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筋柔骨正疗法

 天河君 2012-01-11

自我筋柔骨正疗法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我们生命主观的规律,人人得病看医生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找医生不一定能看好我们自身的病,因为医生看的是病,而不是我们的生命。自身变化而生成的病只有我们自身最了解,所以说求医不如求己。如果我们能学会自防自愈,自己做自己的医生,那我们就会少得病不得病。要想自防自愈就要先了解人体的规律和疾病产生的原因。

病是日积月累来得,久积成瘀,久瘀成灶,久灶成病,久病成癌。我们如何来维护生命健康呢?《内经》里有一句话能让我们明白:筋柔骨正,气血自流,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我们只要把健康之道立足于日常生活之中,持之以恒,通过运动锻炼保持

人体筋柔骨正,自然就能健康长寿。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颈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歌赋示意:即肚子病,在“足三里”穴;腰背痛在“委中”穴;头颈痛在“列缺”穴,面口痛在“合谷”穴。如果不想去医院进行,那就直接按摩敲打以上这些穴位。

。①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②委中穴

位置: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祛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③列缺穴

位置:人体的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

主治:指压该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针刺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痛,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解除颈部疼痛不适症状。

④合谷穴

位置:拇、食指掌骨之中点,稍偏向食指侧。

主治:疏风解表,通经活络,镇静安神、通利五官。适用于头昏脑胀、口眼歪斜、咽喉肿痛、头痛、牙痛、耳鸣、发热、神经衰弱、手臂疼痛等病症。并可防治感冒。

2对治疗落枕十分有效的落枕穴

落枕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为落枕穴。

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

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当归五加皮粥:当归20,五加皮15,羌活6。上药水煮,去渣取汁,人粳米100煮粥食。

3治疗肩膀酸痛

肩井穴位于脖子根部与肩头连接线的正中央。一压肩井穴,就会感到十分舒服的压痛(压时的痛楚),很容易就可找到。还可夹紧腋下,手指并拢于另一边的肩上。此时,刚好中指接触之处即为肩井穴。

肩膀的酸痛扩及背部时,指压天宗穴即可见效。天宗穴是位于肩胛骨正中央的穴道。在肩膀背侧,左右皆有三角形的骨,即肩胛骨。

以指触摸肩胛骨的中央,应可感知骨变薄而形成的凹陷之处,压压看,若感到刺痛,即是天宗穴。以刺激其它的风池穴、天柱穴看看。

4颈椎的自我治疗方法

①颈部运动:头向前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倾十次,向右倾十次。然后缓慢摇头,左转十次,右转十次。

②摇动上肢:左臂摇动二十次,再右臂摇动二十次。

③抓空练指;两臂平伸,双手五指作屈伸运动,可作五十次。

④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⑤穴位按摩

用指揉及掌揉法按揉颈、肩、上背部肌肉1020遍,以有轻微酸胀痛,使肌肉松弛为度。按揉风池、肩井、天宗、大杼、风门及阿是穴(痛点)1-2分钟,以酸胀为度。

5、解决头痛的几个穴位

头痛的问题是现如今很让人烦恼的问题,它们种类很多,有全头痛、偏头痛、巅顶痛、前额痛、神经性头痛、后头痛、神经官能症头痛、糖尿病头痛等,可谓门类齐全,花样繁多,想起来都让人头疼。

解决头痛问题,这几个穴位最好用:合谷穴、太冲穴、太阳穴、风池穴、阿是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主要作用是祛风解表、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几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解决。大家注意了,这可是合谷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我们身体里的止痛片,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原因造成的疼痛,都可以用大拇指用力掐按合谷来止痛。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通经活络、醒脑开窍、镇惊宁神。

合谷穴与太冲相配,很有说道。你看,合谷在手上,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处,太冲在脚上,在脚大拇指和食指中间,这两个穴位,两只手上各有一个,两只脚上各有一个,共4个,中医里把这两个穴位合称为四关穴。这有点儿像边关的哨卡,两只手和两只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可以算是边疆了,在那儿设立关卡,对保卫身体这个国家的平安非常有必要。合谷属阳,主升,行气,太冲属阴,主降,活血,两个穴位相配,一阳一阴,一气一血,一升一降,一腑一脏,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穴位处方,协同作用很强。这也是四关穴的显著特点。四关穴这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的关系,使气血升降协调,阴阳顺接,共同发挥调理脏腑、平衡阴阳、通达气血、平肝熄风、祛风止痛的功效。

太阳穴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穴位,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太阳在哪儿。太阳是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使人返老还童。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对太阳进行按摩效果会好。按摩太阳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太阳穴的主要功能是祛风通络,所以头部的病症,如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疼等,都可以用太阳治疗。

