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教学讲座四之七(对有效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wdzajcx 2011-12-05

有效教学讲座四之七(对有效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1、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

原作者:辜伟节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08.3

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突出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改革的特殊功能,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无效或低效的现状.本文对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提出一些建议。

1.1、评价的指导思想.

⑴指向学校教学管理.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正确的教育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信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和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各方面评价,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的长效机制,为学校提供更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

⑵指向师生共同发展.通过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课堂有效教学,努力遵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利于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通过反思提升教学品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2、评价的基本原则.

⑴导向性原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引导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客观规律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正确的导向。

⑵过程性原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注重评价学生的认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过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经历与体验.关注学生在这些经历中的个性化表现;评价的结果通过各种形式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⑶有效性原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最大程度上追求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标准要突出:在时空上体现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在成果上体现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收获;在关系上体现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

⑷发展性原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将核心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发展上,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检查教学是否使学生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要促使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的充分发展,包括学生认知与人格的发展、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还要关注教师教学效能的有效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3、评价的指标要素.

⑴课堂环境.有效教学要求课堂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具有支持性,要重视课堂的常规和程序、具体环境的安排、学生行为规范和要求的制定,以及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①精心布置环境。课堂的桌椅排放和教学设备安置要体现学习的方便性和有利于物品资源的利用,设计和布置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堂场景。

②营造学习氛围。要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亲切、和蔼、友善地面对学生,建立师生间、生生间和谐的互动关系;注意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选择畅所欲言、充分表现和张扬个性、体验成功;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允许学生冒险、犯错误,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

⑵目标设定.有效教学要求以设计适切的目标为落脚点,提倡以目标为导向展开教学,坚持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分层、具体、可观察、可测。

①明晰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理清学年、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定位;设计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并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方式加以陈述。

②融合三维目标。要以落实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夯实基础,挖掘、渗透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

③优化教学目标。要体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设定学生要参与;教学目标要有挑战性;教学目标要有生成性;教学目标要问题化。

⑶教学内容.有效教学要求在围绕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准确进行教学内容的定位,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建立不同内容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

①内容适合目标。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材料,保证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落实有利于达成目标的主要内容。

②内化教学内容。要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力求把“课标”信息、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要回顾先前教学内容的实践经验,进行选择借鉴。

③定位教学要点。要找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合作的讨论点等。

④拓展教材资源。要坚持“用教材教”,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教材资源,并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线索,延伸、拓展学习资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⑷教学过程.有效教学要求关注与课堂教学发生关联的全过程.通过优化学生参与、科学组织、启发引领、动态生成、精致讲练、即时评价等教学过程,有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发展过程、知识应用过程、认知和情感态度形成过程。

①学生参与过程。要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自觉度。

②科学组织过程。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组织管理要有利于提供学生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适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使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进行。

③启发引领过程。不把“结论”直接抛给学生.而是通过展示和分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过程、改变现实的创造过程等活动,启发、引领学生向结论靠近;强调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最终获得“结论”。

④动态生成过程。要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减少教学的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可在生成中调适。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⑤精致讲练过程。要在精讲中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要在精练中向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致讲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⑥即时评价过程。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学生观察、实验、讨论、调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活动的质量和行为表现,以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尤其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⑸学习方式.有效教学要求重视策略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逐渐形成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并力求形成“五变”:一变“在听中学”为“在‘做’或‘玩’中学”;二变“被动地学”为“主动而自主地学”;三变“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结合地学”;四变“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变“只向书本学”为“在多情境、多媒体的体验中学”,追求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学习方式。

①指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参与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如让学生先识后记,学会组块;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会精加工;教学生如何把知识组织起来,学会构建图式等。

②组织合作学习。要激发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有效设计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引导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努力促使小组其他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

③鼓励探究学习。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与经验,质疑他人的知识与观点。探究知识的个人意义,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元认知;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让学生敢于提问与猜想,让思维求变、求异、求新,支持并指导学生在创新思维中学习。

