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四大局正针、中针、缝针的天文根据

 十八小子 2011-12-02


论四大局正针、中针、缝针的天文根据

    陈按:此文引自天机论坛慕羲超级版主的文章。对于三针之说,也是三合最令人非议的地方之一。玄空派立向排龙消水纳砂均是以地盘为主,当然到底用磁北还是正北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三合则有三针之说,消砂纳水均不同于地盘,而用天盘人盘,我对于三针之说,真不知所谓,虽然理由再漂亮,也总是让人觉得牵强。如果天盘缝针测水口是考虑了磁差,用得是正北,那为什么立向和测龙用磁北,不用正北呢,那不是很矛盾滑稽的事吗。下面大家可以看看慕羲的观点,他认为三盘均要考虑磁北正北,以左旋右旋为顺逆盘来定局,有其思想独特的地方,虽然我一直心目中对三合之法还存有很大疑惑,以玄空为尊。
    李定信等着《订正中国罗盘52层详解(中国罗盘大更正)》讲道:“立杆观日影的土圭,即现在中国罗盘的天盘(缝针),十二支的子宫,都应该正对天盘的子中。先天十二支并非依先天八卦而创立的。而是先有先天十二支,后才创立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故而先天十二支的方位,应该是土圭方位,即天盘方位。而后天十二支,最早创立应该是自杨筠松创立地盘后才有的,到赖文俊创立罗盘的中针(人盘)后,随之又创立一圈后天十二支。故而后天十二支,就应该分为中针(人盘)和正针(地盘)的两圈十二支。因而应命名为正针、中针的两种十二支,即正针十二支(后天)、中针十二支(后天)和缝针十二支(先天)。”
关于四大局的三针/三盘,坊间(暂以李定信等为代表)认为正针/地盘根据为磁北,中针/人盘表示磁偏,缝针/天盘代表臬影正北。慕羲之前发过贴,举出其中种种疑点,彻底否定该说,冠上先天后天,全是葛藤。
盖24山排列,如三盘的正子山,地盘与人盘逆时针差7.5度,与人盘顺时针差7.5度。以平均值7.5度,范围各地磁偏,根本不适用/不能用/不可用;何况各地臬影北/日晷北/地轴北/真北/正北与磁北的磁偏数据,随时间与空间的差异而变动,并非固定值(此句吃紧)。如果以缝针为正北/臬影北,中针为磁偏,二者相加则磁偏为15度,这种盘大概只适用李老家吧?呵呵!
通过桉例不断验证,与明师操作论点,于是慕羲主张地盘以天球北极/自转轴北/日晷北/臬影北/正北为标准固定值。再根据此固定值, 排列天人二盘。天人二盘与地盘的正子山,之所以左右差7.5度,系根据视天球运动而来:
天球左旋运动是天盘缝针,彷北斗/天帝/月令的週期;右旋是人盘中针,据宿度/太阳中气过宫/缠度界别而来。如此法天象地,四大局的消长吉凶,合于河图对称左右旋。
四大局地平投影的12宫,原本于天球视黄道右旋与视赤道左旋,一左一右/一仰观一俯察/一顺一逆的观察结果,自此才有合理的天文根据。
因此
正针+/-磁偏角 = 正北
正北+/-7.5度 = 缝/中针
\