一、人体筋

筋与脉并为系。相互关联的循行体系,主要约束骨骼、调控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经筋,即人体筋肉系统之缩称。以十二经筋为核心。包括人体全身、肌肉、肌健、筋膜、韧带等的机联体结构。是机体的庞大组织。发挥“维络周身”维护机体,护脏固腑,保证躯体正常“趋翔”活动等。

十二经筋的走向及分布,基本上和十二经脉的循行相一致。但是,十二经脉有顺逆之不同,而经筋走向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在踝、胭、膝、臀、腕、肘、腋、髀、颈结聚,终结于头面等处,沿行于体表,不入内脏,而与他经相结。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盛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关节,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

1、筋的作用

筋的作用:通行气血,沟通上下、内外,应天序、护脏腑,联属关节,主司运动。体现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

 

2、筋对人体的影响

经筋是庞大的软组织结构平衡体,是人体一个大系统。经筋内著藏经络、神经、血管、淋巴等系统(经筋系统内部是一个大循环,由多系活性的、协控的微循环系统所组合成的大系统。与骨骼系统、脏腑器官等形成人体有机活性态整体巨系统结构。其功能运作良好,身体就能保持健康。

俗话说:筋长则寿长。筋要变短,命则难长,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健康、寿命与筋长紧密联系。比如我们调查百岁老人,大多都有盘腿坐的习惯,保持了筋的柔韧性。可以说,盘腿而坐是一种安全的、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的坐位拉筋法。无论是佛家、道家、还是瑜伽都倡导这种方式,其原理就在于筋在保持身体健康和长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筋在人身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联络周身,通行血脉。围络周身,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筋是我们身体的生命线

3、为什么会得筋萎缩、错位?

很多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筋缩,即便偶尔听说也对筋缩没什么认识。筋缩是什么样的病,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什么样的人会得此病。

何谓筋缩?筋是中医的概念,西医统称为肌腱、韧带、腱膜等。缩,是收缩和痉挛的意思。简单的来说,筋缩就是筋的缩短,因此导致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当筋受伤缩短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长期固定坐姿缺少拉筋的锻炼,也会造成筋的收缩,使筋日渐缩短,有些人长期某条筋很紧,不

过去筋缩多数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青少年很少患上,现代人从小读书。量剧减,过去电梯并不普遍,人们必须靠自己的双腿上下楼梯,并借此得到锻炼,现在无论是上下多少层,哪怕仅一楼,也要使用电梯,即便有时走平路,但很少,动不动就是开车或者坐车,令肢体活动范围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渐舒适,却令现代人的运动能正常弯曲,这也是筋缩大大减少。

,可以说从小坐到老,最近几十年电脑日渐普及,几岁大的孩子就玩电子游戏、电脑,而利用电脑工作或上网的青少年就更多了,坐的时间长,姿势又不正确,很多年纪小小就患有筋缩。城市人口密集,居住环境狭窄,造成电脑摆放的位置不适当,电脑桌下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双脚伸展活动,加上严重的不正确坐姿,背腿的筋肌渐渐收缩,日子久了便会造成筋紧而脊柱关节移位,压迫血管神经。还有长期开车同样是高危人群。他们整体屈膝坐在狭小的车厢内,筋骨难以伸展,背腿的筋肌容易日渐收缩,造成一条腿或两条腿的筋缩,另外那些长期坐着工作一族,尤其是坐大班椅的大老板们,喝水有人给送到坐上,虽然他们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做高尔夫、网球、游泳等运动,但久坐伤筋,伤筋后筋骨就移位,在没有得到复位的情况下,越运动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有些爱好运动的人不明白,自己几十年来经常打球、爬山、游泳等运动,为什么还会有筋骨痛病呢?

这是个好问题,首先,你在做运动前,有否先做热身运动?你是否认真做过拉筋舒展运动?大部分人都没做过,在运动前必须像运动员那样做全身关节、肌肉、筋腱等热身运动,做完后再松一松,这样筋骨才不会受伤,有很多人已得了颈椎腰椎病和关节病而没有得到正确的复位,在病症状态下去做运动等于对筋骨二次伤害或多次伤害,所以运动也不会得到康复。年轻人或成年人即使有筋缩或小关节移位,一般对生活暂时没有太大的影响,当他们感到腰酸背痛时也不会想到是筋缩引起小关节移位的缘故,其实这正是脊柱压迫神经的先兆,只是他们不知道后果会带来哪些病症而已。

