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及启示——促进农村消费增长 拉动松江经济发展

 昵称4735378 2012-02-17


  当前,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拉动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就松江而言,由于投资增长缓慢,出口受阻,因此消费拉动显得尤为重要,而其中农村消费又是促进内需的主要动力,只有农民消费增长了,松江的内需才能真正拉动。分析研究我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规律,揭示影响消费结构变动的因素,一方面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我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相关研究对推出积极措施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推动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优化。

  为此,本文拟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数据作深入研究,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并就如何引导我区农村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从而有效拉动消费需求给出建议。

  一、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意愿明显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近年来,松江区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表1是1993--2008年松江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消费表,从中不难看出,自1993年以来,松江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特别是2002以后,连续7年人均收入增幅在10%左右。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首次突破了万元大关。

  与此相对应,人均消费支出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08年人均消费支出8345元,是1993年的5.03倍。如果不考虑价格变动因素,年均增幅达到11.90%,其增幅要大于同期收入的增幅。

1   1993--2008年松江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消费表

                                                                                            单位:元

年份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收入增幅%

人均消费支出

人均消费增幅%

1993

3099

/

1658

/

1994

4081

31.67

2231

34.51

1995

4784

17.23

2807

25.86

1996

4696

-1.84

3568

27.11

1997

5060

7.75

3660

2.57

1998

5377

6.26

4077

11.39

1999

5136

-4.28

4232

3.80

2000

5244

2.10

4265

0.78

2001

5624

7.25

4692

10.01

2002

6220

10.60

4915

4.75

2003

6790

9.16

5252

6.86

2004

7495

10.39

6789

29.27

2005

8521

13.69

7165

5.53

2006

9382

10.10

7018

-2.05

2007

10367

10.50

7797

11.10

2008

11590

11.80

8345

7.03

平均

 

9.48

 

11.90

          (数据来源:1994-2009年《松江统计年鉴》,下同)

  具体到七大类消费(剔除了其他支出一项),16年来占总支出比例最高的是食品支出,平均达到39.20%(见表2),其次是居住支出,为21.94%,文教娱乐支出12.31%列第三位。

2    松江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比例(%)      

年份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

保健

交通和通讯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1993

39.58

9.37

11.18

16.48

2.10

4.10

12.84

1994

39.25

9.60

21.75

11.53

3.18

3.83

8.77

1995

38.29

7.14

26.91

8.83

1.90

7.14

7.98

1996

34.90

6.49

22.85

11.12

3.12

7.70

11.86

1997

38.19

7.71

16.55

9.29

2.53

11.73

11.69

1998

44.79

5.98

12.58

9.30

5.22

6.18

14.28

1999

41.78

4.77

22.71

8.01

3.02

5.41

12.31

2000

43.63

4.62

19.53

5.18

2.72

6.61

13.88

2001

42.20

4.80

18.09

5.41

6.33

6.84

12.36

2002

40.94

4.50

19.00

6.45

8.10

8.69

10.11

2003

39.19

3.90

20.51

5.38

11.06

11.08

7.31

2004

37.09

3.76

31.34

4.35

9.59

10.62

6.48

2005

34.86

3.77

29.95

4.91

8.99

9.21

6.99

2006

37.09

4.36

24.84

5.46

10.25

10.42

6.10

2007

37.43

4.12

26.72

4.69

10.50

9.26

5.84

2008

37.95

4.01

26.53

4.77

10.38

9.35

5.86

平均

39.20

5.56

21.94

7.57

6.19

8.01

9.67

  如果仅以近5年的平均水平来看,食品支出所占比例依然最高,达到36.88%,第二、第三位分别是居住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为27.88%、9.94%,表明我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随着时代以及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农民收入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

  无论是家庭消费还是个人消费,都遵循量入为出原则:即收入增加了,消费才会相应增加,决定消费高低的主要因素还是收入的水平。而衡量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的是平均消费倾向,它是消费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也即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支出部分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一般来说,居民收入越高,平均消费倾向就越高。

  上世纪90年代初松江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不强,1993年仅为53.51%,为最近16年最低的一年,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上世纪90年代初,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在预期收入增长较慢的情况下,人们普遍将消费用在生活必需品上,而把更多的钱用作储蓄。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也有所增强,,平均消费倾向也相应开始稳步上升,2004年达到顶峰,为90.58%。16年平均水平为74.45%。我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分不开的。

