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六)

 快乐的不懂先生 2012-01-08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打通任脉,良药自来
    《易经》常说阴阳无处不在,对于人体来说,背为阳,腹为阴,阳对应着督脉,阴对应着任脉,一阳一阴,一条循于背后,一条循于身前。在我们的腹部有很多经脉,腹部正中心有一条经脉,统领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主管全身精血、津液,这就是任脉,可以说任脉就是阴脉之海。任有“妊养”的意思,对于女性来说,任脉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可以说“任脉相当于女性的性激素”。
    因此,凡是阴虚火热体质的人群或是患者,平时要多按摩任脉和腹部重要的穴位,保养效果会非常好。
    任脉的经气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面部进入眼眶下的承泣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
    对于阴虚火热体质者,除了在医院的治疗外,日常还要多刺激任脉,不但能改善阴虚体质,还能调节性激素的分泌,促进性功能的发达。在打通任脉的同时,如果能一并刺激督脉,保证两者都畅通无阻,则全身经脉都会顺畅起来,进而能更好地改善体质、强筋健骨。
    4.阳虚寒凉体质的养生经——温阳养生
    阳气就像人体的太阳,给我们力量和温暖,支撑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然而,一旦人体的“动力源”不足,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的现象,身体御寒能力每况愈下,而对待这种阳虚寒凉体质,当机立断的方法就是温阳。
    阳虚寒凉体质是怎么回事
    曾听一位姓姜的南方朋友经常说起,她从小就怕冷。每到炎热夏季,空调会让她不寒而栗;外出也要自备一件带袖的衣服;不到盖厚被子的时节,她也得加一层毛毯。这种“怕冷症”持续了多年,人也变得日渐憔悴。期间,她也跑过好几家医院,也没查出病因。既然没病,为什么这么怕冷呢?经过一番诊查,断定阳虚体质就是根源。
    阳气就像人体的太阳,可以给我们力量和温暖,是生命的根本。阳气是由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以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有了阳气,人体血液、津液才能在体内自由循环,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样人们才能思考,身体脏腑机能才能正常发挥,生命才能生生不息。体内阳气要是不够,身体“动力源”不足,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正所谓“阳虚生外寒”。
 
   脏腑阳虚表现
    心阳虚除了通常阳虚都会有的症状外,还有心悸、心慌、憋闷、心前区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易悲伤
    肝阳虚出现头晕目眩、两侧肋下不适、乳房胀痛、易惊恐、情绪抑郁
    脾阳虚食欲不佳、恶心、打嗝、嗳气、大便稀溏不成形
    肾阳虚腰膝酸软、多次小便或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音低且少言、气懒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阳气都会出现亏耗,正如《黄帝内经?灵枢》上说:“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但是,这位姜女士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怕冷,她的阳气为什么那么不足呢?多次接触后,我了解到姜女士从小一直吃素,不喜欢吃肉,这样身体摄取的热量当然就很少。此外,作为机车厂的员工,她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潮湿阴冷的车间工作,长期素食加上见不到阳光,导致姜女士后天脾胃运化和呼吸产生的阳气不够,所以一直怕冷而且逐渐加剧。虽然怕冷算不上是病,但是如果继续下去,就不只是怕冷的问题了。
    现代人,患有“怕冷症”的不在少数,这又是为什么呢?除了先天禀赋因素之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诱因。比如,爱美的女孩,为了保持身材,肉类食物吃得很少,甚至不吃,摄取的热量自然不足,从而导致身体“阳虚生外寒”。
    宜温热忌生冷——改善阳虚体质的不二法门
    很多女性在寒冷的冬季会感到全身发冷,手、足末梢部位尤其厉害。问问她们的经历,都曾担心过肉食吃过多而堆积脂肪,于是青菜、水果便成了她们的宠儿。中医认为,如果拒绝吃温热的食物,气血就会运行不畅,脸上就会长斑点,体内的能量就不能润泽皮肤。更可怕的是,女性的生殖系统最怕冷,一旦体质过冷,体内自愈系统就会调更多的脂肪来保温,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吃下更多的食物,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小腹部会长出肥肉。
 
