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  绪论、生命的物质基础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2-13
前言:高考题分析
  一、三年北京生物高考题各个章节分数的分布情况
  1. 2006年夏季高考题生物总分为72分,选择题共4道题,每题6分,共24分;非选择题共3道题共48分。
考题涉及的章节 所占分数及其比例 考查的主要内容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2分(17%) 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工程(组培)、细胞的有丝分裂
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调节 24分(33%)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人体三大有机物的代谢及其血糖的调节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6分(8%) 乳酸菌代谢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接种等
遗传和变异 18分(25%) 诱变育种、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的试验方法以及完善实验方案
生物与环境 12分(17%) 生态系统的功能成分及其作用、环境污染、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原因
  72分中实验分析占22分。

  2、2005年北京夏季高考题生物总分为72分,选择题共5道题,每题6分,共30分;非选择题4分
考题涉及的章节 所占分数及其比例 考查的主要内容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2分(17%) C3、C4植物叶片结构(选修)线粒体的结构、组分和功能
生殖发育和进化 6分(8%) 植物的双受精和种子形成及育种中的生殖隔离
生命活动的调节 8分(11%) 动物的神经调节和动物行为
生物与环境 8分(1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因素
遗传和变异 18分(25%) 遗传的基本规律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20分(28%) 微生物的培养的实验方法、生长曲线及实验分析的能力
  72分中实验分析占20分

  3、2004年北京夏季高考题总分数为65分,选择题共5道题,每题6分,共30分;非选择题35分。
考题涉及的章节 所占分数及其比例 考查的主要内容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分(9%)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的主动运输和内吞作用
生物进化 6分(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生命活动的调节 20分(31%) 动物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新陈代谢 6分(9%) 植物光合作用
遗传和变异 21分(32%) 遗传规律、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6分(9%) 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结构和重合活动的特点

  由此可见,生物高考中占得分值比较大的几个章节是:细胞、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环境。当然,其他章节也可能有考查的知识点。

  二、生物高考考试的特点:
  1、命题知识点源于课本、命题素材远离课本。
  2、题量较小,知识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3、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指导思想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多种题型为工具,充分体现4个方面的能力考察目标:(1)理解能力;(2)试验与探究能力:(3)获取信息的能力;(4)综合运用能力。

  三、复习的指导思想:
  1、全面梳理知识体系,突出主干知识,适当拓展知识面: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加强实验复习,培养实验能力,强化实验技能;加强对生活和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2、改变学习方法,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究学习,重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在高三一年的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知识到位、能力到位。

  [知识网络结构和知识点归纳]

高三生物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绪论、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部分绪论
  一、什么是生命
  (—)生命的基本特征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通过新陈代谢所有生物体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 在代谢活动基础上生物体表现有生长特性
  4. 所有生物都有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 生物对环境因素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应激性是适应性的前提
  6. 生物表现出不断演变和进化的趋势

  (二)细胞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
  1. 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
  (1)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组成
  (2)多细胞生物的所有细胞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2. 细胞是生命的功能单位
  (1)各种细胞表达着基本共同的生命活动内容:如呼吸、代谢等
  (2)多细胞生物高度特化的各种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活动为基础

  3. 宿主细胞是病毒分子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存在形式

  4.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是促进生物进化的前提

  (三)生命界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1. 生物的多样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界的层次

  二、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一)生命科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阶段 时间段 代表工作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20世纪以前 显微镜的发明
19世纪30年代细胞学说的提出
1859年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
实验生物学阶段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提出(杂交实验)
分子生物学阶段 20世纪30年代之后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提出


  (二)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三)生命科学研究方法
  1. 观察与描述
  2. 生物学实验
  (1)人为控制可变因素下再现生命机制过程的操作性活动
  (2)设置对照组是生物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3)实验者的科学素养是取得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总分 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1. 类别
  

  2. 生命元素的特点
  (1)没有一种是生命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统一的,同时也说明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含量的不同,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各种元素多以离子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3)碳是生命元素中的核心元素

  (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种类 物质名称 重量比例%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无机物 水分
无机盐
80~90
1~1.5
18
55
有机物 糖类
脂类
蛋白质
核酸
0.4
1~2.0
7~10.0
1.0
250
700
36000
40000~1000000

  1. 水分
存在形式 结合水 自由水
特点 与蛋白质等结合 呈游离的流动态
比例 4.5% 95.5%
作用 结构物质之一
增强植物细胞的抗逆性
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反应介质;参与某些反应
和生命活动的关系 含量的变化和细胞的抗逆性有关 和细胞新陈代谢活动呈正相关

