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寿关顺孙禄堂,中国近代武术历史上的奇人,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的武学圣者。但是近代历史对于这位武学奇人知之甚少,而武学人物也因为种种缘故鲜有历史记载,故而曲解者有,不解者有,怀疑者亦不少,笔者由于机缘巧合,得知民间异人寿关顺老师是孙禄堂拳学正轨传人,而且是按照孙禄堂的整套体系训练以后出的真功夫,经过前辈引见结识这位当代的通家,而寿老师侃侃而谈,没有丝毫名家架子,把孙禄堂整个系统的毫无保留的告诉笔者,笔者不敢独专,遂把寿老师口述原文全部公开与习武、修身诸君子分享。以下全部为寿老师口述原文。
修炼的基础,胎息功夫
孙禄堂在传说中的功夫是确实存在的。当代亲武学大师中亲眼见过孙禄堂功夫的人至今健在的仍大有人在。近代、当代中对于孙禄堂先师了解的人不多,中国功夫的传承是口口相传的,这种方式在孙公的著作中都有详实记载,但是广大读者绝大多数是无从下手的。因为我们现在所练习的功夫都是动中求静,而道家修炼功夫则是静中求动。道家的修炼功夫主要是用来修炼成仙的,修炼的具体目标是还虚、胎息的境界。胎儿生存在母体中主要是依靠脐带提供营养,静、动脉混合血这套工具运转。胎儿的呼吸是靠毛孔,正常的情况下肺是不工作的,当婴儿出生后,羊水破裂,第一件事便是张开嘴巴,任督二脉打通,肺脏开始工作,所以婴儿的呼吸非常宏大,脉搏跳动特别快,毛孔呼吸的功能仅仅发挥25%的功效,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本体免疫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是先天修炼的秘诀,以达到长生的目的。
孙禄堂的形意拳和道家的修炼功夫是结合在一起的。我想把我一生的经历的东西谈出来,证明孙禄堂的功夫的科学性。
先从动中求静开始入手,如何在动中能够求到静?首先从无极式入手,无极式要如何作到“沙地立杆”,“腾云驾雾”,要求是百会穴上顶,两肩向外拉开,向内微含。把两边肩胛骨拉开,似的中间空,两边虎领筋抽紧,这个叫虎抱头,左右两手外翻,往下沉,两胯朝里缩,力点坐满于脚跟,不可朝前,往后,左右偏,一定要中正,脚趾不许扣,两脚成90度夹角,两眼平视,舌顶上颚,口水咽下。关键是坐满脚跟,这时候脑子里所有的杂念都没有了,空空洞洞,无阴无阳,无我无他,与大地混为一体,象腾云驾雾一样。坐满于脚跟一定要缩胯塌腰,这样才能够坐满脚跟,才能自然提肛。无极式主要是动中求静,一站架子,把所有杂念去处,同时产生深呼吸,呼吸加深,横膈膜抽紧,肋骨抽紧。腹式呼吸就浑厚,这种呼吸也叫真人呼吸,而通常人采用的胸式呼吸,主要靠胸部的扩张压缩来呼吸。真人呼吸就增加毛孔的呼吸量,可以增加到8~90%,这样一开一合,肺不工作,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减轻肺的压力,增加毛孔的呼吸量,就可以不用口鼻呼吸,所以孙公可以将口鼻塞住练拳。全部用毛孔呼吸,这种就是还原到胎儿的状态,叫还虚,也叫胎息功夫。
人类是恒温动物,37摄氏度的体温基本恒定,当运动时人体不断产生热,必须不断散热,产热快而散热慢导致人的毛孔大量开放出汗。所以出汗的目的除了排除体内不需要的元素同时达到降温的作用,一般人都是这样的,这是人体同外界的热交换方式。但是因为人体的动脉血管流速快,而静脉血管相对回流较慢,导致热的不平衡,致使体内大量出汗。而形意拳不同,不断产生热量,不断降热保持平衡,靠什么方法呢?靠的是扣脚趾,拧脚跟加强静脉血的回流是动脉、静脉流速平衡,达到这个效果的功夫称为鸡腿。形意拳一站出来就要做到一气合四象。虎豹头、熊膀、龙身、鸡腿。八柱的虎领筋两根就是虎豹头;肱二头肌两根就是熊膀、斜方肌两根做到龙身,股大肌两根就是鸡腿。要做到筋象钢筋一样坚硬而又不能失去弹性,这叫做筋长力大,这是暗劲要做到的基本功,就象人推着板车走上坡,千斤重量都往上在拉,这就是筋长力大的具体写照。
