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养猪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乐山老杨 2012-01-11
生态养猪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1 现状 1.1 技术服务设施薄弱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养猪小区注重了圈舍等生产设施的建设,而没有或不完善相应的配套技术服务设施。例如没有人工授精设施.配种改良操作无法进行:没有诊疗设施,无法实施检查、诊断、手术等治疗操作:以农户为生产单位运转.生产过程中猪多、人杂,管理工作跟不上,农户我行我素,陷入“新猪舍、老喂法”,这样猪源头的生态性漏涮。
1.2猪舍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区在进行生态养猪小区的选址时,不注意养猪小区对环境的影响,也没很好地注重区内的生产、防疫布局。在猪舍选址及布局中注意避开了周围环境对养猪生产的不利影响,而忽略猪场本身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当前提出科学生态养殖,其目的是一利产品质量提高,二利可持继发展,加强防止猪场给周围环境带来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性的污染及危害尤其重要。如猪携带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猪场排泄物中的二氧化硫、氨气、臭味等有毒有害气体:排泄物中存留的大量氮、磷、铜、锌重金属、药物等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小区内规划也不够严谨和科学.有的小区养猪户猪舍距离不够,靠得太近,没有隔离措施:猪场污水排放不集中;生产区与生活区安排不尽合理,给生产管理造成不方便。
1-3 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养猪小区是各类小区中污染问题最突出的。年存栏3 000头的养猪小区年排粪约为2 200 t.年排尿约为 1 000多吨,加上冲洗污水排污量可观。目前绝太部分养猪小区粪污处理设施不全或没有. 固体粪便随处堆积,污水明沟排放到河道、沟渠。对环境的较严重。
1.4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有些养猪小区t分简陋,没有围墙,人员随意进出,带人疫病的风险加大;有的小区内道路是土路,雨天泥泞、晴天飞尘;有的小区道路设计不合理,净污道不分或根本就没有设计污道,进出小区一条道,防疫环境难以保障。
1.5 防疫设施设备不到位很多养猪小区没有消毒设施,人员进出频繁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小区没有病死猪尸体处理设施;没有病畜隔离舍及时隔离病畜,和健康畜同群加快了疫病的传播,群体抗病力下降,加大了疾病发生的频率。
1.6 从生产过程确保畜产品质量还不够严密虽然很多养猪小区实行了不同程度的统一管理和监控.但措施还不够严密.管理不系统.生产环节还有很多漏洞,影响猪肉品质。如生态小区内生产猪的来源整齐化要求不高:在饲养过程中强调猪病的预防重于饲养管理:强调使用促生长的饲料而无视有利于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饲料:在疾病控制上.强调防治而轻视有利于猪健康的养殖,存在疫苗和抗生素的滥用。
2 对策 2.1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行政管理标准化养殖小区由于公共设施投入较大,县乡村各级都要根据中央在养殖上的投入.再相应配套投入。县级按文件规定应该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来理顺对养殖业的扶持,把国家、县乡的投入落到实处。县乡村要按统一一的要求规划建设好生态养猪小区公共设施.要让相关农户主动调整好土地.使小区的内外整齐化一,科学规范;要从当地农村经济、生产基础条件出发,农户自愿参加的原则来组织建设生态养猪小区。就目前中国的养猪业现状看,主要还是以小规模的散养农户为主体.猪肉的市场价格波动大,要根本解决问题,提高养殖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得靠国家、地方长期对养殖业的投入。乡镇在生态养猪小区建设中其行政管理主要是,搞好规划,服好务。提倡标准化生产工作,即要求集中汇报、分片柃查,依靠科学,相互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乡镇工作的督查力度,让乡镇感觉到抓畜牧产业生态标准化生产是以后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责任重大,形成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良好氛围。
