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异化现象分析

 zxianwang 2012-02-09
消费异化现象分析
鲜开林,曹宇  2011-06-08
摘 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正在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消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主导的转型绝不能容忍消费异化现象蔓延。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深层次矛盾的出现,消费异化现象也经常出现。本文在分析消费异化表现的基础上,探究了消费异化现象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消费异化现象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消费社会,收入消费,消费异化,消费主导
  法国现代社会思想大师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现象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异化问题的崭新视角。美国消费异化所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引起当今国际社会的深层反思。伴随我国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正在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消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具稳定性和持久性。消费主导型社会绝不能容忍消费异化现象蔓延。然而,消费异化的各种思潮不断的侵蚀我国消费领域,严重阻碍了我国现阶段消费社会的健康、协调、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当前消费异化现象问题,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健康转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消费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消费到病.娱乐至死”的变态性消费
  

  消费本来既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又是消费者满足自身的合理需求进而获得身心愉悦的过程。然而近年来,我国有些消费者在其消费行为中却背离了这一目的和宗旨,忽视了消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呈现出盲目追求疯狂消费的倾向。特别是节假日期间,使得这种“变态性”消费行为达到顶峰。据相关调查显示,节假日期间,人们开心度假之际的无度消费使得各种“节日病”高发,节日期间的“吃、喝、玩、乐”对消费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餐桌上的大鱼大肉,无节制的吃喝使得每年诱发的胃肠炎、酒精中毒等事件不断出现,通宵达旦玩乐,不合理的消费促发了大量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意外伤害事件等情况的高发。2011年春节期间,各大社区卫生院和大医院门诊急诊,因为腹泻、急性肠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突发症状前来打针就医的病患比往日多了数倍以上,这都是节日消费不合理,导致生活不节制所致,最终使得节日成为了“劫日”。这种现象的出现,抹杀了消费的真正意义所在,使有些人一味的追求感官欲望的满足,真假难辨,并最终导致“消费到病、娱乐至死”的变态性消费。
  
  (二)“物质大爷,精神乞丐”的失衡性消费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消费主导,扩大内需成为推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离不人文精神支撑和理想信念追求,人文精神和信念追求如同“普照的光”和“头顶的星空”。然而,“物质大爷,精神乞丐”的失衡性消费正在影响经济的繁荣昌盛和人的全面发展。无数事实表明,“物质大爷,精神乞丐”的失衡性消费,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消费异化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有的人因过分的强调物质消费而陷入了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进而导致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严重失衡。片面的将物欲的满足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被物所包围。然而,实际上,物质的极大丰富并未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更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反而使人们陷入了物欲的无限膨胀之中,最终酿成了看似“物质大爷”,实则“精神乞丐”的悲剧。如果人类的文化沦为物质的奴仆,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之时,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就理所当然的荡然无存了。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有些富人们用华丽的外表将自己“精心”的装扮,但却难以掩饰其内心心灵的空虚、精神动力的枯竭。
  
  (三)“追逐虚拟,丧失自我”的盲目性消费
  

  盲目虚假的消费需求背离了人的内在本质真实需要,必然引发人性和社会文明的种种异化。大量的广告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不断地诱使着人们通过消费虚拟的符号以证实自身的价值、品位,妄图通过这种虚拟的符号性消费实现真正的自我。某些消费者所消费的不再局限于商品自身的使用价值,而是更多的追求其被赋予的“符号意义”,是一种意象中的伪需要的满足。其中,奢侈品的消费成为虚拟符号消费的典型代表。有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岁到40岁。毕马威对中国15个城市进行调研后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虽然有49%的受访者称他们无力购买奢侈品,但是将来打算购买。作为英国品牌代表的Burberry除了伦敦数间和曼城一间外,在英国其他城市均未设店。而Burberry却在中国27个城市开设了约40家旗舰店和专卖店。这表明这种虚拟的符号性消费已根植于我国一些消费者的内心,不断的侵蚀着社会消费。对于时尚品牌符号的盲目追求,将有些人牢牢的禁锢于符号社会之中,丧失了真实的自我需求与价值判断。日益被桃红柳绿的各种模拟之物所包围,触摸不到真实的世界。
  
