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医肺病咳嗽论的初识

 淄水渔夫 2012-01-24

关于中医肺病咳嗽论的初识

肺司呼吸,为气之主,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也必须靠血为之运载。两者结合,敷布全身。肺气有辅助心血活动作用。然肺为娇脏,怕热怕冷,寒邪致病犯肺,为伤风感冒;“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保护诸脏御外邪作用;肺为清肃之脏,微苦则降,微苦则平;肺朝百脉,为气之主,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肺主宣发卫气,主津液敷布。

肺脏功能失常,表现呼吸及气的病变。有木火亢盛,可致肺阴损耗,叫“木火型金”;有脾胃及肾脏的病变,也影响到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可使肺气虚弱,因脾胃属土,土为金母,此为“土不生金”“母亏及子”;肺肾相生(金水相生)若肾不纳气,影响肺金,而发生病变,如气喘等。肾属水,水为金子,所以这种病变,叫做“子盗母气”。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然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

内经云:虽分五脏诸咳,而所由重者,在聚于胃,关于肺六字。盖胃中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转溉诸脏,寒气化为饮。胃中既为痰饮所滞,则输肺之气,亦必不清,而为诸咳之患矣。

肺病的基本症候:1肺气虚;2阴津亏耗;3痰浊阻肺;4寒邪犯肺;5热邪乘肺。               

肺病分虚实:

1肺气虚:一是咳喘无力,二是气少不足一息。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咳嗽咯痰清稀,或语言断续无力,形体消瘦,喜温畏寒,自汗,易患感冒,面色皖白,舌质淡嫩,脉虚弱等。

分析: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肺的功能减弱,多因慢性咳嗽,久咳伤气,致肺气日渐虚弱成疾。或由它脏病变影响所致。常见的有因脾气虚衰,不能运化水谷,其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则肺气日虚。或由于心气虚,肾气虚也可导致肺气虚的病变。如久咳声哑,或气虚或精伤。

医家李东垣说:“元气不足,心火独盛,脾胃虚损,肺气就不足。”

2肺阴虚:即肺阴不足。见咳嗽较重,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并有咽喉干痒,或声音嘶哑,身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无力。若阴虚火旺,还可见咳痰带血,午后潮热,盗汗,两全发红,脉细数等症。内伤咳嗽,多邪实正虚,治宜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分析:多因久病体弱,或邪热久恋于肺,损伤肺阴所致。或由于发汗太过,而伤肺津,耗肺阴,不能濡养肺脏。阴虚火旺症,是由于肺阴不能制阳所致。肺阴虚,津液不足,故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喉痒声哑。脉细,舌红少津,是阴虚的舌脉。若阴虚不能制阳,虚火内生,阴液更伤,火性上炎,易伤肺络,故见午后发热,两颧发红,五心烦热,痰中带血。脉细数。 

内伤咳嗽,一般忌,宣散伤正,宜调护正气,不同病因,不同处理。若咳重无痰,以咳为重,主治在肺;虚劳咳嗽,咳嗽潮热,盗汗,痰中带血,脉细数或虚数,治宜养阴抗劳,清热化痰止嗽。

3风寒束肺:见咳嗽或气喘,咯痰稀薄,色白而多泡末,口不渴,常伴鼻流清涕,或发热恶寒,头痛身酸楚等,舌苔薄白,脉浮或弦紧。

分析:皮肤是卫气敷布的地方,受肺气主管,肺气充足,则卫气充足,皮肤便密致,外邪不易侵犯。若肺卫气虚,则皮毛疏松,外邪易于侵袭,侵入肌表,首先传入肺脏。风寒侵袭肺脏,肺气闭郁而不得宣降,使肺气上逆,故咳嗽气喘。痰稀白,口不渴,是为寒邪特性。鼻为肺窍,风寒袭肺,故鼻塞流清涕。肺卫被郁,故恶寒发热。苔薄脉浮,是为风寒伤卫所致。若暴咳声哑,或为寒邪,或为火邪。

医家张仲景提出:“外感寒邪,先犯肌表。”

外感咳嗽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多实证,宜祛邪利肺。外感咳嗽一般忌敛涩留邪,宜宣畅肺气,则咳嗽自止。如风寒咳嗽,脉浮或浮紧,治宜疏散风寒化痰止咳法。

4风热犯肺:见咳嗽,咯黄稠痰,不易咯出,常伴咽喉肿痛,鼻流浊涕,口干喜饮,舌尖红,脉浮数。病重者见气喘鼻扇,烦燥不安。

分析:外感风热之邪,致肺气宣降失常。风热犯肺,口渴喜饮,咽喉疼痛。灼伤肺津,清肃失常,故咳嗽,咳吐黄痰。风热犯表,故身热自汗,鼻流清涕。若热盛痰结,肺气闭郁,则可喘息鼻扇。舌红脉浮数,是风热伤肺之象。风热咳嗽,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法;

5燥热伤肺: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鼻燥咽干,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浮细而数。并常伴胸痛,或发热,头痛等症状。

分析:燥邪伤肺,津液被耗,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鼻燥咽干,燥邪在肺卫,故见发热,头痛,舌尖红,脉浮细数,是燥邪伤津之象;伤暑咳嗽,脉濡数,治宜解暑热,化痰止咳法;燥热咳嗽,干咳无痰,或痰粘不易咯出,鼻咽干燥,脉细数,或虚数,治宜清肺润燥止咳;热毒陷肺咳嗽,身壮热,恶寒或寒战,咳痰带血,呈铁锈色,脉洪大滑数,舌红,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若金燥不能生水,肺伤补脾,母子并育,最易恢复。

6痰浊阻肺:见咳嗽,痰量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见胸满气喘,呕恶等症,舌苔白腻,脉象多滑。

分析:湿痰阻肺,肺气失其宣降,故胸闷咳喘,痰多而易出。湿浊中阻于脾胃,胃气上逆,故呕恶。苔腻,脉滑,是痰湿内阻的见症。若因痰而咳,以痰为重,主治在脾;感湿咳嗽,脉细而缓,身重骨疼痛,小便不利,治宜宣表化湿;湿痰咳嗽,痰多稀白,脘闷便溏,脉弦细或虚弱,治宜健脾化湿止嗽化痰;肝气犯脾咳嗽,胸满胁痛,食少脘闷,脉弦数,或弦滑,治宜平肝宣肺,清热止咳。总之,认清何病为主证,何病为兼证,何者为主脉,何者为兼脉,何为变脉。

医家叶天士说:“温病感受温邪而发生。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邪侵入肌表,首先传入肺脏。”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0116日。星期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