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美设计素描讲座(太棒了!)

 昵称1531686 2011-12-10

 

设计素描DVD录音整理

 

◆  我们的造型基础应该说跟传统绘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我们做这样的课程制定也是有它的一个想法的。

◆  我们整个课程在进行讨论、研究它的教学目标、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认为有很多的绘画要素,比如绘画肌理、绘画黑白灰、绘画语言的表现、绘画明暗、绘法固有色、绘画质感这种东西。看作是和个人审美表达要素的这种东西、要素呢,先行剥离,只要求学生看造型,如果剥离的话,学生就能够很清晰地看到造型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点。

◆  所以我们的作业已经经过点化了,开始第一天的时候我对学生没有要求,自己随便去画,这时候学生画的全是过去传统的那种绘画,素描,比如说固有色、光影、黑白灰都是为了再现对象、现实中的瓶罐,画两天之后我就告诉他们,同学们这样画是不可以的,这时候我就会给学生放一些幻灯,从德国20世纪初的一个很重要的学校——包豪斯讲起,因为包豪斯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开展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学校,而且这个学校成立之初有很多绘画史上很著名的画家,像克利、康定斯基、施瓦摩尔、莫霍里那吉、阿普罗斯都在这个学校担任基础课教育,尤其是约翰伊顿,他的基础课程对现代设计教育和艺术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么在三〇年的时候这个学校被纳粹关闭,这些教员就流入到世界各地,把它的影响带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国。

◆  又过了很长时间,包豪斯在美国,界定了新的学院派的设计教育思想。我们给学生介绍包豪斯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设计一定是有自己的基础特色的,而且现代设计教育和现代艺术教育也从技术的教育、再现性教育走向了更加本质的、设计的、主动创造的教育。

◆  那么,随后给学生讲西方艺术院校的基础教育,可以看到,西方现代艺术院校的基础教育的确是在包豪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它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化,都是着重在思维的教育、审美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方面,那么很重要的一点,形式最重要,然后再质感、明暗、肌理,各个方面,都是由个人加以艺术的发挥。通过这样的讲述之后,学生就对现代的艺术教育和设计教育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时候我们再提出我们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比较好地接受。

◆  怎么样呢,就是开始的时候我们放置了一大堆瓶罐,现在瓶罐也在进行改革,比如我们还可以有别的东西,一大堆,我们不经过摆设。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从构图开始,就应该有学生自己的创造,而不应该是传统的、由老师摆好的,学生自己去画。为什么?因为,你们知道,可能在高中美术教育阶段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有自己的审美,瓶罐,挑了几个好看的瓶罐,一放,衬布一搭,画面是由他的审美提供的,好吧,学生不能改了,摆好之后,学生只是把老师摆出的美感的色调,然后呢,自己画出来。

◆  但是为什么从构图一开始就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审美呢?为什么你没有这样的主动性呢?所以我们的要求就是,从一大堆的瓶罐中间,你自己选择,你认为哪些瓶罐是美的,自己组合,老师可以跟你讨论,为什么你挑选这样的瓶罐。

◆  挑选瓶罐的时候也是显示审美素质的时候,也和个性表现有关系,有的学生是挑选瘦长的,有的是挑选丰满的。瓶罐之间的搭配也就变得更具有个性,构图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再不是一个基本上传统的所谓三个在这边的这样一个构图。

◆  这样的作业你们会看到,我就要求这时候再不要画明显的光影,不要画固有色,不要画明显的质感,只看形,这时候,这样的作业才使学生没有办法通过大量颜色掩盖形的问题,这样造型、搭配、构图、位置、大小的安排,画面就呈现了一种造型的韵律、节奏感和整体性,而这是最重要的,这是其一。

◆  另外我们要求也和传统绘画、素描还有一点不同,在于我们不要求你专注画这样一个瓶罐、这样一个客体,为什么?因为绘画的传统素描很注重画现实中的“这一个”,即使只是瓶罐上的斑痕、裂纹,也会精心刻画这个裂纹,拼命表现现实中的“这一个”。

◆  我们认为,对设计的造型基础重要的是强调形态的分析,这样一个物象的基本形态是什么,因为你只有抓住本质基本的形态,才有可能进一步感受它,使它变得更美,这时候我们就会给学生讲结构素描的意义,包括结构分析的意义,因为结构是和功能相关联的,任何现实的事物,它的结构、它的造型,都是自身适应外界生长的结果,如果把这个讲清楚,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物象形态存在的可能性,这里面有两个分析,一个分析是科学的分析,就像我讲的从功能角度的分析,我们知道大树的生长,同一类树木都有一个基本的形态,但是长在山顶的树和长在山谷的树的造型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是它生长的环境决定了生长的形态。