4、筋缩引发的症

、变趋和旋转。骨关节错位变形后导致椎间孔变窄,当椎间孔横径小于1/3,便可因代偿而无症状,缩小大于1/3,小于1/2时,随体位的改变而有症状产生,长期的筋缩会引起腰痛背痛腿痛及麻痹,长短腿,有时会导致脚跟筋放射性疼痛,和髋关节韧带痛,步伐无法展开。筋缩造成最大的伤害是脊柱偏移、错位小于1/2时,症状明显,不但为引起我们的颈肩背腰腿痛,还会压迫内脏神经,导致内脏功能失调,产生脊柱相关疾病。脊柱相关疾病多达280余种,常见的有70 - 100种。可谓筋缩引起脊柱错位后压迫中枢神经是真正的百病之“源”。有人做过调查,我国有13亿人口,50周岁以上的人群组,脊柱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达90%以上,小学生脊椎移位的发病率为50%-68%,侧弯的发病率达到2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25岁时脊椎移位的发病率达100%。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脊椎关节移位,只不过有人处于代偿期,而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有的人处于失代偿时期,便产生症状,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筋缩或者当筋受到伤后,产生反射收缩和疼痛痉挛,坐的时间长了,姿势又不正确,睡姿不正确等可能引起筋缩,筋缩造成最大的伤害是脊柱偏移、错位、变曲和旋转,症状如下:

①颈椎错位,颈肩痛

②胸椎错位,手臂不能上举、背痛

③腰椎错位,腰背痛、不能弯腰、转身不灵活

④骶髂关错位,

⑤尾椎错位,尾骨处有坐立不安

⑥肌肉收缩萎缩,手脚肘膝活动不顺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筋柔则骨正,调骨必先调筋。

 

5、如何自我拉筋

  立位拉筋

一脚在前,站弓步,另一脚在后,脚尽量伸直,身体正好与墙平行,头直立,双目向前平视。两条腿各自以相同姿势站立3-5分钟。

可治疗肩周痛、颈痛、背痛

  卧位拉筋法

身体以仰卧的姿态躺在床上或地上,靠墙处,臀部紧贴墙上,右腿伸直,左脚落地尽可能触及地面,双手举起,贴近双耳,坚持十分钟,换条腿仍然坚持十分钟。

  盘腿座位拉筋法

盘腿坐与筋的柔韧性密切相关。经常联系盘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胯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有利于预防关节痛,实际上就是将整

 

二、人体骨骼

1、人体骨骼的组成

骨骼是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它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起到支持身体和保护内脏器官及重要组织的作用。骨骼也是人体的造血器官,是生成血细胞的地方。又是人体的钙元素库,人体内有99%的钙质是储存在骨骼内的。骨骼是活的组织,它也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并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骨骼的健康状况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所以骨质疏松也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对人的生活质量负面影响很大,

他组织还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经、血管和软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骨骼内部是坚硬的蜂巢状立体结构;其成人有206块骨。骨与骨之间一般用关节和韧带连接起来。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外、按部位可分为颅骨23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2、人体骨的作用

人体的骨骼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骨髓是人体内的"造血工厂",人年少的时候,全身骨头都可以造血。18岁以后,脊椎骨、髂骨、肋骨、胸骨以及四肢长骨的近端一小部分仍然留有造血的骨髓,能不断产生造血干细胞,当身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进行造血,以满足机体紧急的生理

3、骨骼的生理功能:

①保护功能

骨骼因为其坚硬的特点,可以保护人体内部柔软的器官不受外力冲击,如人的颅骨可保护脑组织;胸骨和肋骨则可以保护胸腔内的心脏、肺脏等。

②支持功能

全身骨骼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骨架,骨架又作为人体的支架,得以保持身体的各种姿势。

③造血功能

在长骨的髓腔和海绵骨如蜂窝的空隙中充满着骨髓,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因此患白血病的人常常要通过移植骨髓来治疗疾病。

④贮存功能

骨骼中贮存着大量的矿物质,其中最主要是钙和磷,这些矿物质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⑤运动功能

骨骼和肌肉是构成人体运动系统最主要的部分,人要依靠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等的协同作用,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如今,人们过多地依赖药物,忽视人体的自愈功能,很可能伤害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体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我们不能漠视任何一个系统,更不能人为地去伤害它们。否则,即使是医疗行为,也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

4、自我查骨

古时的医武之人讲究"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健康骨骼的状态。骨是全身的支架,骨是否"四平八稳"、是否平均分配了全身的重力,正是它是否存在问题的最明显表现。因此,我们要学会查骨、养骨,为自己的健康加分。

查骨就是检查自己的骨骼,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外观是否平衡,从而检查全身的骨架是否平衡,骨骼是否健康。

