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地摊日赚千元的秘诀

 大唐民风 2011-12-09

摆地摊日赚千元的秘诀

2011-12-01 00:00  来源:大众投资指南  作者:鱼头鱼尾  共有评论

    日赚千元是很多“地摊创业者”的梦想。而今,这个梦想却被一个小女生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实现了。更可贵的是,在她看来,摆地摊不是一般人眼中的“街边流窜”或仅为满足兴趣的“玩玩”,而是可以做成一个实在的赚钱生意。她的依据是什么?日赚千元靠的又是什么独门“秘诀”呢?《大众投资指南》署名鱼头鱼尾的文章披露了她的心得。

    张欣欣,湖北宜宾人,2009年初开始摆地摊创业。第一年效果一般,每月收入一两千元左右。2010年下半年,她总结经验得失,同时调整经营思路,生意开始好转。进入2011年以来,她每天平均收入都在600元左右,高峰时可达千元。以下就是她的口述经营心得。

    地点
    “固定”摊位,把“流窜”和“玩玩”变成生意
    摊位固定,是决定能否把摆摊从“流窜作业”、“玩玩”变成真正生意的关键。做生意的要点是稳定,尤其是摆摊这种小生意。就算卖的东西独一无二、世间少有,天天换地方,顾客想找都找不到,何谈赚钱?
    关于固定摊位,我总结了三种方式:第一,市场“固定”摊位。比如集贸市场都有专门的空地供流动摊贩做生意,时间长了位置也相对固定,方便老顾客回头;第二,居民区早市和夜市中相对固定的摊位。好处是约定俗成,贴近顾客消费习惯,交易量稳定;第三,“摆客”一族的聚集地。“摆客”喜欢扎堆凑热闹,地点多在广场、闹市周围等地段。年轻人多,方便卖一些针对性的产品,并且极少被城管“光顾”。我的做法是白天时间常年在市场“占据”(每天必须缴纳管理费十几元)一个固定摊位;早晚时间在相对固定的小区和相对固定的位置摆摊;每周至少两次,到“摆客大本营”凑热闹。选择摊位时,也设置在相对固定的区域。
    产品
    最好卖+最熟悉+巧分配=真赚钱
    最好卖的东西就最赚钱?其实未必。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最好卖的产品;其次,其中最熟悉的是什么产品;第三,两者结合并分配产品结构,才能真正赚钱。
    先说最好卖的产品。有人做过统计,2010年最畅销地摊产品有六大类、约100个品种,包括:一、家庭、个人日用品。比如服装、饰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二、文体用品。如文具;三、小电子电器。比如剃须刀、迷你电风扇等;四、儿童用品、玩具;五、季节性畅销品。比如遮阳伞;六、女性用品。这么多的产品,一个摊位肯定容不下——事实上,越是产品分得精细,才越容易赚钱。所以,这时候就要确定选择产品。怎么选?最容易上手的就是自己最熟悉的。
    “熟悉”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熟悉,第二是兴趣。卖什么吆喝什么,连自己所卖东西的子午卯酉都说不上来,又怎能说服顾客?干一行爱一行,卖什么也要喜欢什么。对自己的产品有感情、有兴趣,才能让顾客也有兴趣,卖得也有乐趣。比如我的商品——小服饰(主要是丝巾、手套和袜子三类),我对它们就很熟悉,因为练摊之前就开过一家卖这种产品的网店。同时跟同龄女孩一样,我生来就很喜欢“卡哇伊”(可爱)风格的小物件。像别致的丝巾、带卡通图案的手套、充满童趣的袜子等。不过,选择熟悉的产品只是第一步,想把它们顺利卖出去,还需要进行产品的合理分配。
    三类产品中,丝巾利润最大,但夏、冬两季卖得少;手套和袜子最畅销,几乎没淡季。其他同行一般采取2:4:4的比例。而我注意到近几年春夏和秋冬换季时,很多女孩用纱巾遮挡风沙;二是春夏秋三季,一些中年妇女用纱巾防晒。所以我增加了丝巾的数量和种类。在市场摆摊及“摆客大本营”,主顾以年轻女孩为主,产品比例是4:3:3;而在居民区,除了女孩,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年女性顾客,产品比例变成4:2:4,其中丝巾的比例都最大。但是,第一,比例大不光体现在数量上,颜色、质地、款式、风格等也尽量多样化。第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2010年夏天,不少时尚女生喜欢戴口罩作为装饰。在“摆客大本营”摆摊时,我专门卖了三个月口
罩,品种达40余种,比别人多出三四倍。最多时一天卖出口罩300多个,纯收入超过1100元。产品“固定”,也是吸引顾客的一个法宝。
    进货
    专做“小”商家的生意
    货源从哪里找?一是传统渠道,二是网络渠道,关键在一个“小”字。
