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效减负促发展” 的延庆特色

 老友茶馆 2011-12-14

走进首都初中特色校·延庆篇

 

新闻背景

 

“提效减负促发展” 的延庆特色

 

“延庆四中这个‘点’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只有让她形成面才会达到增值效应。”近日,由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北京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研究分会和延庆县教委联合主办、北京市延庆县第四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延庆中学)承办的“提高课堂实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初中教育发展——走进延庆”现场会在延庆四中举行,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王蕤肯定了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并且对于延庆四中“大气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成长历程”寄予了这样的期待。

此次活动是“走内涵提升之路,促初中教育发展——走进区县”主题系列活动的第四站。来自16个区县的280余名与会代表走进延庆四中,分学科听取了初中三个年级9个学科共16节教学展示课。延庆四中、延庆十一学校、延庆二中以其各具特色的实践和探索,充分展示了延庆县初中教育在“十一五”时期的建设成果和“十二五”时期坚持的主题和主线,以及延庆县促进区域教育全面发展的思路。

“开放式办学” 促进区域均衡

延庆县教委副主任王建军介始了延庆县初中学校建设整体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延庆县在开放式办学思想的引领下,紧紧抓住北京市初中学校建设的有利契机,全面加强初中学校建设,并取得突出实效。

为了“向规模办学和资源应用要效益”,延庆县全面实施布局结构调整工程,整体落实办学条件达标工程。20062010年,延庆县共撤并10所初中学校,在县城地区新建两所农村寄宿制中学,改建、整合形成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所有学校基本达到北京市新颁办学条件标准。为了快速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延庆县大力拓宽培训渠道,建立了首都师范大学干部教师培训基地、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高层培训基地、华东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同时通过专家指导团、教师出国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的深入开展,是延庆县“丰富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目前延庆县20所初中学校分别同市区26所优质学校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县域内5所优质初中学校与川山区学校结成“手拉手”关系。通过开展区县间校长论坛,两校干部、教师之间的业务培训、问题诊断、师徒帮带以及交流研讨等活动,真正实现了城乡互补,逐渐缩小了教育质量差距。

为了推进县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延庆县建立了“县—片—校”三级联动教研体系,并且坚持以项目推进的工作方式和教、研、训一体化管理方式开展教研活动。2006年,全县中学启动了“以项目推进方式深入开展教学环节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工作。2007年到2011年,先后推出“三个教学设计”、“专题课型研究”、“课堂教学层次性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同时推广“学案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如今,延庆县所有初中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专业化发展” 推动减负提质

“从过度关注升学考试成绩向更加关注学生幸福感、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学业成绩的协调发展转变;从单一关注狭义课程资源向更加注重学生社会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教育资源建设转变;从过度依赖补课、考试与作业来提升教育质量,向依靠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质量提升转变。”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中,延庆县教委所提出的“三个转变”也展示着其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内涵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努力方向。

与会专家表示,延庆县此次展示的三所学校,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着力点不同,但均体现了延庆县整体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成果和“十二五”所致力的“三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其“打造高效课堂、减负提质”的经验值得借鉴。

“延庆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现出‘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开展生生师生合作、积极鼓励学生答疑、突出关键知识点理解’等特点,做到了依靠教师、依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这无疑是很正确的做法。”结合延庆四中一位物理老师的授课,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立祥作了这样的点评。

“在目前追求品牌时代的背景前提下,初中教育应该研究什么?延庆四中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抓教师、抓课堂,课堂高效成为延庆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为了学生,必须聚焦课堂。”北京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阐述了此次“走进”的意义所在。

学生在听课

 

学校探索

 

出场:北京市延庆县第四中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成长课堂”

“有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而聚焦课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学习能力,成为延庆县第四中学实现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2006年以来,学校相继派出教师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戴溪中学、潍坊五中、卉原中学参观和学习,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教师们逐渐认识到,“我们要建构自己的有效课堂——成长课堂”。经过三年的摸索,延庆四中提炼出了“成长课堂”的基本模式。

“成长课堂”的实施,首先是通过“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其次是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同伴互助”。再次是课堂的“目标、任务与方法”实施中,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

