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行业介绍
发表时间:2011-11-04 10:39:31 来源: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
1.PTA的基本概念与用途
PTA是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的英文缩写,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广泛运用于化学化纤、轻工、电子、建筑等领域。
在上游产业中,PTA的源头是石油,石油经过加工后生产出石脑油,石脑油经过相应的工艺提炼出PX,PX经过氧化、结晶、分离和干燥等步骤,逐步生成出粗对二甲苯(CTA)和PTA。在下游产业中,PTA与乙二醇(EG或MEG)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得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也可与1,4-丁二醇和1,4-环乙烷二甲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酯,目前PTA的主要下游产品是聚酯纤维。
2.世界PTA行业的基本情况
2.1 世界PTA的产能及分布
20世纪80年代,世界PTA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日本、欧洲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聚酯生产中心向亚洲的转移,全球PTA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0~2009年间,全球新增的PTA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亚洲,亚洲PTA生产能力在全球所占的比重也从1991年的39.5%提高到2009年的74.56%,增加了35.06%。预计到2012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0%。同期,位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产能比例将从45%上升至57%。亚洲PTA产能近年来保持7%以上的增长。但从2008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多数区域开工率大幅下滑,大都维持在75%左右,供给总量受到影响,减少较大。
表1:亚洲PTA产能分布情况 (单位:万吨)
国外PTA的主要生产商有38家,产能为2072万吨/年。
表2:世界PTA主要生产商 (单位:千吨)
2.2 新增PTA产能变化情况
继2009年出现新增产能释放高峰之后,预计2012年也将出现产能释放的高峰。全球PTA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装置的规模、区位优势将逐渐淘汰其他国家的一些落后老装置。
表3:2008年以后PTA新增产能 (单位:万吨/年)
表4:2008年-2010年要关闭的PTA产能 (单位:万吨)
3.我国PTA行业的基本情况
3.1 我国PTA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PTA的生产起始于1982年,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从国外引进了PTA的生产技术并建成了3.6万吨/年的生产设备,在经历了十余年的生产后,该设备由于老化并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等原因于1998年停产。此后,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公司也引进了PTA生产技术,并陆续建设了PTA 生产装置。在本世纪初,我国的PTA 产量仅为200余万吨,消费量不足500万吨,但随着国内需求的急剧增加,国内产能也随之迅速增长,我国PTA 产业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2004年我国PTA的需求量首次突破了千万吨大关,产量也提高至400余万吨,较2000年翻了一倍左右。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内PTA 产能进一步增长,2010 年,国内PTA产能已达1,636万吨,我国PTA产业进入了发展中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PTA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能的近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和消费国。
3.2 我国PTA行业的基本情况
3.2.1 我国PTA生产企业的分布
从地区布局看,由于PTA 行业在原料供给方面高度依赖原油,而下游需求方面主要集中于化纤等行业,因此,为保障原料供应和降低物流成本,PTA 企业大多选址于石油产地和国内化纤生产基地附近。目前,我国PTA 产地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辽宁等省份。到2011年3月份,我国PTA产能分布情况:浙江455万吨、占28.33%,江苏289万吨、占18%,辽宁260万吨、占16.19%,福建210万吨、占13.08%,广东150万吨、占9.34%,上海100万吨、占6.23%,其他172万吨、占10.71%。
3.2.2 我国PTA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2005年及以前,国内PTA 来源主要分三块:进口、民营、中石化,其中进口占比超过50%。随着民营及外资的进入,PTA 产能扩张相当迅速,目前民营、合资已占主导,PTA 的进口依存度已有较大幅度下降。目前国内主要PTA生产企业及产能情况如下:
表5:我国主要PTA生产企业与产能 (单位:万吨)
3.3 国内PTA产能供给变化情况
2002年以后国内PTA产能增长迅速,从33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496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44.17%,同时,PTA产量也随着产能不断增长,从2002年的245万吨猛增至2009年的1050万吨,年均增幅约31.17%。特别是2006~2010年,国内PTA产能累计增长达800万吨以上,翻了一番,远高于当期聚酯消费量增长。进口依存度虽逐年下滑,但由于进口产品仍有较强的竞争力,进口量一直保持在600万吨左右。2009年我国PTA的进口量同比减少16.9%,为500万吨。我国PTA进口量的96%来自亚洲地区,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是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泰国、日本、伊朗等。我国2009~2010年PTA还有计划投产,有的是2009年正式投产的项目,还有的是在2009~2010年之间投产的项目,届时国内陆区PTA总产能有望超过1600万吨/年的水平,到2011年以后,中国PTA产能将达到颠峰,2011年后中国自给率将提升到80%以上。
表6:我国历年PTA供需情况 (单位:万吨)
3.4 国内PTA需求变化情况
3.4.1 下游聚酯产能变化情况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重重困难之后,受到政府刺激经济计划的驱动,2009年信贷环境开始好转,2009年国内聚酯产量小幅增加。1~9月国内聚酯产量约1440万吨,较去年同期高4%,预计全年将达到1950万吨,较2008年高70万吨(4.3%)。受全球性经济低迷的影响,2008年全球纤维产量比上年下降4.6%至7127万吨。这种下降的趋势可以从中国纺织品出口统计数据中得到明显的印证。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为7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近11%。据估计,到2011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为2400亿美元,年均增速为8%。
2009年、2010年国内聚酯新增产能不多。在2008年增长近180万吨聚酯新产能的基础上,2009年我国又新增10套大聚酯生产线共计产能142万吨 ,包括一部分老装置适度扩容后,2009年底时聚酯总产能达到2463.4万吨,产能增长6%左右,其中大聚酯(20万吨/年以上)1879.4万吨。2010年里预计仍有8套装置有望投产,产能增加160万吨左右。
表7:2009年我国聚酯生产企业及产能 (单位:万吨/年)
表8:2009-2010年中国聚酯及配套扩能计划表 (单位/万吨)
3.4.2 下游纺织需求变化情况
2009年1-8月布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1%,纯化纤布产量累计同比下降4.0%。2009年1-8月份纱产量累计同比增长7.72%,纯化纤纱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1.23%。纺织品出口形势仍不乐观。2009年1-8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1049亿较去年同期下降12.1%;从广交会成交来看,服装及衣着附件下降15.2%,纺织品成交下降7.9%;考虑货值的下跌,出口的实际量下滑的幅度不大。 文件下载: PTA行业介绍.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