⑹学习效果.有效教学要求真正落实“以学论教”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看学生能否学得轻松、自如;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看学生是否学会、会学,追求四种状态的和谐统一。

①交往情绪良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与学,平等交流、互动合作有效。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以提升,能把教材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交融,形成教学活动的动力,课堂充满快乐体验。

②学生思维激活。善于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对学生认知形成积极正面的干预,注重从质量的角度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学会反思,提倡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并巧妙的点拨、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③学习目标达成。通过课堂听学生答问,查学生练习,看学生操作等途径,获取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程度和判定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收获和提高;认知、过程、体验的目标达成率高,教学相长,共促发展。

1.4、评价的主要策略.

⑴倡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有效教学评价在突出教师自评的同时,重视和发挥学校领导、同行、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作用,从而使教师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被评价者、评价者与评价细则设计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评价细则的设计者应当广泛听取被评价者与评价者的意见,不断规范教学评价工作,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应形成友好、民主的评价关系,以真正实现有效地对教师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的目的。

⑵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有效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和进行整体性评价的依据,评价不但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应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之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课标、备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判,还应评价教师的课后总结,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标。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评价,从教法的总体构想、学法指导的渗透、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教学组织调控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有效教学评价既要看到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即对评价对象的表现作出数量上的描述和判断.具有具体、区分度好的特点,又要看到定量评价的缺陷和不足,过于量化的评价,会忽视隐藏于教学内部的规律性。如教学活动十分复杂,且有模糊性,存在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因此,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象适当进行定性分析,比单纯的定量描述更能恰当反映实际情况。定性评价可以以问题为中心来进行.在每一问题下,可设立若干小问题,这里的问题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评价中可以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也可以根据课堂变化情况记录和分析标准之外出现的问题.这样作出的评价会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⑷选择多元方法的结合.有效教学评价要力求选择以辨析、诊断、激励、导向为主要功能的、促进师生发展的多元方法进行。一是交流评议法,即学生或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某些结论或寻求结论时运用的某些方法进行评价,师生借此发表见解,澄清误解,促进学习。二是案例分析法,即通过解剖具体的学习过程或作业案例.对其中的正与误、优与劣进行评价,师生借此辨析诊断,达成共识,促进学习。三是表现性评价法.即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尽可能列出一些可观察、可测量、可量化的被评价者的行为和成果特质作为界定表现的标准,师生借此纠正错漏,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促进学习。

2、对于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评价的思考

原作者:于金玲    时间:2005-12-16

教学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界人士和专家们在教育制度、内容、方法上着力探索一条适合教育发展,适合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的道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此自二OO一年六月展开。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于二OO一年九月开始在全国四十二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和大部分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了新课程实验。

2.1、新课程改革引发教学评价改革.

⑴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学习形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走向自主自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各门学科也相继推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

⑵就任何变革而言,没有评价就不完整。尤其是对于实验阶段的教材、教学方式,更需要相应的教学评价来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调整和证明。

⑶反观我们的评价体系和方式,似乎并没有多大变化。不管课程如何课本如何变化,仍旧是考试当道,人们也更习惯于将测试等同于评价,评价方式单一,而且注重结果轻过程。

2.2、目前我们目前的教学评价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⑴评价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冲击和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评价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片面认为师生问答、做做练习就是培养能力,还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⑵没有统一的各类评价指标和操作规定。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各个不同。评价内容也过于笼统,常常局限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评价制度和不按操作规定评价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所以没有统一的评价制度和操作规定,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是不行的。

2.3、开展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势在必行.

⑴开展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方式、课堂教学评价、课程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即时评价及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等的研究是形势的需要和必然。

⑵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与价值上的判断。本论文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方式,它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提供信息以改进教学、促进新课程发展。

⑶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除了在教学目标上,在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外,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如何在评价上体现注重学生发展,也是本论文研究的一个重点。

⑷如何利用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成长,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客观对教师做出评价的又一目的。利用教学评价,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展的保证。

2.4、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几点注意事项.