每个人早上临出门前,都要照一照镜子,以检查衣着是否干净,仪表是否端庄。这就是很好的查骨机会,我们可以顺便观察一下自己身体的状态:头是否习惯性的偏向一边、双侧眉毛是否在一个水平线上、双肩是否一边高一边低、双腿是否习惯于"稍息"的姿势……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其实寻常之处往往蕴涵深意,我们可以就此观察骨架的平衡,进而发现自己骨骼的问题所在。如果发现了问题,就要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去端正自己,即所谓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经常保持坐正、站直等正确姿势,可以避免骨骼单侧受力,是简便易行的养骨方法。

 

三、筋与骨的关系

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筋附着连属于骨骼,结聚于关节,通过骨骼的约束和连缀,使整个躯体得以保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筋肉柔韧充实于体表与四肢,形成抗御外邪和保护机体各组织器官及脏腑,。筋包括所有附着于骨骼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软组织主要是起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联络作用,与骨共同具有保护人体脏腑,以及通过关节使肢体完成各种功能活动的作用。

中国人常说:伤筋动骨。人为什么会得脊椎病呢?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坐卧行走的习惯,长期的使用同一个姿势,先伤到的是我们的筋,筋的长期变形或萎缩会形成筋走、筋强、筋挛、伤筋。骨间形成的关节联结,主要依赖于筋性组织,筋的长期伤害会造成骨小关节移位、变形和椎间盘移位等。先伤了筋后又引起气血瘀滞,骨骼得不到濡养,而影响脊柱关节功能活动受到限制,长期受到限制就会得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和内脏病。

 

四、人体两轴理论

在大自然里,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龙脉龙骨,甚至一只蚂蚁,一根野草都有它生存的龙脉,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龙脉龙骨。人体的龙脉龙骨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气血和筋骨脊柱。我称之为人体的气血轴和筋骨脊柱轴

天地人都有自己运转的轴心,轴心是控制生命生存的秘密钥匙。依照相地如相人的理念,认为人体的轴心是健康的总枢纽,它协调着人与自然的一阴一阳,一实一虚,使阴阳互补,气血运行,虚实相济,控制着人体的动态平衡。这个轴心就是我们的气血轴和脊柱轴。

气血轴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营养脏器组织使食物转化成能量并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脊柱轴是人体筋骨和五脏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内脏和调节关节等功能,是人体健康的总调节阀或者说总控制器;两个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心同轴才能保证我们的强健体魄

 

五、脊柱轴

脊柱位于背部中央,构成人体的中轴,是人体的顶梁柱。

人体的脊柱轴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组成,经筋附着连属于骨,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均集中在脊柱直线上;正常脊柱从后背看,像一条由下的直线;从侧面看,有4个生理弯曲,呈现一个拉长的“S”形。正是这根优美的脊柱曲线,完成了脊柱对人体贡献的几大功能。

1、脊柱的功能

1)支撑功能

支撑头颅、构成胸腔、腹腔、盆腔并支撑胸腔、腹腔、盆腔脏器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肢的支持者。

2)保护功能

跳跃或剧烈运动时,椎间盘垫也可以吸收震荡,防止颅骨和脑部受损伤。脊柱与肋骨、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和盆腔脏器起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脊髓有保护作用,由于躯体所有的外周神经都是从脊柱发出来的,因此脊柱的健康关乎全身的健康。

3)平衡功能

正常脊柱可做前曲、后伸、侧屈、旋转等运动。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

4)运动功能

成人的脊柱是由26块椎骨、23个椎间盘及方向不一、活动范围各异的小关节和许多韧带组成,这使脊柱既有坚韧的弹性,又有较灵活的运动能力。

2、人体脊柱的特点

人体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来完成它所承担的功能。作为自然界中唯一直立行走的脊椎动物,人类的脊柱承担着比任何动物都大的压力。可以说,人们从幼儿开始学习走路起,就在对自己的脊柱进行挑战,不断加重脊柱的负担。脊柱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劳动、锻炼等活动中很容易受到伤害,从而使26节椎骨发生各种各样的移位。没有发生移位的脊柱几乎是没有的。二十五岁以上成年人发生脊柱不同程度移位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电脑和汽车的普及,现代人的脊柱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3、脊柱造成的疾病

