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龙汤

 温柔一哮 2012-02-06

小 青 龙 汤 ▲▲▲


小青龙汤
 
  〖方源〗《伤寒论》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

      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释名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
三两[6g]

      甘草三两,炙[6g]    桂枝去皮,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五味子
半升[6g]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歌〗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5top

小青龙汤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

 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病机分析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5top

小青龙汤

 针对表寒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发汗利水
 桂枝  发汗解表——助麻黄;温阳化饮——助里饮之化
 针对里饮  干姜  辛热,温脾以退化水饮,温肺以通调水道
 细辛  辛温,温肺化饮,起肾之阳气,助表邪外出
    佐 制  半夏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五味子  酸收敛气
 芍药  和营养血
    佐 使  炙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组方配伍特点

5top


小青龙汤
  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的常用方剂。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证治要点。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必须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且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症见咳痰黄稠,舌苔黄,口渴,脉数者不宜使用。[
本方加减运用

  2.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属外寒内饮证者。

5top

小青龙汤
  1.阴虚干咳无痰苔少者禁用。

  2.本方重在温化内饮,因此临床运用时不必拘泥于表寒,如无表寒,麻桂用量减少。

  3.现代药理研究:

      本方对气管平滑肌有松驰的作用,故可镇咳、祛痰、抗炎、抗过敏,对现代医学的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百日咳、老年性肺气肿有治疗作用。

5top

小青龙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风寒外搏,痰饮内伏,发为咳嗽气喘者,必须从小青龙加减施治。盖君以麻、桂辛温泄卫,即佐以芍,草酸甘护营。妙在干姜与五味拌捣为臣,一温肺阳而化饮,一收肺气以定喘。又以半夏之辛滑降痰,细辛之辛润行水,则痰饮悉化为水气,自然津津汗出而解。若不开表而徒行水,何以解风寒之搏束?若一味开表,而不用辛以行水,又何以去其水气?此方开中有合,升中有降,真如神龙之变化不测。设非风寒而为风温,麻、桂亦不可擅用,学者宜细心辨证,对证的用也。”

    实验研究:用小青龙汤不同组合的煎液及醇提取液与对照药(盐酸麻黄碱。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方及其主要组成药的水煎液和醇提液,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均有不同程度的松弛作用,并有抗组织胺、抗乙酰胆碱和抗氯化钡作用。其中麻黄、半夏在本方平喘作用不是主药,而细辛、五味子、桂枝组合煎液,对离体气管的作用较佳。本汤全方及主要组成药物的煎剂对支气管的解痉作用,均比同剂量的乙醇提取液为差(中成药研究,1982;3:22)。

5top


〖附方〗射干麻黄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射干三两[9g]  麻黄四两[9g]  生姜四两[9g]  细辛三两[3g]  紫菀三两[6g]  款冬花
三两[6g]
     大枣七枚[3枚]  半夏半升[9g]  五味子
半升[3g]
 用法: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用: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 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
与小青龙汤比较

来源http://class./fangjixue/6/xw_4.htm

 

-----------------------------------------------------------------

 

四五、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是由麻黄、芍药、干姜、细辛、桂枝、半夏、甘草、五味子组成的,细辛是一味非常热的药,细辛是有毒的,临床上,细辛只开一钱,细辛长得细细的一根,下面有很多根茎,用它的根部,细辛一根独阳往上走,所以很热。因为里寒很盛,所以开细辛和干姜,把里寒去掉,让里面温热起来,把水气去掉,心下有水气,往上冒,所以会喉咙痒。五味子药没有寒热,五味子是止咳的,所以【本草】写五味子润肺,有时咳得很厉害的时候,气管都会咳破,用五味子。有时候咳得太厉害,会呕,用半夏,半夏会降逆也可以去水,所以胸腔的水,半夏也可以去,半夏还可以化痰,所以半夏与五味子合起来就能化痰止咳,张仲景的半夏是生半夏,半夏洗完就入药,生半夏有毒,也就是靠这毒把水排掉,能解半夏的毒就靠生姜和干姜,所以干姜与半夏并用在里面。生姜是散胃中之寒,干姜是温中去肺中之寒。桂枝、芍药、甘草此三味药是从桂枝汤来的。