   2    松江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比例(%)      

年份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

保健

交通和通讯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1993

39.58

9.37

11.18

16.48

2.10

4.10

12.84

1994

39.25

9.60

21.75

11.53

3.18

3.83

8.77

1995

38.29

7.14

26.91

8.83

1.90

7.14

7.98

1996

34.90

6.49

22.85

11.12

3.12

7.70

11.86

1997

38.19

7.71

16.55

9.29

2.53

11.73

11.69

1998

44.79

5.98

12.58

9.30

5.22

6.18

14.28

1999

41.78

4.77

22.71

8.01

3.02

5.41

12.31

2000

43.63

4.62

19.53

5.18

2.72

6.61

13.88

2001

42.20

4.80

18.09

5.41

6.33

6.84

12.36

2002

40.94

4.50

19.00

6.45

8.10

8.69

10.11

2003

39.19

3.90

20.51

5.38

11.06

11.08

7.31

2004

37.09

3.76

31.34

4.35

9.59

10.62

6.48

2005

34.86

3.77

29.95

4.91

8.99

9.21

6.99

2006

37.09

4.36

24.84

5.46

10.25

10.42

6.10

2007

37.43

4.12

26.72

4.69

10.50

9.26

5.84

2008

37.95

4.01

26.53

4.77

10.38

9.35

5.86

平均

39.20

5.56

21.94

7.57

6.19

8.01

9.67

  2、食物消费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食物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它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是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消费结构变动后提出来的,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物消费支出比例呈下降趋势。

  从表4可以看出,我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恩格尔系数由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40.34%下降到目前的38.34%,下降了2个百分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区农村居民收入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至59%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30%至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08年我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7.95%,表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富裕水平,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不断下降。

4    1993-2008年松江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表       (单位: %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恩格尔系数

39.58

39.25

38.29

34.90

38.19

44.79

41.78

43.63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恩格尔系数

42.20

40.94

39.19

35.46

34.86

37.09

37.43

37.95

  3、享受型消费支出增加。

  社会学家将人类商品服务需求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相应的产生了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其中,生存消费主要指吃、穿、住等维持简单生活必须的消费,其他都可归类为享受、发展消费。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松江区农村居民在居住(改善居住环境)、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支出比重明显增加,其中居住支出较上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增长了5.37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增长6.72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支出也增长了2.85个百分点,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享受型消费支出有增加趋势。

  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消费对GDP增长弹性测度的是GDP增长幅度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弹性大于1说明GDP增幅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波动比较敏感,消费支出每增加1%,GDP增幅就将超过1%;弹性大于0而小于1表明GDP增幅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波动不太敏感;弹性小于0则意味着消费支出增加,GDP增加值反而下降。用η表示消费对GDP增长弹性,xi表示GDP增加值,dxi表示GDP增幅,y为人均消费额,dy表示人均消费的变动额,则消费对GDP增长弹性计算公式为:

  ηi = dxi/dy*y/xi=βiy/xi

  其中βi为边际效益,由公式计算出2001-2008年松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GDP增长弹性,并取8年的平均值,列于表5.

5   2001-2008年松江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弹性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平均

弹性

1.47

3.83

4.30

1.17

4.72

-7.04

1.66

1.91

1.50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平均消费倾向越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GDP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1%,其中消费的贡献达3.8个百分点。从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2001-2008年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弹性平均达到1.50(见表5),也就是说消费每增长1%,就能拉动GDP增长1.50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三、造成松江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因素

  近些年,我区农村居民受益于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表现为生存性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日益减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但自2004年以来,尽管收入仍在不断增长,平均消费倾向却反而有下降趋势,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相当不利,也严重制约了我区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优化。

  一般来说,当收入增长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消费需求基本已经得到满足,平均消费倾向会出现减缓。然而我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依然较低,表现为尽管享受型消费支出有所增加,但比重依然不高,甚至在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比重不增反减,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是不正常的,必然有某些因素影响到了居民的即期消费。当前,制约我区农村居民进一步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即期及预期收入。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居民即期收入增幅有限,同时金融危机导致的资本市场大起大落,使得股票等金融资产严重缩水,也降低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消费意愿也随之降低。

