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亭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 1、甚矣吾衰矣:《论语·述而第七》: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白发空垂三千丈:典出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能令公喜:典出《世说新语?宠礼篇》:“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珣为主薄,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髯,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薄,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4、想渊明、停云诗就:典出陶渊明《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 5、“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典出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成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又,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治浮”。 6、云飞风起:典出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7、“不恨”二句:典出《南史》卷三十二《张融传》:“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8、“知我者,二三子”:典出《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创作历史背景: 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带湖闲居达十年之久后,绍熙三年(1192)春,被起用赴福建提点刑狱任。绍熙五年(1194)秋七月,以谏官黄艾弹劾被罢帅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次年江西铅山期思渡新居落成。这首词就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 销魂评析: 起句“甚矣吾衰矣”,略带些沉郁伤感的感叹,出处为《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是孔子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他周游列国也是希望将周公制礼作乐的盛世,重现于当时,然而晚年时,眼见理想无法实现,孔子改为专心教书、讲学,这才发现当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理想已不复见。因此有所慨叹。作者发此感慨,表明当时的状态与孔子的大志难酬心情略同。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作者回想年少时的铁马渡江,踌躇满志,到如今老大年纪了,屡遭贬谪排挤,平生交游的朋友、同道中人都先后谢世,所剩无几,免不了几分惆怅。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谓三千丈缘于愁之多;作者则言愁多有何用,我一生都白白地消磨过去了!既然大半生岁月蹉跎,壮志难酬,如今年老体衰,那么对人间万事万物只好付之一笑了。人世间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人高兴起来呢?以下作者自作答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由上面“慨当以慷”的直倾胸臆转为委曲婉转,希望像李白那样“相看两不厌”,能与青山互通款曲。而对青山的赞许,何尝不是对自己人格的自勉。 下片从饮酒着笔,寄托自己对同道中人和志士佳友的无限期许,“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这里化用陶渊明《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的诗意。当年的陶渊明,在新醪酿成的时候,思良朋而不至,在东轩之下,搔首延伫。作者此时的思想感情与陶渊明是息息相通的。作者赞赏陶渊明的高风亮节,谓其是真知酒之妙理者。而对另一些人则发出指斥:“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成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又有,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治浮”。这里作者以清直的渊明自比,借对晋室南迁后风流人物的批评,斥责南宋自命风流的官僚只知道追求个人私利,不顾国家存亡大事。于是想起汉王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诗句。这是何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者的豪情壮志其实一直没有被逆境所消解,一直胸中激荡。“不恨”二句,用《南史》卷三十二《张融传》:“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加一“狂”字,笔锋凌厉,气势拏云。况周颐释“狂”有云:“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作者的“狂”,寄寓着深沉的政治涵义。最后一句“知我者,二三子”,由急而缓,由驰骤而疏荡,再次感叹知音恨少,情怀寂寞。《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本词首尾用《论语》典,都不见痕迹,恍如己出。可见其用典“化盐于水”的高妙手法和深厚功力。 此词有感叹平生之意,故常被视为辛弃疾总结生平之作。首韵感慨老境和交游零落,知己难求,加上夙愿成空,只能转向与青山相对互娱,此与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境界气度神似。下片先切题,点出思亲友之意,进入渊明之境;回首叫则显英雄本色,发老骥伏枥之感慨。人言"稼轩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此词在其狂其豪中,裹胁着抑郁无聊之气。通篇贯穿知己难求,壮志未酬而百无聊赖之意。 销魂译诗: 我怎么老了? 惆怅啊,友已飘四方, 所剩无几尚。 白发长,世事只好付之慷。 还余何事令我朗? 青山妩媚自为常, 枯槁也该当。 举酒挠头候东窗, 陶公《停云诗》后想, 此地、此时味相仿。 世人谁懂浊酒妙理藏? 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 古往今来几战场,有谁见我姿态狂? 相知不过三五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