\
\
以下称中针者,现已统一称缝针。称缝针者,现在一律称中针,请勿溷淆。
金陵堪舆名流倪化南,在其《地学形势》卷五《罗经渊源》中说:“子午正针二十四位,分定二十四方之阴阳、五行,乃后天方位之五行,名曰地盘。子午中针二十四方位,乃历家分月令之气候,名曰天盘。
子午缝针二十四位,乃历家分太阳中气过宫之月令,名曰人盘。”又说:“罗经,盘为体,针为用;体法璇玑,用法玉衡。璇玑随天转运,以玉衡纪其方位、度数;顺水随地转运,以罗经定其方位、度数,下有方位,上有天机也。”
纪大奎《地理末学》,讲的最仔细:
下文所谓左旋即顺时针,右旋即逆时针。
 三针子午论
正针二十四山,以正子正午当浮针所指之位,缝针二十四山,则以壬子丙午之中缝当浮针之位,中针二十四山,则又以癸子丁午中缝当浮针之位。缝针之午,在正针午丁之间,中针之午,在正针丙午之间。地理家谓缝针者,臬影之子午也,中针者,天极之子午也。
盖地之方位,虽分二十四,而天之宫位统于一十二。杨公传缝针一盘,法天运之左旋,故以壬子同位于子宫,丙午同位于午宫。盖天运左旋,每年二十四气,每宫皆得朔气中气,而朔气为气之初,中气为气之正,故自左而右,以壬当大雪子之初,子当冬至子之正,正合天运十二月二十四气之位,日之运行于天,而有十二时也亦然,时分八刻,前四刻为初,后四刻为正。影自左而右,而以壬当之初,子当子之正,昔人以缝针为日影之子午,殆以此也。
天之运,行自左而右,而星辰之围绕天极,其度数则自右而左,以分元枵娵訾十二宫之次。杨公传中针一盘,法天度之右转,故以癸子同位于子宫,丁午同位于午宫。盖每宫以前十五度为初,后十五度为正。自右而左,而癸当子之初,子当子之正。昔人以中针为天极之子午,殆以此也。缝针左旋,中气在右,中针右转,中气在左,左右不同。而其所以合于正针之子午则一。虽日星光耀之下临于地者,其十二宫阔狭之致。不能如北极之下之适均,而要以天常赤道之位,均配于地平之位,其理相通,其气自相应也。天机易学论坛
后人不明其子午左右之所以然,又闻日影天极之说,而不得其解。遂谓二至长短之影在丁癸,谓北极斜居壬亥之间。谓针性畏火而偏于丙,以浮针之子午,日影之子午,天极之子午,截然分而为三,笔之于书,使人骤而观之,几不敢或措一词,今浮针虽不无随地稍偏,然以视诸天枢赤极之位,亦未尝遂偏于壬丙。天极并不斜居壬亥,日午正初之短景并不在丁癸。
夫黄道虽斜络赤道内外,而日附天而行,每日必与赤道同其环转,安得日影与天极之子午偏差一位。盖彼误因日长至日短至之气候在缝针之子午,而不知大雪在壬之亦属子。芒种在丙之亦属午。此误会缝针日影之说者也。北极斜居壬亥之说,则谓本于青囊。姑无论其真伪,但北极果在壬亥,则中针之午宜在巳丙之间,而何以又在丙午?