◆  比如说长在山顶的树木,风很大,在狂风的环境下,它的主干一定是很粗大,枝干一定非常小;而山谷的树木不一样,森林也不一样。在森林里面,树木的生长是拼命往上生长,接受阳光,所以,树木的生长都和周围的环境相关联。还有功能,功能也是逐渐不断地改进,所以这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这些分析可以大致从素描中间受到启发,比如说达·芬奇的素描,达·芬奇的手稿非常有意思,达·芬奇不仅是一个杰出艺术家也是一个设计师,他发明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包括工程器,所以他的很多素描手稿能够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结构的认识,对现代的基础教育素描有极大的启发。

◆  比如说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式的结构,然后呢,像后来几何形的分析,几何形块的分析是为了把握事物的一个体量感,包括团块式的结构,丢勒发展而来的,是为了表达事物的一个起伏的状态。世界的很多结构都能够构成事物的一个外在的形状,这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还有一个是和艺术的表现有关的,我们讲到团块的分析,看到英国画家摩尔的素描作品的时候,摩尔画的很多素描都是围绕形体的起伏感去画的,很多雕塑家都是这样表现的。

◆  所以不同结构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样讲述之后学生会从理性的方面对结构有一个认识,另外从感性的方面把握事物的基本状态,然后再加以发展,进行艺术的发展。你们会发现现代艺术大师的很多发展轨迹都能表明出这一点,比如我们看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画的时候,看他们怎么画的这样,其实他们不会再把素描画得非常写实之后才走到现代艺术,他们只是把结构问题解决之后很快加上自己的绘画表现语言,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所以这是我们在结构素描基础上的延展,但是过去的结构素描只注重一个物象的结构分析,不注重整体的画面构架整体,那么你们会看到这样的画,不仅注重物象本质,更注重整体,而整体的观念是一个非常大的观念,为什么说是非常大的一个观念呢?为什么这样说呢?

◆  我们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间,你和周围需要发生关系,设计的物品不能只考虑它本身,一定要考虑它置放的环境,这个物体放在这个地方我们知道它是用来喝水的,你们很容易想到它是一个杯子。同样的一个杯子,放在美术馆里,给它做一个很好的台子,你们进到美术馆的大厅里面发现一个很好的台子上放了一个杯子,你们就会以审美的态度去看它,就不再想它是一个杯子,就会觉得它是一个艺术品,这就是说明,不同环境下造成认知同一个对象的时候不同的态度。我从一个广义的东西来说一个整体的意思,就这个画面来说,一个东西一定不会孤立存在,它和其他物象形成了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开始的时候是凭着感觉去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就会要求学生去进行理性的分析。

◆  (往下看)这还是最开始前两天我们没有提任何要求的时候学生画的素描,学生就是这样画的,固有色、光影、色调掩盖了形态的变化,当然还有基本构图的能力,但是这个时候,包括它的影调都是为了再现物体的空间效果而做的,这不是我们要求的。这个时候你会看到所有的物象造型变得很美优美了、很有意思了,这个我认为是设计对造型研究最本质的东西,因为只有在进化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你会特别注意线的曲度取到什么程度最好看,不仅线纯属于瓶罐自身,而且线也和其他发生了联系,它的直曲、它的画面整个线条的构架产生了一种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是有韵律和节奏在里面。

◆  (再往下看)这个时候,再加上光影的话,你会发现光影已经变得很主动,这里面光影就已经变成主动的创造,而不再是被动的表达,具有审美性。所以光影的概括和处理的手段也是和画面的构成产生了联系,这时我们看,整个瓶罐的线条产生了画面的构架关系,已经更加注重摆脱了现实形态的约束,而更加扩展,形成画面的结构,所有的现实形态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整了。这是学生在写生逐渐向解析方面发展的一个过渡,我们这个作业是一个推导的过程,不是一个一个的过程,它会从写生、解析、最后到变离,是一个连续的阶段。开始可以看到是写实的,最后逐渐剥离,剥离到最后建立关系,这时候可以看到学生在画面延展出一些中轴线、一些抛面线,都是企图在画面上寻找一些关系。

◆  我个人认为,这些所有能感觉到画面存在的节奏和韵律,如果你进行理性的分析的话,一定会在数理上找到一种关系在里面,我就不在这里给大家展开,因为这种东西在古希腊,哲学家里面、数学家里面,包括在古希腊的艺术里面,都有得到一个延展,就是数理的美,包括黄金率,当然我们不会把它搞成那么理性和僵化。但是我认为,以这样理性的分析会有好处,会对自己将来的眼光的精确度有好处,这种东西我个人认为也和二十世纪初的一些,包括巴塞尔的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建立在网格基础上的国际主义的风格设计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因为这样一种严谨的、有视觉规律的、有数理因素在里面的视觉要素分析,它会非常清晰的指导你在做平面设计的时候,那些要素的大小、它的位置,做一个非常有计划的安排,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达到一个最终的、一个很好的诉求。