人体脊柱轴是人体的健康之本,亦是百病之源,脊柱上的小问题都会造成人体健康的大隐患,脊柱病是最易忽视的疾病,初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只要不严重到影响工作生活,大多数人是不会就医的,而长期的移位得不到矫正就造成软组织受伤,再使整条脊柱都发生不同程度的错位。脊柱关节移位后可压迫神经血管,主要产生两大系统症状,一是运动系统和脊柱的本身症状,表现为颈肩背腰腿痛,四肢疼痛,麻木等;二是脊柱相关疾病症状,囊括全身各个系统。脊柱是人体的支架,神经系统的枢纽。人的神经从大脑脊椎脊髓发出后,经过脊柱而分布到全身各个部位和器官。所以,脊柱就好比大楼里的分线盒,任何一个小开关出了问题或跳闸,都会引起它所支配的区域电压不稳或停电的24个椎体,134个关节,任何一节发生错位(因为人体成年后,脊柱移位发生率接近100% ),移位不但会引起我们的颈肩背腰腿痛,还会压迫和刺激神经血管,引起内脏器官功能失调,产生脊柱相关疾病,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权威机构做过统计,脊柱相关疾病多达280余种,常见的有70 - 100种。脊柱是人体的控制器,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脊柱有关,所以说,脊柱是百病之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大多都在脊柱当中,从大脑、颈椎到胸椎、腰椎,任何一个脊柱关节移位、病变、变形都会影响到我们中枢神经健康,中枢神经受到压迫产生的病都非常复杂,会经常造成误诊,脊柱的病变压迫神经血管,造成长期的大脑供血不足;同时胸椎的病变会引起心血管的疾病,会造成心绞痛,冠心病的误诊;腰椎的病变会造成腰疼和下肢关节痛以及各种内脏病的发生,造成健康的误区。

①颈椎移位压迫引发的症状:

1颈椎脑供血不足、头晕、嗜睡、摇头、

2颈椎头痛头昏、耳鸣、眼框痛、视物模糊、斜视、鼻塞、失眠、心动过速

3颈椎眩晕头昏、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视力障碍、失听、吞咽不适、房颤

4颈椎落枕、呃逆、咽喉痛、恶心、弱视、全手麻木

5颈椎胸痛、心动过缓、喘哮、血压波动、发声嘶哑、呃逆、口臭

6颈椎咳喘、咽喉痛、血压波动、扁桃体肿大

7颈椎咽喉痛、哮喘、气短胸闷、甲状腺病、雷诺氏证

②胸椎移位压迫引发的症状:

1胸椎气短、咳喘、早搏、房颤

2胸椎气短胸闷、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

3胸椎肺、支气管症状、感冒

4胸椎胸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肝胆病

5胸椎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肝胆病、低血压、贫血

6胸椎消化不良、胃炎、胃痛、灼热、胃痉挛

7胸椎消化不良、胃溃疡、胃下垂、口臭、糖尿病

8胸椎肝胆病、糖尿病、免疫力差

9胸椎肾亏、过敏证、手脚冷、倦怠、浮肿、小便白浊、尿不畅、隆闭

10胸椎肾亏、性功能改变、过敏

11胸椎肾亏、皮肤病

12胸椎不孕症、风湿症、下腹痛凉、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③腰椎移位压迫引发的症状:

1腰椎便秘、结肠炎、腹泻、下腹痛凉

2腰椎便秘、下腹痛凉、阑尾炎、静脉曲张、子宫卵巢病

3腰椎月经不调、膀胱子宫病、膝内侧痛无力

4腰椎尿量改变

5腰椎下肢血液循环不良

④骶骨关节移位压迫引发的病状:

行走困难、膝关节痛、妇科病、坐睡不安

⑤尾椎错位引发的症状:

坐立不安、尾骨处有痛感、颈椎病、

 

七、气血轴

(一)气血的功能

1、气

人体的气源于与生俱来的肾之精气和从肺吸入的空气,以及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前者为先天之气,后者为后天之气。这两者结合而形成"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在全身周流不息,以维持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其主要功能有:推动、防御、温煦、固摄及气化等方面。这些作用虽各有不同,但又是密切配合、相互为用的。

2、血

血由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液的化生,还有营气的参与,而且营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的正常循行,是各脏共同作用的结果。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使血液布散全身,还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及疏泄功能的调节。血循于脉中,周流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故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有濡养作用。

3、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极为密切,血随气沿经脉循行全身,相互依附,周流不息。血的运行,靠气的推动,气也只有依附于血才能运行周身,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说。另外,气还能生血与摄血,气存血中,血以载气的同时,血可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故气不能离开血而存在。

(二)气血病机

人体一切伤病的发生、发展无不与气血有关。损伤后气血不得流畅,皮肉筋骨与五脏六腑均失去濡养,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1、伤气一般可分为气滞和气虚,但损伤严重者可出现气闭、气脱等症。