  2. 无机盐
存在形式 化合态 离子态
比例
作用 结构物质之一
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调节渗透平衡
调节酸碱平衡(人体酸中毒)
调节离子平衡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a2+)

  3.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1)元素组成及分子通式:Cn(H2O)m
  (2)主要种类及其作用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作用
单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核酸组成物质之一

-----------------
常用能源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葡萄糖 C6H12O6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为单糖
麦芽糖
动物细胞
乳糖
多糖 糖元 [C6H10O5]n 储备能源物质
植物细胞
淀粉 细胞壁结构物质
纤维素

  (3)还原性糖的鉴定:①银镜反应;②斐林试剂或斑氏试剂(砖红沉淀)

  4. 脂类
  (1)区别于糖类的特点
  ①特征组分为:CH3(CH2)nCOOH,其中含氧原子少,及碳氢比例高,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高。
  ②与水不亲合(即疏水性)

  (2)主要脂类及其作用
  ①脂肪是生物体的储备能源物质
  

  ②磷脂是细胞各种膜结构物质,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
  

  ③固醇类(性激素、维生素D等)对代谢有积极作用:
  胆固醇: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以转变为维生素D。
  性激素:
  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3)脂肪的鉴定:苏丹Ⅲ或苏丹Ⅳ,颜色分别为桔黄色和红色,后者染色的时间短,说明苏丹Ⅳ和脂肪的亲和力强

  5. 蛋白质
  (1)相对分子质量大(以万为单位)。

  (2)分子结构复杂。分为下列4个层次:
  ①基本组成元素有:C H O N S
  ②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20种氨基酸的分子通式如下:
  
  ③一级结构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成的多肽链
  ④由多肽构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多肽的命名:从游离的氨基端→游离的羧基端

  (3)种类多样
  ①氨基酸种类、数量、序列不同→一级结构多样
  ②肽链数目、盘曲方式不同→空间构型多样

  (4)功能重要(生命体现者)
  ①重要结构物质,如骨胶蛋白、肌肉蛋白、血红蛋白等
  ②重要调节物质,如蛋白质类激素和酶
  ③载体和免疫物质,如通道蛋白、免疫球蛋白
  ④也能做能源物质

  6. 核酸
  (1)相对分子质量大:核糖核酸(RNA)4×104脱氧核糖核酸(DNA)106
  (2)结构复杂,分为下列5个层次:
  ①基本组成元素有:C H O N P
  ②基本组成物质有:五碳糖、含氮碱基和磷酸
  ③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如脱氧核糖核苷酸)
  
  ④一级结构为多核苷酸链
  ⑤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

  (3)种类及其分布

分布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细胞核
细胞质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三)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
  1. 物质性:以蛋白质、核酸和脂类为主要成分
  2. 生命性:能够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
  3. 结构性:细胞是原生质的基本结构形式,由原生质体分化细胞的各种微细结构。如植物细胞结构如下:
  

  [重点、难点、拓展知识解析]
  1、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区别和联系:很多同学都感觉到很难区别适应性和应激性。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是非此即彼,应激性和适应性都是描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生命的基本特征,同一生物既有应激性也有适应性。但应激性是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生物体接受外界刺激后,迅速作出反应,在短期内完成,单细胞动物由原生质、多细胞动物由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来完成此反应。而适应性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其产生过程是生物产生变异,在一定外界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变异性状逐渐在后代得到积累和加强,该性状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迅速在短期内作出改变。

  2. 无机盐在动植物体内的作用:高三复习不同于高二学新课,同学们应该有意识的关注到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自己综合同类知识的能力。比如,在第一册第一章我们复习到无机盐是生命的结构物质之一,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能调节渗透平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那么无机盐具体参与组成了什么结构?我们所学到的化合物都含有那些无机盐?无机盐又是怎么影响生物体的活动的?这就需要大家把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实例有机的综合起来。比如:
  铁:动物体内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叶绿素的合成过程
  镁: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钙:动物的牙齿、骨骼的成分,血钙含量影响肌肉收缩。血钙含量低,肌肉容易抽搐,血钙含量高,可导致肌无力。(高浓度血钙使肌肉收缩减弱)
  硼:促进植物花粉的成熟和花粉管的萌发(缺乏花而不实)
  锌:参与动物体内很多酶的合成,调节新陈代谢
  氮:酶、蛋白脂类激素等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植物叶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磷:参与ATP、NADPH、核酸等的组成
  钾:在植物的糖类运输、动物心肌的收缩中起重要作用
  碘: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钠:维持动物体内无机盐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形态

