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方古印作者谁 专家断为文三桥

 苏迷 2012-02-11

两方古印作者谁 专家断为文三桥


日期:2012-02-11 作者:华振鹤 来源:新民晚报

 
 

  • 图片说明:玉堂中人

  • 图片说明:大司成印


  • 两方古印作者谁 专家断为文三桥

      ◆华振鹤

      文彭(1498-1573)字三桥,大名鼎鼎的明代文征明长子,诗文、书法都极有名,而最大的成就则是篆刻。他摆脱了以往文人作印只篆不刻的局限,第一个使用石质印材,按照自己的思想、审美、技法进行创作,开创了中国印学史上第一个流派——吴门派。可惜他的作品,原石存世极少,只有“琴罢倚松玩鹤”、“七十二峰深处”(牙章)等区区几方而已。

      然而不久前,我在女书法篆刻家张正宜(张继红)处,居然看到了据说是文彭的两方青田石印章“玉堂中人”、“大司成印”。印章刻得古朴深沉,各有风格,但没有边款。我怀疑地问:“你凭什么敢断定为文彭印章呢?”于是张正宜详细地叙述了发现与鉴定的来龙去脉。原来,她原籍常熟,来到上海后,在市统战系统工作。她钟情书法篆刻,作品入展过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和2011年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很获行家好评。两方印章的发现,便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关。

      常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文化遗址很多。其中虞山北麓有座明代的陈寰墓,一百多年前已被捣毁,还有两方印章流散在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常熟同全国一样,掀起大炼钢铁运动,村民把陈寰墓残存的墓碑敲掉,说是可作炼钢的熔剂。大家旧事重提,想起了流散的印章。不过由于“没用”,人们并不当回事,最后几经转手,辗转到了张正宜手中。

      实在说,她早先得到印章时,还是小孩,不过当玩具而已。即使后来学习篆刻,也无非以为它刻得好,可以用来临摹。直到不久前,原常熟博物馆馆长、文博副研究员、江苏省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周公太先生看到印章,终于发现其非同寻常。这位专家告诉张正宜,1994年曾从墓中发现陈寰墓志铭。据此,他在《东南文化杂志》2000年第9期发表专文,论证陈寰为嘉靖时人,做过翰林院检讨和国子监祭酒。过世后,墓志铭由兄长陈察撰,文彭父亲文征明书,吴鼒刻,一起埋入墓中。

      周先生解释,印文中的“玉堂”,泛指朝廷,“玉堂中人”即可以出入宫廷的人,包括国子监祭酒。“大司成”则是祭酒的别称。经考,陈寰任祭酒,文彭是他的属官国子监博士,在同一官署办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印章都没有边款。因为按习惯,下属为长官治印不刻款。

      周先生讲述,清人周亮工的《印人传》里曾记载,文彭任南京国子监博士时,一天乘轿外出,遇到卖青田石的老人。他买下四筐,回家一剖开,只见灯光下显得晶莹剔透,用刀试刻,硬度远低于平时使用的象牙。他用象牙刻印时,由于太硬,所以只篆不刻,篆成印文后交雕刻高手李文甫刻成。现在用了青田石,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审美、技法,刻成自己的风格。从此,青田石便成了文彭篆刻的首选。一时间,他成了唯一掌握这门技艺的艺术家。从这个历史渊源,再加上从印章的艺术风格和制作风格来判断,它们应出于文彭之手。

      不难理解,这种新颖的印章受到当时文人的喜爱,有求索的,也有赠与的。上面提到的“琴罢倚松玩鹤”印,就是嘉靖丁末(1547年)时,文彭用青田石为好友唐顺之刻的朱文方印。其边款谓:“余与荆川(即唐顺之)先生善……因检匣中旧石篆其事于上,以赠先生……”可见,当时文彭周围,得到他的印章是不乏其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