    传统渠道包括四个部分,根据摊主经验、“关系”和“资质”不同,从低到高一次能接触到的分别是批发商、代理商、生产商、集散地。刚开始只能从批发商手里拿货;有了一定经验后,“关系”丰富,资质上升,能接触到代理商;当销量达到一定的水平,比如我每月可以卖出丝巾1200件,超过普通商超专柜的时候,有可能直接从生产商那里拿货。到最后,摊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就可以跟集散地的部分生产商合作。
    网络渠道集中在有批发业务的网店,有的是经销商,有的是生产商,也有的可能是两者“合一”。“门槛”比传统渠道要低,但真正能接触到品牌商家的机会不多,即便有,合作的可能性也不大——其实也没必要。从某个角度看,地摊产品跟网货有相像之处,很少有品牌,也不需要品牌。地摊产品的优势一是价格低,二是款式新,三是更新快。跟品牌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小商家才是最佳合作伙伴。
    俗话说“店大压客”,绝大多数品牌商看重自身形象,加上自有销售渠道,很少会选择跟练摊的合作。反过来,小生产、小代理、小批发关心的是怎么出货,卖给谁都无所谓。所以,到这里进货一不会看脸色,二可以随意讨价还价,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类小商家数量众多,不愁淘不到“好货”。
    销售
    三分类,四摆摊,好货还要“吼”起来
    “好货吼起来“是我入行以来最大的感受。很多人摆摊不成功,爱面子、不张嘴是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讲,敢不敢吼、会不会吼不仅是心态问题,更是检验生意人是否合格的标准。当然,“吼”也要讲目标,这就要从地摊产品的分类说起。
    地摊产品一般分成三类:一是市场反馈比较好的产品,推出时间不长,价格、质量都符合地摊货的“标准”,出货量大、利润高,需大力推销,比如“吼”,所以这种产品叫“吼货”,目标顾客是全部人群。“吼”的关键在四个字:简洁清楚——“您看看我的货,最新款,价格全市最低,正规厂家,质量绝对有保证”和“外单尾货甩卖,50元两件”对比,效果显而易见。第二类叫“推货”,比“吼货”新,需要时间预热,之后就可能升级成“吼货”。主要目标是回头客,不用“吼”,重点在让顾客“尝鲜”。第三类叫“谈货”,“谈”就是允许讨价还价。主要目标人群是热衷于“买便宜货”的顾客。“谈货”有两类,一是稍显过时的产品,二是清库存。“谈货”也不用“吼”,关键在定价。比如袜子进货价是10元6双,平均销售价格是10元3双,可以定为12元3双,10元4双是底线,中间随便“砍”。三种货也有比例,通常情况下是5:2:3或6:1:3。可以是全部产品,也可以是一种产品。
    在摊上卖货叫看摊,主要工作是把产品卖出去。而要想把生意做大、做活、做长久,还有三种摆摊的门道:“盯摊”、“追摊”和“顶摊”。
    先说“盯摊”。同行的“俏货”要格外“盯紧”。有人摆摊喜欢跟风,并不是说跟风不好。你在甲市场,同行在乙市场,卖的东西比较相近,适当跟风就很有效。领我入门的前辈说过,摆摊是个“江湖生意”,讲究的就是腿勤、眼勤、心眼活,只要不在一个区域内竞争,跟着别人卖货可以捞快钱,这一点最适合新手。除了热卖的产品,还要“盯”新货,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选择进货。这就需要一定的眼力,不建议刚入门者采用。再说“追摊”和“顶摊”。有些以农贸为主的自发市场,北方叫赶集,南方叫赶圩,时间一般是逢阴历三六九的日子,商贩会过去摆摊。“追摊”就是指追随着这些商贩走。“追”的关键叫做“看人不看货”。同类的摊位,注意这个摊主是新手还是老相识。如果是老相识,就没必要过去,免得伤了和气。或者大家赶集前通个信息,你去我不去。如果是新面孔,那就不必客气,大大方方把摊位摆过去,他在哪儿就“追”到哪儿,用经验、货物和销售手法把他顶走。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做有点 “不厚道”。我要说,老手欺负新手天经地义,这就是生意,也是门道。反过来,新手被欺负出经验来,也会变成老手;如果从此再不入行,说明他根本就不是干这个的。
    其他
    交易会+名片的巧妙组合
    各种商品交易会(或展销会)也是一个赚快钱的渠道。生意好起来后,我请表妹帮忙看市场的摊位,自己专门跑小区的早市夜市和交易会。前边说的 “盯”、“追”、“顶”不变,但是多带了一个小道具:名片。
    摆地摊发名片不新鲜,但主动递出去的名片往往被顾客随手丢掉。所以我坚持不轻易“出手”。只有买过我产品的、有意愿再跟我交易并且主动索要名片的顾客,我才会把名片递出去。但他们并非发放名片的主要对象,而是交易会的组织者和外地来摆摊的人。组织者常年走南闯北,资源广,见识多,活动做得也都比较正规,跟他们搭上关系,不愁没地方“追着”摆摊。外地同行能人很多,交上朋友就能互通有无。“盯”紧了就等于得到免费信息源,最终换来实实在在的利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