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同仿古街

 书海遨游 2011-12-16

大同仿古街

(2011-05-30 17:48:31)
标签:

旅游

分类: 旅游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前院有山门、念佛堂、云水堂。后院有客室、禅堂、僧舍。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华严寺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现上下二寺虽连成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大同仿古街

    凤临阁原名”久盛楼”,公元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年号正德)巡边,曾在久盛楼下榻,和凤临阁的女主人李凤姐有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俗称“游龙戏凤”。而久盛楼的美食“百花稍麦”“金凤卧雪”武宗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亲笔题名凤临阁,后来梅兰芳主演过由此故事改编的京剧《游龙戏凤》。二零零三年国产三十集电视剧《凤临阁》开拍。

    庚子年八月三十日慈禧太后偕光绪西逃经大同,派太监李莲英到凤临阁点菜,厨师精心制作了9笼“百花烧麦”,慈禧食后将自己专用的一套银制餐具赏给厨师。

    2002年重建的凤临阁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除一座二层主楼和配套建筑之外,还建有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景观广场。其间牌楼、凉亭、回廊、照壁、戏台雕梁画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凤临阁主楼正对的照壁,是国内第一座造型精美的巨型琉璃四凤壁。

大同仿古街
    大同纯阳宫,又称吕祖庙、吕祖观,位于古城大同鼓楼西街,是山西三大纯阳宫的“北宫”,芮城永乐宫为“南宫”,太原纯阳宫为“中宫”。

  大同纯阳宫据说为号真常子,恒山道士,丘处机弟子,全真道后七子之一金末元初西京道宫长刘道宁创建。洪武四年以后进行过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庙内修设过普济坛。民国年间,商人杨恒川、“恒丽魁”掌柜祁魁先后重修。1999年,在道长白明钰主持下,历时5年,逐步修复。修复后的纯阳宫,共建有殿堂70余间。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奇巧紧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长廊水榭曲径通幽,藏玄蕴妙,清静典雅,是一座集庙宇庄严、园林精巧为一体的三进院落。
大同仿古街
    大同鼓楼位于南街(永泰街)中段。属于大同市的中轴线。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修缮,是明消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楼面阔进深各三间,东西长18.33米,南北宽14米,高约20米,底层用青石砌成四角,当中有十字穿心门洞。上两层为砖木结构,顶楼上架放一大鼓,乃古时晚间为“声闻四达”报更时所用,故名“鼓楼”。1978年秋维修,1985年全面彩绘,2001年全方位、大规模的加固、维修和彩绘。楼上有“大同古建筑摄影展览”,在楼下新增建了旋转楼梯,原有的牌匾进行了恢复,东向上为“歌风”,下为“云开春晓”,南向上为“鼓楼”,下为“声闻四达”;西向上为“振德”,下为“和声鸣盛”;北向上为“时雍”,下为“瞻云就月”。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大同,楼阁林立,建筑华丽,东有和阳街的太平楼;西有清远街的钟楼;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搂;南有永泰街的鼓楼。可惜这些楼阁大部分毁于历代兵火和自然灾害,只有有鼓楼幸存下来。

大同仿古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