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原理和意义

 赵玲文化图书馆 2012-01-02
“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原理和意义
发布时间:2009-10-10  阅读次数:337  字体大小: 【】 【】【
“魄门亦为五脏使”,语出《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亦为五脏使”,是指魄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

  魄门,指肛门,为大肠的下端。属七冲门之一。如《难经。四十四难》曰:“七冲门何在?……下极为魄门。”肛门之所以名为魄门,其理有二:其一,魄与粕通,肛门为糟粕下泻之门故名之。如清代叶霖在《难经正义》所说:“下极为魄门者,魄门即肛门也。魄古与粕通。言食饮至此,精华已去,止存形质糟粕,故曰魄门也。”日本。丹波元简在《素问识》中亦云:“魄,粕通。……盖肛门传送糟粕,故名粕门。”其二,“肺藏魄,肛门上通于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故亦可称之为魄门”(《素问注证发微》)。魄门具有定时开启、排出糟粕的功能,魄门的排便功能直接源于大肠的气化传导功能,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而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与否,与魄门的开启密切相关。大肠的功能失常,其病变表现为二,传导过快,魄门开而不合,而致泄泻便溏;传导过缓,魄门合而不开,而致便秘便干。“魄门亦为五脏使”是强调魄门的开启功能正常与否与五脏密切联系,具体表现在:

  1.心与魄门。由于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具有控制、协调脏腑功能的作用,魄门的启闭亦依赖于心神的主宰。心神正常则魄门启闭正常,糟粕按时而下;心神失常,如昏厥病人,魄门失去心神调控,则或见神昏口开、二便失禁之脱证,或见神昏齿闭、二便秘结之闭证。

  2.肺与魄门。肺主气具有宣发肃降之职,并通过经脉络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气化与魄门的启闭排便,依赖于肺气的推动及宣降作用。肺气充足,宣降协调,津液得布,则大肠气化有力,魄门启闭正常;若肺气亏虚,肃降无力,则大肠传导缓慢,魄门开启无力,而致便秘;若肺气壅滞,易使大肠气滞,魄门启闭失常,亦见便秘。故此《类经。十二经病》曰:“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主气,而津液由于气化,故凡大肠之或泻或秘,皆津液所生之病,而主在大肠也。”

  3.脾胃与魄门。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能将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布散全身,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气血的充养及津液的滋润。因此,魄门的启闭功能依赖与脾气的升提与胃气的通降。脾胃功能正常,则大肠传导、魄门启闭正常;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魄门开启失常。如劳倦伤脾,脾不升清,则生飧泄便溏;若饮食伤胃,胃失和降,则见瞋胀便秘。

  4.肝与魄门。肝主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气机的升降出入,调节大肠的传导与魄门的开启。肝气调达,则气机调畅,大肠传导、魄门的启闭正常。若肝失疏泄,横逆乘脾,影响大肠的传导,导致大便溏泄;若肝气郁结,气滞不畅,大肠传导无力,则致大便秘结。故此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指出:“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

  5.肾与魄门。肾开窍于二阴,主司二便。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肾阳的温煦、气化及肾阴的滋润、濡养,魄门的开启还有赖于肾气固摄作用。若肾阳亏虚,或肾气不足,固摄无力,则见泄泻便溏;若肾阴亏虚、肠道失润,或肾阳不足、推动无力,则见大便秘结。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说:“盖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洞泄不止。”《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亦云:“大便秘结,肾病也。经曰:北方黑水,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盖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调和。”

  综上所述,“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的开闭、大便的排泄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肺气的宣降,脾气的升提,胃气的通降,肝气的调达,及肾气的固摄。其与五脏在生理上、病理上密切相关。这一理论,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素问。五脏别论》指出“凡治病必察其下,观其志意,与其病也。”强调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注意观察病人二便的变化,通过二便的变化,判断疾病的虚实,推测病情的吉凶。如昏厥之人,若见二便失禁,则为脏气衰竭的“脱证”,多为气血衰竭,病情较重,预后不良;若见二便闭阻不通,则为实邪内壅之“闭证”,其病机为实邪结聚,病情较重,及时治疗尚有生机。在治疗中,对于魄门开闭异常所致的便秘或泄泻等症,应当详察病机,求其所属,针对五脏的虚实进行调治。如治疗大便秘结,证属肺虚气秘者,治当补肺益气通便,方选黄芪汤;证属阳虚冷秘者,当用温阳补肾通便之法,方用济川煎加味;证属肝郁气秘者,治以理气疏肝通便,可用六磨汤加减;等等。如见大便溏泻,证属肠胃食滞者,治当和胃消食,方选保和丸;证属肝气乘脾者,治以疏肝健脾,方用痛泻要方;证属脾胃虚弱者,治以健脾和胃,方用参苓白术散;若证属肾阳虚衰者,治以温肾止泻,可选四神丸加减。正如程仲龄在《医学心悟》中所说:“书云: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明矣。然有湿热,有湿寒,有食积,有脾虚,有肾虚,皆能致泻,宜分而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