、赤芍、川芎等含有多种有效成份和多种微量元素,可活跃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疏通血管,增强肝细胞的营养和氧气供给,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利于肝脏的病理恢复。
香附、姜黄、木香疏肝理气,直入厥阴,取其“气行则血行”之意;丝瓜络直通脉络,以助化瘀,使肝血通畅,肝气疏利而肝郁得解,以达到《内经》所强调的“通其脏脉”、“疏其血气”、“令其条达”的目的;姜黄活血行气,疏肝通络,与板蓝根、草河车相伍,清热除湿,解毒祛邪,理气而不散,清热不过寒,除湿不化燥,活血不破血,祛瘀不伤正,以奏攘外安内之功。全方化瘀活血,瘀从气化,毒随瘀解,为治疗慢肝、慢活肝及早期肝硬化之良方。现代医家从临床实践中证实,运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使肝脏组织的修复和肝脏机能的恢复。辨证辨病相吻合,临床疗效满意。
  临床应用:要把握本病气血瘀滞、脉络痹阻的病机。本病病程较长,以形体较瘦,面色无华,胁肋刺痛,或有癥瘕,舌质紫黯或瘀点,舌下脉络紫而粗,脉弦或涩为主症。在临证中可按照病人的体质情况及证侯表现酌情加减。若脘腹胀满者,加大腹皮12g、大麦芽15g、次沉香6g;胁下癥瘕者,加炙鳖甲或败龟板、炮甲珠各6g;牙龈出血或鼻衄者,加田三七3g(冲)、栀子炭12g、粉丹皮10g;蟹爪纹络或有蜘蛛痣者,选加枸杞子15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山萸肉15g;失眠烦躁者,加炒枣仁20g、琥珀2g(冲服)、夜交藤30g;多梦心惊者,加生龙牡各20g、焦远志9g、柏子仁12g。本证一般需要坚持治疗数个月或更长时间。嘱病人心情舒畅,勿饮酒,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有利于疾病康复。B16.4

 

乙肝汤(名医名方)2003。2。17

  吕兰凯简介
  吕兰凯,1940年出生,山东东阿县人。1957年师从本县名中医为徒,1958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现任枣庄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枣庄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1992年被枣庄市政府批准为名老中医,1994年被批准为省级名老中医。
  治学严谨,稳中求效,师古不泥,有所创新。强调诊病时务要审证求因,用药时贵在切合病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注重对乙肝的研究,从大量古典医籍及多年收集的民间验方中,筛选出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和胃、健脾补肾等功效的多种药物研制成转阴丸,经过多年研究观察,疗效满意,此项目获枣庄市科技成果三等奖。采用行气与活血相协、疏肝与滋肾共济的原则,研制的转阴丸2号、消毒丹、化毒丹等系列药物,分别用于临床上不同类型的乙肝患者,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承担了全省“八五”医药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药抗肝纤维的临床研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乙肝辨治》一书,参与编写医学著作5部。
  组成:黄芪15g,丹参15g,丹皮10g,紫草10g,茵陈15g,栀子15g,党参12g,白术12g,白花蛇舌草15g,板蓝根15g,秦艽10g,桑寄生12g,怀牛膝10g,茯苓12g,旱莲草12g,白茅根15g,炙鳖甲15g。
  功效:补气健脾滋肾,清热化湿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
  方解:乙肝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邪毒在血。感染病毒后,邪毒深伏血分,表现为湿热特性,从而使本病缠绵难愈。湿热毒邪既可伤阳又能损阴,日久可致阴血阳气损伤,正气虚衰,抗病修复能力减弱,其病更加难愈。本病初起在肝,渐致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或肝、脾、肾三脏同病。邪在血分必致气血运行失调,呈现气滞血瘀状态。因此,在治疗上应采取清热化湿解毒、滋肾健脾柔肝、行气活血等综合调治的方法。本方用茵陈、板蓝根、白花蛇舌草清热除湿解毒,配栀子、丹皮、紫草、白茅根、丹参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秦艽祛风胜湿,黄芪、白术、党参、茯苓补气健脾,鳖甲、桑寄生、怀牛膝、旱莲草滋阴补肾以益肝之母。综合诸药,扶正与祛邪并同,理气与活血同施,肝、脾、肾三脏并调,既能清热化湿解毒以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又可扶正固本而调节免疫功能,还能活血化瘀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以达综合调治的目的。另外,在治疗肝炎全过程中,强调注意两点:一是补气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在湿热毒邪表现不重的情况下,可适当重用补气健脾益肾药,以扶正祛瘀;二是要疏通肝经气血以恢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
  加减:正虚邪恋者,加淫羊藿、黄精,适当减少清热解毒药用量;湿热蕴结者,去黄芪;热毒壅盛者,加青黛、败酱草、生地;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合欢皮、夜交藤。 B16.3