「小青龙汤」的用法,就是表寒里寒的时候用的,开「小青龙汤」的时候,表里双解,所 以表面上可以看到「麻黄汤」证,「大小青龙汤」都可以看到咳嗽,而且都有痒咳,都有水气在里面。「小青龙汤」,一种是本身素体虚寒的人,得到「麻黄汤」证 的时候用的,还有一种,本来是「麻黄汤」证的,没服用「麻黄汤」,而从「麻黄汤」证转成「小青龙汤」证,所以是「麻黄汤」证失治,而变成「大小青龙汤」证 的,大或小则视病人身体的症状而变。

本来身体就是里寒的人,舌苔伸出来白白的,平常不会口渴,想喝热水,里面寒很盛,就 代表水很多,水发散不掉,停在里面,自然不会口渴,小便白白的,里寒很盛的人,一得到「麻黄汤」证,就表寒里寒了,水停在里面,呼吸的时候,横膈膜会上下 移动,水气跟着一阵一阵往上冲,往上冲就会痒,所以咳一咳,会比较舒服。「小青龙汤」吐出来的痰是白色的泡沬,「大青龙汤」吐出来的是黄色的浓稠的,所以服「小青龙汤」会使里寒和水从表及小便解掉,所以「小青龙汤」下去的时候,会发汗发很多,用炙甘草把汗回逆回来,肠胃功能的恢复,就靠细辛和干姜,所以病人吃了「小青龙汤」,好了以后会很饿,因为肠胃功能恢复了。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升洗

右八 味,以 水一斗 ,先煮麻 黄,减 二升, 去上沬, 内诸药 ,煮取 三升, 去滓,温 服一升。若渴 ,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鸡子 大,熬令赤色。

若噫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 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半夏本身去水的,所以有渴的时候,不会用半夏,因为病人的水饮不是很重,是表寒水多,里水比较少,这时候半夏就拿掉,这里的半夏半升,大约是三钱。栝蒌根和天花粉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药行卖,栝蒌根和天花粉是一样的,而实际天花粉是黄瓜的粉,真正的栝蒌根,就是栝蒌的根茎,栝蒌根能生津止渴;中药里面所有能够止渴的药,都是西医所谓降血糖的药,因为糖尿病的人会口渴。若微利,如果稍微下利,就是水跑到小肠里面去了,把麻黄拿掉,真正在用的是加芫花,就是十枣汤里面的芫花,用大约一克到二克。

若噫者,就是打嗝,人身上的水如果没排掉,就会停积在胸膈,停久了就变成饮,饮日久 就变成痰,痰在胸膈就会恶心想打嗝,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把水利掉。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这 是后人写的,实际喘的时候,不会把麻黄拿掉的。

了解方剂后,再看四五条,伤寒,表不解,代表还有表证,心下有水气,心下就是胃脘的 地方,因为有水气,所以水气往上的时候,会有咳嗽的现象。为什么干呕?因为本身胃没问题,但是水饮隔在这,产生的反呕。发热而咳,咳的很痒,或渴、或利、 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有没有这些或都无所谓,只要有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这些现象「小青龙汤」都可以用。初期的肺积水,当水气还没有盛的时候有三个汤方、刚开始积在皮肤表面的时候,肚脐以上积水用发汗,用「麻黄汤」下去把汗发掉。如果来不及,已经跑到里面,刚开始肺里面有一点积水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这是「小青龙汤」证,到水积得很严重的时候,「小青龙汤」都来不及了  ,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

