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
概述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囊经松驰的膈食管裂孔凸入胸腔的疾病。可分为三种类型:(1)滑动型:为贲门前区胃底部随膈下食管、贲门疝入胸腔,可反复疝入和退回腹腔;(2)食管旁型:只部分胃底疝入胸腔而膈下食管及贲门仍在膈下;(3)混合型:除食管贲门疝入外,部分胃底与食管并行疝入胸腔。三型中以滑动型最为常见。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食管裂孔松驰增宽;(2)腹内压力增高。食管裂孔增宽可以是先天性,但更多是由于年龄增大,膈食管膜弹力组织萎缩,食管周围韧带松驰所引起。妊娠、肥胖、大量腹水、巨大腹内肿瘤、慢性便秘及剧烈咳嗽等均可使腹腔压力增高而诱发裂孔疝。此外,食管炎症、溃疡、肿瘤浸润及手术等引起食管缩短也可以造成食管裂孔疝 临床表现1.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痛或隐痛或胀痛或紧压感,疼痛扩散范围较广,餐后30-60分钟发生,下蹲弯腰和平卧可诱发,亦有心前区痛或全胸痛,少数可呈急腹症表现。疼痛多在1小时内自行缓解,当食管旁疝发生嵌顿时,突然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呕吐及吞咽困难。 诊断依据1.胸骨后疼痛。 治疗原则1.无症状或病情轻者不需治疗。 用药原则1.对于轻症无症状患者可不用药物。 辅助检查1.凡年龄较大、肥胖或具有腹腔压力增高者,若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烧灼感、梗阻感,且在餐后或卧位、下蹲时被诱发或加剧,直立或半卧位时缓解均提示有本病的可能。 疗效评价1.治愈:有手术指征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专家提示食管裂孔疝,在40岁以下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了食管裂孔周围的支持组织的松驰,当患有慢性疾病,则更易削弱膈肌张力而使裂孔扩大。另一重要因素是腹内压力的增高,把上部胃推向松驰裂孔,导致腹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如简述所提。另外,腹部钝器外伤使腹腔压力突然升高,也能诱发本症。人到中年,对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贫血、上消化道出血、心前区疼痛要想到本病的可能而尽早GI或内镜检查。本病的内科治疗主要在于消除有利疝形成的因素和防止胃酸反流,饮食宜清淡低脂,多吃蔬菜而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宜吃得过饱,特别是晚餐,餐后不宜立即卧床,戒绝烟酒。睡眠时抬高床头以减少胃疝入胸腔和胃酸反流的机会。对同时存在有利疝形成的各种疾病应予治疗。如肥胖者应设法减轻体重,有习惯便秘应给予纠正和治疗,认真治疗慢性咳嗽等。当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1)疝囊急性嵌顿或绞窄者;(2)并发顽固性反流性食管炎,内科治疗无效,其症状严重者;(3)合并食管狭窄或反复出血者;(4)疝囊较大经常嵌顿并产生压迫症状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1)修复食管裂孔;(2)食管、贲门固定术;(3)胃固定加胃底前摺术;(4)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