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开谈建国60年篆刻25家

 河湖闲人 2012-02-14


图片

 

  2008年底的一天,突然接到邱振中的电话,说人民出版社计划在建国60年之际,出一套国家级的巨型画册,名曰《中国美术60年》,具有美术史书的性质。内中有书法和篆刻的内容,拟在这历史段中精选最有代表性的篆刻家25人及作品入编该书。并说经出版社研究决定聘我编选篆刻部分,在日后主编会议审稿之前,全权由我挑选入编作者和备选作者,并保证主编会议只有审稿的权利,而不会有掺沙子的干涉。还说我个人的作品,已决定在当选之列,所以不存在回避等难为情的问题。最后,邱先生说,这是一次以个人审美意志对历史负责的机会,希望我应允。我好像没有谢绝的理由,便即刻承接了下来。
  承接之后细细一掂量,好像并不简单,60年中牵扯到的篆刻家,高水平的何止25人?已故前辈尚容易供奉,当今的高手怎样摆平?如果依凭“个人审美意志”必损伤人际关系,如果关顾人际关系又如何“对历史负责”?这时,我知道自己冒失地摘了个长刺的果子。
  当然,如果不想人际关系,这事不难办。于是我先拟定出选人的标准,三条,一作品置之篆刻史,要看出创造的力度。二作品要达到审美的高度。三作品要有数量和整齐的深度。一切以作品说话,至于资历、影响等作品以外的因素可以不顾。用这三条标准,很快就浮现出人来,前辈如齐白石、来楚生、陈巨来,当代也有好几人,两者总数大约10人。如果略放宽标准,则50人打不住。为此,我拨了徐正濂和曾翔的电话,请他们也各拟个名单。两位老兄很认真,好几天后才给我答复,一看名单与我的大同小异,徐倾向作者的影响力和辈分,曾比较注重审美倾向,有了这名单的参考,入选和备份的作者就顺利登台了。
  首选的当然是齐白石,我忽然想,如果此事在1949年由他的同辈篆刻家来选,大约有50%的可能选不到他。齐老爷子1949年后印章刻的很少,但宝刀不老,字形结构依然严整结实,张扬有力度,刀法偶有失控和疲态,但用狠之劲不亚于前。边款字大,而且有老态。一般人看齐白石都只看刀法,其实齐印最具工力处是结字,篆法之准确到位自有其防伪的微妙处,这几年拍卖场上出现的大量署“质雅”上款的伪印,之所以我断其伪作,就露馅在篆法上。
  按年龄排序,接下来的是陈子奋,陈比较少人知主要是地域的原因。他是流派印继承的高手,身兼多种风格而统一于娴雅古茂的格调,在老辈中自树一帜,美中不足是个人面目不够独特。他是我老师,除了感情因素,先生印作里所特有的韵致的确是可圈可点。边款极具个性。
  沙孟海也是流派印的继承者,也身兼多种风格而统一于一种格调,可贵的是其浑穆结实与其书法同调,甚似其人格与学问。而风格面目不能纯化,也致使他在印坛无法排到超一流的位置。沙的边款出类拔萃。
  方介堪是一位可敬的默默耕耘者,直至晚年还创作不辍。以平和、稳健、整洁营造出看似平常而颇有风度的格调,让人倾慕而生向学之心。当然,方先生也存在风格面目不够纯化的问题。在他们那一辈人中也许是很普遍的,过分掩藏个性而强调中庸是他们共同的症结,也因此更显出齐白石、来楚生、陈巨来的杰出。
  钱君匋也是一个出色的流派印继承者,但与他的同辈相比,他似乎做得更投入更精到,以至付出几乎丧失个性的代价。幸好钱先生用刀猛利矫健,以腕力之长统摄了篆法上的杂陈。钱氏边款亦佳。陈子奋、方介堪和钱君匋三人在篆刻承传上做出不凡的贡献,因为他们三人各自培养出多位不凡的学生,学生的优秀给老师大大争了脸面。这也是我有底气地推奉他们三人的理由之一。
  来楚生、陈巨来是当代公认的超一流大家。前者有“麻辣”之相,后者具“清寂”之雅。置之篆刻史,自是醒目共睹。固然来楚生篆法胎息自吴昌硕,创造的力度有限,陈巨来源自汪关,也有创造力度的问题。但从审美看,来的“辣”与陈的“静”都具极致之美,但二人若与齐白石相比,似乎还有一小肩之差。此外,二人边款可看,而来楚生还擅刻肖形印。