凡有咳嗽喘急,每逢寒暑辄发,吐痰沫而不得卧,喉中如结者,即为因心下有「水饮」,气喘的

时候,天气冷就开始喘,这就是标准的「小青龙汤」证,因为人身上的温度和节气是搭配的,寒很盛的时候,就开始喘,这就是「小青龙汤」证。吐出来的痰,清清白白的,就是「小青龙汤」证,如果吐出来的是浓浓稠稠的,或黏稠胶痰状的,就是「大青龙汤」证。

 

四六、「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所以小青龙汤证的病人,这时候有发热的现象,但是不会口渴,表示里面水很多,肺里面有积水,水饮很多。小青龙汤用发汗的把水去掉后,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 解也,喝了小青龙汤会口渴的,就是水去掉了,常常病人呕吐或有什么病,病人吐掉或发汗发掉,病人开始口渴了,口渴就代表胃气回来了,自己会痊愈,病自已会 好。这个观念我们也可以延伸到肾脏病的病人,肾脏病的病人,不流汗也不口渴,如果吃了药以后,结果会发汗也会口渴,就是里寒去掉了

倪海厦中医师

 

----------------------------------------------------------

 

JT伤寒金匮方论.本草学研究---为小青龙汤发出呐喊

《桂林本伤寒病杂论.卷七.第八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我们先这样想:一般《伤寒论》里讲到「心下」,多数指的是「胃」;只有这一条讲的是「肺」。因为如果是「胃」里有水气,那是苓桂术甘汤,而不是小青龙汤,所以,这里讲的「心下」是指肺,讲一个人长年因为体质的关系,肺中积了很多死水;也有人讲小青龙汤这个不是肺里积水,是渗出物,肋膜炎之类的渗出物,因为小青龙汤的确对这类的病很有效。所以总而言之是身体里有没用的死水。寒邪进到身体里穿过皮表、穿过肺的时候,一般肺里没有堆着这些水邪的时候,它会继续往血脉、骨头里去钻、去找它的同类。但如果它在经过肺的时候看到这些死水,同气相求,它是不是就会觉得「这里有游泳池、观光盛地!」然后就全部聚在肺里面留下来了?所以当肺里面有东西跟这个寒气相遇的时候,往往这些寒气就全部聚到肺里去了,肺里面原来的那滩死水,就变成塞满寒气的死水,然后肺就再也受不了了──原来只是死水的时候都还好,还装没事──这下就开始狂咳嗽了。通常小青龙汤越有效的时候,就是这个肺里面塞满寒气的死水越多的时候,这种咳嗽会咳得非常猛烈,这时候小青龙汤就会非常好用。但如果肺里面的死水只有一点点,这个病毒觉得这里不够好玩,东一点西一点散在身体各处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不会太好用。所以小青龙汤要好用,这个死水的「水气」要够多才行。基本上小青龙汤是某种体质的人特别会有的,某种水毒体质的人感冒特别会变成小青龙汤证,这个我们之后再讲。一旦有小青龙汤证出来了,这个人就会狂咳嗽,或者是平躺下来以后就咳得更凶,这个狂咳嗽的咳法,一定是比较有稀痰的,因为肺里面的死水遇到病邪以后就变成稀稀的痰,这时候身体就会想把它排掉,所以咳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白白透明或者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咳出来那个痰吐到水里很快就化掉了,因为它跟水还很接近,「痰饮很多」这是个辨症点。如果是小青龙汤证但是咳黄痰怎么办?那也没关系,小青龙汤还可以加石膏,因为小青龙汤主要对付的是「水邪为病」,热水邪也还是水邪,所以治法上差不多,只是要清热而已,这是对于小青龙汤最基本的认识。我们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注意到非常关键的一件事,就是小青龙汤跟之前的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都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征,这个非常不同的特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这个方剂中看出来?首先,小青龙汤它是因应很多不同的情况而有加减法的,那它在很多情况下是轻轻松松麻黄就可以不用了,就是没有麻黄的小青龙汤仍然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里的很多药味都可以换掉,可以换掉的就不是主轴药味,所以半夏、麻黄都可以换掉,不换掉的是桂枝、甘草、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这六味药才是小青龙汤的主轴结构。