今北极既不在壬亥,若以黄极日道之二至论。则每年岁差五十一秒。杨赖之时冬至巳在艮,非壬亥也。以艮之子视子,则赤道之子,又当黄道之乾,亦非壬亥也。盖彼之所谓北极者,或近极之小星。亦借名北极,而实非北极。如老人星之借名南极而实非南极。此北极星每日旋绕天枢之真正北极一周强,圆动不息,安可以定子午?此误会中针天极之说者也。天机易学论坛
浮针偏丙之说,则因彼既误会日影子午之义,而无解于正针子午之何以偏于日影之壬丙,遂臆度金性以畏火而偏。不知金生于土。指南乃地道子母自然之气,若非地气之午,则八卦二十四山之阴阳。七十二穿山、六十甲子分金之布列,安得随金性之畏火者以定其方位哉?且随地稍偏,多寡不同。此一针又定足以定其子午哉?此误会日影之子午,而并误及浮针之子午者也。
诸家既误会三盘之子午。截然分而为三。于是言方位者,往往以中缝二针为不足信,而浅识之流,又或是中而非缝,或是缝而非中,愈推愈远,有辨之不胜辨者矣。
或曰:透地六十龙,以壬子为五子,此中针子午之所从出也;百二十分金,以子癸为十子,此缝针子午之所从出也。曰透地六十龙,起乙亥于乾之初,以其流行之气之先至者论之。先至也者,机之兆于本位之先者也。戌之末即亥之始,而位则犹是戌也。亥之末即子之始,而位则犹是亥也。故以六十甲子透其先兆之机于前位之末则可。以十二宫竟移于前位之末为本位之正则不可。至十子之布于子癸,乃后人之误排。即如子癸双山之中气主候,亦月令后半之气,与壬子双山。—为先气之始,—为旺气之馀,皆非子午之正位。安得谓中缝二针子午之位从此而出耶?
凡诸纷纷牵合之说,皆由不知三针子午所以异而实同之故。今按其根源,分左右旋转二图,庶几举目了然,而一切附会之见,不辨而自息矣。
“正针的方位,是磁针方位,是国际的标准方位。各国的大地测量,航空、航海都是以磁针方位为准的。地球的经纬度就是以磁针方位和正北的极星方位,计算磁偏角而测定的。在未采用磁针以前,土圭方位是依赖太阳光的照射而决定的。应用磁针以后,非但正针是磁针方位,中针缝针的日照和极星方位,也是依赖正针方位决定后才能决定中针缝针方位的。”
李老果然不是老薑。做学问颠三倒四,何时与国际接轨?
计算磁偏角而测定到的正北,只是一种方便,不是测量的标准。求得正北/日晷北为因,测磁北磁偏几度为果。没正北,何来磁偏?以磁北为准,计算正北是倒果为因。
其实,现在实际测量技术,要求精准算到分秒以下,早超出肉眼的读数,只能靠GPS,不是磁针。三角校正后,才能求得正北/地轴北为准的方位角度,容在下赘词几句:真北/正北 True North 才是国际的方位标准,不是磁北 Magnetic North。
什麽各国的大地测量,航空、航海都是以磁针方位为准的?闹这麽大的国际笑话,喷饭!他的学生,好像有学建筑系出身的,竟然没一人挺身纠正!晕~~~~~~~~河洛话称这种人叫老翻颠!唉!推论逻辑不通!还敢妄称杨公古派,分裂四大局道术,误导后学!呜呼哀哉!