 

前列康泰方(名医名方)2003。1。13
  周安方简历
  周安方, 1948年出生,湖北孝感人。1981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中医学术造诣高,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已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余名。擅长治疗男科疾病,尤其在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经验。首次提出了“肝实肾虚”是男科疾病基本病机的学术观点,认为男科疾病具有肝实与肾虚互为因果、夹杂为患、相互影响的病机特点,确立了“泻肝补肾”治疗男科疾病的总原则,独创了治疗男科疾病的系列经验方,为众多男科疾病患者解除了疾苦;通过多项科研成果揭示了“肝实肾虚”基本病机及“泻肝补肾”治疗原则的科学内涵;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完成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课题8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
  组成:蒲公英30g,败酱草20g,土茯苓30g,虎杖15g,丹参30g,延胡索15g,制大黄10g,青皮10g,川牛膝15g,杜仲15g,黄芪30g。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导浊,行气活血,培元补肾。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方解:慢性前列腺炎是严重影响成年男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其病机复杂,常既有肝实(肝经湿热、肝经气滞、肝脉瘀阻)的一面,又有肾虚(肾气亏虚)的一面,而且肝实与肾虚又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其缠绵难愈。因此,治疗上既要泻肝(清热解毒、利湿导浊、行气活血),又要补肾(培元补肾)。湿热蕴结肝经,毒浊袭扰阴器,可致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尿末滴白。本方用蒲公英、败酱草、土茯苓、虎杖等清热解毒、利湿导浊;气血瘀滞肝经,瘀浊停聚精室,可致腺体肿大,质地硬韧,阴器坠痛,药用青皮、丹参、延胡索、川牛膝、制大黄等行气活血、化瘀导浊;败酱草、虎杖还兼活血化瘀之功,与丹参、延胡索、川牛膝、制大黄等配伍使用,可增其活血逐瘀之力;前列腺位居下焦,川牛膝性善下行,可引诸药直达下焦病所;青皮性味辛温,与蒲公英、败酱草、虎杖等配伍使用,可防其苦寒之性太过;肾气亏虚可致腰脊酸痛,性欲减退,神疲乏力,药用黄芪、杜仲、川牛膝等培元补肾,强腰壮脊;黄芪归肺经而善补肺气,肺金乃肾之母,故可通过补肺气以培肾元;黄芪为益气佳品,通过其扶正之力既可以发挥其扶正以驱邪之用,又可以发挥其托里以排脓之功。诸药配伍,肝肾同治,补泻并举。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杀菌作用,能显著提高前列腺抗菌因子含量,纠正前列腺局部免疫紊乱,促进前列腺炎性渗出物吸收,修复前列腺病理损害,加速前列腺疾病康复。
  临床运用:尿道滴白量多者,可加萆薢、滑石等;会阴、睾丸、下腹等部位坠胀游走不定者,可加小茴香、香附、川楝子等;前列腺质地硬韧,会阴、睾丸、下腹等部位疼痛固定不移者,可加制乳没、炮山甲等;腰骶酸痛较重者,可加桑寄生、五加皮、怀牛膝等;前列腺液有大量脓细胞者,可加金银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等。B16.3

 

