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兰帝国史,从小小鲱鱼开始...

 榆杨 2012-01-18
每年春末夏初,荷兰邻近的北海和波罗的海里畅游着大批成群结队的鲱鱼,这种约10厘米长的小鱼肉质鲜美、产量巨大,又易于捕捉,很早便成了欧洲人餐桌上的美味。荷兰人对鲱鱼的感情非同一般,他们常说荷兰的崛起就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

荷兰人最想念的家乡食物

没吃过鲱鱼,等于没来过荷兰。荷兰人吃鲱鱼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用煎或烤的,而是直接搭配洋葱生吃。首先将腌制好并去掉头和内脏的生鲱鱼一刨两半,去掉鱼骨,抹上新鲜的切成小方块的洋葱,用手拎起鱼尾巴,仰起脖子直接把鱼送到嘴里,然后整条鱼边吃边吞下肚子。对习惯煎炒烹炸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吃法似乎有点过于“生猛”,肠胃也需要点时间去适应这种略带腥味的生鱼肉。
一年四季,在市场的摊贩那儿都能买到生吃的鲱鱼,如果不敢整条吞下,可以请老板切片,大家分着吃。这是荷兰人特有的鲱鱼料理,也是身居海外的荷兰人最想念的家乡食物。

一把小刀成就“海上强国”

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有资料显示,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1/5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也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
一个聪明的荷兰渔夫的一把小刀却使荷兰奠定了垄断鲱鱼贸易的地位。鲱鱼贸易最挠头的环节是保鲜。在那个没有冰箱冷柜的时代,捕捞上来的鲱鱼经常会臭掉。直到荷兰一个名叫威廉姆的渔夫发明了一刀切的处理方法,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听起来简单,但正是这个简单的被称为“荷式保鲜”的发明让荷兰的渔船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海上长期作业,深入到更远的海域,大量打包运输腌制的鲱鱼,成批量出口到其他国家。荷兰渔夫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
在17世纪初的北海上,有大约500余艘被称为“鲱鱼公交车”的荷兰大型专业捕鱼船四处游弋,每个捕鱼季节能够收获大约3.3万吨鲱鱼。鲱鱼因此成了荷兰崛起的“第一桶金”。捕鱼业对各类船只的需求推动了造船业的兴起。这个只有数万平方公里,土壤贫瘠、地势低洼的小国通过海上贸易开始铸就一个伟大的商业帝国。 这个前无古人的庞大商业帝国就借着小小鲱鱼走进了辉煌灿烂的黄金年代,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吸取着财富。有人曾经这样评论那时的荷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威廉姆和他的“荷氏保鲜”被永久地载入了荷兰乃至世界贸易的史册。在威廉姆的家乡小城,人们竖起了一座他的全身铜像。“他”一手拿着那把著名的小刀,一手握着鲱鱼,深情地注视着远方,仿佛在满意地回顾着鲱鱼给这个国家带来的辉煌。

鲱鱼成了文化符号

鲱鱼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深入到荷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年5月底的那个星期六是荷兰的“旗帜日”,大大小小来自周边渔村的渔船,聚集在海边小市斯赫弗宁根的港口载歌载舞庆祝鲱鱼捕鱼季节的到来。此外,鲱鱼的形象还作为一种历史的象征广泛地存在于荷兰的艺术作品中。甚至斯赫弗宁根的市旗上还画着三条带着皇冠的鲱鱼。
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见到鲱鱼的图案。这些标志似乎在提醒人们注意:鹿特丹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历史,就是从一只只装满咸鲱鱼的大缸开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