2、伤血主要有血瘀、血虚和血热,这三种情况又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3、气血同病气血相互依存,气病可影响及血,血病可关联及气,故常见气血同病。主要有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和气随血脱等证。

(三)脏腑的功能

脏腑是生化气血,通调经络,濡养皮肉筋骨,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脏腑不仅指人体内的一切内脏实质器官,还包含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人体是由脏腑、气血、经络、皮肉、筋骨、精和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各组织之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了复杂的生命活动。

1、心与小肠心位于膈上、胸中,列各脏之首,《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心主血脉,主神志,主宰人的生命活动。小肠位于腹中,上与胃相连,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它能受盛经过胃肠腐熟后的饮食水谷,经过化物而泌别清浊。清者由脾布输全身,水归膀胱;浊者经大肠而排出体外。心与小肠有经络相通,小肠须藉心火温煦,才能分清泌浊,故心与小肠有脏腑相合的表里关系。

2、肝与胆肝居胁下,主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气血的作用;又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调节气机升降出入。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即肝以阴血为体,以疏通为用的生理特点。由于肝肾同源,两脏多可同治。胆附于肝,内藏胆汁,属奇恒之府。

3、脾与胃脾胃同居中焦,脾为阴,胃为阳,互为表里。脾主运化,主统血;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说明脾胃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亦称为后天之本。

4、肺与大肠肺居胸中,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依赖于肺气的敷布,辅助心君,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外则温润皮毛,抵御病邪侵袭。《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节既概括了有节奏的呼吸,又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辅助心君调节血运,主宣发和肃降,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等。大肠上接小肠,下端为肛门。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浊物,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使食物残渣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5、肾与膀胱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肾藏精,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骨是人体的支架,是人体赖以发挥体力的基础。肾又主水,主纳气,肾中所藏的元阴与元阳,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两者均宜固秘,不宜耗泄。肾与膀胱相为表里。膀胱位于下腹,主要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

(四)气血与脏腑的病机

人体遭受外界损伤因素的外因与内因的影响后,可破坏脏腑,乃至整个机体的协调平衡,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故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才能认识损伤疾病的本质及因果关系。损伤疾患可由皮肉筋骨病损而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津液亏耗或瘀血邪毒由表入里,导致脏腑病变;亦可由于脏腑不和,由里及表,引起经络、气血、津液的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脏腑在损伤时出现的病理变化如下:

1、心与小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痰饮、外伤、瘀血等皆可引起心脏病变。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心经火热下移可发生小肠病变。

2、肝与胆 "损伤一症,专从血论",肝藏血,故损伤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亦说:"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3、脾与胃脾不统血,素体脾虚,血不循经,溢出脉外而见皮下出血、衄血、尿血、便血、月经过多等。若遇损伤则易出血不止,甚则气随血耗,形成气血双脱重症。

4、肺与大肠瘀阻气道,多因胸胁部损伤、肋骨骨折或胸胁部挤压伤,而致经脉损伤,气滞血瘀,肺失清肃。可见胸痛咳嗽,喘息气短,不能平卧,痛点不移,甚者可有咳血、呼吸困难等。

5、肾与膀胱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肾精虚少,骨髓的生化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发育迟缓,筋骨痿软不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甚者骨痿软弱,出现肢体弯曲畸形,骨折后,亦易迟缓愈合或不愈合。"腰者肾之府",肾虚肾精不足不能温煦濡养腰膝。如《医宗必读》认为,腰痛"有寒有湿,有风热,有闪挫,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景岳全书?杂病谟?腰痛》亦说:"腰痛之虚证,十之八九。"

总之,脏腑的损伤病机中以肝肾与筋骨损伤的关系最为密切。肝藏血,主筋,主运动。若肝血不足,调藏失司,则筋失所养,可出现筋肉萎弱或拘挛、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症。故中医认为,大凡损伤之症,必气血凝滞或恶血留内,不分何经之伤,从其所属,必归于肝。血者,皆肝所主,是因为肝主血的缘故。

肾藏精、生髓、主骨、通脑、出技巧,为先天之本。《灵枢?本神篇》说:"肾者,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在体为骨。"这说明肾具有藏精、生髓和主骨的功能。若肾气不足或功能失常,则对人的生长发育和骨骼有重要影响,可出现发育障碍、骨骼先天变异和筋骨痿软等症。肾髓充则骨髓生化有源,骨得髓充养而强壮有力,脑得髓而技巧灵活。反之,肾精不足,则肾髓、脑髓不足,骨不得髓充养,髓海虚空而出现骨痿或腰腿痛症候。

