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穴位之膈俞(血会穴)

 淄水渔夫 2011-12-19

经络穴位之膈俞(血会穴)

(2009-09-03 19:44:04)
    位置: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功用: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主治:呕吐,呃逆,噎膈,饮食不下,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风疹。现多用于贫血,慢性出血性疾病,膈肌痉挛,胃炎,肠炎,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等。
  1.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
  3. 外科系统疾病: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
  4.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
  5. 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
  刺灸法:斜刺0.5~0.7寸。可灸。
  配伍:
  配中脘、内关,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肠炎。
  配肺俞、膻中,有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肺炎。
  配肝俞、脾俞,有健脾统血,和营补血的作用,主治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配曲池、三阴交,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
  文献摘要:
  《素问》:热病气穴,七椎下间主肾热。
  《甲乙经》:癫疾多言。
  《大成》:主吐食翻胃。
  《鑫鉴》:更治一切失血症。
  文献摘要:
  糖尿病据报道34例阴虚阳盛型针刺膈俞、脾俞,用泻法,有一定疗效。血糖逐渐下降,血液粘滞度降低,血流加速,微循环改善;对环核苷酸的含量有调整作用;对血清胰岛素有良好调节作用;T3、T4均有所下降。
  青光眼 针刺膈俞、肝俞等,治疗青光眼合并高血压者120人次,治疗后眼压、血压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偏头痛 三棱针点刺膈俞,然后拔罐放血,治疗38例,有很好疗效。
  痤疮 火针膈俞、肺俞等,治疗94例,有良好疗效。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