⑴开发使用教学评价手段,促进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停留在测试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单一的评价手段使得教学的目的单一化,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很难达到,所以本论文将探索如何将停留于理论层面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事例研究、作品分析等方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⑵尝试传统评价方式---测试的变化与创新使用.测试作为使用最广的一种评价方式为大多数学校使用,也得到了使用者教师的认可。但随着新课标的确立和发展,传统的测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本研究将从测试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入手,探索测试方式的设定,如研究将传统单纯的笔试测试发展变化为口头性考试评价、开放性考试评价、操作性考试评价等。

⑶探索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现行的教学评价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所以评价出现混乱或者评价者各行其是,按自己的要求做出评价,这势必导致评价不公正,从而使评价丧失权威性和生存活力。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出有效教学的评价指标,并能形成理论上的评价标准,使评价者有章可循。

⑷注重多元性教学评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单一评价方式的弊端,开始强调多元性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在新课标中也明确了评价体系要以激励学习、促进学习能力提高为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系,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上来,使得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有方向,有依据,能够更快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3、实现有效教学评价的良策

来源:山西省大同开发区实验小学   2008年09月02日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内容、标准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课程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有效教学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可以说,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工作的效应,取决于评价工作各个具体环节的落实情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注重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以及课堂文化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学生评价落到实处。

    3.1、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尊重人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先进教育理念的化身,是教师人格、智慧魅力的结晶。它能促进学生情感的涌动、智慧的生成、心灵的放飞,为学生生命的成长奠基。因此,对于课堂评价,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⑴有声语言激励.课堂评价最简便、最及时、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往往是教师的语言。春风化雨、润人心田的语言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充满人文关怀;既不能把学生捧得过晕,也不能形成赞扬之声满天飞。因此,评价语言的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场合,讲究语言的针对性、启发性、幽默性、感染性、激励性、谅解性……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做“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8÷3=()……()”有位学困生一时失误写成“8÷3=(2)……(1)”当时我看了没有批评他,而是面带微笑说:“这道题你只差一点儿就做对了,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能再细心一点儿,你就会取得成功。”那个同学听了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⑵肢体语言勉励.良好的肢体语言,如一个点头、一点微笑、一个拇指、一种眼神、一阵掌声、一下抚摸…往往能对学生起到鞭策、鼓励、激发、促进的作用,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学困生好不容易答对一道题,全班会以热烈的掌声为他加油,我甚至为他竖起大拇指给他鼓励。像这样无声的语言怎能不让学生感动呢.

    3.2、作业评价,激励发展.

    传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的强化。在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

    ⑴直接参与式.教师直接或间接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师生零距离接触,进行面批、面改、面评。尤其像一、二年级的教师,学生年龄比较小,在做作业时,老师就成了指导者与伙伴。通过面批、面评,学生可以将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困惑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可以对症下药地引导他们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这一作法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便于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⑵质性评语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批改时,运用质性评语进行评价,不仅能起到点评作业质量的作用,而且对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热情,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评价中增加了人情味。例如:“××,你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瞧,今天的作业没有一处错误,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你是好样的!”再如带低年级的老师常这样评“请把字隔开些距离,这样就不会给人拥挤的感觉,好吗?”从这充满真情,充满人情,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在评价语言的运用上的确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⑶等级评价式.一般为“优、良、中、需努力”四个等级,或“棒、好、较好、待努力”的等级。

    ⑷贴、画小图式.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随手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小图或贴上一个小粘人,学生特别喜欢,甚至比写上几句表扬的话还凑效。如我在教学中,小朋友作业都做对而且写得整齐就画一个笑脸,够十个笑脸就贴一张粘人,然后对其家长也给予一定的建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家长和学校拉进了距离。

    ⑸小组交流式.对于一些客观性较强的作业,有的老师组织小组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评、互评,培养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提高,从而让学生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