   中医“寒则温之”的食补之道告诉我们,体内寒气重,一定要用温热的东西补,这样才能驱除体内寒气,养好阳气,不仅身体强壮,就连脸色也会变得非常好看。
    比如羊肉性温顺、柔和,补阳、补气又补血,食用时最好搭配凉性平性的蔬菜,如萝卜和豆腐,功效会更好。山药、黄豆芽、南瓜、胡萝卜、生姜、韭菜、辣椒等食物也可以选择,不过尽量不要凉拌生吃,最好在开水中焯一焯或是炖、蒸、煮着吃。阳虚、气虚体质者秋冬季常喝些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粥,不仅能暖身暖胃,还能补阳气。虾、黄鳝、海参、淡菜等水产常吃可以改善阳虚体质。
    有的人早晨醒来,喜欢喝蔬菜汁、冰咖啡,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早晨醒来,夜间阴气未除,大地温度尚未回升,体内肌肉、神经及血管还处于收缩状态,身体体质本来就偏凉,如果继续吃生冷食物,反倒会阻碍肠胃吸收营养的功能,久而久之,会伤胃气,降低身体抵抗力。早上第一口食物,最好是热稀饭、热燕麦粥、热豆浆和芝麻糊,再配上适宜的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这样身体才会温暖起来。
    气海一穴暖全身
    身体火力不足的人就像老化了的机器零件,根本没有办法正常运行,对于阳虚体质者来说,就是身体机能衰退的表现,而经络穴位可以说是身体的天然药库,蕴涵着强大的自我调整功能。
    对于阳虚体质者来说,气海穴就是他们的大救星。气海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不息,坚持按摩可以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可见,“气海”如果充实,则人体百病可治,永葆强壮。
    气海穴比较好找,在肚脐下1.5寸,大约二指宽的地方,和肚脐相对。但是这个穴位的按摩比较特别,需要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来揉,力量要适中,每天揉1次,每次1~3分钟。即使不是阳虚体质,经常按摩气海穴,也能达到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5.燥热体质的降火药——凉润养生
    燥气充足的人体发茂盛,燥金之气可以使万物收成。但是一旦燥气偏胜则会消耗津液,出现各种燥象,外表给人感觉皮肤粗糙、口唇干燥,身体内部也会出现阴精、阴血枯涩的症状。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热胜则肿,燥胜则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人——燥热体质者。
 
   体内燥热是怎么回事
    有一位朋友,很多年来性情一直烦躁,体温很高,别人一挨他的身体都会说怎么这么烫,手脚心尤其热。到了春秋天,口干鼻燥、皮肤粗糙,甚至连胳膊和腿都会干得掉皮屑。
    平时不是很爱喝水,除非口渴得厉害,才会痛饮一番。虽然没有抽烟嗜酒的癖好,但是工作压力大,忙起来就习惯用一些油炸类的快餐充饥,外出应酬餐桌上也少不了辛辣刺激的食物,有时还会为一些事情大动肝火,去医院看后,也吃了不少药,但没过多久旧病复发,让他特别烦恼。
    其实,从他的情况来看,他属于典型的燥热体质。那么,燥热体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都知道,一遇旱季,河水就会断流,人体的津液好比身上的河流,当燥邪侵袭人体,人体内的“河流”即津液就会加倍地消耗,津液代谢失常,必然会导致机体发生障碍,于是出现口干鼻燥、皮肤干裂、干咳、大便干结等燥邪病证。
    燥与肺脏相应,肺是主管津液输布的,只有肺好好地工作,津液才能顺利地走完它复杂的运输旅程。而天生娇嫩的肺,喜润恶燥,一遇到燥邪就会出问题,引发口干舌燥、干咳少痰或是大便干结等症象。不仅如此,燥热体质者除了外表给人粗糙、干燥的感觉外,身体内部也会出现阴精、阴血的枯涩。正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如果此时对于身体发出的一些小信号视而不见,继续放弃调养,甚至还会发生气喘、气急、呕吐、胸闷等症象。
    燥热时节,吃点败火的东西
    一到春天,周围好多朋友都会有出鼻血、嗓子干哑、长口疮等现象,这是因为春天气温由冷转暖,阳气开始上升,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变得躁动起来,容易出现春燥,再加上春天气候干燥,天气反复无常,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容易出现问题,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生理机能失调而引起“上火”症状。
    这个时候,吃点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还有清热、疏通肝气、健脾和胃的功效。最好的吃法是和肉末一起汆汤,熟了稍微放点盐和味精即可,不过一定要吃得清淡爽口。燥热之物一定要忌食,否则就是雪上加霜,如羊肉、狗肉、排骨等都要少吃。巧克力、果脯也是产生“内热”的源泉,也在忌食之列。
 

