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2009级三年制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1、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
2、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3、 入学要求条件:高中毕业
4、 学制:三年
5、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旅游行业旅行社或相关企业,从事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适应市场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既熟悉中国国情又熟悉国际惯例,掌握旅行社、旅游企业的管理、营销和服务操作业务,并了解旅游行业最新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掌握旅行社经营与服务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导游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本地区重要旅游景区管理及导游工作内容和业务; (4)通过国家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获取证书;或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课程学习、考试,获得通过国家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获取证书的能力。
6、 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1) 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单位:旅行社、景区景点、旅游企事业单位
主要就业部门:导游部、计调部、销售部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导游员、导游部管理、计调员、计调部管理、销售员、销售部管理、景区讲解员、景区管理等
(表)
序号 |
核心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岗位 |
岗位描述 |
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 |
1 |
旅游接待:导游员 |
地陪服务,全陪服务,领队服务,景点景区讲解员服务 |
1、导游讲解能力 2、团队组织与服务能力 3、主要问题与事故预防与处理能力,紧急救助的能力 4、了解游客心理的能力及与各类人员交流沟通技能技巧 5、导游才艺能力 |
2 |
旅行社计调:计调员 |
旅行社资源调配,产品设计、组合 |
1、计算机应用能力: 各类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旅游行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旅行社电子商务操作能力。 2、较强的组织协作能力,良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旅行社产品计调业务能力。 4、主要问题与事故预防与处理能力,紧急救助的能力 |
3 |
旅行社业务员(外联、票务、门市接待) |
组织、安排、指挥导游部人员的工作,培训员工, |
1、计算机应用能力: 各类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旅游行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旅行社电子商务操作能力。 2、较强的组织协作能力,良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旅行社产品开发、外联、票务等业务能力。 |
4 |
旅游产品营销员 |
旅行社产品销售 |
1、计算机应用能力: 各类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旅游行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旅行社电子商务操作能力。 2、较强的组织协作能力,良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掌握旅游市场营销观念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及旅游营销工作与其他行业营销工作的异同,具有旅行社产品开发、销售、等业务能力。 |
5 |
旅游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员 |
1、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安排、指挥营销部人员的工作;培训员工 |
1、基本素质与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 3、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4、沟通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 5、良好的文字写作、口头表达能力 6、旅游服务技能与管理能力 7、综合应用能力 |
(2) 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职业能力 |
专业能力 |
社会能力 |
方法能力 |
职业能力描述 |
1、导游讲解、服务能力,团队组织与服务能力 2、旅行社产品开发、外联、票务、计调、销售管理能力 3、旅游企业服务技能与管理能力 4、主要问题与事故预防与处理能力,紧急救助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变能力。 5、了解游客心理的能力及与各类人员交流沟通技能技巧 6、导游才艺能力 |
1、自理能力:包括生活、学习的过程安排,理财能力 2、有社会责任心: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3、团结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团队中与他人友好合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融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善于处理矛盾,有诚信、有效率,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还乐意并很好地向他人提供帮助; 4、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独立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5、民俗、宗教环境的适应能力 |
1、良好的公关、交际、接待、洽谈业务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 各类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旅游行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旅行社电子商务操作能力。 3、较强的组织协作能力,良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 4、即景导游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3) 核心岗位资格证书
序 号 |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
颁证单位 |
等 级 |
1 |
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 |
国家旅游局、江苏省旅游局 |
|
2 |
酒店职业英语等级资格证书 |
江苏省旅游行业岗位职务培训指导委员会 |
|
3 |
普通话证书 |
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