刚才说的是八柱,现在来说四正,所谓四正呢,就是任脉两根、督脉两根,这就是小周天循环。当小周天循环时,从长强穴入气,吸气提肛,立刻走道百会穴,速度相当快,然后从鼻尖到喉咙再往下到会阴穴,速度象眼泪在流,而感觉如蜜糖般甜,到达会阴穴后稍微停顿,然后重复长强穴入气的过程,这就是小周天锻炼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从膻中到肚脐中出现一条白线,这叫做气槽。练到一定时间,头脑爆炸,百会穴旁有两个小心脏快速跳动,当慢慢平息下来以后,这样就能够做到鹤发童颜,做到返老还童,皮肤非常细嫩光滑,脸和手也如婴儿一般光滑,孙公曾说:专气致柔出婴儿乎,是乃养命至宝。
松肩,松胯,坚顶的目的是加强淋巴系统的循环功能,使淋巴不受压迫。人的局部炎症造成淋巴结肿大,毛孔堵塞,这样要帮助毛孔的深呼吸,肩与胯不松开不脱开就要压迫淋巴结,这样在运动中产热快速而降温就困难了,所以要把每个关节脱开拉长,如两肩拉开做到胸中空,虚灵顶劲,一定要顶足,这才能有利于小周天循环,使长强到百会加速加强静脉血回流,下来要慢,胸要空,使呼吸加深,同时气就满了,腹象皮球一样饱满。通常人的呼吸偏上或者偏左偏右而不饱满,而呼吸加深气就不上涌,这样不论是打拳练功或者做其他高强度工作就不会气往上涌,做到心平气和。这样加强微血管毛细血管的流量,促进新陈代谢,使人的皮肤变的细嫩。
劈拳
孙公曾经说:要做神仙,须精劈拳。劈拳一通百通,我于是这样,练习劈拳三十多年,练劈拳的关键在于三体式。我站无极式桩一练就是七个月,目的就是要做到动中求静,然后练太极式做到心平气和,之后又是两仪式练内三合,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样做到真人呼吸,就可以入手练三体式了。三体式除了做到前面说道的内三合之外还要做到外三合,既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与外三合合称六合。除了六合,还要求做到四正、八柱,还有三尖、三根。孙公说三尖不到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三尖,就是手指尖,脚尖,鼻尖,是人体静脉血管最密集的地方。四梢,是指毛发为血之梢、属肺;牙齿为骨之梢、属肾;舌为肉梢、属脾;指甲为筋之梢,属肝。三根:耳根、掌根、足根。耳根半规管专司人体平衡作用,人站桩虚灵顶劲是耳根与脚根的平衡作用,坐满与脚跟起到调息作用手腕掌根竖起,竖掌是为了两指挑眉,两指挑肩,除了能做到大周天循环还能够防止高血压。站三体式是大小周天同时循环,在没有做到这个要求之前不能打劈拳。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讲劈拳的三个部分“明劲”、“暗劲”、“化劲”,也就是易筋、易髓、易骨的功夫,也叫做三环九转是一式,这就是劈拳,包罗万象的一式。
练劈拳要在四正、八柱的要求和规矩下,求得方正,并且做到每个动作腰胯合一,按照要求,腰胯合一一般要做到8~90%,但是通常人1%都很难做到,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检查每个动作的精确性并逐步提高准确率,没有老师在一旁检查指导是练不出来的,劈拳的架子,拳是口中出,肩不可抬,两边肋骨抽紧,拳头捏实且要捏紧。这样主要练手腕和掌力以及尺骨和桡骨,这是练,这练的是明劲;暗劲的练法是捏空心拳,练指力;到了化劲,练的时候一般不能捏拳,束而无力全部空。明劲要拳是口中出,下面腿法是上半步,形如槐虫一般蠕动的感觉,出似箭,落如风,做到腰胯合一而且要求得方正,这样一定要有老师在一旁指导,这就是口口相传。按照这样的要求,通过严格的锻炼是完全能够达到孙公的功夫,不然当年孙公的功夫怎么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孙公的指力是常惊人的,而且他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我本人也是通过这样的练习练到全身如铁一样,筋骨像钢筋一样,既有硬度,又有良好的弹性。我也曾在练内功时脑子爆炸,所以皮肤如同婴儿一般。我全身关节,肩、肘、腕可以松开,拉长。脊椎骨也可以拉长脱开,全身劲运足而不影响呼吸,这个叫做伸懒腰劲,孙公练的就是这个功夫也就是达摩大师称为抻筋拔骨,节节贯通的功夫,象藤鞭一样坚固但是富有弹性的节节贯通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