就像小柴胡也可以拆,把所有变化都拆掉以后,最后剩下柴胡跟甘草,所以柴胡跟甘草才是小柴胡汤的主要结构。小青龙汤它的主轴结构是桂枝、芍药、甘草,甘草放三两,比桂枝汤、麻黄汤都多,再加上干姜,其实会产生一个甘草干姜汤的结构。我们又知道桂枝、芍药从动脉运行到静脉,由甘草为它定出一个中轴方向的时候,这个运行本身是可以驱赶病邪的,我们之前讲桂枝的时候有讲过,桂枝对风气是具有排斥力的,可以驱风,所以驱邪的动力用桂枝这一味药就已经足够了,麻黄是可以不必用的。麻黄可以不必用,是不是就表示不一定要发汗?这个汤里面没有姜枣,没有桂枝汤中用姜枣入营出卫解肌的结构,表示这个药根本不走营卫。可去麻黄又没有姜枣,麻黄汤跟桂枝汤中发汗的路径都没有了!我们再看第三件事,看这个药的服用法,它是煮成三碗,每次喝一碗,每天喝三碗。前面所有的发汗剂都说「如果喝了一碗汗出了就千万不要喝第二碗」,为什么这个汤不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方剂在使用上完全没有发汗剂的用法,真正的小青龙汤它就不是一帖发汗剂。之前在教半夏的时候有说过,当半夏是用生半夏、或滚水涮过还算嫩的半夏才比较能让经方有效。这样小青龙汤方中「半碗」的半夏,全生的半夏可以放四分之一碗;如果是药局里买的制过的半夏片,就至少要放一碗以上。当半夏用这么多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会出现一个很美好的特征:半夏就把这些肺里面的水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转移到膀胱去了,所以小青龙汤是从尿解。小青龙汤从尿解的时候,是它的副作用最小的时候。怎么样的时候它的副作用大?比方说有人说冬天之外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小青龙汤,因为小青龙汤是一帖发汗药,吃了伤元气;也有人说刚感冒那头几天就用葛根汤打打看,葛根汤打不干净,三天以后再用小青龙……用它的同业者都有些不喜欢它的副作用。──当临床上出现这些说法的时候,其实这些说法的背后都有一些正确的观察,就像如果买外面科学中药的小青龙汤,吃了之后就会有点麻黄汤的调子,发汗而解,但是效果不好。为什么效果不好?因为这个人肺里面有一缸水、病邪也都聚在这缸水里面,在皮表发汗有什么屁用?邪气还是在。就像病邪还没入到阳明大肠腑里面,想要用承气汤从大便把病邪排出去也是没有用的。病邪都在肺中的积水里面的时候,在外面再怎么发汗、发营卫的汗、发血脉的汗、入营出卫都不会有用,所以小青龙汤它当然不是一个发汗剂,它是用它方剂的整体结构,让肺里面的水邪能够被搬移到别的地方然后排掉,这样才能发挥小青龙汤的作用。所以小青龙汤在临床上面,历代中医如果不是非常龟毛地要求半夏的用量要足的话,小青龙汤用起来副作用就会很多。小青龙汤因为有这些副作用──或者如果我们不要说副作用,原本的小青龙汤到底是有麻黄的,麻黄吃久了也会虚,人阳虚的时候更不能代谢水,去痰的根本又是要水代谢的功能健全──所以小青龙汤也不是个可以吃久的药,因此近来就有些人说小青龙汤吃个一两帖就好,接下来换成苓桂术甘汤收工就好,这是方法之一,但我总觉得苓桂术甘汤的心下,跟小青龙汤的心下,讲的是不一样的心下,所以我不是很喜欢用苓桂术甘汤收工这样的一个作法。苓桂术甘汤对付的是胃里面的水肿,小青龙汤的水饮是在肺,我自己会比较喜欢用来收工的药,是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条文里的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我比较喜欢这个方子的结构,因为小青龙汤去不干净的痰,这个方子可以去得蛮干净的,不过这个结构还有寒化热化的问题,因为这个方子比较干燥,除非身体里面的痰够冷,不然还是怕烧得太热,我们之后再来谈这个话题,今天姑且不论。小青龙汤现在历代临床上在使用它的时候,有几个使用它的技巧,我想在最后这点时间里还是要说一下: 其中一个是先用小青龙汤把咳嗽镇住,之后再用别的方剂化痰,比如说民初张锡纯的从龙汤──就是「跟随在小青龙汤后」的一个方──;或者是用苓桂术甘汤、我喜欢用的苓甘五味姜辛夏仁这样两个方剂;也有人主张是补强脾胃化湿的方子。但这里比较值得考虑的是:一开始用的是汗解小青龙汤的方子?还是尿解小青龙汤的方子?如果用的是汗解小青龙汤的方子,比方说外面科学中药买的小青龙??汤,那根本是小青龙汤里面的垃圾,很不适当。另外,像叶天士他要去除小青龙汤的问题,他怎么做呢?他是根本把麻黄跟细辛拿掉,这样就变成汗解无路,只能打内仗,这也是一个方法。