  (四)“标榜个性,奢侈浪费”的炫耀性消费
  

  当今,中国社会中充斥着一种标榜性、奢侈性的炫耀性消费。消费不是为了真实的生存需要与尊严,而是为了个人内心欲望的满足,以此界定自身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进而构建区别于他人的虚假的炫耀性标志,以满足自身的虚荣与内心空虚,使消费能力成为一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因此,这种“个性”消费必然性的要通奢侈浪费的炫耀性消费得以展现,进而促进了奢侈品市场的急剧膨胀。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销售量第一。未来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由此可见,我国炫耀性消费存在的巨大“潜力”,而奢侈消费很自然的成为了部分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首选。同样,浪费现象屡禁不止。据不完全统计,除夕夜北京有上百万人外出聚餐,营业额达上亿元,但同时餐桌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大量饭菜被遗弃在饭桌上,依然很“丰盛”,这种浪费现象一年四季天天都在饭店上演,到了春节等节假日则更加突出。这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和罪恶,严重制约了消费主导转型的健康发展。
  
  (五)“盲目攀比,阶层分化”的危机性消费
  

  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历史性转型,促进了当前我国社会的基础性秩序变迁,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消费主导的本质要求塑造的是一种强调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的大众式消费,然而实际上,却出现了消费盲目攀比,以致阶层分化、贫富不均的危机性消费。有些消费者企图通过无度的消费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地位与身份,勉强的将自己固定在某一阶层之中。盲目攀比彻底背离了现代消费主导所要求的平等、幸福、尊严、自由的本质规定。更多的是,通过消费这种直接的交流体系,间接的传达了一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相关信息。富人可以选择更高的消费,这些不良现象,影响社会和谐、社会安定。
  
  二、消费异化现象的主要根源
  
  (一)消费文化的扭曲性
  

  由于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熏陶,我国一直崇尚勤俭节约的文化消费传统,人们深受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消费观念的影响,这也一直都是我国节俭消费文化的主流。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而到来的市场经济时代,加速了社会转型。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涌入,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又使有些人盲目的崇尚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拜物教现象不断滋生,有些人不再将消费作为维持生存需要的必须,而将看做维系身份地位,定位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尺。这些负面效应也为消费文化的扭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致使腐败现象滋生,有些人甚至为了金钱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尊严以及灵魂,道德沦丧,人性丧失。扭曲的消费必然导致扭曲的消费行为。
  
  (二)消费主体的盲目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的日益丰盛。在这一过程之中,有些人很容易的就失去了对现实的判断能力,“正如狼孩因为跟狼生活在一起而变成了狼一样,我们自己也慢慢地变成了官能性的人了。”特别是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催生了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在多元价值取向的趋势下,有些人通过盲目消费来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陷入这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之中,丧失了作为主体本应具有的主动性,不断地追逐着被动的“个性”。正如日本学者岗本庆一所言:“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等物品的传播性为媒介而从事消费。”因此,有些人冠冕堂皇的将自己淹没在物的海洋中,难以自拔的盲目消费,品味着所谓的“个性”。消费主体的盲目性凸显了人性片面、孤立发展的一面,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失落,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价值取向的迷离性
  

  由于某些错误的价值观的影响,催生了一种基于重物欲享受与经济价值为基础的多元价值理念。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有些人甚至游离于五光十色的消费追逐,陷入毫无意义的追逐之中。价值取向的迷离使一些人失去了精神家园,沉湎于物欲的享受,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出现,空前的激发了人们的虚荣心,有的人竭力的通过无度的消费来实现着这一比富争奢的过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被彻底颠倒,并由消费的异化最终导致人的异化。“他们可以分享消费社会的舒适,但只是简单地以物质欲望的满足为生活内容,只是为了使商品得到消费而存在,人不仅已经异化为物,而且更进一步异化为商品的奴隶,成为‘单面人’式的拜物主义者、消费主义者。”“消费主义”冲击着一些人的价值观,迷惑着他们的价值取向,丧失了主体性与自主性。这种价值取向的迷离性对人的全面发展及消费社会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消费异化问题的产生。
  