  3. 磷脂与健康的关系:肝脏可以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运出,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肝功能差或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的合成受阻,影响脂肪的运输,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就可能形成脂肪肝。此外,磷脂还是神经细胞的重要成分,每天摄入生理需要量的磷脂,会使人头脑聪明,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使智商维持较高水平。磷脂缺乏时,神经髓鞘就会发生退化,而使人陷入焦躁不安的状态。富含磷脂的食物有,动物的脑髓、肝脏、大豆、鳝鱼、泥鳅、蛋黄等。

  4.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结构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请同学们注意,双缩脲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完全不一样的。书写时一定要准确。

  [例题解析]
  例1: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鸟生于林,故羽似叶”,这句话反映了生物具有
  A. 应激性  B. 生长和发育  C. 适应性  D. 遗传和变异

  [解析]答案为C。

  例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应激性的是
  A. 鱼饵投入水中,招引了许多鱼来取食
  B. 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以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C. 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其枝叶常向光弯曲生长
  D. 敲击人的膝盖骨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反射

  [解析]答案为B。根据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发生过程可以较容易的作出判断,仙人掌的刺这种性状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是一种稳定的结构。将仙人掌转移至多水的环境,这种刺并不会立即改变或消失,所以这种现象更主要的是体现了生物的适应性。其它三个选项所体现的是在外界刺激,生物体针对外界刺激作出了反应,此反应是在短期内完成的,主要体现的是生物的应激性。

  例3. 把活细胞或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搅碎,细胞和病毒都失去了活性,这个现象说明
  A. 细胞和病毒是由于化学成分被破坏而失活
  B. 两者的生命成分是一致的
  C.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一切生物体都有自己的严整的结构

  [解析]答案为D。将活细胞、病毒搅碎主要是破坏了他们的结构,物质本性并没有被改变,所以应该从生命结构的严整性来考虑细胞和病毒的失活现象。

  例4。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两种物质所共有的元素是
  A.  C、  H、  O  B.  C、  H、  O、  N  C.  H、  O  D.  N、  P

  [解析]答案为C。通常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它们共有的元素只有H、O 。本题并不难,但要求同学审题一定要准确。

  例5.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上升时,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
  B 细胞中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C 磷脂是细胞中各种膜结构的骨架物质
  D 细胞中糖类的作用就是作为能源物质

  [解析]答案为D。糖类的作用主要是最为能源物质,同时也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如纤维素,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细胞的遗传物质核酸与脱氧核酸。

  例6、如果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用a表示,则根尖分生区的细胞al与根冠细胞a2的大小为
  A. a1>a2  B. al=a2  C. a1<a2  D. 无法判断

  [解析]答案为A。

  例7、分析多肽E和多肽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氨基 羧基
多肽E 201 348 62 53 3 2
多肽F 182 294 55 54 6 1

  两种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选项 A B C D
多肽E 199 340 58 51
多肽F 181 281 53 49

  [解析]答案为D。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以后,在多肽的一个游离端还保留一个氨基,另一个游离端保留一个羧基,多肽E有三个氨基,其中一个氨基必定在某一个侧链基团(R基)上。根据氨基酸通式特点,N元素只存在于氨基中,所以,N元素的总数量减去R基上氨基的数量,就是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

  例8、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B.苋菜的部分叶肉细胞吸收并固定环境中的CO2
  C.生长素由根尖分生区运到根尖成熟区  D.成活的秧苗叶尖出现小水珠现象

  [解析]答案为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承担着多种功能,氧气的运输需要血红蛋白,生长素的主动运输需要蛋白质作为载体,苋菜固定CO2需要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秧苗叶尖出现的水珠即吐水现象,水的运输动力是蒸腾拉力,水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蛋白质无直接关系。

  例9.有A、B、C三种氨基酸在体外发生反应,可以形成含有三种氨基酸的三肽___种?如果足量发生反应,最多可以形成_____种三肽?若某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1935,在合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水量为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______条。

  [解析]解答这种题目注意审清题意,正确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和原则。三种足量的氨基酸可以形成的三肽,包括含有三种不同氨基酸的三肽,含有两种氨基酸的三肽和只含有一种氨基酸的三肽。其总数是33。

  参考答案:  6;27;3

  例10、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数字顺序填空:
待检物质 试剂 颜色反应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脂肪 红色
斐林试剂 砖红色
DNA 蓝色
淀粉 蓝黑色

  [解析]参考答案:
  ①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②苏丹Ⅳ
  ③紫色
  ④二苯胺
  ⑤碘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