虎贯茵黄清肝饮(名医名方)2003。1。6
  赖祥林简介
  赖样林, 1947年出生于广西省博白县。自少从医,1961年师从名老中医李立臣先生,1963年到博白县中医进修班学习,1977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1983年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曾任广西玉林市中医院副院长,现为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系广西中医药学会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玉林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广西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多年,对肾病、胃病、肝病、中风、胸痹、地中海贫血等多种内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对肾病和中风先兆等中老年疾病有独特疗效,颇受患者欢迎。多年来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提高相结合,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新中医》、《广西中医药》等多家杂志上发表论文110多篇;并多次出席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交流大会。曾为《中国当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南方医话》等医学专著撰文。1994年出版《中老年百病食疗妙方》,1996年主编了《百病防治与自我康复》。曾获广西玉林地区行政公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玉林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等。
  组成:虎杖15g,贯众12g,茵陈15g,黄根50g,败酱草20g,鸡骨草20g,白花蛇舌草30g,白茯苓15g,猪苓15g,白术12g,柴胡9g,甘草6g,佛手9g。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健脾理气,利湿化瘀。
  主治:肝经郁热所致之胁痛、黄疸,或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偏于肝胆湿热。症见两胁胀痛,口苦而干,溲黄便结,甚则遍身发黄,疲乏无力,胃纳呆滞,尿色如茶,舌质红苔黄,脉象弦数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10岁以下儿童酌情减量,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红糖调味。
  方解:胁痛、黄疸之病,多因肝经郁热或肝胆湿热毒邪所致。肝经郁热,气机不畅,疏泄失调,肝病乃发。本方重在清肝解毒,故用大队清肝解毒药物。虎杖味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且能利湿破瘀,退黄止痛;贯众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散瘀,可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茵陈味苦性平,微寒,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为治疗湿热黄疸、寒湿黄疸等肝胆疾病的要药;黄根味微苦辛性平,具有祛瘀生新、化湿退黄、凉血止血之效,常用于乙型肝炎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败酱草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破瘀止痛之功,常用于因肝经郁热而致之急性肝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者;鸡骨草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之功,用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白花蛇舌草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效;白茯苓味甘性平,具有渗水利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效;猪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消肿退黄之效;白术味甘微苦性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柴胡味苦性微寒,有疏肝理气、解郁散火之功,用于肝气郁滞所致之肝病;佛手味苦酸性温,理气疏肝,健胃止痛,理气而不伤阴,补肝暧胃,消胀止呕;甘草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诸药合用使热清毒解,脾健肝和,功能复常。
  临床应用:兼脾气虚者加太子参30g、黄芪20g、麦芽15g以健脾益气;兼阴虚肾亏者加生地黄20g、枸杞子15g、龟板30g(先煎);兼瘀血阻滞者,加桃仁10g、丹参15g、醋制鳖甲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后下);溲短而黄者,加白茅根15g、泽泻30g;女性患者并有月经不调者合逍遥散化裁,肝阴亏损者与一贯煎合用;对肝功能反复异常,表面抗原、e抗原较长时间不能转阴者,需坚持服药,缓缓治之,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B16.3

 

润肺汤(名医名方)2002。12。23
   王有奎简介
  王有奎, 1938年11月出生。1963年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在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主任医师。历任太原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全国老年病学会委员、山西省老年病学会常委、《山西中医》杂志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在临床上善于通过医疗实践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尤其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能较快控制症状,显现疗效。研制出专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的咳速平、哮喘平等中药制剂,经十余年的实践证实疗效显著。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并著有《症状鉴别治疗手册》、《王有奎四十年临床经验集锦--呼吸病特效疗法》等著作,主持参加“208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及“利痰扶正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等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奖励。
  组成:款冬花24g,百部18g,桑皮12g,五味子12g,花粉24g,麦冬24g,冬瓜子24g,党参24g,知母12g。
  功能:养阴润肺,利痰止咳。
  主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常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色白黏稠,咯吐不利,咽干口渴,舌苔薄白,脉细。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具有阴虚肺燥症状表现者有良好的疗效。
  用法: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方解:咳为肺病,咳嗽日久不愈,必然耗伤肺气与肺阴。肺之气阴不足,肺失所养而上逆为咳。明代张景岳曰:“内伤之咳阴病也,阴病受伤于内,故宜甘平养阴,阴气复而嗽自愈也。”又云:“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笔者于多年临证实践中,总结出此养阴润燥、利痰止咳之方,经数十年验证,治疗阴虚肺燥型咳嗽,确有良效。
  本方以润肺止咳的首选药物款冬花、百部为方中的主药;桑皮降气肃肺;五味子上补肺气,下滋肾阴,并可收敛肺气以增强止咳的作用;党参补益肺气;麦冬、花粉、知母生津润燥以补养肺阴,更配以善于利痰的冬瓜子,可使痰饮爽利地排出。诸药配合起到养阴润燥、利痰止咳的作用,使阴虚肺燥之咳得以速愈。
  临床运用:本方的特点有三:一是本方用润肺止咳作用强的款冬花、百部为方中的重药,其他药物协同配合也能止咳,如桑皮清肺降气止咳,五味子敛肺止咳,花粉、麦冬生津止咳,知母滋阴止咳,党参补肺止咳,冬瓜子利痰止咳。因此本方止咳作用强,见效快。二是阴虚肺燥咳嗽的特点是痰液黏稠,咯吐不爽,是病人频繁咳嗽、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方中用花粉、麦冬等生津之品,配以利痰的冬瓜子,可使痰液稀释而被爽利排出,气道通畅,咳嗽缓解。三是本证的病机为肺之气阴两虚,方中重用了花粉、麦冬、知母、五味子等大量生津、滋阴、润肺之品,以改变阴虚肺燥,再加入补肺气、敛肺气的党参、五味子,使肺之气阴充盛,宣通肃降有力。因此,本方不但可使咳嗽迅速缓解,而且咳止后不易再发,达到根治的目的。笔者应用本方治疗阴虚肺燥型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数千例,疗效显著。