我所喜欢的方法是一位近代的经方家,叫做范文甫,他就是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就是半夏用三钱,其他药味都只用几分,所以建议大家或许可以参考这样的做法,让半夏是其他药的好几倍,这样它的副作用可以减到最低,人就比较不会虚掉,不然如果是用我们一般所习惯的,半夏药性不足的小青龙汤结构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种比较伤元气的发汗剂。我们中医的方子都是「有病则病受之」,如果得的是大青龙汤证、麻黄汤证,我们吃了对的药,吃了之后会觉得元气恢复,即使它里面有麻黄;可是这些药如果用错地方,就会打伤我们的元气,就是「有病治病、无病杀人」,这是经方的特色??。所以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我们要确保它不要打偏,否则就会伤人,这是我们从最粗浅的一个角度、从大框架来检视小青龙汤,这样一方面我们比较学会怎么使用它,另外也是从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一路下来,它们的服用法、里面药味的加减变化,路数慢慢转方向变到小青龙汤来,这样跟着仲景的思维一路推理下来。〔整理者/小布〕 ※相关资料: 2「小青龙汤」《金匮要略》条文补充.对勘.之一【14-22参照】: 【金匮要略.咳嗽7-14】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2「小青龙汤」《金匮要略》条文补充.对勘.之二【14-20参照】: 【金匮要略.痰饮12-3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12-3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三两五味子半升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金匮要略.痰饮12-37】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痰饮12-38】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细辛干姜各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痰饮12-39】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痰饮12-40】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2「小青龙汤」补充:【从龙汤】(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节录) 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继服此汤。龙骨不用煅,一两捣牡蛎不用煅,一两捣生杭芍五钱清半夏四钱苏子炒捣,四钱牛蒡子炒捣,三钱热者,酌加生石膏数钱或至一两。从来愚治外感痰喘,遵《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法,去麻黄加杏仁,热者更加生石膏,莫不随手而愈。然间有愈而复发,再服原方不效者,自拟得此汤后,凡遇此等证,服小青龙汤一两剂即愈者,继服从龙汤一剂,必不再发。未全愈者,服从龙汤一剂或两剂,必然全愈。名曰从龙汤者,为其最宜用于小青龙汤后也。或疑方中重用龙骨、牡蛎,收涩太过,以治外感之证,虽当发表之余,仍恐余邪未尽,被此收涩之药固闭于中,纵一时强制不喘,恐病根益深,异日更有意外之变。答曰︰若是以品龙骨、牡蛎,浅之乎视龙骨、牡蛎者也,斯可征之以前哲之说: 陈修园曰:「痰,水也,随火而上升。龙属阳而潜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止知其性涩以收脱,何其浅也。」 徐灵胎曰︰ 「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此药但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邪气未尽者,亦恒与牡蛎同用,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诸方是也。愚于伤寒、温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即可随手奏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