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淋 證(熱淋、血淋、氣淋、石淋、膏淋、勞淋)之論治

 云天953 2011-12-13
改變字體:
2011-12-13
淋 證(熱淋、血淋、氣淋、石淋、膏淋、勞淋)之論治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定 義
淋證以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臍中為特徵。多因腎虛、膀胱濕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
淋證亦名淋瀝、五淋,簡稱淋。根據其臨床表現又分為熱淋、血淋、氣淋、石淋(砂淋)、膏淋、勞淋及冷淋等。若起病急驟者,名曰卒淋、暴淋。婦人妊娠、產後患淋者,稱子淋、產後淋。年邁者罹患,稱老淋。
古代有少數醫家認為“淋”與“癃”同義,或竟以“淋癃”作為淋證病名的,但多數醫家都以“癃”是另一症證,為避免造成概念上的混亂,故以淋證命名為宜。
 
範 圍
淋證是以尿頻、尿急、尿痛和尿意不盡等尿路刺激症狀為臨床表現,多見於西醫學某些泌尿系統的疾病,如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泌尿系腫瘤以及乳糜尿等疾病在臨床表現為尿路刺激症狀為主者,可參考本篇內容辨證論治。
 
診 斷
(1)小便頻急,淋瀝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諸淋之基本特徵,是診斷淋證的主要依據。
(2)除上述共同症狀外,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表現。
熱淋:起病多急,或伴發熱,小便赤熱,尿時灼痛。
血淋:尿血而痛。
氣淋:脘腹滿悶脹痛,小便澀滯,尿後餘瀝不盡。
石淋:小便窘忍不能卒出,尿道刺痛,痛引少腹,尿出砂石而痛止。
膏淋:小便澀痛,尿如脂膏或米泔水。
勞淋:久淋,遇勞倦、房事即加重或誘發,小便澀痛不顯著,餘瀝不盡,腰痛纏綿,痛墬及尻。
 
辨證論治
 
一、治療原則
實者清利除邪,虛者補腎扶正,是治療淋證的基本原則。膀胱濕熱者,清熱除濕;血熱妄行者,涼血止血;氣滯血瘀者,理氣化瘀;砂石結聚者,滌除砂石;正虛不足者,當視其所損臟氣而益之,或滋腎,或補中,或益氣養陰;虛實夾雜者,補虛瀉實兼顧,或攻補相間而施。
 
二、辨證論治
分類 
1.熱淋
症狀:小便短數,灼熱刺痛,溺色黃赤。
兼症:腰痛拒按、寒熱起伏、口苦、嘔惡,便秘。
苔黃膩,脈濡數。
病機: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
主方:八正散。

2.石淋
症狀:尿中時夾砂石,小便艱澀,尿時疼痛或突然中斷。
兼症:腰腹絞痛難忍,尿中帶血。
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或帶數。
病機:濕熱煎熬尿液,結為砂石。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排石。
主方:石葦散。

3.氣淋
實證
症狀:小便澀滯,淋瀝不宣。
兼症:少腹滿痛,脈沈弦。
病機:氣機鬱結,膀胱氣化不利。
治法:利氣疏導。
主方:沈香散。

虛證
症狀:少腹墜脹,尿有餘瀝。
兼症:面色晄白,舌質淡,脈虛細無力。
病機:氣虛下陷。
治法:益氣升提。
主方:補中益氣湯。

4.血淋:
實證
症狀:小腹澀痛,尿中有血或尿時夾有血塊,疼痛滿急加劇。
兼症:心煩、舌尖紅,苔黃、脈數。
病機:濕熱下注膀胱,熱盛灼絡,迫血妄行。
治法:清熱通淋,涼血止血。
主方:小薊飲子合導赤散。

虛證
症狀:尿色淡紅,疼痛澀滯不甚顯著。
兼症:腰酸膝軟,神疲乏力,舌淡紅,脈細數。
病機:腎陰不足,虛火擾動陰血。
治法:滋陰清熱,補虛止血。
主方:知柏地黃丸。

5.膏淋:
實證
症狀:小便混濁如米泔水,尿道熱澀疼痛。
兼症: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病機:濕熱下注,阻滯絡脈,脂液不循常道。
治法:清熱利濕,分清泄濁。
主方:程氏萆薢分清飲。

虛證
症狀:淋出如脂,澀痛反見減輕。
兼症:形瘦、頭昏、乏力,腰疲膝軟。
舌淡苔膩,脈細弱無力。
病機:腎虛下元不固,不能制約脂液。 
治法:補虛固澀。
主方:膏淋湯。

6.勞淋
症狀:小便不甚赤澀,但淋瀝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
兼症:腰痠膝軟神疲乏力,舌淡,脈弱。
病機:脾腎兩虛,濕濁留戀不去。
治法:健脾益腎。
主方:無比山藥丸。