腰为肾之府,主腰脚。多数腰腿痛疾患与肾的精气不足有关,故在慢性腰痛或劳损治疗中,应注意补肾。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肝肾同源,分主筋骨,筋骨相连,故在筋骨损伤中,虽伤损气血、经络,必累肝肾。伤筋必动骨,损骨必伤筋。因此,在辨证施治中,多肝肾、气血同治为宜,只是主次有异而已。在颅脑和脊髓损伤中,也与肝肾密切相关,故在治疗时也应从肝肾着手。

唐代,孙思邈应用多种补肾药治骨伤,认为补肾药能长骨髓,首先发展了《内经》的理论。中医治疗骨伤的系列中药中也广泛应用补肾药,论述了骨痈疽的根源是肾虚,提出了"肾实则骨有生气"的论点,力主补肾阳治疗骨病。这一观点,精辟地指明了肾对骨的生长修复和抗病能力上的滋养关系

(五)经络

人体有手部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足部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共十二条正经和任脉、督脉两条奇经共十四条经络。《黄帝内经》中对经络、脏腑的养生理论,萃取几千年中华养生健体的精华,通过对应的经络与穴位,来调理脏腑的功能。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经络系统组成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奇经八脉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络脉是指人体十二经脉加上躯干前的任脉、躯干后的督脉各自别出的一络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十二经脉按其循行顺序分别成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称其为“正经”。

 

(七)经络作用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这样,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体表。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表现。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八)经络的功能

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①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成,它们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只有通过经络的联系作用,这些功能才能达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从而使人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通过经络才能输布周身,以温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和器官,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③感应传导:经络有感应刺激、传导信息的作用。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刺激就可沿着经脉传入人体内有关脏腑,使其发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针刺中的"得气"就是经络感应、传导功能的具体体现。

④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经络能调节人体的机能活动,使之保持协调、平衡。当人体的某一脏器功能异常时,可运用针刺等治疗方法来进一步激发经络的调节功能,从而使功能异常的脏器恢复

 

(九)经络、筋骨、气血的关系

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与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骨伤科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也发生病理变化。

人体生命活动主要是脏腑功能的反映,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脏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通过经络联系全身的皮肉筋骨等组织,构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它们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不论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伤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人体的损伤,虽有外伤与内损之分,从表面上看,外伤似乎主要是局部皮肉筋骨的损伤,但人体受外力影响而遭受的局部损伤,每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素乱,因而一系列症状随之而来。正如《正体类要?序》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明确地指出了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应从整体观点出发,对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加以研究探讨,才能认识损伤的本质和病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外伤疾患多由于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血瘀阻,经络阻塞,或津血亏损,或瘀血邪毒由表入里,而导致脏腑不和;亦可由于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起经络、气血、津液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

 

八、自我筋柔骨正疗法

自我筋柔骨正疗法共二十六个动作,通过“摇筋骨、动肢节、行气血”,锻炼全身经筋骨骼,使筋柔骨正,气血畅通,从而使人体脏腑功能趋于平衡,进而使我们的身体从亚健康、疾病状态逐步向健康状态转化,并保持强健体魄及良好的自愈力。

实践证明自我筋柔骨正疗法是一项广大群众自防、自治、自救、自我健身、自我康复的好方法。经上万例临床实例,坚持练习自我筋柔骨正疗法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效果。持之以恒的锻炼可以实现经络通畅,气血充盈,脏腑平衡,百病自化,从而预防和治疗慢性病并实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自我筋柔骨正疗法---调节气血

1、疏通面部经络

双手搓热,由下颚推至额头三至五次;双手搓热,敷眼睛三至五次,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

功能

面部經絡和穴位眾多,而面部不同部分亦分別反映不同臟腑的狀態。經常把雙手搓熱,上下搓揉面部數次,可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改善身體機能,消除皺紋,並能預防面癱

2、疏通头部经络

十指刮头,两手指尖放在头部发际线上,十指自然弯曲,十指尖用力从前发际线向后刮至风池穴,经头两侧回前发际线,连续刮十至二十次。可使头部经络畅通,防治脑血管病。功能

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

3、疏通耳部经络(鸣天鼓)

双手掌捂住两耳,十指并拢,两手掌用力捂住耳孔,用力向内挤压然后迅速外弹,连续十次。可增强记忆力和听觉。功能按摩耳轮以补肾气,防止耳聋和耳鸣
更可以防治眼病。

4、疏通两窍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同时在空腔内转舌头,上下左右。重复3次。5  疏通颈部经络

