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文转载]教学管理讲座七之五(区县教研室应做服务型教研室)

 一路顺风666 2012-02-20

教学管理讲座七之五(区县教研室应做服务型教研室)

[日期:2011-11-02] 来源:  作者: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钟炜 [字体:大 大 中 小]

编者按:本人对“教学管理讲座”分为七个系列:一教研组工作、二备课组工作、三教导处工作、四教科室工作、五学校管理工作、六片区联教工作、七教研部门工作,对“教学管理讲座二(备课组工作)”分为若干个专题。本文是“教学管理讲座七(教研部门工作)之五:区县教研室应做服务型教研室”。

(注:本文原稿选自“荣县教研室2006年第02号文件,修改稿已编入《荣县教研通讯》2007年第13期总第33期)

对“教学管理讲座七之五(区县教研室应做服务型教研室)”分为四个版块: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从内部机制改革做起;二是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三是创新指导方式,增强指导效果; 四是淡化行政色彩,突出服务职能

四川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改进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见》(川教发〔2004〕03号)、自贡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自教发〔2004〕65号)等文件,对教研室的职能职责及任务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区县教研室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参谋”作用。2006年1月、2月,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四川省教育厅出台了两个八条规定、自贡市教育局出台了六条规定,要求区县教研室及教研员要努力实现“有才、有为、有位”,深刻明确“有才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的道理。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区县教研室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参谋”作用,其中做服务型教研室显得尤为必要。

1、完善制度建设,从内部机制改革做起.

区县教研室从制度和机制方面要开展三项改革与创新:完善学习交流制度,实行蹲点制度,坚持求真务实.

⑴完善学习交流制度.长期以来区县教研室也有一套学习的规定和要求,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针对学习缺乏目的性、层次性,缺乏内化、缺乏讨论交流等现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交流制度.

①安排好学习时间.区县教研室每周必须安排一天时间进行集中学习;每周安排一个上午作为交流讨论的时间,由一位教研员主讲,介绍进阶段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感想;做好学习笔记,定期接受检查;区县教研室还规划每学期的学习内容.

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区县教研室还将不定期组织教研员学习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撰写的专著,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教研员的素质,促进教研员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

⑵实行蹲点制度.制定并实行教研员下校蹲点制度.

①区县教研员每周安排两天时间到基层学校蹲点.开展调查研究、听课议教、参加校本教研和培优扶差.

②区县教研员深入课堂开展工作.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区县教研室每周组织一次教研员集体行动.由区县教研室一位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到基层中小学开展调研和指导.

④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拉近区县教研员与教师、学生的距离,为教研工作开拓广阔的领域,也为区县教研员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

⑶坚持求真务实.在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和虚假浮夸,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①实现三个转变:与教师的关系由“高高在上”向平易近人、平等协商转变;工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工作方法由“蜻蜓点水”向深入细致转变.

②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将各项制度和方案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区县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参谋”的职能和作用.

2、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区县教研室要开展六项研究:研究热点、研究难点、研究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课改中的误区、研究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展行动研究.

⑴研究热点.学科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成了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热点.区县教研员要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锲而不舍的研究,经常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探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指导方式方法.

①区县教研员要协助教师设计、制定周密的学科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指导方案既要有理论依据、体现学科特点,又要有实践意义、可操作性.

②区县教研员要指点教师在教导学生活动中应体现不同的行为特点.学科实践活动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确定主题阶段,教师应吃透学情,指导学生选题并帮助他们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二是实施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活动过程和研究过程细化,教师应关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帮助和指导;三是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指导学生对活动获取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结论.

③区县教研员要提醒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避免用“讲授——接受”的方式,但对学生认识不清的问题应适时进行点拨,甚至可以开设讲座,使学生的研究更有深度、更有意义.

⑵研究难点.新课程倡导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什么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恰当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些问题是实验班教师最犯难的问题.

①区县教研员要积极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论.运用典型案例进行阐释,使教师确立正确的观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互相排斥,只有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得以实现.

②区县教研员要运用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作指导.指导教师从四个方面来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在确定、修正教学目标时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发挥主导作用;三是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发挥主导作用;四是在诊断、反馈上发挥主导作用.

⑶研究普遍关注的问题.课堂评价与教师工作息息相关,受到教师普遍关注,也是区县教研员应着力探究的问题.

