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年级教案2

 爱小轩 2012-01-29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熟练地使用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计算:480+325+75325+480+75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      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4=4×25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学生举例)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25+15) ×4      46×25

4×25×16×25  25×15)×4    40+6)×25

49×49+49×51  68+32)×5

49×99+49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对比练习:

4×25+16×25    (25+15) ×4    46×25

4×25×16×25  25×15)×4  40+6)×25

49×49+49×51  68+32)×5

49×99+49        68+32×5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

 

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方法

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29×37+9×63

 =333+567               =9×(37+63

 =900                   =9×1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02×43                9×37+9×63       38×29+38

=100+2)×43         =9×(37+63     =38×(29+1

=100×43+2×43         =9×100           =38×40 =4300+86               =900              =1520  =333+567

=4386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

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减法性质、除法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

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35)

21035-497-203  1035-203-497  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1035-235-497        1035-497-203

1035-(497+235)      1035-(497+203)

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

a×b×c= a×(b÷c)

a÷b÷c=a÷(b×c)

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

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

小练:(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268132

1000-159-=1000〇(□+441

-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6

□÷(25×7=350〇(□〇□)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

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581÷3÷3

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4P47/6

 

 

板书设计:

11035-235-497              11035-497-203            

1035-497-235                    1035-203-497           

21035-(497+235)            21035-(497+203)           

1035-235-497                   1035-497-203

=1035-(497+235)                =1035-(497+203)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

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a÷b÷c=a÷(b×c)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 )×( )          24=( )×( )

30=( )×( )          36=( )×( )

二、新授

出示  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125×12=300(元)

225×12             312×25

    =25×(3×4               =12×(100÷4

    =25×4)×3              =12×100÷4

    =100×3                    =1200÷4

    =300(元)                 =300(元)

1种直接计算。

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

P47/45

 

 

板书设计:

12×25=300(元)        

12×25                          12×25

=3×4)×25                   =12×(100÷4

=3×(4×25                   =12×100÷4

  =3×100                         =1200÷4

=300(元)                      =300(元)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  学生进一步熟练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  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

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

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131×2+30×2+26               27×21+1

    =31+30)×2+26                  =147+1

    =61×2+26                         =148(天)

    =122+26

        =148(天)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3、  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  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小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表格法、自学法等

学习方法

自学法、预习法、练习法等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 )分之一; 0.7里有( )0.1

(2)100.1( ); 100.01(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今天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总结:

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

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三、巩固发展

1.填表格:

2.判断:

(1)0.40里面有40.01( )

(2)35=0.35千克( )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独立作业:

 

 

板书设计:

判断:

(1)0.40里面有40.01( )      

(2)35=0.35千克( )

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    0.05   0.005    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       40.6       3.134     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

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吗?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

(表示两个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

(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

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

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板书设计:

填空

10.9里面有( )个0.10.07里面有( )个0.014个( )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  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0.3的大小

 

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0.30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小数由0.3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三、联系生活  灵活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2.00元,2.5=2.50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   随便 每支15

可爱多每支25

2、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  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介绍三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现在我们就请三家文具店的售货员分别给我们介绍商品的价钱,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由三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分别介绍商品的价钱。)

听完售货员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由这些发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到物品价钱比较低的商店去买东西,我们的这种做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货比三家”。 师出示课题:货比三家。

二、学习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策略一:4.9=49      5.1=51     51角大于49

 

策略二: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策略三: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提出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

三、拓展运用。

1、游戏——抓珠子。

2、完成书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哪一个活动呢?

 

 

板书设计

策略一:4.9=49      5.1=51     51角大于49

策略二: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策略三: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法?

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究规律

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一)

点右移       68.32  683.2   扩大

点右移    68.32  6832   扩大。

点左移    68.32 6.832 : 缩小。

点左移    68.32  0.6832 : 缩小。

()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左移、右移     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  原数扩大、 原数缩小、

2、把0.009扩大,手势表示?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

0.090.99

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

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

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

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小数扩大10倍。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方向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倍数。

三:小结: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           右移     扩大

1/10              一位               10

1/100             两位               100

1/1000            三位               1000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2、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

小红体操得分是9.25       

小丽的体温是38.5

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15分、78平方米、

450千克  56分米 、 20平方厘米    9年 、 5千米60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

5、小组活动: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145厘米、0.95米、1.32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0.95米=(     )厘米

1米等于100厘米,0.95=0.95100厘米。可以直接把0.95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1.32=()厘米

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

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

3.7吨=(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

 

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

80厘米=(     )米

(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千克  =( )吨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

三、作业

1716

27210

 

 

板书设计

一、           填空

  )分米=1.5         ( )千克=4.08 

     510=   )千米        516厘米=   )米   

4700=(   )千克

二、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   362厘米       284(   )0.284千克

 1480米(   1.5千米       532厘米(    5.3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

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

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1.0还是1

教师出示线段图,看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1.04之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1.0之间,所以1.0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同学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请同学们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学们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就是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求课前同学们提供的这些小数的近似数。(保留到十分位)

(4)小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三、全课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将下面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000090000根。

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472000千米。

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以个为单位数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

不同点:整万的数可以直接改写成一万位单位的数

不是整万的数先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二、新课:

1、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2、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小组研究: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

的数,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加上万字。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加上亿字。

4、练习:

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像这样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3.4528亿,小数点后有4位,小数位数太多,往往实际又没有用,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如这道题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1、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2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教学方法

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1、做期末复习第8(1)(2)(3)

(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说一说0.50.023的意义。

(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

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2)填空。

0.1里面有( )0.01 100.001( )

100.1( ) 0.1里有( )0.01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练习。

 

(1)把下面小数化简。

4.700    16.0100     8.7100     14.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

4.2        13.1        21

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2、做期末复习第9题,第1竖行两题。

(1)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做期末复习第10题。

(1)先把这些数排列起来,找出最大、最小数,并和其他数一起,写好序号。

0.1    0.012    0.102    0.12     0.021

(2)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做期末复习第8(4)(5)

(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

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2)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2、练习。

(1)1.8扩大100倍是( )

( )扩大1000倍是6.21

(2)( )缩小100倍是0.021

( )缩小1000倍是6.21

 

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

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0.834      2.786      3.895

(1)学生做,指名板演。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486700             521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

460000000               7189600000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把下面各数改为“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67100                    209500

(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4、做期末复习第9题剩下的两题。

(1)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

(2)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小结:

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反过来,一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亿倍就可以了。

5、做期末复习第11题。

 

学生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10.45表示( )

2、把6.956 6.965 6.659 9.665 5.669 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

3、把67120986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保留一位小数是( )万;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保留一位小数是( )亿。

4、在○里填“>”、“<”或“=”。

16.3616.63 0.36万○3600

0.971.01 0.23亿○2100

51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76千克,平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

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