双手立掌以小鱼肌从耳后刮颈部至锁骨,左右各二十次;然后从脑后风池穴顺膀胱经刮至大椎穴,左右各二十次。可以改善头部颈部经络及血液循环通行气血。

6、转运上肢关节

双手合掌从胸前抬起过头顶至后脑,然后手掌朝上双臂展开,下至腹部合掌升起,连续做二十次。调节上肢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及肩臂筋骨。

7、疏通胸部经络

双手反掌合于胸前,以小鱼肌顺胸前至腋下画圆,连续二十次。防治乳腺疾病

8、疏通阳跷脉

用双手掌跟从腋下推至胯骨十次,用双手掌跟推肋骨十次;疏肝理气

9、拍打膻中穴

双手十指交叉握拳,回拳捶打膻中穴十次,调节心肺功能。

10   疏通任脉

双手手掌从上至下交替推任脉,十次;左右推腹部,十次;理中疏气,调节脏腑。

11   舒筋展骨

双脚与肩同款,膝盖微弯,双手扶住膝盖,头向前伸,颈椎、胸椎、腰椎一节节向下弯曲,然后腰椎上提,胸椎上提,颈椎上提;然后左右伸筋。

12   调运人体气血

两脚与肩同宽,双膝弯曲与脚尖平,双手握空拳放于腰眼,用膝盖发力带动全身颤抖,一分钟;振颤全身一分钟;

13   太极动桩

两脚与肩同宽,双手合掌于身后,做上下屈膝动作二十次。调节全身经筋,预防筋萎缩。

(二)自我筋柔骨正疗法---调节筋骨

由于人体筋骨和经络是互相连接的,如果有一个关节出现问题,可能在长期波动中,都会引发上下或下上的病症,所以要想真正完全的复位和康复,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通过正确的运动实现“摇筋骨、动肢节、行气血”之义,使身体经络畅通,达到强身防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如何运用自我运动筋骨疗法疗法?

自我运动筋骨疗法是利用太极原理,对自我人体本能“潜能”的激发,调动调节而达到维护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1、调节呼吸

脊柱保持正直,全身放松,两腿微垂,想象一下,将你的身外之物全部放掉,想象一下,你身上穿着、连同你的肌肉全部放掉,想象五脏六腑全部放掉,微笑,从内心发笑,到全身笑。

2、立位拉筋

双手托天,全身上下把筋拉直,脚尖点地,两脚后提起,然后用力向下踏为一次,连做两分钟。

3、颤筋

保持刚才的姿势,脚尖点地,两脚后跟提起,用全身向下颤动二分钟。

4、转运下关节

上身正直,收臀,一脚屈膝半蹲,足尖朝前,全脚掌着地,另一脚斜向前方移动半步,屈膝半蹲,与重脚约成45度,足跟距重脚足弓处一拳左右,用脚尖转运圆,顺时针36次,再倒时针36次。主要调理下肢关节骨与筋。

5、提运髋关节

全身正直,含胸舒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心平气静,利用髋关节发力,做左右提髋关节一分钟,主要调理腰柱错位,膝关节病,骨盆病症等。

6、转运腰关节

坐位,两脚展开与肩同宽,上身正直,腰部先自右向前、左后做回旋运动,然后改为腰部自左向前、右后做回旋运动。两腿保持伸直位,回旋的圈子逐渐增大。主要调理腰柱错位,腰背痛,妇科病。

7、转运胸椎

坐位,两脚与肩同宽,双臂打开,立掌中指立起,眼睛看着拇指、胸椎和手臂同一方向回旋,左36次,右36次,每做一次停顿一次,再回旋,主要调理腰椎错位,胸闷,心脏病,胃痛。

8、转运颈椎

坐位,两脚与肩同宽,上身正直,头颈部前伸,侧转回旋运颈,左右各36次,主要调理颈椎错位,头痛,肩臂痛,手麻,眩晕

9、转运肩关节

立位,双手搭在双肩上,肩关节先向前转36次,再向后转36次;双臂自然下垂,肩关节向后转,每一次压紧肩胛骨,锻炼膏肓穴。

10、转运臂关节

立位,双臂展开立掌,同时慢慢向后旋转,转至一半时用寸劲快速向后旋转。

11、转运上肢筋骨(上肢还转法)

站立位,两手各伸展屈曲,放于腹前方,上运胸平握拳上举,松拳转腕,指尖向下,在由腹上举反复左右手交替运动。主要调理手臂痛,肩背痛病。

12、舒筋展骨

双脚与肩同款,膝盖微弯,双手扶住膝盖,头向前伸,颈椎、胸椎、腰椎一节节向下弯曲,然后腰椎上提,胸椎上提,颈椎上提;然后左右伸筋。

13、调运中气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做20次,调理中气,消化和运化及胃肠道腹部病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