2-2 加强行政及技术服务国家行政部门应从新品种推广、饲养技术(包括疫情、病害预防、新技术培训等)和市场需求信息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建立一批大型的精深肉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养殖效益的提升,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加大对生猪收购、屠宰、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防止个别经营单位、屠宰商垄断经营。压级压价,损害养殖户利益。
2.3 加强小区的合理选址及内部的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应建在村庄的下风向.且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地方。应距公共场所或其它畜禽或养殖场500 m以上。公共设施方面达到川电保证.道路便利,水源充足、且水质符合养殖要求。养殖小区整体建筑布局要科学合理。分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三大部分,人员、畜禽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一流向。养殖小区还要有兽医诊断实验室和病畜禽隔离室,负责小区内畜禽疫病诊断。小区应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大门设消毒问.猪舍门口设消毒池;建立定期消毒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
2.4 建立排泄物的处理系统猪粪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1堆肥处理进行好氧发酵,产品腐熟度高,易于储存减少臭气散发,防止养分损失:沼气发酵沼渣含有大地的有机质,废渣还可以返田增加肥力,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板结,减少化肥的用量;(2)直接返田处理增加土壤肥力而提高作物产量,实现资源化利用;(3)开发低污染日粮.少用或不用添加剂.从根本E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也可几种处理随实际情况结合使用减少污染,另外按土地面积决定养猪规模,猪粪尿收集在封闭的集粪系统内,其容量应达到收集、堆沤8个月期问的粪尿,再施放到土地上。
2.5 建设完善的技术设施及技术服务体系由动物保健组织对每个猪场使用抗生素情况、生产情况、疫病流行和防治情况进行访问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督促养猪者遵守禁令.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兽医卫生服务水平。兽医要对负责的猪场每日至少巡查一次。检查疫病情况,并作好详细治疗记录。各级兽医及兽医部门都要及时为保健组织提供猪场的发病、治疗及用药情况,为猪场提供饲养管理至疫病预防的全程服务。人:【授精设施.配种改良操作尤法进行;没有诊疗设施,无法实施检查、诊断、手术等治疗操作。
2.6 选用对环境及肉品无影响的新型饲料青绿饲料是一类来源广泛的饲料,包括各种牧草、蔬菜、水生饲料、树叶和野菜等。建立青绿饲料种植基地大量种植一些高产优质的牧草(如紫花苜蓿)和饲料作物(如饲用玉米)等。合理利用农业加工副产品主要包括粮食加、油料作物加工和制粉、制糖、酿酒的副产品,是农村养猪的主要饲料 “糠麸类饲料” 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特别是抗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饲料.寻找在畜体内没有残留的替代饲料.如卵黄抗体添加剂、益生素、寡糖、酸化剂等来替代高铜高锌添加剂.以此提高猪肉品质。 3 结语 生态养猪小区是我国一种新型的集约化养猪的方式.在起步阶段只有很好地解决上述政策, 及技术上的问题.生态养猪小区才能健康地发展.才有可能在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的基础上寻找一条中国特色创新型生态养猪的先进模式.确保养猪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在丘区大力推广生态养猪技术
 
——关于现代养猪模式的探讨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呼声很高的一种养殖模式,是现代养殖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风味越来越重视的今天,生态养殖业无疑具体很好的发展空间,下面,笔者结合工作所在县养猪业发展实际,提出几点意见,与同行互相学习。
一、生态养猪技术的基本概况
