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阳信县教研室 商梅泉 2012年2月13日 11:04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设计合作者:于娟 王鸿苇 商梅泉 【课题】 与朱元思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课程标准】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内容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简单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范读、自由朗读、展示朗读等,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2、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积累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增强文言语感。 3、通过问题引领,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所描绘的大自然的美景和写景的妙处,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评价设计】 1、通过自荐或推荐朗读的方式,看学生能否准确熟练地朗读。 2、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字词,看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的情况。 3、通过师生交流,看学生对文中美景、作者感情和写景妙处的理解。 4、通过小组比赛,看熟读成诵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八年级上册的写景文《三峡》引起学生的回忆,教师简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期待。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倾听,注意其中的字音,停顿,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积累生疏字词的读音。 3、同桌合作,互读互听。 4、学生自荐或同桌推荐进行展示朗读,通过学生评价,订正不准确的读音、停顿等,引导学生流畅地朗读课文。 三、自主合作,理解内容。 1、学生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自主阅读课文,尝试翻译。对于不理解的词句,提出困惑的关键点并做出标记。师走进学生了解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点。经交流仍解决不了的做出标记以待课堂交流。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疑难,疏通文意。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重点词语的掌握。 4、出示课件,随堂训练,积累文言词语。 四、课堂交流,感受美景。 1、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有何作用? 2、找出文中描写“奇山”、“ 异水”的句子,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描绘画面,感受景色之美,写景语言之美,且在不断地诵读中尝试记忆相关语句。 3、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体会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有难度,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不求甚解。) 五、回顾小结,尝试背诵。 1、引导学生从知识积累、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等方面总结、交流本课时的收获。 2、引导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和“画面记忆”法尝试背诵整篇课文。教师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伴着音乐,赏着美景,看着提示词,尝试背诵。 3、师生齐诵读或者组织小组诵读比赛。 六、练习设计,课外拓展。 1、把本文改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2、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积累相关的描写山水的古诗文。
设计反思: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的构思,真正感受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陈述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学情,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之前先有评价设计,教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质量,达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