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三字经》卷一 中风第二

 猴小妹小姐 2011-12-15
   人百病 首中风   《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也。昔医云∶中脏多滞九窍,有唇缓、失音、耳聋、目瞀、鼻塞、便难之症中腑多着四肢中经则口眼喎斜中血脉则半身不遂

   骤然得 八方通   中风病骤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涌、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谓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也。

   闭与脱 大不同   风善行而数变,其所以变者,亦因人之脏腑寒热为转移。其人脏腑素有郁热,则风乘火势,火借风威,而风为热风矣其人脏腑本属虚寒,则风水相遭,寒冰彻骨,而风为寒风矣热风多见闭症,宜疏通为先;寒风多见脱症,宜温补为急

   开邪闭 续命雄   小续命汤,风症之雄师也。根据六经见症加减治之,专主驱邪。闭者宜开,或开其表,如续命汤是也;或开其里,如三化汤是也;或开其壅滞之痰,如稀涎散、涤痰汤是也。
1.《千金方衍义》:小续命汤虽本古方,而麻黄、桂枝两方皆在其中。以其本虚,必加人参驾驭麻、桂,发越在表之邪,又需附子直入少阴,搜逐在里之邪,不使外内交攻,正气立断,续命之名,信乎不虚。其余川芎、黄芩、防风、防己,不过为麻黄之使,以祛标热耳。方治卒中风欲死,病死于暴,故用麻黄必兼杏仁开发肺气之逆满,殊不可缺。 2.《医方考》: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中风而有头疼、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

   固气脱 参附功   脱者宜固,参附汤固守肾气,术附汤固守脾气,耆附汤固守卫气,归附汤固守营气。先固其气,次治其风。若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则为标本并治之法。正虚邪盛,必遵此法。生南星一两(30克)、木香一分(0.3克)、生川乌半两(15克)、生附子半两(15克)。 

   顾其名 思其义   名之曰风,明言八方之风也;名之曰中,明言风自外入也。后人议论穿凿,俱不可从。

   若舍风 非其治   既名中风,则不可舍风而别治也。

   火气痰 三子备   刘河间举五志过极,动火而卒中,皆因热甚,故主乎火。大法∶用防风通圣散之类;亦有引火归源,如地黄饮子之类。李东垣以元气不足而邪凑之,令人卒倒如风状,故主乎气虚。大法∶补中益气汤加减。朱丹溪以东南气温多湿,有病风者,非风也;由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故主乎湿。大法∶以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竹沥、姜汁之类

   不为中 名为类   中者,自外而入于内也。此三者,既非外来之风,则不可仍名为中,时贤名为类中风。

   合而言 小家伎   虞天民云∶古人论中风,言其症也。三子论中风,言其因也。盖因气、因湿、因火,挟风而作,何尝有真中、类中之分。

   喑邪斜 昏仆地   喑者,不能言也。 斜者,口眼不正也。昏仆地者,不省人事,猝倒于地也。口开、目合,或上视、撒手、遗尿、鼾睡、汗出如油者,不治。

   急救先 柔润次   柔润熄风,为治中风之秘法。喻嘉言加味六君子汤、资寿解语汤甚妙。

   填窍方 宗金匮   《内经》云∶邪害空窍。《金匮》中有侯氏黑散、风引汤,驱风之中,兼填空窍。空窍满则内而旧邪不能容,外而新风不复入矣。喻嘉言曰∶仲景取药积腹中不下,填窍以熄风。后人不知此义,每欲开窍以出其风。究竟窍空而风愈炽,长此安穷哉?三化汤、愈风汤、大秦艽汤皆出《机要方》中,云是通真子所撰,不知其姓名。然则无名下士,煽乱后人见闻,非所谓一盲引众盲耶。

三化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为金元医家刘河间所创,由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组成。原为治真中风而设。

大愈风汤《医学正传》卷七引朱丹溪方。荆芥穗 当归各等分(焙干)上为细末,每服9克。

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秦艽15g独活12g羌活9g防风9g白芷9g细辛6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6g生地黄12g熟地黄12g白芍18g当归9g川芎9g黄芩9g石膏18g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芥甘术,风中于络此可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