生态养猪不同于水泥地面、封闭式、高密度、抗生素大量使用、排放大量粪污的传统饲养方式,它是采用锯末、作物桔杆、土壤混合一定比例的微生物制剂——益生菌来垫圈养猪。生猪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它的粪尿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或转化饲料。粪便所提供的营养使有益功能菌不断繁殖,形成高蛋白的菌丝,猪食入后,不但利于消化和提高免疫力,还能使饲料转化率提高,从而降低料肉比,且提升猪肉品质。是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回归自然的新型生态养猪模式。发酵床养猪技术起源于日本民间,目前,我国该项技术还处于引进推广的起步阶段。该技术将猪只排泄物的无污染处理与养殖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源头上实现了养殖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不仅改善了养殖环境,增进了生猪健康和畜产品安全,而且不需要额外占用土地来处理猪只排泄物,消除了二次污染,提高了养殖收益。
二、县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中央省市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我县的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年出栏生猪近200万头,生猪养殖大户突显,年出栏1000头的养殖大户58户。生猪产业发展势头喜人,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也让人十分头疼,许多养殖户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苦于粪污处理投入大,并且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因而导致养殖业主不愿意或者只作简单处理,而强制养殖业主进行粪污处理,影响养殖业主的养殖业主的积极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粪污的处理是制约生猪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有一位专家说过,治理养殖粪污的最好办法是变“粪”为宝,而发展生态养猪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我县隆君“零排放”养殖公司和明兴农业有限公司均引进生态养猪技术,在发酵床中接种并大量培植有益菌种,在猪舍内创造一个与周围环境一致的生态自然环境,使猪只对环境的适应性得以强化,能有效地抑制外界病源菌侵入,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减轻应激现象,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用药,从而提高猪的品质和质量安全。
三、在我县发展生态养猪的前景
该生态养猪技术一是能节约能源,我县是人口大县,虽然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而生态养猪整个生产过程中不用冲洗圈舍,每头猪每天用水量节约90%以上。同时利用生物热能提高冬季舍内温度,克服了冬季寒冷对养猪的不利因素,。二是能保护环境,运用该技术后,不再需要对猪粪尿清扫排放,也就不会形成的大量污水;没有废弃物排出养猪场,真正达到养猪零排放;猪舍里不会臭气冲天。三是循环经济,该技术用锯末或秸秆作为猪舍垫料,吸附粪尿后的秸秆通过发酵而产生的优质有机肥又能作为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资料,实现“种植—养殖业”的互补和资源再利用,同时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四是省料高效,猪舍通风透气、温湿度均适合猪的生长,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猪达90公斤的平均饲养期可以缩短10-15天,且省料30%左右。五是能提高效率,该模式结合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一个人可饲养800-1000头肥猪,100-200头母猪,劳动效率提高1倍以上。六是能提高品质,猪只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抵抗力增强,不易生病,减少了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对目前我国复杂的猪病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本解决了猪肉的药物残留问题,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既适合于生猪散养户,也适合于大中型养殖场和企业。对于散养户而言,垫料构成简单,猪舍面积小,原料容易找寻。猪出栏后,可以将用过的表层垫料一同更换,既能够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更换的垫料还可作为优质生物有机肥使用。对于大中型养殖场而言,省去了传统养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粪污处理系统投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更换出的垫料,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出售,效益较出售生猪粪大为增加。