◆  这是刚才的一张写生作业的具体发展,就开始走向解析,更加注重正负形的打破了,更加注重画面之间这些形态之间的关系,线的关系,你们会看到节奏和韵律已经开始在建立起来,画面更注重负形的分割。这个时候,你们会想到过去的概念都是在一个空间里面,一个纸面上画一个东西,但是现在不是了,整个后面的空间都会被线进行分割,使消极的形态变得更为积极,这时候我们会给学生看蒙德里安的一些绘画,因为蒙德里安画了一套苹果树的系列,那么从苹果树的系列发展你们就会看到,他如何进行、发展他的线条密度关系之后,对线条的后面空间进行解析,使得整个画面成为一个整体的解析图像。

◆  这是最后一步步的推导,最后的变体。最后,这时候你们会看到画面的线形成了构架,同时仍然有潜空间的暗示,这时候空间的概念就不再是传统的素描,所谓我们要塑造一个物体的现实中间的空间感这样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画面的空间。这时候画面的空间显现的是一个潜空间,画面的之间的线条,由于它的长短、大小、方位组合的不同,产生了一个前后不同的层次空间,而这样一个层次的空间确实是和开始的写生感觉有联系的,不过这时候更加有意识的是把这种感觉放到更加理性的分析中间,学生就会知道那些线是怎么把它处理得更加突出的,那些线把它更加消解,是怎么去处理呢?不再是依据于写实素描的方式,而是依据于构图的方式。

◆  那么这张构图可以看得明显一些,这是写生,写生打了网格之后。这时候瓶罐已经注重造型、注重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然后再通过网格进行调解,有意识地在位置上进行调节。因为我们做设计是做什么呢?其实就是造物,是从无到有,那么,只有造出了美、好看的物、美丽的东西,消费者才会去购买,没有好看的形态,就很难生产出来让消费者所购买,所以对设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造美物,就是审美的形态。因为绘画可以通过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但是作为设计来说,必须要有客户、有消费者,三位一体才能完成一个最终的创作。这是最后的分析、解析之后的线条,这时候的线已经很有节奏和韵律了。

◆  这是最后的变体画,虽然线之间都不再连接,但是你们会看到,它的位置已经建立了联系,因为经过自己的分析、分解开之后,画面仍然是一个框架的状态,不是有空间的感觉,还有瓶罐对形态的暗示,尽管瓶罐已经没有了,但是它的所有的线都是从瓶罐之中解析出来的,所以它仍然带有白色底,有种形的暗示,使白色底变得更加清晰了,而这些东西将来都会在你做设计的时候加以重现。在解析的时候,手法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风格和造型的表达。这是一个学生的直线来作的分析角度,整个画面是这样的一个风格,那么再继续往下发展呢,它会从更加小的一个局部再去深入,所以这样理性的分析在美国……,他做了一张抽象的绘画,过去抽象绘画对他来说是很大的难题,这样看的时候,有这样的过程,抽象画就不再是(难题),而且他在做抽象画的时候,对色块、区域、形态的空间、起伏,他的积极量、消极量的区别,都和一个概念的绘画有了很大的区别,他会找到画写生的感觉。

◆  这是一个草图,学生的一个草图,我也给拍下来了,尽管他画完之后给扔了,但是我觉得他分析的一个过程的思想,他在解析、标号,所有这样的一个客体,都带有严谨的理性分析,我觉得不完全是一个感觉,过去的绘画,经常看到,在传统的素描训练中,经常老师讲画画,老师说“靠你去悟”,而我们认为“悟”!悟是什么?的确是可以有一个理性的分析,比如说节奏的美、韵律的美,造型的形式怎么去处理,我们进行理性的推导的话,就会发现它这个东西其实是有规律的,我们只有知道这个规律,我们才可能在这个规律之上进行创造,而且我们还可以突破这个规律,我们只有很好的了解规律,才能够把这个规律灵活地加以运用,突破规律的学习。

◆  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网格基础上对于瓶罐的分解,最后的变体其实是一个自由手段的表达,我们为什么说它不叫素描训练而叫造型基础呢,因为在最后我们会看到,材料也不介入了,色彩也不介入了,最为最后的变体画其实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像这一张,学生他就用了粮食去贴,去粘贴,他的最后的这个变体画,可以,当然可以,因为我们这个作业最后是你通过解析之后,你提炼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形之后,你找到一种语言,和这个形有一种非常贴切的表达关系,最后完成这样一张变体画,那么你所采用的手段一定是多种多样的。

◆  随后我们这个课程就和后面的课程发生了联系,因为我们后面还有材料的训练,还有形式的构成,你所涉及到的,我们现在涉及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要求从自然中间去生发、去研究,就能够避免枯燥的、理论性的、所谓的构成的原理,从现实之中去发现,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也使得这个课程和后面的语言的课程建立了联系,在后面我们还有两周纯粹的这个材料语言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不要求他的材料的创新性,我只要求他能够想到,我用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个东西呢,这个材料,和他的研究的抽象性发生了一个很好的关联。

