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琅玕杖碧流?一声冲破楚天秋。
千重巨浪分还合,万斛明珠散复收。
红蓼滩边惊宿雁,白苹洲畔起眠鸥。
此间料得无鱼钓,收拾丝纶别下钩。

诗写得不错。一问喝起,突兀有力。次句只拈“一声冲破楚天秋”承下,那是对应巡察使的命题“渹然有声”而说的。中间二联写“巨浪分合、明珠散收、惊宿雁、起眠鸥”皆依着“有声”。结尾矫起,说虽然“有声”,动静不小,但是如果“无鱼”,对不起,本才子准备“收拾丝纶”,往“别处下钩去也”。别,指另一处,不能作“莫”解。吴鸣珂明做干请,显露了才华,却不卑不亢。这投诗问路问得精彩,还显出清骨志气,巡察使深受感动,果然举荐了吴,吴遂得以入场应试。后来,吴凭着真本事,登第做官,那是后话。

袁枚的《随园诗话》推举过翁承赞的一首小诗,值得一读。某年春暮,翁承赞见僧寺牡丹开放,俗客熙熙攘攘,争相奉迎,却无人赏识殿角的长松,觉得世情炎凉如此,写过代鸣不平的诗:

烂漫香风引贵游,高僧移步亦迟留。
可怜殿角长松色,不得王孙一举头。

首句写牡丹花开观赏盛况,次句说佛门素不动心的高僧亦为艳丽富贵的牡丹闲步迟留,可见流风之厉害;结尾不说殿角长松有多么高大,却以“不得王孙一举头”,写尽世俗之势利,也侧笔现出长松的伟岸气象。此诗章法严谨,必须细细体味,方解得诗心结撰之妙。


其实,人与物、物与物相较,近似处甚多,譬如负才不遇就颇似长松,虽然清高自是,无奈机会辗转不来,能屈居殿角,耐得住寂寞,也洵非易事。前年随好事友人去南方“观摩”一次书画拍卖活动,见那些胡乱涂抹的乱七八糟竟然抢手,拍价忽忽蹿高,一百多万下来,财大气粗的买家们居然都“相安无事”,谈笑风生;只是冷落了厅角诸多真有水平的好画,岂不气煞人也。

人生不易,怀才不遇在所难免,像吴鸣珂那样被赏拔的机遇毕竟太少,如果能像吴鸣珂那样沉得住气,冷静对待困厄,不仅须有真才实学,还得具备相当的胆魄,珍惜每一次机会,艰苦跋涉,终究会有出头之日。这就是历练。只希望百事顺遂,或钻营找关系,或使邪门歪招,一出溜进了死道,诗文作得赛李杜也无济于事了。

记住,曲折的人生旅途,时有终生难忘的风景,只要光明正大,只要尽力付出,只要不是迈腿从楼上跳下来,你就不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