三台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不足,因此在三台县发展节约型生态养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该生态养猪技术显然符合我县的县情,若该养猪在我县广泛推广,势必促进我县生猪养殖跨跃发展,带动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张绪涛)
 
山东省自然养猪法的实践
山东省自然养猪法的引进主要源于三大途径:
“懒汉养猪法”曾在山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早在 1993年,以山东农业大学李铁坚教授为首的我省农业专家们在总结国内外农村养猪技术基础上,改进和创立了投资少、见效快、造价低的“新式大棚养猪法”,也叫“懒汉养猪法”。该法主要采用垫料喷洒亿安奇乐(当时称EM液)菌种,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垫料仅20cm左右,加之受配套技术的限制,未能普遍推广应用,但为后来自然养猪法的全面推广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韩国自然农业概念”的引入找到了限制该法推广的核心问题 2006年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向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同志推荐吉林延边引进的韩国发酵床的做法。张高丽书记做了“加快研究和推广自然养猪法,以惠及山东广大农民”的重要批示。2006年6 月,我省组织相关人员赴吉林延边就“自然养猪法”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成立了“山东省自然养猪法专家组”,在肥城、枣庄分别建设了标准化的自然养猪猪舍,先后对菌种培育、猪舍设计、垫料选择、发酵床建设与管理、生猪全程饲养工艺、不同季节猪舍环境要求等进行了研究,并在猪的生长发育、猪肉质量、经济效益对比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省外专家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找出了限制该技术推广的核心问题。
“日本发酵床技术”的引入提供了推广模式参考在我省进行“自然养猪法”系列试验的过程中,我省养猪业者也自发地引入了日本发酵床技术,专家组也将其纳入试验研究的范围。并在参考日本发酵床推广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畜牧系统优势,确定了山东自然养猪法的技术推广方案,走市场化推广模式,发挥企业的推广主体作用。
推广:各地迅猛推进
2008年9月,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广自然养猪法的实施意见》(鲁牧畜科发[2008]14号文),对自然养猪法推广意义和应用现状,推广的指导思想、原则与任务目标,具体推广方案及组织工作措施等进行了全面阐述。目前,不仅全省17个市地自然养猪法迅猛推广,还吸引了全国 20多个省份的参观学习。
推广普及速度较快两年多的时间,各级畜牧部门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使自然养猪法得到迅速普及应用。到2008年7月底,全省采取自然养猪法的场户达到2222个,养猪发酵床总面积到143.04万平方米,自然养猪法存养生猪121.62万头。其中临沂市发酵床面积达到38万平方米,存栏生猪 30.5万头;烟台市发酵床面积 19.52万平方米,存栏生猪 16.26 万头;沂水县 500平方以上的标准化自然养猪法养猪场户84处,建设发酵床12万平方米,环保养猪存栏 8.6万头。全省呈现出从南向北、从东向西快速推进的势头。
推广应用主体多元去年下半年,我省先后两次组织召开现场会,宣传推广自然养猪法;各市县畜牧部门在组织参观考察、指导设计施工、开展技术菌种服务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不同规模的养猪生产者,对自然养猪法都表现出极大兴趣。莱阳龙大集团是一个生猪一体化企业,现已应用自然养猪法改造猪舍 4.5万平方米,存养生猪3万头;诸城市是我省生猪养殖比较集中的市县,采用自然养猪法的中等规模猪场已达104个,发酵床面积 3.76万平方米,年可出栏生猪10 万头。
推广条件逐步完善省畜牧兽医在开展试验、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出版发行了《自然养猪法实用技术手册》,截止7月底,省畜牧兽医总站与各市县举办培训班468期,培训畜牧系统和养猪场户技术人员 4.19万人次,为自然养猪法推广提供了技术人员支撑;在引导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推动了发酵菌种的专门化商业生产,形成了菌种生产供应内外结合的局面,有效降低了应用成本;大部分市县都扶持建设了示范场区,培养了自然养猪法技术骨干,自然养猪法示范指导更加及时有效。
实践:实施六大创新