  南京的罗叔子较以上诸家年龄小一些,“事件”时期受迫害去世。罗叔子的风格面目单纯而有张力,虽然可明显看出黄牧甫的路数,但比之同是学黄的傅抱石、乔大壮,却更有优质的个性消息,其落拓野逸的风采和楷书化的篆法改造,都影响到后来的作者。翻阅他的印谱,与后来的黄惇几乎同调,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师承借鉴,抑或撞车也难说,但从年龄看,罗明显长了一辈。
  已故的篆刻家就选了以上8人。备选的有王福厂、黄宾虹、唐醉石、韩登安、叶潞渊、方去疾、傅抱石、邓散木、罗福颐等,其实被选与正选之间,除了像齐、来、陈三人有高峰的感觉之外,其余的水准则差不多,只因我的“审美意志”作怪有了上下之别,实在委屈了他们。余下的名额就当成老先生们对后生的爱护了。
  在世篆刻家的选择也按那三条标准,不够三条的,至少要够的上两条,不以资历和影响力取人,努力争取做到艺术的公平,当然因为是我个人的选择,很难不存在局限性。今按齿序介绍说明如下。
  现年70岁的韩天衡,也算是流派印的继承者。但他比前贤略高明的是创新的意识要自觉些,明确些,因此成果也多些、大些。他对多种传统形式作出革新,而力度强弱不等。韩氏也整合出一种格调,这格调华美俏丽,有些圈内人嫌其媚世不够高级,但喜欢并理解的是大多数。韩的边款甚佳。
  林健1942年生。他的印章面目单一而清晰,特色建立在篆字造型的个性化上。将多种信息选择性地融汇成个性化的造型,再结合有创意的用刀技巧,来塑造一种能表达自家审美意趣的风格面目,是篆刻告别流派继承而独立门户的一种作派。它缘起于邓石如而成就于吴昌硕、黄牧甫和齐白石。但这种理念一度被模糊,林健是重新举起这个理念的实践者之一。因此,其个性张扬的力度要胜过韩天衡。虽然在篆字造型中,某些做作的表现损伤到审美的品位,但瑕不掩瑜。他的边款也有这样的缺失。
  陈身道1947年生。上海科学院某研究所工程师。因为他为人低调,许多道中人都感觉陌生。他以古装饰类文字作篆刻创作的支点,通过精密和夸张的变化整合,创作出一种极精工极典雅的审美图式,试图告诉人们篆刻审美的开拓有着无尽的可能性。他的边款略失老道。
  王镛以他对书法的感悟和造诣,以他敏感和强健的腕力,真正做到以刀代笔,创作出属于自家特有的篆法体系和用刀方式,创造了“粗枝大叶”式的篆刻图式。由于他篆刻量的制约和近十年的“休眠”,使人无缘看到他的深入和变化,也难免有边缘之虞。王的边款极佳。
  陈国斌在印坛普遍比较安分守成的语境中,突显着他的先锋与狂乱。陈国斌有两面,一面对秦汉古印有着深刻理解和表现能力,另一面则反叛破坏不拘成法。他先期的作品有震慑的力量,让人心服口服。他近期的创作却有胡闹之嫌。究其原因,也许他无视篆字结构应成体例的概念所致。陈的边款奇特而有看头。
  刘一闻好像也存在先期与近期的问题,他先期的作品被公认为典雅文秀的典型,篆法正奇交织既有个人独特性又有古典完美性,品位很高。而近期作品虽然个人独特的结字法依旧生动,但刀法和章法表现却有草率之嫌,原先淳和的品味掺进了别的成分,让人顿生公瑾当年之感。刘的边款甚佳。
  徐正濂印章风格建立在独特而张力十足的篆字造型,和简明率直的刀法之上,强烈独特的图式让人过目不忘。但如果对其人性情人格不甚了解,似也难亲和其印章内质之审美,反之,则可见我民族艺术在高端的层面,所呈现的图式与心性之间的契合之道。徐的边款与其印面谐调。
  崔志强的篆刻有很强的刀感视觉,线的光面与粗面结合得简单而又复杂,很能表现作者豪放和精致的性格。篆字造型取多家元素集为一体,偶觉夹生却也生面别开,是当代篆刻取某家图式结合自身特点而改造有成的典型。
  曾翔的篆刻图式强烈独特而又似曾相识,其特点不在他改造了古朱文阔边小玺这种形式,而是篆字造型老成诡异,线条刀感斩铁生动又具缥缈之质,创造出神奇的钤印效果。但此公艺心不守,见异思迁,恐怕这朵奇葩很快会转瞬即逝。
  刘彦湖想象力惊人,他能无中生有创造出让人完全意想不到,但似乎又古已有之的篆字造型。使他的篆刻明显带有现代意味的图式创造,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仍恋恋不舍保留着齐白石的影子。