①在调查过程中.区县教研员要反复学习新课程有关教学评价改革的理论,并与一线教师进行热烈的讨论和探究.

②对于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区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要达成共识:能够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课才是好课;能够让每个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最好的课.

③区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应认识到: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标准,应是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④区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评价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主要应从三个“看”来要求:一是看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和确定的教学任务解决得怎么样,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完成);二是看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是否合理;三是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⑤制定评课标准.区县教研室将协助主管部门制定新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级标准》,并把“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实施新课程教学、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的常规.

⑷研究课改中的误区.教学公开课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弊端和误区,如有的反复演练、虚假造作;有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等.区县教研员要作好调查研究,并引导教师及时走出这些误区.

①公开课有误区.广大教师和学生对虚假造作、形式主义的公开课极为反感,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功利思想、本位主义、领导的不正当干预和教研人员的越位指导等.

②如何革除公开课敝端.区县教研室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一是倡导“尚自然、崇个性、创特色”的公开课;二是改革公开课评价标准,从“真、实、新、活”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三是强调教研员对教学公开课的指导不得越俎代庖,一定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四是引导教师苦练内功,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平时的教学上,花在对每节课的揣摩和反思上,花在平时的知识储备上.这些改进措施,对基层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将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⑸研究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长期以来区县教研室一直承担学科试卷的命题工作,出现过一些极待改进的问题,区县教研室定将把好学科试卷命题这一关.

①区县教研室十分重视命题的质量.多次组织教研员就如何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失误展开讨论和磋商,负责相关学科的教研员分别到各所中小学与教师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区县教研员要严把命题质量关.教研员通过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在充分了解学情和教情基础上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提高试卷命题的质量.

③选拔一些实验班的教师负责本学科的试卷命题工作.这些教师设计的试卷不但在内容上更具适应性和针对性,而且试卷语言表达亲切、版面图文并茂,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⑹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共同合作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形式,区县教研室要将行动研究作为研究的重点.

①每位区县教研员每年至少要与基层学校的三位以上的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引导教师立足课堂、面向学生,从教学实践中去寻找问题、在反思中研究问题.

②区县教研员要帮助教师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情况,行动方案的设计(主要措施、办法),方案执行情况与实际效果分析,过程反思.

③在研究过程中,区县教研员要始终与合作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关注方案落实情况,定期到校向合作教师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④通过行动研究使区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深深体会到:研究是“指导、服务、参谋”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教研部门赖以生存的根本.

⑤注重研究的水平与实效.只有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不断提高研究的水平与效率.

3、创新指导方式,增强指导效果.

区县教研室及教研员在指导学校教师的方式上,应多创新、重效果,并做好四件事:确定重点,分类指导;改革课堂指导方式,鼓励教师自主创新;组织指导教研活动,着力体现“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特点;让一线教师也成为指导者.

⑴确定重点,分类指导.在课改过程中,区县教研室及教研员要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并始终把以下三类教师作为指导的重点.

①第一类是课改实验班的教师.他们大多数年纪轻,参与课改的的热情高、干劲足,是课改的中坚力量.对这类教师的指导:一是通过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听课改专家讲座、组织他们到其他实验区听课学习等方式,逐步培养他们实践新课程的能力;二是着重指导他们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课堂教学,鼓励他们对教学方式大胆创新,指导他们开展课题研究、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三是及时总结、推广这些地教学在梨改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使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学、课改先进工作者脱颖而出.

②第二类是被称为“弱势集体”的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或由于年龄偏大,或未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虽然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人生阅历,但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有自卑心理,面对新一轮课改感到茫然。如果不帮助他们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部分教师有可能在新一轮课改中“边缘化”。对这类教师的指导:一是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他们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指导他们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③第三类是新教师。这类教师年轻有干劲、工作热情积极性较高,但对教学工作不大熟悉、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这类教师的指导:一是大力倡导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倡导新老教师结工作对子;二是区县教研员与本学科新教师结工作对子,积极为新老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条件与支持。

⑵改革课堂指导方式,鼓励教师自主创新.区县教研室及教研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摒弃那种闭门造车、主观武断、强加于人的错误做法,要始终与平等、诚恳的态度与教师交流、磋商。

①在指导方式上。力求做到“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着重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自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②在指导的策略上。应充分尊重教师的想法和做法,留给教师自由发挥、自主创新的空间,鼓励教师上出“有自己特色”的课。