二级乙等 |
7、 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序号 |
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工作过程 |
1 |
导游 |
1.分析旅游团
2.接团
3.带团
4.送团
5.处理突发事件 |
1.旅行团导游 |
|
计调 |
6.搜集与对比旅游产品基本信息
7.设置游览行程
8.采购旅游产品
9.核算成本 |
4.计调操作 |
|
外联 |
10.制定外联营销计划
11.确定外联营销策略
12.外联业务洽谈 |
5.外联操作 |
|
个性化服务 |
13.解读客人个性化需求
14.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
15.设计个性化信息搜集方案
16.提供个性化服务
17.客人保健与急救
18.管理客户档案 |
7.客人个性化服务 |
|
产品策划 |
19.分析旅游产品开发条件
20.确定旅游产品形象主题
21.设计旅游产品 |
8.旅游产品策划 |
|
产品营销 |
22.选择旅游目标市场
23.确定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24.撰写营销策略方案 |
9.旅游产品营销 |
|
|
|
|
8、 主要课程设置及课程基本要求
1、 主要理论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知识、中国旅游资源概况、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旅行社业务、旅游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
2、 主要实践技能课程:旅游概论(课内实训)、旅游心理学(课内实训)、旅游基础知识(课内实训)、旅游法规知识(课内实训)、中国旅游资源概况(课内实训)、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内实训)、饭店管理(课内认识实习)、旅行社经营管理(课内认识实习)、导游业务(实训)、旅行社业务(实训)、旅游财务管理(课内认识实训)、旅游市场营销(课内认识实训)。结合《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组织实训;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到教学实践基地带团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旅行社顶岗实习。毕业作业:旅行社经营管理方面专题研究报告(论文)。
3、 主要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名称 |
旅游学概论 |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理论课 |
学 期 |
1 |
学 分 |
3 |
标准学时 |
56 |
职业能力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旅游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联系实际理解关于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培养学生对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3.通过实习、实践加强对旅游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和管理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提出目标、拟定方案并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 |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掌握旅游、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今后从事旅游、饭店、导游等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具体目标包括:
1.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外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沿革;
2.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和社会属性;
3.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4.掌握旅游业的实质、结构和组织;
5.熟悉旅游管理组织和旅游政策法规;
6.了解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课程内容:
文字主教材按教学内容分为十二部分: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者;第二章 世界旅游的起源与发展;第三章 中国旅游的起源与发展;第四章 旅游业;第五章 旅游业的经济作用与影响;第六章 旅游的社会文化作用与影响;第七章 旅游资源;第八章 旅游产品;第九章 旅游市场;第十章 旅游组织与政策法规;第十一章 旅游教育;第十二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十二个章节相对独立,每个章节都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为若干教学模块,包括课前导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每一个教学模块都包含有对于学习的具体教学内容中重点知识的提示。
1.旅游与旅游者
2.世界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3.中国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4.旅游业
5.旅游业的经济作用与影响
6.旅游的社会文化作用与影响
7.旅游资源
8.旅游产品
9.旅游市场
10.旅游组织与政策法规
11.旅游教育
12.旅游可持续发展
|
|
|
|
|
|
|
课程名称 |
旅游基础知识 |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理论课 |
学 期 |
1 |
学 分 |
3 |
标准学时 |
64 |
职业能力要求:
1、课程素质能力要求:提高人文素养:
“旅游基础知识”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充分发挥其多重功能。将工作与学习密切结合起来,将提高人文素养与培养职业能力密切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构建内外和谐关系,塑造良好旅游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爱家教育。
2、课程知识能力要求:丰富专业知识
掌握《旅游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础理论。
(1)熟悉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小常识;了解中国民族的组成分布、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基本情况;掌握主要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饮食、节庆、禁忌等民风民俗。
(2)了解中国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掌握四大宗教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宗教建筑、宗教著名景观等基本知识。
(3)熟悉中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构成、分布及其特点;
(4)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分类、主要特点、著名古建筑代表。