 

补充:
《地理人子须知?卷七?正针缝针》
地理之用,莫切于罗经。公刘迁豳面相阴阳,周公营洛而测景,卫文从楚丘而揆日,此其矩矣。故《诗》曰“揆之以日”,又曰“既景迺冈”。其法以春分之日,立八尺之臬,以测其日出之景,表而正乎东;秋分之日,立八尺之臬,以测其日入之景,表而正乎西。至于南北,折量中平,架以十字之绳,准以方矩之尺,则东西南北四正适均。言天地大中至正之位者,莫是过矣。
然此须历四时而后定。圣人以为不便夫民用,于是制土圭以代之,即今之罗经也。宜乎后之言罗经者,准之臬可也。奈何针所指,较于臬而偏丙,不相符合。是圣人又变而通之,立内外二盘,以针所指当子午之正,因名之曰正针;臬所测当壬子丙午缝之间,因名之曰缝针。此所以有内盘、外盘、正针、缝针之不同耳。
后世不知圣人製作之原,拟议于测,而又有金盘、铜盘,三七、二八,以至天盘、地盘之说,纷然杂出而莫之适从矣。要之,针法之多门,寔由正、缝之弗辨也。今夫主正针者,以正为正,而曰“何有壬子丙午之偏?”主缝针者但知缝针之可用,而卒不能屈夫正针之说。此二家之所以争胜也。
至为调停之说者,曰用正针以格来龙,用缝针以扦坐向,用三七、二八以消纳砂水。其诗曰:“先将子午定来冈,次把中针来较量。更加三七与二八,莫与时师竞短长。”此曲诳四针之巧而已,针何异用于是耶!
外此复有所谓测天用正针,测地用缝针;格龙穴以内盘,定砂水以外盘之说。不知地附于天,而所测不能以有异。龙穴砂水俱一理,而方位何以有内外之殊?此皆牵强,而非至当不易之论也。苟非究极其理,经涉之久,磨砺之多,而徒得于骤闻之顷,岂能以据信缝针之为是哉!
盖天之气与地之气常略参差,故南北之位,阴阳之会,不能恰然齐一。是以针之所指,与臬之所测,亦有异也。天地之气,阳生于子中,极子午。自子至丙,东南司阳。阴始于午中,极于子中。自午至壬,西北司阴。浮针所指,即阴阳大分界。偏于壬丙者,针之泊于气耳。臬测以景,针以气,故不能符。人但拘夫正针之正为正也,而不知以臬较之则偏也,非正也;人但泥夫缝针之缝为偏也,而不知由臬准之则正也,非偏也。盖步太虚之广,推七政之缠次,皆准于臬。以天而测天,至当不易之论也。针泊于气,乃偏壬丙,哲人通其变,以便民用,故立缝针,合乎臬测,则得天地大中至正之位矣。后世不察,哓哓致辩,名家若廖金精者,求其理而不得,但曰:“针,金也,畏南方正位之火,故不敢正指于午,而偏于丙。”斯言也,于理未当,何足以屈服乎诸家?后之人又从而议之曰:“丙亦火也,针胡为而独指之哉?”
盖廖氏惟知缝针之可用,而亦莫知其所以然之理也。夫天地之气不能恰然齐。天之气在于子午之中,地之气在壬子丙午之中。是以候气者冬至日于壬子之中置黄钟焉,夏至日于丙午之中置林钟焉,足可徵矣。矧罗经古制,原于地支十二位,而加入八干四维,为二十四位,适壬子丙午之半为中也。
堪舆家动推董公。予去董公世未远,又幸同其乡,尝得所贻之罗经而玩焉。其分于金则本《丛珠素书》。中剖戊子,以为阴阳溷杂之界。而右列甲子、丙子于壬,以从大雪之阴局;左列庚子、壬子于子,以从冬至之阳局。非邵子“冬至子之半”与?
其分金则本于陈希夷,以甲子配颐而隣壬之中,以丙子配中孚而正子之始,非即“颐初大雪末,而卦气起中孚”之说与?其争星土,则以虚、危之间,正针之中,而周天列宿各止其舍,又不与“考中星,齐七政”者符契与?然此董氏之製,盖沿袭于廖氏者矣。廖氏之说,详见于《泄天机》,可考也。由是观之,即上古而言,臬之所测,合焉而不差。自后世而论,廖、董诸人用之而有验。且今时之制算历者又宗之,非无徵而不信,予何为而独不然哉!噫!冰不足疑也,而夏虫疑之。吾故愿学者之毋为夏虫焉可也。
慕羲斑竹补注:臬影北=正北。可见《人子须知》作者主张风水立向以正北/真北/日晷北为准,而非磁北。盖作者当时所处,磁偏西刚好7.5度,臬影北与当时磁北为准的缝针天盘刻度完全重叠,尚不知磁偏会随年变化(有关磁变动的知识,清末由西洋传入,吃紧)才误以为缝针就是臬影北/正北。事过境迁,现今磁偏已非7.5度,缝针与正北不能重叠,作者若活到现在,既然主张正北定位,必然改口:缝针不是正北