轉歸及預後
各種淋證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表現在轉歸上,主要就是虛實之間的相互轉化。如實證的熱淋、血淋、氣淋可轉化為虛證的勞淋,反之虛證的勞淋,也可能轉化為實證的熱淋、血淋、氣淋。而當濕熱未盡正氣已傷,處於實證向虛證的移行階段,則表現為虛實夾雜的證候。在氣淋、血淋、膏淋等淋證本身,這種虛實互相轉化的情況也同樣存在。而石淋由實轉虛時,由於砂石未去,則表現為正虛邪實之證。其次是某些淋證間的互相轉化或同時並見。前者如熱淋轉為血淋,熱淋也可誘發石淋。後者如在石淋的基礎上,再發生熱淋、血淋,或膏淋並發熱淋、血淋等。在勞淋各種證型之間,則可表現為彼此參差互見,損及多臟的現象。認識淋證的各種轉化關係,對於臨床靈活運用辨證論治,有實際指導意義。

淋證的預後,往往與淋證的種類和病情輕重有關。熱淋、血淋,有時可發生熱毒入血,邪熱彌漫三焦,出現高熱昏譫等營血重篤證候。若病久不愈,或反復發作,不但可轉化為勞淋,甚則可導致脾腎衰敗,腎虧肝旺,內風竄動等危象。石淋結石過大,久不排出,阻塞水道,影響尿液通暢,濁阻內聚,傷害腎氣。進而使水邪儲留,泛濫全身,而為水腫。久可致濁陰上逆,凌心犯肺,出現癃閉、喘息、心悸、神昏等惡變,後果堪虞。
 
預防與護理
增強人體正氣,防止情志內傷,消除各種外邪入侵和濕熱內生的有關因素,如忍尿,過食肥甘,縱欲過勞,外陰不潔,濕熱丹毒等,是預防淋證發病及病情反復的重要方面。注意妊娠及產後衛生,對防止子淋、產後淋的發生有重要意義。積極治療消渴、癆瘵等腎虛疾患,避免不必要的導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也可減少本病的發生。
淋證應多喝水,飲食宜清淡,忌肥膩香燥、辛辣之品。禁房事。注意適當休息,對早日恢復健康,也屬必要。

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是講究全面性的療法,除臨床中藥『處方』的使用外,也非常重視飲食的搭配與禁忌。中醫認為遇到屬性偏寒的疾病時,治療須用溫熱的藥物。同時飲食上也應搭配溫熱的食物。而淋證的病人是禁止食用肥膩香燥、辛辣之品或容易引起淋證的食物。任何中藥的『處方』或是『藥膳』都不是淋證的人都適用的,必須依個人體質和性別加以調整。不過這些都要經過有經驗的醫師來診斷,依照個人狀況去調配『處方』及『藥膳』,且得定期回診,讓醫師評估療效並『調整處方』。

 
              淋 證(熱淋、血淋、氣淋、石淋、膏淋、勞淋)之論治   
 
 
定 義
淋證以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臍中為特徵。多因腎虛、膀胱濕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
淋證亦名淋瀝、五淋,簡稱淋。根據其臨床表現又分為熱淋、血淋、氣淋、石淋(砂淋)、膏淋、勞淋及冷淋等。若起病急驟者,名曰卒淋、暴淋。婦人妊娠、產後患淋者,稱子淋、產後淋。年邁者罹患,稱老淋。
古代有少數醫家認為“淋”與“癃”同義,或竟以“淋癃”作為淋證病名的,但多數醫家都以“癃”是另一症證,為避免造成概念上的混亂,故以淋證命名為宜。
 
範 圍
淋證是以尿頻、尿急、尿痛和尿意不盡等尿路刺激症狀為臨床表現,多見於西醫學某些泌尿系統的疾病,如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泌尿系腫瘤以及乳糜尿等疾病在臨床表現為尿路刺激症狀為主者,可參考本篇內容辨證論治。
 
診 斷
(1)小便頻急,淋瀝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諸淋之基本特徵,是診斷淋證的主要依據。
(2)除上述共同症狀外,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表現。
熱淋:起病多急,或伴發熱,小便赤熱,尿時灼痛。
血淋:尿血而痛。
氣淋:脘腹滿悶脹痛,小便澀滯,尿後餘瀝不盡。
石淋:小便窘忍不能卒出,尿道刺痛,痛引少腹,尿出砂石而痛止。
膏淋:小便澀痛,尿如脂膏或米泔水。
勞淋:久淋,遇勞倦、房事即加重或誘發,小便澀痛不顯著,餘瀝不盡,腰痛纏綿,痛墬及尻。
 
辨證論治
 
一、治療原則
實者清利除邪,虛者補腎扶正,是治療淋證的基本原則。膀胱濕熱者,清熱除濕;血熱妄行者,涼血止血;氣滯血瘀者,理氣化瘀;砂石結聚者,滌除砂石;正虛不足者,當視其所損臟氣而益之,或滋腎,或補中,或益氣養陰;虛實夾雜者,補虛瀉實兼顧,或攻補相間而施。
 
二、辨證論治
分類
1.熱淋
症狀:小便短數,灼熱刺痛,溺色黃赤。
兼症:腰痛拒按、寒熱起伏、口苦、嘔惡,便秘。
苔黃膩,脈濡數。
病機: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
主方:八正散。