  三、消除消费异化现象的对策思路
  
  (一)更新消费观念,崇尚健康消费文化
  

  首先,提倡适度消费观,为保障消费社会的良性运行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适度消费观是对片面节约消费观和奢糜消费观的一种折中取向,既反对节约吝啬,又不赞成消费异化的种种行径。提倡人们在合理消费的基础上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使人们正确的意识到作为社会人所应承担的权利与责任,关心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人以及社会的利益。坚持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原则,树立新型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秉持人类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崇尚健康的消费文化,为保障社会消费的良性运行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其次,坚持绿色可持续消费观,为确保社会消费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绿色可持续消费观主张人类的消费行为要符合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确立自然的生态消费观,提倡人们建立一种既有益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又利于自然生态保护、既满足当代人的合理消费需求,又确保后代人消费需求有效实现的理性生活方式。用绿色可持续消费观武装人们的头脑,指导人们的生活,坚持绿色消费,为社会消费的健康发展开通思想绿灯。
  
  (二)提升道德素养,塑造高尚消费主体
  

  从本质上来讲,消费者道德素质就是整个社会的文明体现。塑造高尚的消费主体,首先要培养权责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消费者自觉意识的树立是实施可持续消费的必要前提。让消费者明确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人存在,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只有确立全局意识、长远意识,才能实现消费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个人才能在消费社会中享受真正的快乐。积极引导消费者构建环保意识以及资源忧患意识,逐步培养一种消费领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我们更应紧紧抓住这一点,从思想观念人手,提升道德素养,推进入的全面发展;其次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我们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消费内容,鼓励人们在精神生活中追求生命价值与自我实现,激发创造热情与生命活力。提升对社会消费的道德关怀与人文思考,从人们的精神生活出发抑制消费的异化。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如文化消费、教育消费等,进而塑造消费者良好的精神风貌;最后关注点滴,强化自我约束能力。深入贯彻“尽职尽责、从我做起”的长远的、全局的现代公民意识,将健康的消费习惯落实于我们生活的点滴,从而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健康消费方式。
  
  (三)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对消费的监督指导
  

  政府部门在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与社会氛围,确保社会和谐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政府有关部门要坚持从源头上抑制消费异化现象。加大市场调研,有的放矢的制定、改善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政策的衔接性。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促进生产与消费的持续互动,引领消费市场,鼓励创新与低碳,积极致力于“两型社会”建设;其次是宣传教育手段。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人们广泛的宣传教育才能逐步形成。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加强对健康合理消费理念的宣传普及,积极开展构建合理消费结构与生活方式等为主题的节目和系列讲座,培养现代公民消费观,强化公民低碳消费意识;最后要强化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手段引导消费市场的良性运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与消费相关的基本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进一步调节、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严厉打击各种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以及消费社会和谐发展的违法行为。
  
  (四)提倡主流价值,引领消费市场
  

  要提倡主流价值,引领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传承以及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严厉杜绝“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等等,始终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并将其逐步融人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之中;其次,要坚持“以科学消费为荣、以浪费攀比为耻”。坚持科学消费观,倡导健康、可持续的合理消费模式,并将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标准。合理规划消费形式,满足人类的多样化需求,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合理发展;最后,要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是我国现代公民应当始终遵循的道德准则,在当下倡导诚实守信的原则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五)培育社会风气,创造科学消费氛围
  

  首先,要严防“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及时疏导各种异化消费需求,积极引导人们构建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严厉打击各种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等消费异化现象。积极开展各种绿色健康消费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消费者调整心态,促使其主动热情的参与其中,享受真正的消费乐趣。其次,要认真培育各种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以营造良性的消费环境与消费氛围。要积极倡导和谐消费理念,崇尚绿色健康消费,鼓励、引导人们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特别是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辅助作用,强化其社会责任感,通过大力的宣传,排除不良消费观念,纠正心态,构建理性消费。开展相应的主题宣传讲座,加强各种科学合理消费理念之间的交流以及模范消费者之间的有利互动,逐步将科学的消费理念培育成一种社会风气,进而创造科学消费氛围。最后,要加强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人文关怀,加强人文风气建设,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社会消费的各个环节。

作  者:鲜开林    曹宇    
出  处:《消费经济》
单  位:东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经济类别:收入与消费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