◆  那么这是另外一个变体,色彩的介入,这是一个学生中间的一个即兴,这是最后的变体。

◆  这是这个学生的写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写生已经开始打通了,不再依据于一个事物,而是把整个画面的所有涉及到的事物做一个整体的构架,而这些整体的构架又和整个画面产生了联系,最后发现画面的开本变得很重要了,因为画面的开本和你挑选的物象是有联系的,所以画面的长和宽,他的这个裁切到什么程度,都和画面里面是有关系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这个学生呢,在写生的时候就发现瓶罐的弧形交错感是非常有趣的,所以他就对这种弧形线的交错关系、空间关系进一步提炼,他就进一步去做,最后这个是最后完成的作业。

◆  这是另一个学生的作业,我们看到他采用了弧形的画面,椭圆形的画面,这个时候你们会看到,最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很喜欢写上中央美院多少届,谁谁谁,几几班,很自豪,因为考上中央美院也很难,但是到了现在这样一种程度,名字就写不进去了,所有的画面要素都是画面有机构成的一部分,这个时候他就不能随便写了,塞不进去了,这种认识就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画面的要素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你抽取了一部分,这个画面就要再重新建立它的一个平衡,同样的构图做了一个彩色的,我们的学生就会作不同的变体,最后的变体画可以做成一个系列,转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

◆  也会有比较多样性的表现,比如说这一张,学生就会提炼出一个符号,重新加以构成,这个工具加以描绘也是可以的,会有多种多样的也会有比较写意、比较感性的表达。

◆  这一张,你们会看到,现实的形态仍然保留得很多,这张的学生是从美院附中考上的,最初的时候设计学院附中的学生很难考上设计学院,因为他们始终画写实的素描,而我们的招生方式已经作了改变,所以他们逐渐慢慢适应我们考的这个……

◆  从招生开始我们就已经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会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题目要求你展开想象,去完成这样的素描。比如说今年的考题叫《破碎的镜子》,有极大的一个想像力在里面,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比如说构图、创意、自由的表现,各个方面去考察学生的能力,只会画写实的素描就很难达到我们的要求。

◆  这个附中学生你们会看到他在画的时候,仍然很难摆脱现实性对他的约束,但是附中学生的优点是对绘画语言有非常纯熟的应用,像这种绘画的表达,灰色的表达,灰色层次的高度的控制,是经过绘画训练的学生所具有的效果,而这种恰恰又说明了我们开始时讲的道理,就是说,你有一个主观的基本形态之后,所有的黑白灰的语言,明暗,质感、肌理都可以和你的个性结合在一起,有意识的表现你的审美态度,这样做出来的话带有极大的表现性,而这正是现代艺术基础训练最重要的。

◆  这是一个写生,你们可以看得到,这是他的解析,最后的变体。

◆  这是另外一张,同样的线的构架的做了两张。

◆  这是一个女生画的写生,你看她画的所有的东西都很瘦长,她挑选的所有的形状都很瘦长,和刚才的不一样,带有一些肌理性的语言表达,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当她仅仅提炼,只剩下线的时候,线变得极其重要,它的位置和形状不能有一点的含糊,必须非常的准确和严谨。

◆  好了,剩下的问题是什么呢,当他画成一个稿子,线稿的时候,可能做一个小的稿子看着很完整,因为这个时候面积变得重要了,小的稿子这几条线很好地分割了后面的空间区域,看上去很自如,但是如果把这张线稿放得很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线已经很难自足了,这时候面积变得很重要了,大块的区域变得很重要了。这就是面积引起的我们对同一张东西构架产生的不同的感觉,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好的去占领区域。所以这个学生在做变体的时候他要很好地解决区域的问题,语言使得他的画面的肌理、颜色产生了一个丰富的变化,着重解决区域的问题使得画面变成了完整的画面。

◆  这一张也是,放的再大就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完全是由视觉面积引导理解的。所以,所有的、可以用的手法,都产生进来,而这个技术和手段其实不是我们老师带给她的,而是她自己寻找出来的,所以这恰恰也是现代艺术教育很重要的一点,不是老师教给你技术,因为老师的技术是有限的,我所受到的教育技术也是有限的,如果我教给学生技术的话,我只可能是我自己的技术。但是现代的教育,它的技术有很大的扩展性,老师觉得这种东西适合于某一种语言表达,我可能就会给这个学生建议,你去看谁的画,一个现代艺术家的画,你去研究一下他的艺术语言能不能借鉴、能不能应用,这时候我所教出来的学生就会有很广泛的表达语言,而这种语言并不是我自身所有,它的选择性就会很宽广,所以我非常强调一点就是说在现代教育中,老师并不是在前面走,像幼儿园阿姨一样领着一串学生往前走,这时候你会发现我牵着手的学生很高兴,而牵着手的最后其他的小朋友就会不高兴,为什么?他在最后面,他没有被老师亲自牵着手。