2.石淋
症狀:尿中時夾砂石,小便艱澀,尿時疼痛或突然中斷。
兼症:腰腹絞痛難忍,尿中帶血。
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或帶數。
病機:濕熱煎熬尿液,結為砂石。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排石。
主方:石葦散。


3.氣淋
實證
症狀:小便澀滯,淋瀝不宣。
兼症:少腹滿痛,脈沈弦。
病機:氣機鬱結,膀胱氣化不利。
治法:利氣疏導。
主方:沈香散。


虛證
症狀:少腹墜脹,尿有餘瀝。
兼症:面色晄白,舌質淡,脈虛細無力。
病機:氣虛下陷。
治法:益氣升提。
主方:補中益氣湯。


4.血淋:
實證
症狀:小腹澀痛,尿中有血或尿時夾有血塊,疼痛滿急加劇。
兼症:心煩、舌尖紅,苔黃、脈數。
病機:濕熱下注膀胱,熱盛灼絡,迫血妄行。
治法:清熱通淋,涼血止血。
主方:小薊飲子合導赤散。


虛證
症狀:尿色淡紅,疼痛澀滯不甚顯著。
兼症:腰酸膝軟,神疲乏力,舌淡紅,脈細數。
病機:腎陰不足,虛火擾動陰血。
治法:滋陰清熱,補虛止血。
主方:知柏地黃丸。


5.膏淋:
實證
症狀:小便混濁如米泔水,尿道熱澀疼痛。
兼症: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病機:濕熱下注,阻滯絡脈,脂液不循常道。
治法:清熱利濕,分清泄濁。
主方:程氏萆薢分清飲。


虛證
症狀:淋出如脂,澀痛反見減輕。
兼症:形瘦、頭昏、乏力,腰疲膝軟。
舌淡苔膩,脈細弱無力。
病機:腎虛下元不固,不能制約脂液。
治法:補虛固澀。
主方:膏淋湯。


6.勞淋
症狀:小便不甚赤澀,但淋瀝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
兼症:腰痠膝軟神疲乏力,舌淡,脈弱。
病機:脾腎兩虛,濕濁留戀不去。
治法:健脾益腎。
主方:無比山藥丸。


轉歸及預後
各種淋證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表現在轉歸上,主要就是虛實之間的相互轉化。如實證的熱淋、血淋、氣淋可轉化為虛證的勞淋,反之虛證的勞淋,也可能轉化為實證的熱淋、血淋、氣淋。而當濕熱未盡正氣已傷,處於實證向虛證的移行階段,則表現為虛實夾雜的證候。在氣淋、血淋、膏淋等淋證本身,這種虛實互相轉化的情況也同樣存在。而石淋由實轉虛時,由於砂石未去,則表現為正虛邪實之證。其次是某些淋證間的互相轉化或同時並見。前者如熱淋轉為血淋,熱淋也可誘發石淋。後者如在石淋的基礎上,再發生熱淋、血淋,或膏淋並發熱淋、血淋等。在勞淋各種證型之間,則可表現為彼此參差互見,損及多臟的現象。認識淋證的各種轉化關係,對於臨床靈活運用辨證論治,有實際指導意義。


淋證的預後,往往與淋證的種類和病情輕重有關。熱淋、血淋,有時可發生熱毒入血,邪熱彌漫三焦,出現高熱昏譫等營血重篤證候。若病久不愈,或反復發作,不但可轉化為勞淋,甚則可導致脾腎衰敗,腎虧肝旺,內風竄動等危象。石淋結石過大,久不排出,阻塞水道,影響尿液通暢,濁阻內聚,傷害腎氣。進而使水邪儲留,泛濫全身,而為水腫。久可致濁陰上逆,凌心犯肺,出現癃閉、喘息、心悸、神昏等惡變,後果堪虞。
 
預防與護理
增強人體正氣,防止情志內傷,消除各種外邪入侵和濕熱內生的有關因素,如忍尿,過食肥甘,縱欲過勞,外陰不潔,濕熱丹毒等,是預防淋證發病及病情反復的重要方面。注意妊娠及產後衛生,對防止子淋、產後淋的發生有重要意義。積極治療消渴、癆瘵等腎虛疾患,避免不必要的導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也可減少本病的發生。
淋證應多喝水,飲食宜清淡,忌肥膩香燥、辛辣之品。禁房事。注意適當休息,對早日恢復健康,也屬必要。


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是講究全面性的療法,除臨床中藥『處方』的使用外,也非常重視飲食的搭配與禁忌。中醫認為遇到屬性偏寒的疾病時,治療須用溫熱的藥物。同時飲食上也應搭配溫熱的食物。而淋證的病人是禁止食用肥膩香燥、辛辣之品或容易引起淋證的食物。任何中藥的『處方』或是『藥膳』都不是淋證的人都適用的,必須依個人體質和性別加以調整。不過這些都要經過有經驗的醫師來診斷,依照個人狀況去調配『處方』及『藥膳』,且得定期回診,讓醫師評估療效並『調整處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