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疑病症

 Athenauknow 2012-01-07

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某系统、某脏器有某种不适或疼痛证明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加以强化,企图用各种办法以获得别人的同情。根据其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认为自己受了"风"、"寒"、"病毒"等侵袭,患了"痹证"、"肝炎"、"肺病"、"癌症"、 "心脏病"等,主诉喉部有异物阻塞,肠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动,小虫在体内行走,或为部位不恒定的疼痛。某些病人则诉述闻到某种难闻的怪味,自身形态发生了奇异的变化等。病人可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惶惶不安,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十分重视,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对于别人的劝说和鼓励不是从正面理解,常认为是对自己的安慰,更证明自己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东奔西走,到处求医,寻求"最新" 诊断。


病因

1、性格缺陷

  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性格可为疑病症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2、恐惧衍生疑病

  见到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人家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听到别人患鼻咽癌,就会反复检查鼻咽。

3、医源性因素

  医源性影响指错误的诊断,反复检查和长期未能确诊;错误的治疗;以及医生以不恰当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对病人所起的不良影响。如医生对病情的不恰当解释,反复拉网式的躯体检查,更新换代的药物治疗等。可强化病人的疑病观,使他们认为自己的疾病很重且难治。

4、继发获益,会巩固疑病症状。

  有些疑病症状是产生于长期的压抑、处境困顿、缺少关爱。病人的身份可以获得别人关爱,获得暂时的支持,这时病人就会继发获益,疑病症状会因而会巩固下来。
 
5、社会文化对病人的影响:每个人对疾病和健康的态度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方面来自社会文化对病人的强有力影响,另一方面来自个体对疾病威胁的认识阈值。任何社会中,一个人一旦进入病人的角色,不仅会豁免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由于生病也会缓解社会对自己违反道德规范的谴责,同时能赢得更多的谅解和同情。由于对疾病威胁的认识阈值低,当生活中发生什么不快,或遭遇重大挫折时,便很容易产生病感体验,表现出疾病行为。特别是一个人难免于羞耻或内疚的痛苦时,疑病症的表达可能是自我防卫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