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俊义|回到唐朝,我就是四品大员

 闲坐品茶 2021-06-21

过去的皇帝,经常赦免罪犯,宽宏对待那些有很大过失的人。在赦免罪犯的同时,还要对于天下的老人给予很大的恩惠。唐朝的时候,国家的人口不是很多,皇帝对于老人尊重有加。开元23年,皇帝亲行籍田礼,给予天下的老人和侍奉老人的恩惠可谓丰厚。侍奉老人百岁以上的,封给上州刺史的头衔。在唐朝,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和生活条件的限制,百岁的老人肯定不多,因此得到这个头衔的人也寥寥无几。侍奉老人90岁以上的,封给中州刺史的头衔。唐朝90岁的老人也不会很多,得到这个头衔的人也就没有几个。侍奉老人80岁以上的,封给上州司马的头衔。

开元27年,皇帝赦免天下,对于老年人也给予优厚的恩惠。百岁以上的老人,封给下州刺史的头衔,百岁以上的妇女,封给郡君的头衔。90岁以上的老人,封给上州司马的头衔;90岁以上妇女封给县君的头衔;80岁以上的老人封县令,80岁以上的妇女封给乡君的头衔。中国古代轻视妇女,相同的年龄,妇女封给的头衔都要低一个档次。

就是如此,也算差不多了。皇帝这样的封恩加衔,就像今天的副科要提前退下来,就要解决一个正科;副处级不想早点退出自己的职务,就给他们一个正处级的虚职而退下来一样。但是今天这样的解决办法,都是个人争取的,那时是皇帝自愿分封的。唐朝的人可能也十分自觉,皇帝不分封给一个什么头衔,活100岁的还要活100岁,活90岁的还是要活90岁。

皇帝对于京城里的老人,更是恩加一等。天宝7年,皇帝对京城的70岁老人,干脆给予县令的待遇,60岁以上的老人给予县丞的待遇。那个时候,在京城里,只要你是个60岁以上的老人,就是一个副处级待遇。不用跑不用送,官职和待遇就到手了。咱们今天说大唐是盛世,就看给老人封官这一条,今天就很难做到。唐朝皇帝也会把人分为市民和农民,在京城里的人,就是市民,待遇就比广大乡村的要好得多,分封的也就更加宽泛了。而天下侍奉老人的待遇,还是和开元年间的一模一样。

宋朝收拾了唐朝之后很长时间而形成的残局,法律和规章依然和唐朝一样,侍奉老人在待遇仍参照唐朝。

我母亲今年88岁了,跟着我生活。谁来接她去住几天,坚决拒绝,理由是我侍奉的最好。人老了,也不顾及得罪人了,简直就是一个孩子,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实我们弟兄姊妹都侍奉的很好。按照唐朝和宋朝的标准,不用跑官,我就是个上州司马。跑官真太累了,还不如在唐朝和宋朝孝敬父母,让他们活到80岁以上,他们本人是个县令的待遇,我也是个上州司马的待遇。查资料上州司马是个六品,也就是一个副地级。

但是真的想当一个上州司马,也是不容易的。我母亲早上起得晚,九点钟了,你要给她做饭,吃过饭还要喝杯白酒,然后吃药的时候,还要给她凉一杯白开水。把药分好递给她。早上如此,中午如此,晚上如此,也是不简单的事情。母亲老了,不吃米饭,不吃面条,饭也是很难做的。母亲喜欢喝酒,为了方便,买了一个带水龙头的酒罐子,放在桌子上,谁知她竟然趁着不在家的时候,就像放自来水一样,把酒放进杯子里,把自己喝醉了。去年就因此摔了三次。反正,你只要把酒放在她的视线之内,她就一会儿喝一点,一会儿喝一点,把自己喝醉为止。去年冬天开始,就把酒搬到二楼,楼梯口有一个推拉门,很费力气才能推开。母亲推不开门,就只好每天三餐饭后接受只给她倒一杯的现实。有的时候出门,忘记推上二楼的推拉门,母亲就按着栏杆上去,喝大醉。

尽管如此,侍奉母亲给个副地级的唐代已经远去,和唐代一样的宋代也已经远去,依靠这个弄个副地级是没有指望了。但是,母亲还要好好地侍奉,让她活到90岁,100岁。假若在唐朝,母亲就是郡守的待遇了,我也跟着升到上州刺史,弄个四品大员当当了。

读历史,是十分好玩的。在史书的典籍里,我看见我穿越唐朝和宋朝,因为侍奉母亲,当上了上州司马,接着当了上州刺史。

2014-09-28

作者影像:

作者简介:

王俊义,河南省西峡县人,生于1955年9月,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蓝淇河,淇河蓝》;长篇小说《民间的别司令》《第七个是灵魂》;散文集《抚摸汉朝》《岑寂的村庄季风》《月亮领着灵魂走》等。长篇小说《第七个是灵魂》获得2013莽原长篇小说奖;诗歌《中国的微笑》获《人民日报》举办的诗歌征文一等奖;散文《伯在黄土里等我》获《北京文学》2015——2016重点优秀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