  戴武也是一个篆字造型的高手,他也有无中生有的能力,不过他的手段更为隐蔽和魔幻。他的印章有很奇特的韵味:在看似完全古印面貌的遮蔽下,只有细细琢磨,才发现其中的艰涩、倔强、古奥、邋遢,原来如此生动。以至在审美上开拓出一种非主流的新境,这当然也是现代意味的图式创造。
  蔡大礼相对于戴武的“灰色”,要显得格外阳光明亮,他的造型方式虽然是常见的夸张对比等装饰性的手法,但线条却明快有力度。当代印坛有许多篆刻家用同样的手段进行创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掩没了蔡的个性,但蔡大礼依然是最稳健老成,又机巧时露的代表。
  以古玺形式作模仿和创作是近10年的风气。此中高手频出,如黑龙江的葛冰华、西安的魏杰、上海张炜羽都各自形成风格面目。而默默耕耘的江苏赵明先是以理论教学见长,继而以并不吸引眼球的古玺式创作登堂入室。赵明的结字不见习气,古茂结实并充满野生的意趣,因此他印章的品味要高于同侪,耐看耐品成为他的特点和优点。
  当代印坛对刀法的重视,一度成为篆刻创新的最大趋势,而用刀最有表现力的作者当首推朱培尔,初次看他的作品颇有震惊之感。然而他的篆字造型力度略逊。经过反复斟酌,并征求多位同人的意见,最后选了同类型的李强,李强的篆书能力比较强势。但艺术之竞争不在一日之短长,中原逐鹿目前不能预见其结果。
  由于主编会议有不成文的规定,所选作者一般止在70年之前,但当代年轻篆刻家很多,其水准不亚于年长的和已故的名家。1969年出生的徐海和莫武可以算是这一代的代表,徐海以灵动张扬见胜,莫武以古拙内敛见长,两人都能把握自身性格气质上的特点,融入艺术形式之中,使之见其印如见其人,此中信息之鲜明、浓郁、强烈和复杂是衡量他们艺术造诣的指标。此外两人结字造型都极有特色,用刀奇趣横生。
  1970年出生的尹海龙与徐海、莫武一样都受到良好的专业科班训练。相对而言,尹的技术含量要略高一些,他专取古玺字变形为自家的体系,并以极细腻又极奔放的刀法建立自己的风格面目。这种以技法为上,将技法视为终极追求的创作方式,与当代美术创作有同步的倾向。
  备选的当代高手很多,比较突出的有吴子健、古泥、张弓者、程风子、朱培尔、魏杰、谢钦铭、戴文、鞠稚儒等。
  经过忙碌而有序的选人和选作品,2009新年刚过就开始紧张的编委会审议工作。凡备选作品制作成幻灯片,打到大屏幕上让十几位主编副主编们一件件评议通过。篆刻所推荐备选作者基本都顺利通过,只有陈国斌、古泥遇到了麻烦,总主编的理由是:各门类的艺术要守住各门类所特有的表现规律,篆刻如果用了版画的表现手法,看似有了突破和创新,而实际是削弱了自身的特色。在审议会上,有人提问为什么不见李刚田的篆刻,答曰:因为名额的原因,没有特殊的批准,凡书法和篆刻两栖者只能取其一,像李刚田、黄惇因有书法入选,篆刻就只好舍去了。经过好几次审议会,  最后名单如下:
  齐白石、陈子奋、沙孟海、方介堪、来楚生、陈巨来、钱君匋、罗叔子、韩天衡、林健、陈身道、王镛、刘一闻、石开、徐正濂、崔志强、曾翔、刘彦湖、戴武、蔡大礼、赵明、李强、徐海、莫武、尹海龙。

 

(石开注:此文文责自负,不得删改,谢谢!)

 


图片

齐白石作品


图片

陈子奋作品


图片

沙孟海作品


图片

方介堪作品


图片

来楚生作品


图片

陈巨来作品


图片

钱君匋作品


图片

罗叔子作品


图片

韩天衡作品


图片

林健作品


图片

陈身道作品


图片

王镛作品


图片

刘一闻作品


图片

石开作品


图片

徐正濂作品


图片

崔志强作品


图片

曾翔作品

 


图片

刘彦湖作品


图片

戴武作品


图片

蔡大礼作品


图片

赵明作品


图片

李强作品


图片

 

徐海作品

 


图片

 

莫武作品

 


图片

 

尹海龙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