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智慧·对上司提出意见要用合适的方法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原文解释】父母听不进去劝解,应该和颜悦色再次规劝;父母不听相劝,甚至哭泣着恳求,纵然遭遇到鞭挞,也无怨无悔,以免使父母铸成大错。
上司有些问题,一次劝说不成,以后有机会还要和颜悦色的说出来。只要是正能量,诚恭诚敬的“谏”,总会有一天得到认同。不是说非要哭号着去做,表达的是一种无怨无悔的态度。
“号泣随”来源于一个故事,主人公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隋唐之际,李世民还没有当皇帝时,父亲李渊带着他南征北伐。有一次,李渊决定率领**朝着既定的路线行走,李世民认为这条路很可能会遇到敌军的伏击而全军覆没。他就多次劝导父亲不可走这条路,但是父亲不听。**出发之前,李世民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依然劝说父亲。后来父亲改变了路线,因此**才免于危难。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行得正,对犯原则性错误的领导反复提醒和规劝。即使领导不接受,也无怨言,因为我们在做该做的事情。
在指出上司原则性错误的时候,要注意我们的脸色,不能表情凝重、义正辞严。这样上司肯定没有办法接受。应该和颜悦色,用委婉、真诚的神情来劝告上司,同时还要多思考,要掌握时机,这些都非常关键。
看看几个大企业领导,抓起来都是一串一串的,领导犯事,助手或秘书也大都被抓起来。这警示我们,如果下属为了眼前利益,同流合污,下场也是一样的。
作为上司,也应该特别注意,要常常反省自己有无过失。如果有不良习惯或错误,也应该及时改正,给下属做好榜样。
当然,对上司的规劝开始会很难,但要有耐心和坚持,即使是受到了责备。如果把上司都当作亲人去对待,存好心,就知道很多事情该如何去做。假如时机、态度、方法都对,还是没有效果,怎么办?人的生活行为都有一个惯性,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惯性需要一定的力量,这是一个过程,假如没有产生效果,说明力度还不够,只有继续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