◆  好了,现在不是这样,我会给不同的学生宣布,你往这边走你往这边走,大家各走各自的道路,最后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人都在找各自的表现手段和语言,不再竞争了,不再比我比他高一点他比我高一点,在同一种方法上较量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对于设计是何等重要! 你会看到结果的不同,所以最后做变体作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全力去投入,不再关注别人是怎么做的,而只是关注自己要怎么去做。

◆  节奏的表达,感受的节奏的表达很多,拼贴的方式去表现。这是一个女生的,画了一个系列,非常漂亮,我只选择了几张,不同的语言表达。也有这样的比较感性的表达,造型比较写意。她很感性,不愿意做很强的理性分析,那么我这里也很宽容,虽然不是我的教学的主体,但是他做的时候我仍然给了他一个极大的宽容度,可以表达得很写意、表达得很艺术、很感性,作为我们的一个支流存在。这张也是,画的比较写意的、比较感性的,造型也比较个人化。

◆  好,那么,上完这些课时,学生会反思,的确,它和传统的素描训练有很大不同,这时候要动脑子画,过去的时候不太动脑子,老师摆好学生只要自己动手就可以了,现在因为要动脑子就会很累,所以最后这个课题让大家轻松一下,就是什么呢,学生出去到校园里面找各种各样的东西去拓印,把拓印下来的肌理呢拼贴起来,做一个肌理的、质感的一个训练,手法有多种多样,一个实物的拓印是一个方面,然后从报纸杂志上找照片通过复印,然后拼贴也是一个方式,还有现实里面的物品,比如你的牛仔裤、衣服,一些编织物,你也可以复印,复印完以后进行拼贴,还有食物也可以拼贴,还有你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拼贴,通过刮、刻、染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制作拼贴,肌理的创造是有很多种手段的,而肌理是现代艺术语言很重要的一种表达的途径,甚至它本身就变成了现代艺术理念的一种物品。

◆  很多现代艺术作品就是通过肌理来做出一种感觉来、味道来,那么这一张学生就把他做的肌理,拼贴进他刚才瓶罐解析的作业,很好看。因为这个片子我压缩了很多,所以有很多的地方……,这个呢还是瓶罐的解析,逐渐你可以看到他把正负形打破了,但是负形你能看到他很积极,明显地呈现出瓶罐的暗示,他对圆心有暗示,这确实是很说明道理的。

◆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们会得到启发。比如说我现在拿一张照片来,一个很完整的照片,我让你把它撕成六七片或者七八片,你把它重新拼贴,完全随意地拼贴,拼贴出来仍然很像照片原形。比如说肖像的照片,为什么?因为你打乱了它的秩序,但是你所有的局部都是来自于这个照片的,没有经过任何的添加,这正好是立体主义很重要的观点。毕加索就是这样,他是从不同的视点看到东西,他把它打成碎片重新加以拼贴,来完成对某一个事物脑子中间的整体的印象而不是眼睛看到的印象。

◆  这个也是,瓶罐解析中的线都是来自于这个瓶罐,所以会对负形有个极强的暗示,使得负形变得更加积极,而不像过去只是一个底,而这里面的确也会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审美认识。在中国传统绘画之中,我们都知道中国画,它空白就是白,比如在中国画里面,白可能是虚无飘渺的空间,可能是云气,但是在西方就不是了。西方他认为白就是白,一定要去处理,使得这白变成了一个形,或者变成了画面中间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来表达。它就是一个底,这是一个不同的一个认识,各有各的优点,但是对于视觉要素来讲,这个白一定要去处理,它的大小、方位一定要很好地处理,才能使得将来你设计的空白变成了很重要的手段,而不是空白。那么我再举一个简单的设计例子,因为我在上这堂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大量的设计例子给同学们看,使得同学们认识到,哦,原来上的课和设计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传统很多的设计好像为了把自己的信息更多地传达给观众,画面上充斥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结果是,传达的要素一点都不清晰。

◆  为什么,他是罗列、是堆积,堆积的结果是让观众无从选择。但是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有个招贴,是很现实的招贴,整个画面是空白,角落里有一只蚊子,因为这个画面的空白使得这个点变得很突出,你一眼就看到这个点,因为画面里有大量的白,一看到这个点,是看到蚊子,看到蚊子后马上引起一个疑问,为什么要表现这个蚊子呢?下面马上又一条细线导引,这个细线就是他的文案,告诉你与其你把血献给蚊子你还不如献给献血中心,所以这就是空白的例子。