 

豨黄消肿散结汤(名医名方)2002。12。16
    柯联才简介
    柯联才,1941年11月生,福建晋江人,主任中医师。1962年起师从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盛国荣教授,1967年毕业于厦门中医大专班(五年制),1980年调厦门市医药研究所,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医研究室主任,兼任厦门市第九届政协委员、福建省中医脾胃学说研究会委员、福建中医学院盛国荣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厦门市中医药学会名誉理事,《中医药通报》编委。1980年以来,参加新药“首乌喘息灵”、“肾舒冲剂”、“肠炎康”的研制以及“腭黏膜征与血瘀关系的研究”、“厦门岛长寿老人流行病学与防治的研究”、“盛国荣教授治疗痹症、冠心病电脑诊疗系统的研制”等10多项课题,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国内较早应用甲皱微循环仪等现代科学仪器印证血瘀新指标——腭黏膜征。多次应邀赴新加坡、澳大利亚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临床擅长治疗心脑血管、消化道疾病及疑难杂症。主持编纂《厦门市中草药验方选编》,校订己故近代名医吴瑞甫《外科理法》、《伤科要诀》,整理出版《盛国荣医案选》、《盛国荣医学论文集》(第一、二集)和《药用庭园花卉》、《花果疗法》等著作,参与编辑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国荣》、《中医心理学》、《中国中医专家临床用药经验和特色》等书,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先后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奖等。
  组成:豨莶草15g,一枝黄花15g,夏枯草30g,甘草4g。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颈项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及乳腺小叶增生、甲状腺囊肿等。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l剂。
  方解:淋巴结肿大可单独为病,也可是某些疾病的重要症状。笔者于早年收集民间单验方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组成豨黄消肿散结汤,以治疗淋巴结肿大等病症,恒收卓效。方中主药豨莶草,乃治疗淋巴结肿大之要药,其性味苦寒,《本草正》赞其“善逐风湿诸毒”,《本草正义》更赞其:“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以其价廉效宏故也。伍以一枝黄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夏枯草清肝散结;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相伍,相辅相成,价廉效宏,可收良功。
  临床运用:颈项部淋巴结肿大加土牛膝、海藻、昆布;腋下淋巴结肿大加黄药子、山油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加和他草、武靴藤;乳腺小叶增生加橘叶、路路通;甲状腺囊肿加山慈菇、三棱、莪术;局部肿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全蝎;久治不愈加王不留行、穿山甲,外贴自制观音救苦膏(炮山甲、芫花、当归、川芎、白芷、乳香、没药等);病后调理时,可用豨莶草15g,夏枯草30g,炖青皮鸭蛋,吃蛋饮汤,每周l~2次,续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笔者尝以本方化裁,系统观察治疗淋巴结肿大及甲状腺囊肿110例,其中男性71岁,女性39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发作部位颈项部48例,腋下22例,腹股沟14例,乳腺增生18例,甲状腺囊肿8例。结果:治愈(服药1个月,肿块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58例,好转(服药1个月,肿块部分消失或缩小)44例,无效(服药1个月,肿块未变化)8例,总有效率为92.73%,治愈率52.7%。

 

胆道驱蛔汤(名医名方)2002。12。9
  胡春秀简介
  胡春秀,1922年8月生,辽宁省宽甸县人。1936年从师学医,1949年考取中央卫生部颁发的《中医师证书》,1959年辽宁中医学院师资班结业后,历任宽甸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丹东分会副会长、辽宁中医学院函授大学辅导教师、丹东市中医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辽宁省宽甸县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
  辗转医林60余载,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擅长时病、内科、妇科等疾病的诊治。师法不泥,自出机杼,诊断用药,自成体系,临床用药以药味少,药量大而见长。尤其对心脑血管病、肝硬化、肝胆和泌尿系统结石、尿毒证、癫痫、肿瘤、脉管炎等疑难病之诊治,经验丰富。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0余篇,著有《临证心得》、《胡春秀医学实践真知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