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三:柱的变化

 昵称3292220 2011-12-13

11G101新平法图集点评之三:柱的变化

 

柱在新平法图集与旧平法图集变化不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嵌固部位重新定义

11G101-1P82.1.3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本规则第1.0.8条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层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Hn/3柱净高非连接区概念要重新定义,唯有嵌固部位被定义为自柱根三分之一柱净高区域为非连接区,其余部位自柱根≥Hn/6且≥Hc且≥500为非连接区。原图集基础顶面嵌固部位混为一谈,新图集将其分开。此后,嵌固部位成为重点依据,并由设计师明确。无地下室结构基础顶面,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转换层、框支梁等梁上柱梁顶面和墙上柱墙顶面均属于结构嵌固部位,对应的算法发生了改变。

2、新增柱框架节点箍筋表示方法

11G101-1 P9,关于柱表注写2.2.2规定第6条,注写柱箍筋说明中当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芯区箍筋直径及间距。

 【例】Φ10@100/200(Φ12@100) ,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级箍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Φ12,间距为100

3、柱节点构造

1)、边角柱顶层构造,旧图集将梁柱分别表示,新图集采用组合形式。

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没有超过的,弯折长度须≥15d,总长>1.5labe。不管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当外侧配筋>1.2%分批截断,须错开20d

2)、柱楼层变截面锚固节点,老图集弯折入200,新图集弯折总长12dLaeLa)。柱变截面节点上柱插筋锚固长度,老图集为1.5Lae,新图集为1.2Lae

3)、墙上柱锚固,旧图集锚固1.6Lae搭接5d,新图集锚固1.2Lae弯折150mm

4)、新图集增加下柱钢筋直径比上柱钢筋大节点构造。当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绑扎搭接时,按小不按大,其搭接长度按小直径的相应倍数。

5)、新图集增加柱顶锚固加锚头(锚板)构造节点。

6)、柱帽钢筋锚固,新图集有15d弯折的规定,旧图集均为Lae La

4、小墙肢概念重新界定

小墙肢概念,旧图集为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3倍,新图集为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4倍。小墙肢概念学术一直有争议,混规与高规对它的规定也不同。

5、墙柱归入框架柱

73页,新图集规定剪力墙边缘构件即墙柱纵筋搭接长度为Lle,跟框架柱一致,搭接长度与搭接百分率相关联。旧图集墙柱纵筋搭接长度为1.2倍的纵筋锚固长度,不因纵筋搭接百分率而变化。这个规定有过几次反复,03G101之前是Lae,03G0101之后1.2Lae

6、柱纵筋搭接区箍筋加密

新老图集均有柱纵筋搭接区箍筋加密≤5 d(搭接钢筋的较小直径)且≤100㎜的规定,新图集增加2条规定:

(1)、柱纵筋搭接区箍筋直径≮d/4

(2)、当受压钢筋直径>25时,在搭接接头端外100㎜范围内设置两道箍筋,这个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新旧规范中坎有此规定,并且梁柱均适用。

7、其他规定

1)、矩形小墙肢厚度≯300时箍筋全加密。

2)新图集取消了柱复合箍可全部采用拉筋的规定。陈青来曾力推柱复合箍采用拉筋,即使采用复合箍,其重叠不超过2层,以保证混凝土对箍筋握裹力。

2011-12-8/茅洪斌/上海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