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零排放活力发酵床养殖技术简介

 雨霧山庄 2012-02-11

新零排放活力发酵床养殖技术简介

零排放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一项针对目前养殖业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糟糕的养殖环境、疾病高发等的形式下研发出来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尝试、改进、创新,目前已经趋于成熟,在国内所有省市、多个国家进行大面积推广,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

其技术的核心有两个:一是改变传统使用水泥地面的单一模式,将一层垫料置身与动物的生活区,在垫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把动物的排泄物作为食物,及时分解成为菌体蛋白等无害物质,达到无需清扫与冲洗栏舍,能够节约部分用水、用料、用药等,显著改善饲养环境,无任何的动物排泄物与臭味排放,从而达到零排放、节约人工用水用料、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二是其核心的东西就是置身于垫料中的菌种,这种由数十种混合的益生菌菌种不仅能够快速分解动物粪便成无害物质、消除臭味等,还能够形成强大的养殖场益生菌环境,有效增强动物的抗病力减少发病,从而不仅动物因为减少发病而提高了效益使食品更安全,还因为大幅度减少了饲养环境的臭味、氨气味等,为饲养管理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护。因此,零排放的发酵床养殖技术对环境、饲养动物、饲养管理者、食品安全等各方面都有益的新技术,是一场养殖业的新技术革新!

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推广的零排放发酵床养殖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的新专利技术,菌种国内独创,成本国内最低,用户群最大。我们的现在推广的零排放养殖技术目前有两种,分别介绍如下:

一种是接触式垫料活力发酵床养殖技术,在养猪运用上栏舍有三分之一是水泥地面,水泥地面中有降温水管(小规模养殖可以不用水管),垫料由深层垫料区(发酵区)与浅层垫料区(就是埋有水管的水泥地面,也是好氧区),这种养殖技术适合养殖规模小的用户、特种猪养殖(野猪、香猪、豪猪、黑猪、土猪等)、对肉质要求高的用户。此项技术的缺点是养殖密度不大、需要较大的人工翻耙垫料、垫料需求大等问题。但此技术运用在土鸡(饲养时间超过70天以上的肉鸡)不仅建造简单、垫料20厘米即可,且效果良好,目前已经被多个大型集团养殖公司运用。

另一项新技术是我们刚刚发布的——这就是不接触垫料零排放活力发酵床养殖技术,此项技术成功解决了目前传统发酵床养殖存在的诸多问题,安全可以运用到规模养殖业上,创新完美地让发酵床养殖技术真正达到了如下效果:

1.完全零排放:使用本技术后没有任何的动物粪料排出养殖区外,也不需要排污沟与处理池,节约大量用地与建设成本。

2.养殖环境无臭味:运用本技术后养殖场几乎闻不到臭味,蚊蝇显著减少,不仅减少因为养殖场臭味、氨气等带来动物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减少,还对养殖人的健康提供了保护。

3.不存在夏天过热的问题,因为垫料厚度仅为40厘米且一直处于膨松状态,垫料始终保持在30℃左右,加上通风的漏粪板形式,夏天开窗漏粪板上几乎没有热气上升,而到了冬季关窗后,垫料30℃的热气上升正好是廉价的自动加温保暖来源。

4.垫料问题解决:由于动物不再接触垫料,垫料的使用寿命更长,加上垫料始终膨松透气,垫料分解动物排泄物更好;最关键是,此项技术可以更加广泛地选择更多的垫料:各种锯末、树叶、树枝、秸秆、食用菌渣等等,可以直接将这些廉价的物质转化为优质有机肥,一举多得。

5.真正的懒汉养殖:我们的新兼技术不需要任何的人工翻耙垫料、不需要任何的人工冲洗栏舍与清扫动物粪便,日常操作只需要饲喂与一般管理即可,节约三人之二的人工。

6.节约用水、用药、用料:由于不需要冲洗猪栏,因此会节约65%以上的用水,加上由于益生菌环境的生成、养殖场减少了臭味与氨气等因素,动物疾病显著减少,因此节约了用药与用料,不仅食品安全更有保障,也显著提供了经济效益。

7.可以正常消毒:由于动物不再接触垫料,可以正常像过去一样随意消毒,虽然一些消毒剂会落到垫料的表面上造成一些益生菌的死亡,但垫料下部菌群是安全的,加上消毒剂有一个时效,时效一过,下面的菌群就会快速繁殖到表面,正常分解动物的排泄物等工作。

8.广泛运用于养殖整个过程,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养鹅、特种养殖,只要您有心想做零排放,我们都有能力给您做出设计出来,保证您的养殖场在整个养殖过程都达到零排放等的要求。

本技术广泛用于养猪畜与养禽的各个环节。我们愿意为您的养殖业设计全方位的零排放新技术,为您的养殖业保驾护航。您实施此项技术不仅是为动物福利着想、为饲养一线职工身体健康着想、为食品更安排着想、为自身经济效益着想,更是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活力发酵床垫料制作流程图.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