(5)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掌握古园林的分类、组成要素、构景手段、著名代表园林;理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合的造园理念。
(6)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简况,熟悉中国烹饪的主要流派以及各主要风味流派的特点、代表作品;熟悉中国最具特色的名茶、名酒、文房四宝、著名工艺品等风物特产基本常识。
3、课程发展能力要求:发展专业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应用《旅游基础知识》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结合现代旅游业的特点,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运作,开展相应知识的研究,着重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够搜集并撰写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的专辑,并能进行导游讲解(撰写导游词)。
(2)能够画出佛、道宗教建筑基本布局的平面图,能够辨别佛教、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的名称和位置,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去辨别古建筑的等级、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去赏析旅游园林的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5)能够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编写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专辑。
(6)能够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编辑一个省区的重要旅游资源或重要景点形成一个专题介绍 |
课程目标:
“旅游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内容作为全国初级导游资格证三门统考课程的必考科目之一,课程教学从旅游行业、旅行社企业需求出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需要,不断满足旅游行业对导游员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充分考虑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作为一名旅游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文化知识和素养,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民族民俗、旅游地理、古代建筑、古代园林、四大宗教、饮食文化、风物特产、旅游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导游讲解、旅游服务的具体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
课程内容:
中国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
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文化常识
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内容]
一、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l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l 历史脉络: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l 国号名称来由
l 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l 帝王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l 天干、地支、四时、节气、时辰
l 阴阳、五行、八卦
l 避讳
l 古人姓名、字号
三、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述
l 中国教育文化发展简况
l 中国古代著名文艺著作
l 中国古代著名科学著作
l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
[补充学习内容]
l 江苏、南京地方简史
中国民族民俗
[教学重点]
主要民俗和禁忌
[教学内容]
一、中国民族概述
l 中华民族的组成与分布
l 语言与文字
二、中国民俗
l 汉族节趣
l 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北方——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
南方——壮族、土家族、苗族、彝族、黎族、白族、纳西族、傣族、畲族
宗教文化
[教学重点]
四大宗教的教义、经典、活动、禁忌
宗教与旅游
[教学内容]
一、佛教
l 起源、传播、发展
l 中国佛教宗派与祖庭
l 基本常识:教义、诸神、经典、佛事活动、称谓
l 寺院建筑
l 佛教之旅:四大佛教名山、摩崖石窟
二、道教
l 创立、发展
l 道教派系
l 基本常识:教义、诸神、经典、称谓
l 道观建筑
l 道教之旅:五岳及名观
三、伊斯兰教
l 创立、发展
l 基本常识:教义、标志、节日、称谓、禁忌
l 三大圣地
l 名寺
四、基督教
l 创立、发展
l 三大教派
l 四传中国
l 基本常识:教义、经典、标志、称谓
l 主要代表建筑
[补充学习内容]
l 江苏省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重点]
中国主要的自然景观
中国主要的人文景观
[教学内容]
一、中国自然景观
l 山地景观
l 水体景观
l 生物景观
l 气象、气候、天气景观
l 自然保护区
二、中国人文景观
l 重点历史文物
l 历史文化名城
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组合
l 风景名胜区
l 世界遗产名录
l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补充学习内容]
l 江苏省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中国古代建筑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成特点
中国古代宫殿的布局和陈设
中国古代墓葬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l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l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
l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中国的宫殿和坛庙
l 宫殿布局与陈设
l 坛庙
l 中国宫殿与外国宫殿比较
三、中国古代墓葬
l 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
l 中国现存著名古代墓葬:秦始皇陵、明十三陵
四、中国古代城防建筑与著名的楼阁、古桥
l 城防建筑:长城
l 著名楼阁: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l 著名石桥:赵州桥、苏州宝带桥、泉州洛阳桥、福州安平桥、卢沟桥
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和构景手段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l 中国古代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l 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l 中国古代园林特点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和构景手段