◆  像这样的画面它已经没有正负了,形式构成。好的,在形式构成里面,都会给你讲正负,但是很抽象、很空、很枯燥,学生就很难静下心来去掌握这样的规律。但是我们从自然中间也可以把它研究和生发出来,像这样的其实都是形的互相叠加,你很难说的上,哪个形在上面哪个形在下面,怎么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其实都是平面形态的相互交错产生的,这里面就产生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视知觉的问题,而这时候,就会给学生推荐书看。好了,你要看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会把视知觉的规律性东西告诉大家,你可能看到这种物象你的心理反应是什么?你的完形心理是什么?说得清清楚楚。而视知觉这些规律性,就是我们在坐各位必须要懂的语言,就像一个作曲家必须懂得音符节律一样、必须懂得配器一样,这是我们基本的语言方式,就像诗人必须通过词汇去表达他的诗一样。

◆  而我们是要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我们的思想,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你脑子里有无数的主意,没有表达就不能说明你的思想,思想必须要表达出来才能形成思想。这也是最后的变体,你可以看到,当它只剩下线的时候给他一个建议,不要求它有强烈的黑白,不要求他用颜色和材料只要求白来表达的时候,仍然表达得很丰富,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变体中间给自己一个限制,这个限制就是不能用任何颜色,它就只好靠同样一个材料微妙的起伏来形成画面的层次,更好看。

◆  你们会看到,尽管是白,但是,白的形态这种美是用微妙的色调来表达出来的,同时也可以用不同的纸质,不同的白纸来完成这个画面,这个时候纸质本身的微妙的对比,纸质的材料感,凸现了出来。

◆  那么我们在进行这个课程的中间还会要求学生画20 张以上的小稿。这是学生的小稿。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看学生小稿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的激动,因为我们现在也有150个学生,上课的方式也有改变,我会带四个助教去上课,这时候学生把(作业),一个人20张,你想想150个人会有多少张,把教室全部摆满之后,洋洋大观。而且每个人都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的形态和构成规律,太有意思了,他从不同的点去介入他眼中看到的对象,表现出他某一方面所得到的启示,这是以一种量的方式达到思想上的一种质的飞跃。

◆  好,那么自然形态的写生、分析、解析、还有质感的拼贴训练完之后呢,我会有一个叫做自然形态的分析。这个自然形态的分析着重在内部形态的表达上,那么就是说学生自己可以去挑选物品,你去找你生活中间的自然的东西,比如说西红柿、青椒、圆白菜这种东西来做。

◆  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记得很早的时候,我拿了一个西红柿放在桌子上我说今天画西红柿,学生很惊讶,说我们都上了中央美院了还画西红柿,太简单了,西红柿有什么可画的。但是我要求他开始解剖它,把它解剖成尽可能形态表现的时候、把我们的课程要求说出来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西红柿确实可以画得非常的有趣,具有很多种可能性。一个完整的西红柿进行了剖析之后,可以产生非常丰富的局部形态,任何一个局部形态都有可能成为设计和艺术创作的某一种可能发展的要素,它形态就可以翻变出很多的内容,最后,画一张变体画,学生最后画成的变体画。假如没有这个,说你西红柿画成这样,可能吗?不可能。

◆  但是他怎么没有想到要把这个西红柿打开来看呢?为什么只看外形呢?这就是一个常规观察导致的结果,而我们的观察就是要深入到内部,常人不能所见的内部,而这个其实常人也见过,相信在座的女孩子,如果喜欢做菜的话,圆白菜切开一看,里面真好看,里面的形状比外面好看,非常有意思。很多这样的体会,青椒剥开一看很有意思,内部形态的观看其实和外部真的不一样,所以有这样一个思路以后,你会借助于主观的观看,借助于科学的观看,你会发现现实的世界真是太有意思了,而这个世界已经不是达·芬奇所看到的那个世界,为什么?达·芬奇那个时代,没有显微镜,没有天文望远镜,所以在我的那个书里面,其中就有一张天文望远镜拍的火星的照片,还有一个是显微镜下拍的人眼睛视网膜的横断面的照片,两个照片放在一起,一个如此之宏观,一个如此之微观,两个放在一起看,没有多大差别,你说哪个是抽象哪个是具象的,这样放在一起学生就会对抽象和具象有了一个极大的扩展性的认识,而这些景象达·芬奇是看不到的。

◆  所以在显微镜下你会发现一些微观的世界,呈现得如此美丽的形象。好了,你认为上帝一定是存在,如果上帝不存在,你会觉得如此微观的东西,又有如此完美的高级结构,如此完美的形态,他怎么会那样呢? 使得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迷恋。的确,这个世界的确是太美丽了,它所有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都有可能对我们的视觉产生极大的丰富性。