清范宜宾《乾坤法窍》
天体循环无端,实有一定之规,南北两极是也;是以古圣王造此指南车先定子午,则八方因之而分,诚合天地之生成,非奇巧之异制。
而后人伪造水针,更为臆度,以针属金畏南方之火,使之偏于母位三度有奇;又谓依伏羲摩盪之卦,故阳头偏左、阴头偏右;又南随阳升以牵左,北随阴降以就右;又谓先天兑全在巳,故偏左;又谓火中有土,天之正午在西,故此针头偏西,以从母位。
诸说纷纷,尽属穿凿,要知现今经盘中虚危之针路,乃是唐虞天正日缠之次,至周天正则日缠女,再降元明之际天正日缠之三度,世人不知天有差移,仍执虚危为一定之规;更另造以注水浮针之用,缘此针创自江西、盛于前明,以此定南北之枢,南北不准,或偏左、或偏右,尾高首位或半况全坠,种种不一,遂因伪造一百一十四针法,神其邪说,舞惑世人。
要知针尖之指南,针针皆然,何待磁石之养、火中之炼,方能指南也?南北两极有定针指子午,处处皆然,乃天地自然,非圣人不能知,非圣人不能创造,何今人不遵古造为用、日趋下流耶?今余之经盘,遵用旱针、不用水针,亦去伪遵古之意也夫。
慕羲斑竹补注:
什麽处处皆然?作者全然不知罗盘历史,更无磁偏变动常识。旱针与水针都是磁针,只是技术不同,还在哪裡兜圈咬文,捡蒋说磁北正针的牙慧,哂之可也,何需费舌辩之!请看下图磁变动
《罗经精解》
夫罗经创自黄帝,显于周公,但用十二支位,其后黄石公增八干四维,共成二十四山,即今所谓正针…至唐丘公始益彰明也;后杨公因人误用乃指出三元大卦,分别独用、兼用,是以有宜左挨、宜右挨之分。杨公以此为法传示后人,无如后人仍不明此三卦之独用、兼用,伪造退后半位一盘指为杨盘、又伪造进前半位一盘指赖盘,此不过假前人之名以施己之伪法耳……」
慕羲斑竹补注:公刘迁豳面相阴阳,周公营洛而测景,卫文从楚丘而揆日,从阳景日三字,正说明春秋之前之后,都是以日晷/日影/土圭/正北定位为准。直到汉代,亦复如是,非后代磁针定位的罗经(磁北定位在隋唐/赵宋以后才面市)。黄帝时代的指南车是利用齿轮归位原理製造的,与磁性定位毫无关连。罗经精解作者显然张冠李戴,没历史常识。如果现在所用的指南针,是在黄帝时代发明,中国人凭指南针定位,航海四大洲,早全航遍地球,真正一统天下了。那需明代郑和下西洋???
关于杨盘、赖盘只是顺俗的称呼,是否伪造,请看一楼所述。三元家60甲子对应64卦,从正子山坤卦复卦顺时针排起,与四大局从正壬山排起不同,不同架构自有不同算法,何必是此非比?孰贴近事实?桉例会说话!

《河洛精蕴、罗针三盘说》
欧罗巴(欧洲)人浮海而来,望东南斜迆而行,历利未亚州(非洲),其地有大浪山,见南极出地三十六度者也,既过此山乃渐迆东北而行,至广东番禺登岸,通计海程约九万里,海州必藉罗针与天星以指路,当其未至大浪山则针偏于丙,既过大浪山则针偏于丁,唯当大浪山之处,针正对南极之下午无所偏,此何以故?盖地亦有南北极,其中亦隐有督任二脉,当南极处,如瓜之蒂、如人顶之百会穴,针指午,指其蒂也、指其百会穴也,大浪山是当督任脉之处,故针无所偏;自西方望之,地极近东,故针偏丙,而天之正在其西;自东方望之,地极西,故针偏丁,而天之正午在其东。

慕羲斑竹补注:请看《人子须知》说的:「外此复有所谓测天用正针,测地用缝针;格龙穴以内盘,定砂水以外盘之说。不知地附于天,而所测不能以有异。龙穴砂水俱一理,而方位何以有内外之殊?此皆牵强,而非至当不易之论也。苟非究极其理,经涉之久,磨砺之多,而徒得于骤闻之顷,岂能以据信缝针之为是哉!」.
12楼上贴文,特标示红色臬字,作者说的明明白白指出风水格量以臬影/日影/正北为准,本楼这裡之所以主张只用缝针一盘,否定格龙砂水分内外盘之说,是因作者当地当时的缝针北与日影北重叠。推知磁偏应是7.5度。如果老兄现在广州市,磁偏西是2度29分,每年西位移4分。则日影北/正北盘不可能与现在罗盘的天盘/缝针北重叠!
所谓的经度纬度是以地轴北/正北为准为零度所划分的刻度。
现在很多的设计图,其上面的坐标定位,方位角度是方格北来定位,与正北差几度,地图都会注明。请参看下文:
正北:就是地球的真北,是真实地理上的北极,位于世界的顶端,永远不会改变,是地球子午线地轴指向。
方格北:此乃横麦卡脱投影作图方式所绘出的北方,又称座标北,为地图止方格座标纵线上端所指之方向。以方格北线所测之方位角为方格方位角。
磁北:此乃指北针所指的北方,是地球磁场上的北极,位于真北的上方约 2,000 公里处,而且每年都会有稍微的移动;这个北方并非故定不变的