  第二,贫富分化。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居民的收入水平开始出现分化,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广大的低收入群体只占有了少量财富。高收入者经过前期消费后,对消费的需求已经大大降低;而低收入者消费倾向虽高,但一方面收入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得这部分群体消费意愿不高,导致全体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逐步下降。

  第三,消费观念。传统上,中华民族讲究勤俭持家,消费的观念原本就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这种观念更深,在基本消费得到满足后,进一步消费的欲望相对较弱,使得我国的平均消费倾向一直以来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

  四、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分析信息,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

  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和支出存在着一条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关系,人们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实际收入,即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如果以I代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C代表消费支出,则可以建立起如下的简单模型:

  C=α+β*I+ε,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

  本文选取松江区1993-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数据,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模型参数分析

  Regression

  回归方程:C=0.812*I-374.576

  该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993,表明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确实存在着线性关系,且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F检验结果表明,在0.1显著水平下,参数都是显著的。

  在此基础上对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和可支配收入分别进行回归,得到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

7  1993-2008年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表

支出项目

β

α

拟合优度

F

食品

0.285

51.446

0.895

119.930

t=10.951

t=-2.287

衣着

0.018

124.448

0.740

39.905

t=6.317

t=6.358

居住

0.260

-542.791

0.858

84.404

t=9.187

t=-2.791

家庭设备

0.013

232.552

0.538

5.708

t=2.389

t=6.118

医疗保健

0.120

-416.859

0.915

150.007

t=12.248

t=-6.185

交通通讯

0.094

-249.737

0.865

89.776

t=9.475

t=-2.744

文教娱乐

0.018

317.049

0.465

5.652

t=3.351

t=3.466

  根据上表,各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除家庭设备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外,都在0.74以上,拟合效果较好,各模型都通过了F检验。相比较而言,家庭设备支出、文教娱乐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拟合效果较差。

  根据表5、表6的回归模型,松江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12,也就是说收入每增加1000元,就有812元被用作消费。如果将居住支出视作投资,而从消费中剔除,则松江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552.

  在各项支出中,食品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收入每增加1000元,就有285元用于食品消费。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从注重温饱向追求营养搭配转变,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对肉禽蛋奶等营养丰富的食物的消费支出大幅增加;另外,一部分农村居民开始追求饮食口味和就餐环境,使得食品服务性消费支出也有所增加。

  居住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260,仅次于食品支出,这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又一重要体现。传统上,农民住宅以自建为主,成本相对较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许多失地农民开始购买商品房,同时农村中的中高收入家庭出于改善居住质量的目的也加入到购买商品房的行列中来,使得居住支出迅速增加。

  医疗保健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达到0.12,这一方面说明农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自身健康,表现为愿意在购买药品、保健品上多投入多支出;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使得农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居高不下。

  交通通讯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094,表明农民对外部信息需求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联系开始增强,也说明农村居民开始和城镇居民一样,能够享受到现代化交通、通讯设施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文教娱乐支出(边际消费倾向0.018)、衣着支出(0.018)、家庭设备支出(0.013)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小,似乎有悖常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农村居民在自身收入水平不是很高,而预期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支出较大的情况下,对高档衣物、家庭设备等奢侈品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其次,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审美品位相对较低,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享受高雅娱乐活动的意愿不强;第三,国家积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家庭的教育支出大幅下降,也使得农村居民的文教娱乐支出相对不高。

  五、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1、要更加重视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松江区农民收入的最大来源,2008年这部分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4.60%,为此,要把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作为一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可以通过税收调整收入分配,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过于悬殊的问题,对农村家庭中的低收入群体,要适当给予补贴,减少他们对当前和未来生活的担忧,鼓励他们适度消费。

  2、保持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价格的相对稳定。食品是生活必需品,食品支出在农村家庭各项消费中所占比重最大,它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最大,决定了保持食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对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意义重大。一旦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必然会使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民中的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大大下降,从而严重影响消费结构。

  3、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扩大内需至关重要,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逐步解决居民的住房、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民计民生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振他们的消费信心,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

  4、抓住消费热点,有针对性地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三项支出的收入弹性都大于1,也即上述三类商品的需求增幅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刺激消费,就是要找准热点,对症下药。具体来说,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居民对住房、医疗保健用品、汽车、电脑等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国家应该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这些商品的成本,从而使农村居民的收入间接得到增加,刺激他们在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另外,也可以通过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农村居民积极消费,改变他们落后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促进农民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升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