    春天做好了防燥工作,也不能完全高枕无忧,燥也是秋天的主气。所以春秋季节,经常有人眼痛得厉害,甚至想睁也睁不开,直掉眼泪,这就是由燥热引起的眼疾。打个比方,有风的时候,晒在外面的衣服,甚至会比烈日炎炎的天气干得还要快,这就是说,风可以让水分蒸发得更快,而濡养眼睛的眼泪也逃不掉这种邪气的干扰,平时要是疏于保养,就会由最初的眼睛干涩慢慢变得视力模糊、眼睛疼痛,严重时还会引起角膜炎、青光眼等病症。
    有位朋友上班时长时间对着电脑,再加上最近熬夜看球赛让双眼更疲倦干涩,看球时还吃了不少薯片、虾条等辛辣食品,休息不足,就更为燥热。所以说,有类似问题的朋友,一定要多吃凉润食物,比如秋梨、柿子、百合、银耳、藕、竹笋、荸荠、菱角等,还要多喝开水,保证睡眠充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推荐一道简单易学的生地粥,它非常适合平时工作忙碌、眼睛疲劳的人。方法是用生地黄加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反复煮两次,将沥出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加入煮好的米粥拌匀即可。不过吃任何补药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堵住燥热的大门——曲池穴
    在夏季刚刚进入秋季的时候,湿气虽然退了,但是气温还没有降下来,可以说是温燥弥漫,此时按摩曲池穴、迎香穴可以滋养肺气,缓解干咳、口干、口渴等不适,还能预防鼻炎、咳嗽等难以治愈的呼吸系统疾病。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弯曲胳膊,肘尖和肘外侧横纹的中点处即是。曲池常用来泻热,有些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上遇到解不开的疙瘩时,心情容易烦躁,这时,放下所有的私心杂念,按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拨动,直至有一种酸胀或疼痛的感觉,用心坚持,过不了多久心自然就会安宁了。按摩这个穴位最适合在每天中午1~3点,因为此时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时候。
    6.寒湿体质的祛湿丸——风温养生
    在自然界中,潮湿之处多无风,而有风之处多无湿,因此,风可散湿,风可化湿,风能胜湿。而湿多必寒,对于寒湿皆有的人来说,最有效的祛湿法就是风温。此法可以增强人体阳气,激活人体巨大的自愈潜能,做到这些,自然身心安康、百病不扰。

   寒湿体质是怎么回事
    每年一到夏天,总会听到这样的事,身边好多人都会感觉恶心、腹胀、关节酸痛、脚肿,严重时还会发生感冒、胃肠炎、中暑等病症。虽说他们不少人也注重防暑降温了,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与他们自身的寒湿体质有很大关系。
    这些人往往每到夏天都会抱着大冰糕猛吃,餐前或餐后也会大量进食冰冻水果或啤酒等冷饮,要知道,贪吃冰凉生冷食物,就相当于在体内开了个大冷库,长此以往,寒邪就会在体内安营扎寨。
    开始的时候,人们总认为,既然我没有不良反应,就可以对其置之不理。但事实并非如此,身体五脏六腑中的脾喜燥恶湿,如果湿莫名其妙地增多了,脾就会有压力,就会不好好干它的本职工作——生化气血和运输气血,当脾真的发“脾气”了,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恶心、腹胀、腹泻。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在雨水多的时节,寒邪会更加猖狂。因为,当寒邪与湿邪相互勾结,就会把体内的阳气打败,阳气一旦受损,温阳身体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气血就会在经脉里发生“凝结”。
    这就好比车辆拥堵的道路,车行不通畅,就会处处亮红灯,对应到人体,就会产生疼痛等症状,要不为什么有“不通则痛”的道理呢?另外,湿邪这个东西和水一样,特性就是往低处流,如果多得超出了限度,就会出现水肿的现象,会引起浑身困重、四肢懒懒散散、不想干活的症状。因此,不要因为一时的享受而给身体带来负担,提早预防才是关键。
    益气补血——祛寒湿的根本
    体内有寒湿就要给身体补足血,血液充足了,身体才会觉得温暖,体内的寒湿也就无立足之地了。寒湿没有了,就不会出现浑身疼痛、长痘、长癣等问题。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打通了经络这个通道,气血就可以在经脉中自由地运行,全身组织器官也会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生命才会健康。
    对于寒湿体质来说,避免或是消除寒湿之邪的纠缠,就要坚持每天刺激血海,可以使肝脏祥和,气血光辉。因为肝主藏血,呵护了肝,就是照顾好了人体的血库。血海这个穴位比较好找,用掌心盖住患者的膝盖骨,五指头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即是此穴。可以在每天中午饭前和饭后按揉此穴,两侧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按揉2分钟左右。
    当然,可以养足血液的穴位还很多,像膻中、关元、三阴交、气海等穴都有此功效。
 
   健脾养肝是保证血液生成、运行和供应的重要原则,“气”的充足是血液生成的前提。可以补血的食物有很多,比如黑米、芝麻、莲子、牛奶、乌鸡、羊肉、猪肝、猪血、羊肝、驴肉、黑豆、黑木耳、胡萝卜、菠菜、黄花菜、芹菜、番茄、桂圆、甲鱼、海参、荔枝、桑葚、蜂蜜、红糖等,还有一些补脾的食物可以间接地起到补血的目的,比如芡实、山药、红枣等。
    多吃温热食物,也是个好方法
    为了更好地调养寒湿体质,饮食祛寒也是个好方法。一般来说,最见效的食物莫过于辛辣、温热的东西,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高热量的食物都可以排寒。在这里要为大家推荐一种驱寒作用极强的食物——生姜。
    烹制菜肴的时候,放些姜片或姜末,不但味道好,也驱腥。其实,生姜内所含的辛辣和芳香成分,有着重要的驱寒、发汗、止呕、解毒等功效。人体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泡上一杯姜糖汤饮服,可驱散寒邪,增进血液循环。不过服用生姜时,一定要切记“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这个道理。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调整饮食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少吃生冷瓜果,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体弱多病的人更不能贪吃冷食冷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