◆  你们在电视上看到摄像机拍的流云的飞过,一个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然后快速播放,使得我们看到流云大片地飞过土地的景象。我们人眼看不到,人眼看到的是云缓缓飘过,但是摄影机记录下来快速播放的时候就看到了,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觉经验,所以我们不能只依据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简单的形态反映出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  当然我们很多学生,因为刚刚进入美院,他们画抽象画的能力还很弱,其实他们能画得很好,很多形态能够演变得很有意思,同样的课程我们也给绘画的造型学院的基础的一年级学生上过,他们画出来非常得有意思,绘画的表现性很强。但是没有关系,我们的课很短,只要给他一个思路、一种表现方法就够了,我们可以看到他思维的拓展也是有进展的。这是学生对苹果、玉米、豆角的分析,最后,完整的玉米的变体画,螃蟹动态分析,螃蟹的各种局部的形态,鱼骨头的分析,洋葱的分析。

◆  好,那么这个学生我要着重讲,一个女生,她的基础并不是很好,但是做作业的时候一下子释放了,她很高兴没有一个写实形的这种约束和压力了,最后作业是拿茶叶拼贴起来的,她真的去买了十几种不同形状的茶叶,来进行瓶罐的拼贴,最后出来的时候像一个很好看的版画。当时她非常激动,没想到自己会做得如此之有趣。其实你会看到,只要你摆脱了传统写实技术的约束之后,你的创造力会极大地释放出来,那么我们训练完之后,又重新回到一个新的课题,就是铁桶,写生的铁桶,重新要进行一下写实的训练。

◆  但在此之前,我会告诉学生,我们这个写实训练的确和造型、绘画的写实素描还要有一定的区别,尽管表现的还是写实。但还是不同,为什么?我们现在把它叫做形态的表象研究,要求极为贴切的表达,一定要剥离在进入美院之前所受到的传统素描的训练。所谓开始的时候搭大直线、大的形体、分大的块面,然后再一步步深入,再具体。我们认为这个过程太长了,最后的结果是是麻木了你对物像贴切性的感受,这有极大的弊病。

◆  我会给学生讲很多,比如铁桶拿到教室之后,拿锤子敲打几下,给学生讲:我在击打铁桶的时候,铁桶对我的击打它有反抗,所以它是有生命的。它反抗的形态和别的形态不同。为什么不同?我会拿一张纸揉成一团,往桌子上一放,对学生说,你看,这张纸对我蹂躏它的反抗是如此的微弱,它只有一个小小的延展。纸的皱褶是很短,而且很均匀的,但铁桶不同,你打击它的那个点,它会有尖锐的反折,而且有个长长的折线,这是铁桶这样的材料对我的反抗。经过岁月的蹂躏之后,它就变成了这样的形状,所以它是有表情的,不光是人的脸有表情,桶就像人的脸一样,有着丰富的表情。这样一讲,学生就会带着生命力去看对象,这是其一。

◆  另外,还有宏观和微观的道理。我说:你看这个东西,要把它看成山,当你把它看成山的时候,那些皱褶就变成了沟、谷,会有极大的起伏,它变宏观了,不再是小的铁桶,这是第二。

◆  第三,不能说现在的画我把它看成离我三臂远,画成那样的空间感。光看要画出感觉,现在这个铁桶要拿到眼皮底下看,当我这样观看的时候,他所有表面的形象,都给我极大的视觉刺激。看得如此之清晰,哪有可以虚掉的地方,不允许你有虚掉的地方。

◆  好,现在以这样的态度不择手段地去画素描,而且一次性地表达出来,例子在后面,这是学生的作业,他什么手段都在使用,就是为了表达他的感受,造型也变得很窄,那么这个学生还把铁桶从一个完整逐渐萎缩的状态、过程都画了出来。一周半的时间,我们的学生,说实话设计学院基础部的学生有点不自信,觉得比造型那边素描画得差。画完这一张之后,没有这样的顾虑了,仍然可以画得很好。这种态度和常规对待事务的态度有极大的扭曲。强烈的意象感,还有表情。

◆  好,铁桶完了之后,只剩下两周时间了,我们总共六周,你会想到有如此丰富的单元。最后一周是自行车,叫人工形态。我们分析了自然形态,还有现实形态的解析,然后我们进入人工形态。为什么要研究人工形态呢?告诉各位,我们现在周围纯自然的形态已经很少了。

◆  我们在这个教室里面,周围全都是人工形态。这个椅子美不美,我们对它要有极大的敏感性。应该说还不是很理想。我们做设计的,要对周边的造物有极强的审美反映,它做的到底好不好,你应该要产生极大的反映,要产生一种要改造它的心理,才是一种很职业化的反映。

◆  那么,对于人工形态的分析有可能使得我们导向设计师的一种设计过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这个东西造得好不好?一看,我们去分析就知道怎么去把它做得更好。而且这个形态的确有很大的功能性、审美意义和意象表达。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酒瓶与香水瓶》,对酒瓶和香水瓶的造形做了很多分析。我们知道,比如说酒瓶是针对男性来设计的,因为男性喝酒比较多一点,而香水瓶主要是对女性,所以,香水瓶的设计要针对女性的消费心理制作,而酒瓶制作的感觉以各种各样的形状,导致了非常严峻的造型,比如说有一种葡萄酒瓶,它修长的身材拉长了瓶身的直线,而且是平行的拉,非常的直,把手的地方很短,在转弯的瓶口部分的弧形极短,很快就转过来,形成了酒瓶的上半部分,上半部分很短,那样的秩序的确是非常的美。还有另外一种是设计的根手榴弹似的,它导致了不同的男性消费者对酒瓶的爱好。

