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项目的投入产出如何?

 eug 2012-01-16

很多科研人员以争取到大项目为荣,而国家各个科技资源管理部门也乐此不疲地规划和组织大项目,但是大项目的投入产出如何,恐怕很少有人关注,因为拿到大项目基本上就算修到真经了。我这里画了一个图,看看大项目的投入产出。

  这里罗列了六个科研资金来源,项目由领域内的三个“牛”组合作承担。假设这些资金来源都同时赞助了这三个单位,马上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对于每个资金来源,其项目经费的三分之一投入到了某个单位,而这个单位只有六分之一的精力用于这个项目,也就是说,只有六分之一的产出来回报这个项目。这种情况就像,一个饭馆只有一个服务员,同时来了好几桌客人,结果肯定是服务不周到,客人不满意。还有一种可能,落到一个单位的这些项目都是类似的,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这个单位用同样的产出回报所有争取到的项目,这样就属于重复投资和成果重复利用。君不见,一个文章的资助常常有N个?

大项目的投入产出如何? - 探矿者 - Prospector blog

  一般来说,能同时搞到这么多投资的课题组是非常“牛”的,但再牛的课题组人员也有限,骨干更是有限。无论做实验还是写文章,都需要很大的精力投入,所以有限的人只能做有限的事,但很多人对项目数量的追求似乎无止境,多多益善,这样就好比用有限的精力和能力去做无限的事情,怪不得压力会很大,而且持续。弄不好,就可能是申请到大钱,却证明自己无能,其实不是这些人无能,而是现在的大项目赞助方法有问题。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什么经费都拿了,却什么也没做成。

  造成这种现状是因为:(1)全能型政府引领一切,包括科技发展规律,造成以政府为主的盲目投资,不排除利益集团的游说在起作用;(2)国家科技投入严重部门化,不同部门的投资缺乏统筹和平衡;(3)优势科研部门联手垄断资源分配;(4)科研人员老想做“大”事情,多头申请;(5)混乱的地方发展规划;(6)企业的政治投机,很多大企业投资大项目是为了获得个别人的政治资本。

  这种科研资助中的马太效应不断加大经费分配中的两极分化,有的人经费以千万计,有的年轻人弄几万元都难,年轻人在最有想法的年纪得不到赞助,逐渐就没有了信心,难道国家的科研只靠这些科研富豪们就够了?真正考察一下投入产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