天机斑竹补充: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杨维德
  北宋初年的杨维德,晚年时写了《茔原总录》一书。这是一本相墓书,并于公元1041年进献朝廷。他在书中不但最早记述指南针,而且还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他认为欲以指南针取南北方向,需将方位盘丙午之间对准针的指向,就可以获得东西南北( 即方位盘的子午卯酉)的正向。他同时还指出指南针「当取丙午针」,即指南针不指正午,而是在丙午之间,这相当于地磁偏角为南偏东 7.5° 。「午」是地理正南方,「丙」是地理正南偏东,指南针的南向,即地磁南向是在这两个地理方向之间,而地磁南向与地理南向有偏差,就是所谓的地磁偏角。杨维德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而西方直到1492年才由哥伦布在航海经验中发现地磁偏角,比杨维德的记述迟了450年。
   指南针使用手册—王伋《针法诗》
  堪舆家随身携带罗盘走四方,对于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以及地磁偏角的发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北宋初,另一名堪舆大师王伋( 约公元988-1058年)曾写下了着名的《针法诗》,告诫人们指南针必需指向方位盘的虚危张星之间,即北偏西或南偏东7.5°;
何有斑竹补充:磁针现测是骑缝线,古测可能不是,请问以古为准,还是以今为准?若说以古为准,难道定位可以漠视磁偏随年变动的事实吗?如此,后学覆坟桉例岂不瞎闹!理气乱套?
北宋时,磁北定位不普及,当时可能还是日晷定位。日晷定位是固定值,千古不变,验证桉例才有意义!磁针方位是变动值,如何当桉例标准?中国各地磁偏平均10至12年位移一度,四大局或三元飞星64卦,计较兼山几度,然后起盘断吉凶。如果12年就要重测重断,试问风水效验,难道只是短短「十二年」的昙花一现???!

慕羲斑竹补充:请看下列物理学界的论调,沿袭《罗经解》缝针=磁偏等错误的说法,观点停留在微观的物质科学裡,似乎言之成理,其实作者足足忽略了堪舆学宏观主张──「地法天」的基本理念。
作者:戴念祖
ISBN:9787535538499 , 7535538495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内容提要 :
《电和磁的历史》是《中国物理学史大系》之一卷。
本书叙述了中国古代有关静电和静磁两方面的知识,概括了它们从远古到19世纪末的进程。全书9章,从摩擦起电和雷电讲起,磁体、司南、指南针和罗盘赓续其后。对于尖端放电、避雷针思想、指南针起源年代、罗盘的演变等,本书有许多新材料、新观点。尤其是,从文化史角度论述了磁吸引与磁排斥,司南、指南针、罗盘和占卜方术之因缘,以及方士对磁知识作出的贡献。
编辑推荐 :
现代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离不开电,尤其是国防技术和通信技术完全建立在电磁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学习、了解电磁史.也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将从科学文化的角度来展现古代电和磁的历史。涉及在中国古代人们对电和磁的知识的积累过程,以及伴随这个过程所引起和发生的种种有趣的文化现象。
目录 :
前 言
第一章 历史的概述
第二章 史
第三章 磁石及其特性
第四章 司南与指南针
第五章 堪舆与罗盘的起源
第六章 航海与罗盘的发展
第七章 太阳黑子和北极光的观察记录
第八章 气和场的观念,磁力说
第九章 明清时期电磁学东渐进程
附录
后记
书摘:
3.磁偏角
必须具有磁偏角的知识,指南针的应用才算得上是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司南的创制与测向,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因为此时人们还不知道地理极与地磁极的差别,甚至还没有地理极和地磁极的概念。磁偏角的发现,表明人们已认识到地磁的南北指向与地理南北向不真正完全一致,这才使指南针有了真正的指向意义。
在沉括的《梦溪笔谈》记述磁偏角知识之前,实际上堪舆家已经热烈地讨论甚或争论磁偏角的问题。11世纪初,堪舆家王伋以诗歌的形式描写它。1041年,堪舆与天文家杨维德在《茔原总录》中记述了它。1l世纪中期,载于《管氏地理指蒙·释中》的文字,表明堪舆家在争论或讨论磁针指向为何与地理真南北向不一致的问题。有此背景,就可以想到,唐晚期堪舆师杨筠松为何要在罗盘上设“缝针”。缝针、中针的出现,即使非杨筠松等人所为,也必定是堪舆家讨论磁偏角的结果之一。堪舆家以阴阳、五行、元气、天星等等试图解释磁偏角,他们在自己学派内的纷争,致使沉括在《梦溪笔谈》中记下了“方家”有关磁及磁偏角的经验知识。沉括之后不足10年,罗盘就被用于航海。如果我们还忽略或无视沉括之前堪舆家对磁针与罗盘所做出的贡献,那我们也就难于理解沉括之后有关知识为何突飞勐进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王伋《针法诗》描写磁偏角之时,距其前段成式记录“磁针石”近2个世纪之久。如果唐晚期杨筠松设缝针确有其人其事,也与段成式的磁针记述相距半个世纪。磁针一旦被用做方向仪,它与日影所定的真南北向之差就不难被发现。沉括《梦溪笔谈》是一部划时代着作,其后,磁偏角屡被记载于历代典籍就不足为奇了。从杨筠松缝针到沉括、甚而明代中期,磁偏角的记载都是以罗盘24向表示的。这期间,几个朝代的国都屡有变迁,而磁偏角几乎都在南偏东7度-10度之间。朱载堉(1536—1611)于1567—1581年问测得洛阳磁偏角为4度48,并由推理得出磁偏角随地理位置而变化。明末迄清代,在来华教士的影响下,磁偏角的测定点和测定值逐渐多起来。
关于磁倾角,中国人早在宋代初期在制造指南针的过程中朦胧地有所察觉。曾公亮在《武经总要》中提及,地磁场磁化淬火时的钢片,要斜对子午向。这是不自觉地利用了磁倾角,以增大钢片的磁感应强度。
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中述及当时航海中“针迷舵失”的地点,这可能是当时航海家经过0度磁偏线时磁针的正负偏角值发生变化的一种描写。