l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山、水、植物、动物、建筑
l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
三、中国现存著名园林
l 皇家园林: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l 私家园林:苏州四大园林、广东四大名园
四、中外园林比较
l 中国古代园林的民族特色
l 西方古典园林的特色
[补充学习内容]
l 江浙沪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古建筑、园林方面)
中国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
中国烹饪风味流派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l 中国烹饪的形成
l 中国烹饪工艺的发展
l 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划分
二、中国地方风味流派
l 山东风味
l 四川风味
l 江苏风味
l 广东风味
l 浙江风味
l 福建风味
l 湖南风味
l 安徽风味
l 北京风味
l 上海风味
l 素菜、清真菜、仿古菜
三、中国食俗与食疗
[补充学习内容]
l 名菜名点传说典故
中国风物特产
[教学重点]
中国主要风物特产的代表、产地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中国名茶、名酒、名贵中药
l 名茶:分类、代表、产地、特点
l 名酒:分类、代表、产地、特点
l 名贵中药:名称、产地、主要功效
中国著名的丝织、刺绣、陶瓷器
l 丝织刺绣品:四大名绣、三大名锦
l 陶瓷名品:宜兴紫砂壶、三大瓷都、其他著名陶瓷产品
中国珠宝、玉雕与其他工艺品
l 珍珠:广西合浦珍珠
l 玉雕:北京玉雕、扬州玉雕
l 石雕:寿山石雕刻、青田石雕刻
l 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
l 漆器:北京雕漆、福州脱胎漆器
l 金属工艺品:北京景泰蓝
l 其他工艺品
文房四宝与木版年画
l 文房四宝:宣纸、湖笔、徽墨、端砚
l 木版年画: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
|
|
|
|
|
|
课程名称 |
旅游心理学 |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课 |
学 期 |
一 |
学 分 |
3 |
标准学时 |
56 |
职业能力要求:
《旅游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提高旅游管理活动科学水平的课程。通过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知晓旅游者行为理论,以及与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关系;注意分析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使学生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为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心理依据和心理理论指导。 |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悉旅游心理学的概念、任务和研究方法;了解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和影响旅游者行为的诸因素。熟悉有关心理学原理,理解这些原理是如何对各类旅游者产生影响,理解旅游者的行为产生过程、旅游动机的强度、动机的方向等,认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旅游动机的多源性、改变旅游者态度的方法、个性是如何左右并影响旅游行为的,分析家庭、社会阶层、文化及亚文化等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2.技能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员工个体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的关系,掌握鼓励员工的技术和方法,明白如何在旅游企业管理中对待受挫员工、在旅游企业内部对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进行协调的方式、人际关系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信息沟通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掌握领导理论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组织形式与组织管理的心理原则。训练作为导游的心理品质,掌握导游服务的主要心理策略、改进旅游交通服务的对策,培养学生旅游饭店服务工作的心理素质。 |
课程内容:
(1)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心理和行为
(2) 从心理学角度看社会交往
(3) 从心理学角度看旅游和旅游工作
(4) 从心理学角度看旅游团队
(5) 酒店服务中的功能服务与心理服务
(6) 酒店服务中的一视同仁与特别关照
(7) 正确对待服务中的缺陷与是非
(8) 导游工作中的人际难题与对策
(9) 导游员对旅游团队的调控
(10) 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11) 实行严与爱相结合的管理
(12) 员工的核心需要与公平感
(13) 勇于创新与集思广益
(14) 心理保健与自我调节
|
|
|
|
|
|
|
课程名称 |
旅行社经营管理 |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课 |
学 期 |
3 |
学 分 |
3 |
标准学时 |
52 |
职业能力要求:
1.联系实际理解关于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培养学生对旅行社企业经营活动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2.掌握旅行社的设立程序;熟悉旅行社战略管理的内容,熟悉工作计划的制定;
3. 掌握旅行社市场调查的方法,掌握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掌握旅游线路的分析、设计与优化的方法;
4.掌握接待工作的计划、质量、成本、安全等的管理;
5.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内容,掌握企业员工培训方案开发方法;
6.通过实习、实践加强对旅行社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和管理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提出目标、拟定方案并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 |
课程目标:
学完本课程,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旅行社业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在熟悉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把它们灵活运用到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去。具体目标包括:
1.比较系统地了解旅行社的产生和发展;
2.熟悉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和职能;
3.掌握旅行社设立的条件及设立的程序;
4.掌握旅行社市场调研的目标、基本方法和程序;
5.熟悉旅行社产品设计、产品线的设计方法以及产品创新的技巧;
6.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7.熟悉旅行社入境旅游服务、出境旅游服务及国内旅游服务的一般程序;