◆  那么你们会看到,他有极强的性别暗示在里面,所以造型有极大的可延伸性,而对人工形态的研究,有可能是告诉我们将来做设计的时候,怎样去做这样一个形态。我们选择了自行车是因为它是运动的运载物,比如像车轴、车轮,在古代,车就有了。几千年都没有变,变的是生产技术,基本原理没有变。而自行车的产生,一直到现在你会发现,它的生产技术,导致了它审美状态发生变化。它的基本原理、它的结构仍然保留了下来。我们认为是最适合进行功能分析和形态分析的。因为自行车梁加着三角这样一个形状很适合于进行抽象形态的归纳。这是自行车的分析。

◆  这是最后的变体,一个女生画的。这是一个写生,这时你会看到,这个自行车也是着重在它的形态、骨架之间的关系分析,而不是一个写生的、写实的素描。我们不必刻意地去画这个自行车挡泥板上的泥点,它的残破。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自行车,我会带着学生去堆放着学生自行车的地方,有些常年积着很多灰尘的破自行车,我一看就说,这个自行车肯定是没有主人,我们赶快拿去!

◆  画这个破烂的自行车,画面不能表现它的破烂,要表现形态的独特。后来做了那样的自行车训练之后,果然有天津自行车厂找我们进行自行车设计,学生参加自行车的设计竞赛,最后还获奖,搬来了几辆新自行车,还有变速的,我们现在认为是比较好的写生对象了。而且自行车的确造型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看了国内生产的自行车,再看西方的,有很多照片学生也可以比较,它也可以有很好的形态上的改变,但是在画面上我们并不是要完成自行车的设计,并不是使它在功能上极尽合理,而是要形态的骨架关系,可以自由得去改变骨骼。

◆  这是一个学生写生的作业,这边是写(生)。从这边开始是解析了,他开始解析到一半的时候,我说停止,这张画不要作了,给我保留下来,一定要拷贝一张,在拷贝的那张纸上再解析,保留他这个过程和开始的写实和解析是什么样一个关系。这是一个学生写生的局部,最后他画了非常漂亮的一幅画,这是他最后的那张画。

◆  这个拷贝纸蒙上来拷贝下来之后,用硫酸纸蒙在原来的素描上,使得它原来清晰的东西模糊化了,反倒刺激了他的想像力,而且拷贝了之后,在画面上再进行错位,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变化。产生了很多新形态生成的契机。同学们开始画的时候,把概念引入说这个自行车是可以渐进的表现运动的感觉,用形态、节奏的观念来体现自行车运动的感觉。这是在拷贝的过程中间延展的过程。

◆  最后来看一下,这是写生的作品。最后的变体,做了一个立体的东西,它是可以动的,然后又形成了新的形态关系,这是最后的变体,基本的自行车形态还是看出来。

◆  这幅我认为太完整,还可以在局部做细致,更加的抽象。这边是写生,局部的,那边是解析。

◆  最后这个画的是装饰,装饰在我的作业里面会很少的提到它,但是装饰的确也是一个要素,也是一个表现的手段。但是它和感觉的表达远离了,我更重视最初写生,中间的东西能够在最后的变体里得到体现,这种感觉能够始终保持。但装饰的手法的确也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方法。

◆  这幅画得比较复杂,我认为还可以画得简约,简化在解析的过程中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就需要简化。

◆  这个学生发现了自行车条放射性的这种状态,这幅画表现了斜线与空间的表达。这种变体画利用了拼贴的手段,硫酸纸是不规则的局部的拼贴,你们会设想到在拼贴之后,在上面再反白一次,它通过重叠的,交错的形式产生了丰富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比如拿三张不同规则、形状的彩色塑料片,把它们重叠一下,三层一重叠产生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变化,康定斯基做过这种。

◆  在这幅画里你们也可以看到,玻璃纸和画面重叠起来。当然,也有经过理性分析之后最后做变体,表达起来比较自如。

◆  像这幅画,但是实际上它的位置是经过研究和分析的,所以他在用笔的时候会画得比较到位,画得仍然有一种简洁的连接,像横线的位置和大小有机地融合在这幅画里面,起一个点睛的作用。

◆  这是一个规则的画,原来建筑学和设计学是一体的,现在分离了,这是学建筑学生画的。这是一个塑料板的拼贴,这幅画很有起伏感。

 

 

 

 附:

周至禹在天美讲设计素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