“成长课堂”有三种基本课型。一类是新授课,包括六个环节。“展”是第一个环节,包括“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明确任务”三项内容。其中,学习目标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同时要具有层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适合自己的目标。学习任务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是第二个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同时是“同伴互助”学习环节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一环节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调动以往知识积累,完成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置的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第三个环节“研”。“研”是“同伴互助”的主要环节,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环节的延伸,也是教师引导、拓展延伸环节的前提和基础。“练”是第四个环节,包括课堂练习、课堂检测两项内容。练习检测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导”是第五个环节,是教师引导的主要环节,目的在于“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形成能力”。此环节可以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评”作为六个环节之一是新授课课堂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应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旨在“关注过程,兼顾结果,重在激励”。

新授课型的这六个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时间、空间安排上进行调整,但都是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自主提高能力,学会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还有复习课和试卷分析课。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型设计上会有不同,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却是不变的初衷。“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教师也在引导学生成长、与学生共享资源的过程中体验自身专业成长的快乐。”延庆四中校长李明强表示,这正是学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出场:北京市延庆县十一学校

运行“三·五·五”流程,深化教学层次性研究

延庆县十一学校于20026月建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英语特色学校。学校结合实际,于2009年确定了“加强课堂教学层次性研究,打造高效课堂”的教研主题。两年的时间,学校在理论体系构建、过程方法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层次性教学的运行模式,即“三·五·五”教学流程。

“三·五·五”教学流程是指落实三个层次,把握五个关键要素,突出五个基本环节。即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识与理解、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与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拓展与延伸”三个层次,由此真正把握课堂高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相关技能;把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提问、练习作业”五个关键要素,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突出“教师出示目标,学生明确任务;教师指导自学,学生领悟质疑;学生交流展示,教师释疑指导;学生应用训练,教师总结归纳;学生拓展延伸,教师引领导航”五个基本环节,关注师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课堂教学成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过程,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为了有效实施层次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三个层次的体现,三个层次依据不同学科特点和班内学生学业水平适度调整时间比例。五个关键要素则要始终紧紧围绕落实三个层次来进行设计和实施,这就要求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备课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与此同时,要突出五个基本环节的要求。教师在一节课开始,用简练的语言明确出示学生本节课应达到的目标,使学生明确应掌握的要点知识、简单应用和综合拓展的层次目标,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胸中有数,任务明确。针对学习目标,学生结合教材及阅读材料等有关资料,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思考。随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部分问题,并分组进行展示。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解答。接下来,教师在应用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和能力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予提升概括。最后,教师围绕本节课重点知识点和能力点选择出示典型拓展延伸训练试题或案例,并引导学生按照学科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

层次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和效率,解决了教师普遍存在的低水平重复教学问题,促进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

 

出场:北京市延庆县第二中学

聚焦课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近年来,延庆县第二中学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质量为核心、以教师为根本”的原则,以探求“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为目的,深入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逐步摸索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有效教学之路。

其一,找准研究课题,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

一是根据校情确定校本研究课题,研与教结合。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提出了“科研常态化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解决策略,由此产生了切合学校发展的“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农村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宣传发动、广造舆论,使教师人人了解并参与教科研;通过骨干示范、引领辐射,使教师逐步树立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理念,课题研究由以往的“大、空、远、旧”,转向“小、实、近、新”。

二是根据教情确定组内研究课题,教与研结合。在学校教学质量建设体系的“等腰三角形”中,教育工作、科研工作分别是两个底角,教学质量是顶角。学校营造“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个个搞研究、节节有所得”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重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寻找贴合各学科的研究点,引导教师“研会、会研和乐研”、“教会、教好和乐教”。在学校总课题下,共确立了14个二级子课题,涵盖了16个学科。

其二,聚焦课堂推进,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聚焦课堂,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学校组织全校规模的教学研究课、同课异构课等活动。关注课堂,不断变换新形式,注入新内容,形成典型案例。二是聚焦课堂,实现“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环环相扣,由此关注“顺学而教,顺学而导”。三是聚焦课堂,实现“教学管理跟进”。学校出台了规范学科的“四个规程”,即《中高考毕业年级教学规程》、《中高考科目教学规程》等,同时全面关注各学科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聚焦课堂,实现“教学风格创新”。学校开展了“我的教学特点”总结活动,通过课题研究、研究课、个性展示等方式,学科组充分挖掘和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特质,帮助教师形成个性教学风格。

其三,深化课题研究,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增长点。

遵循“研究—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的研究方式,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成长。学校教学与研究自然地结合在了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体验着精彩,体验着收获,体验着变革的喜悦。

 

特别说明

本报记者将随同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和北京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研究分会,一同走进首都各区县的特色初中校,探访初中学校以质量为核心、以特色谋发展的实践和探索,并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