阿新哥补充:多谢两位解答!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的是万物都离不开太阳等星体的作用,用在命理上是星与时间(当然是真太阳时,真太阳亦与方位在关)发生作用;用在择日与地理是星与时间及方位发生作用,正确选择时间与方位才能得到某星的拱照,地理不外是调停天、地、阴、阳的平衡,以地为主以天为辅,定穴以地为主用峦头,立向消纳以天为主用罗盘,既然是与星体直接发生作用,当然是以相对稳定的星体为参照来定位了!如果是旅行走路用磁力来定位当然是最方便的,呵呵
个人在用论命时,特别是古量天尺,定应期时往往相差了十几天,不知与此有否关系;张九仪二十八宿消砂之所以很灵,据《地理正义评注》上说也是用时宪度,且是以消纳为主来立向;个人看过的老坟不少都与碑文数据有偏差,主这个便不清楚是误差还是磁偏差了,用四大局来对照自然水口也是偏个一宫半宫的,用《地理末学》来对照也是如此,当然验证不多且所学有限,不足以证明,仅为一例而已。
以上纯是个人猜测与感受,天方地理未入门,不当处请多包涵。

慕羲斑竹补充:坊间把中针人盘说成赖盘,专做拨砂之用。这不过与纪公二盘的右旋盘巧合而已!
关于拨砂盘,清人张九仪用的是宋代开禧历盘,非清代的时宪历盘。其中原因,《铅弹子》书裡交代不清楚!目前只有开禧历盘比较吻合赖盘,张晚年的拨砂定论──《穿透真传》一书,自称铁板数,讲穿,就是使用赖盘。至于赖盘五行生克原理,目前谁也说不清楚,包括号称赖派传人,仍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元家也有宿度盘,就是清代时宪盘,不过备而不用,充当花瓶!让主家看看三元理气也有根据而已。对了,目前个人收藏一个高雄市苏立民先生据今天文台修正宿度所做的罗盘,听说苏成立的团体已解散了,八成没效,被术数市场淘汰了,原因可能有二:宿度不对。二,宿度对,但使用磁北定位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