③在评课议教时。既要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又要认真听取执教者的解释和观点,力求做到多肯定、多研讨。

⑶组织指导教研活动,着力体现“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特点.以前区县组织了几百上千次的教研活动,但实际效果总不太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下而上”的教研理念、教研主题偏离教学实际、缺乏针对性,教师大多是被动参与,从而造成教研活动的高耗低效。区县教研室及教研员应及时纠正这些弊端,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①在组织指导教研活动时。应先将区县教研员在基层学校听课调研过程中收集的问题进行筛选,作为确定教研专题的依据。

②确定好教研活动的主题。在充分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区县级教研活动的主题,并提前通知参加教研的教师,要求他们先熟悉教材,拟定一份施教简案并就教研主题准备发言提纲。

③在评课议课过程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研讨氛围,引导教师人人参与讨论、各抒抒已见。

④注重对话交流。每次活动都安排执教者与听课教师进行对话交流,有意识地引发思想碰撞和观点争鸣,从而达到深入探究、共同得高的目的。

⑷让一线教师也成为指导者.指导并非教研员的专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那些优秀教师更有资格成为新课程的指导者,由他们“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

①注意发挥优秀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在各种区县级培训活动中,邀请部分骨干教师承担一些培训任务,请他们就如何钻研实验教材和课程标准、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开发课程资源等问题,做指导性报告。

②开展“骨干教师带教活动”。由区县教研员陪同骨干教师到各基层学校巡回上课并指导教学。

③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邀请一些骨干教师与区县教研员一道做指导性专题报告。

④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作用。在基层学校开展到校调研和校本教研时,充分发挥该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指导、示范作用。

4、淡化行政色彩,突出服务职能。

区县教研室要做服务型教研室,在职能发挥方面应实行三项改革:开拓常规管理新思路,改革教学常规检查新方式;改革质量监控方式,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各种服务。

⑴开拓常规管理新思路,改革教学常规检查新方式。区县教研室及教研员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常规管理上淡化行政色彩,逐步革除以往那种“约束型”的管理办法。

①淡化教案,强调设计。区县教研室对教师的教案不再作统一要求,而是要求教师把着力点放在对教学的设计、情境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上,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②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区县教研室要鼓励教师立足教情和学情,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辅导、考试等方面大胆创新,提倡教师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重组、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写出实用化、个性化的教案。

③松绑放权。区县教研室要积极协助各中小学根据课改要求,制定适合本校业务工作的常规管理办法和教师业务工作自查表,由学校和教师定期检查、自查,教研室只是在期末才进行阶段性检查。

⑵改革质量监控方式,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对教师的评价既要看教学质量,又要看教学态度,更要看师德师风,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评价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①改革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的帮助方式。对那些教学效益差、任教班级学生学习成绩长期末能得高的教师:一是把这些教师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不以一两次考试的情况武断地评价他们的教学工作;二是区县教研员与他们真诚对话,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病结,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三是对这些教师采取全程跟踪,与他们开展合作、磋商,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

②创建“教师专业成长加油站”。组织有关教师分期分批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引导他们深入学习教材和课程标准,启发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度反思,指导他们就如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展开讨论,帮助他们制定今后工作的改进方案。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把重点放在鼓励和“加油”上,即提供心理支持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⑶主动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各种服务。区县教研室和教研员都要树立服务意识,热情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服好务,并将“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作为评价区县教研室及教研员的重要指标。

①牵线搭桥,实现校际联谊。区县教研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导各校开展跨校联合教研,让中心校与中心校、示范学校与一般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区县教研员与基层学校的教师“结对子”,教研室与基层学校“结对子”,实现另一种形式的“同伴互助”。

②培优扶差。区县教研员与第一线的教师的接触中最容易发现人才,在梨改实践中教研室始终以发现、肯定、欣赏的眼光观察每一位教师,努力发现课改中的好苗子,及时向所在学校推荐,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新经验、新方法。对教学效果或专业素养较差的教师,区县教研员始终坚持不岐视、不疏远,努力发现、肯定他们工作中的闪光点,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式,尽快提高工作效率,引导他们加强学习,得高自身素质。

③与基层学校建立定点联系。为基层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献技献策,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各种学习资料,为基层学校提供各地课改的信息,向基层学校介绍其他实验区的先进教改经验。

④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坚定教师的信心,接受教师的专业咨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解决教师在教学上的困难。

  • 0
  • 顶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