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 中国最古老的军衔制

 公元2012 2023-07-19 发布于新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华夏大地几百年的分裂局面。秦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国拥有着战国末期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强悍的秦军是如何炼成的,这就要追溯到秦孝公时期,那次将战国时势重新洗牌的商鞅变法。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商鞅变法时确立的一套先进且具有秦国特色的军事管理制度。

图片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以军功行赏封爵,共设置“二十等爵”。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大小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如此。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簿籍 ,不得拥有爵位。

这种最古老的军衔制度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战斗力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大庶长,关内候,彻候。

图片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了解这些爵位:

公士

爵位名,二十等爵制的第一级。商鞅变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上造

此爵位只高于公士,仍需服役。上造之爵,可得两宅地,配三头牛,蓄隶两人。

簪袅

此爵可以在马上加丝带为标志。这一等级算是军士长,可得3顷(300亩),受宅数额为3宅(宅地的标准是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出土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簪袅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此爵仍需服役。

不更

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第四级。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轮流服役的兵卒)之意,但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大夫

爵位第五级,年粟米250石,田6顷,房产30亩 。

官大夫

受田数额为7顷(700亩),宅地的标准是7宅。

公大夫

从这级开始往上算作高爵,社会地位也提高了,见了县令、县丞可以只行揖礼,不用拜倒。

公乘

可乘公家之车,故称公乘。此爵开始,可免服役。

五大夫

从这一级往上,开始享受“卿”的待遇,能有三百家以上的纳税收入,拥有这一爵位通常都是将军。

左庶长、右庶长

庶长是众庶之长,也就百姓们的长官的意思。它一开始是官职,商鞅刚开始变法时就是这一官职,后来渐渐变成纯粹的爵位名称。

左更、中更、右更

“更”有管理更卒的意思,秦国名将白起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时,就是左更的爵位。

少上造、大上造

可以统领“上造”爵的士兵,只不过一个管的少,一个管的多。

驷车庶长

是“乘坐驷车马之车,当众庶之长”的意思

大庶长

据《史记·秦本纪》,宁公(前716-704年在位)时已有此官。商鞅变法之前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关内侯、彻侯

最高的两个级别,关内侯没有实质性的封地,而彻侯有自己的封地,但在封地他们只有征收赋税的权力,不能对封地进行实质性治理。

· 爵位的授予标准 ·

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斩一敌首得一个爵位,那是不是杀了20人就可以封侯了?当然不是。商鞅变法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真正被封过侯的不过寥寥十数人而已。并且,军官和士兵战功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士兵可以计个人功劳,军官都要按照集体功劳算。

一奖战,二奖耕,不当兵上战场通过其他方式也可以获得爵位,比如耕种粮食,农户纳粮超过官定数目一倍,赐爵一级。

图片

· 获得爵位的好处 ·

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簪袅]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上造”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根据爵位高低会有相对应的俸禄,秦国以年为单位发放俸禄,主要是粟米,可兑换布匹。有爵位的人违法之后,量刑上也会宽松一些,还可以为家属赎身。

图片

· 汉承秦制 ·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并没有因为秦的二世而亡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之后的汉朝就沿用了秦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汉代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候,20彻候。在汉武帝刘彻时期,为避皇帝名讳,将彻候改叫通候或列候。

到了信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武帝刘彻时期,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中军功爵位制度再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比如西汉的名将霍去病,他以八百骁骑深入大漠,斩杀两万匈奴兵,并杀死单于的祖父、相国等多人,勇冠全军。大捷归来后,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这在军功勋爵制度中是可享受第19级别关内侯待遇的爵位。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在当时所处的时代有效的激励了作战的兵士们,打通了下层人才向上流通的渠道。这套军功制度不仅凝聚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也从侧面证明了秦汉时期是一个文治与武功并重的时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