自然养猪法专家组进一步吸收传统规模养殖中优秀的元素,并针对自然养猪法的特点和传统规模养猪的难点提出了一些创新措施。
自然养猪法理念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养猪业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都试图实现最终的一体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而目前,相对于产业化发展的家禽业,整体实现猪业的产业化还比较遥远。当前我国养猪业面临着“质量安全、效益提高、环境治理和人才支撑”四大难题,直接表现出来的药物残留、能源缺乏、饲料短缺、疫病频发、环境污染、人才匮乏等,已成为限制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同时我国养猪业也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农户散养正迅速消失。二是年出栏 50-3000头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蓬勃发展,形式多样,急需规范;三是大型集约化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含量、设施设备等全面提升。所以,规范和引导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小规模养殖将是下一步政策实施、行业管理和技术推广的重点。倡导“自然养猪法”,让已经成为养猪中坚力量的中小规模养猪,可以再次焕发出新的应有的活力。
猪舍设计观念创新传统猪舍为猪考虑太少,整体而言猪舍不是为猪设计的而是为人设计的。譬如我们标准的双列式产房,24个产床,有三条共 64.8平方是为饲养人员1人所设计,其所有工作时间加起来不足5个小时,而我们的生产母猪仅有 1.32平方/头,哺乳猪0.2平方/头,它们却要待 24小时。我们承认现有情况下自动喂料还难满足的情况,允许保留1个喂料的过道,将两个清粪的过道还原给哺乳仔猪,养相同的猪其所占面积哺乳猪可达到0.44 平方/头。相同类似情况仍在保育舍发生。
发酵床应用模式创新发酵床的利用可分几个层次的应用模式:一是猪直接在发酵床上饲养,也就是大家普遍了解的这种方式。二是某些猪在发酵床上,其他猪不在发酵床上(如设计的对尾式自然产房,解决了母猪和仔猪需要温度不一样的矛盾),或者是猪在某一个或几个时段在发酵床上生活(如设计的一体式妊娠舍,配种及之后 28天在单体栏内饲养, 28天后进入发酵床上饲养。三是猪完全不在发酵床上生活,发酵床仅起到诸如粪便处理达到零排放或提供生物热的作用。这些在山东都有成功的试点。譬如烟台龙大集团有些环节还是采用传统饲养工艺,仅仅加强干湿分离,减少粪污产生量,同时建立专门的垫料发酵车间 (设置垫料发酵槽和污水槽),粪便直接推到垫料发酵槽上,用污水调节垫料湿度,机械进行垫料搅拌,完全达到了零排放,效果很好,也应属自然养猪法。
垫料选择技术创新摸索出了按照“碳氮比”结合各种原料的物理特性(吸水性、透气性等)进行垫料原料的筛选技术,拓宽了垫料原料供应渠道。研究发现,碳氮比大于25:1的原料(一般指农副产品)都可以作为垫料主要原料。而碳氮比小于25:1的一般作为新垫料制作过程中“启动剂”,也可以作为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差时的“营养调节剂”。碳氮比越大的垫料原料,发酵床使用年限越长,碳氮比越小,发酵床使用年限越短。
垫料制作方法创新推广之初,发酵床养猪仅仅有一种分层垫料制作方法和一种均匀垫料制作方法。我省自然养猪法专家组综合利弊,在原有基础上,又创新推广了利用成品菌种的几种垫料制作方法:一是表层发酵层的分层垫料制作法,下层铺设秸秆,上层制作与菌种均匀混合的发酵层。二是根据垫料原料的比例分层垫料制作法,如“ 1/3锯末+2/3稻壳”的垫料组合,就是1袋锯末、 2袋稻壳平铺一层,撒入菌种与营养辅料的预混剂简单翻耙,调整湿度,一层一层地制作。
健康管理思想创新自然养猪法秉承全进全出的健康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养猪业者尽可能做到:一是设置专门的引入猪的隔离观察舍(栏、圈)和病猪隔离舍(栏、圈)。从场外引入猪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同时辅助相关措施,稳定后健康猪只才能进场内发酵栏舍;病猪隔离舍收治有治疗价值的病猪。二是倡导猪体内外微生态控制。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圈舍和发酵床的维护,使猪体外保持良好的适合猪只生长生活外环境。同时,利用微生态制剂、饲用酶制剂、发酵饲料、活性生物肽、中草药、植物提取物、功能性寡糖、免疫多糖、有机微量元素、核苷酸、饲用氨基酸等各类绿色营养调控方式维护好猪只体内微生态环境。三是实行健康因子监测。要求饲养员、临床兽医要每天定期检查每头猪只的健康状况,根据健康指数、温度、湿度等指标对猪只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及时转出健康状况不佳且可能威胁其他猪只健康状况的猪只,使生产区始终保证存养正常健康的猪只。四是脉冲式给药进行防治。(周开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