8.熟悉旅行社服务管理的方法及服务人员的职责;
9.掌握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在旅行社内部和外部的应用系统信息
10.熟悉影响旅行社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掌握财务分析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资金流量表;
11.掌握风险和报酬的关系
12.掌握旅行社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一般方法
13.掌握旅游法律关系、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法律事件以及法律行为的含义;
14.熟悉了解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程序和方法;
15.熟悉我国旅行社的规制体系
16.掌握新形势下我国旅行社企业如何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 |
课程内容:
文字主教材充分注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充分注意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每一章节都有课前导读、教学目标、案例分析、本章小结等模块,满足了师生的实际需求。按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营销管理、内部管理和发展趋势四部分,共十二章节,具体如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旅行社的设立
第三章 旅行社市场调研与旅游产品设计
第四章 旅行社营销管理
第五章 旅行社服务管理
第六章 旅行社内部作业管理
第七章 旅行社信息与网络技术管理
第八章 旅行社财务管理
第九章 旅行社组织管理
第十章 旅行社的法律与合同关系管理
第十一章 旅行社的战略管理
第十二章 中外旅行社业发展趋势 |
|
|
|
|
|
|
9、 课程考核要求
课程的考核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过程考核为主线对学生对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具体采用课堂现场表现(包括情景模拟、课堂案例分析、校内实训软件的应用等)和最终闭卷笔试作为考核方式。按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最终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
10、 未纳入教学计划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旅游管理专业将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和学生活动:1、“旅游文化节”、2、“江苏旅游管理名家学院系列学术讲座”、3、旅游知识竞赛4、旅游风光摄影比赛5、班级板报比赛6、新生辩论赛、7、迎新晚会8旅游服务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11、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28学分。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取得学分达到毕业总学分的要求,思想品德经鉴定合格,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学生取得高等院校专科学历。 1)毕业生应获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旅游行业服务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旅游行业基层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a) 具有良好的旅游行业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旅游市场经济知识;
b) 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旅游管理方面常规的实践操作技能;
c) 具备熟练的微机操作能力,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级专业应用软件;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相关外文资料;
d) 全面掌握旅游行业企业主要工作岗位(导游岗、酒店服务管理岗、计调与外联岗、旅游产品策划与营销岗、VIP客人服务岗、旅游项目管理岗、旅游企业管理岗)的服务技能。
e) 具有较强的旅游工作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技能证书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取得本专业相应的核心岗位资格证书:国家(江苏)导游员证书。
① 英语应达到江苏省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基本要求,获得英语B级证书。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相关外文资料。并获得普通话水平二级乙等或以上水平合格证。
② 具备熟练的微机操作能力,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级专业应用软件。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
③ 获得国家初级导游员、酒店中级服务师、酒店职业英语等级资格证书
12、培养方案特色
导游专业方向是以市场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为指导思想,针对发展中旅行社的岗位能力要求,体现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该岗位的“必需”、“够用”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度,来制订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合理配置资源。本方案通过教育结构调整,确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养成和能力培养等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际旅游业务人才本土化的发展需要,能够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知识和人际沟通、推销谈判技巧等方面的旅游业务技能及计划、决策、组织、经营、激励等管理技能,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政策,能较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职业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达到提高毕业学生行业就业率和发展率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旅游教育品牌的目的,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管理专业。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能具备旅游业务方面的知识结构,又能具备基本的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为本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较为广泛的选择余地。
13、培养方案时间分配表
14、课程结构分析表
15、教学计划进程表(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