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夏玉鉴定方法

 抱牛斋 2012-02-20

夏玉鉴定方法--谢东凌

以下我们根据宝丰大墓的这些遗存器物以及后来的收藏对夏玉的鉴别作一下总结,这里不能说是很全面,因为有些区域性的玉器如被称为石家河文化的,便不能包括在内。另外夏时良渚文化类的器型演变也不能全面论及。当然夏代在辽西和内蒙西玉作坊的玉制品(即原红山文化区域)全在其中。

夏代玉器有平面雕和圆雕两种,早、中期的平面雕玉制品主要是传统的戈、戚、多孔刀、璋、钺和璧等器物;而圆雕玉制品可以说是无与伦比且光灿夺目的。

夏代的圆雕玉器中兽头人身呈跪姿或蹲姿以及类似龙玦形式即——兽头与蜷曲的身体构成兽头玦都是代表氏族的图腾动物。而这些图腾动物的合体则表达了当时氏族间的关系,但这种合体是跟各氏族的地域是相对应的。这种合体动物至少代表了三种关系:1、两个或多个氏族合并或联合之意2、分支氏族与族系之间的隶属关系3、氏族不同时期的图腾关系。可以说搞不懂这种代表氏族的图腾动物的结合的意思也就不懂得如此精美的夏玉。

夏代早期的圆雕玉制品,在男人的鼻梁上划有二道短横线段,兽的眼下的口鼻部、鸟的嘴喙上也刻画几道短横线段。女性的乳房呈长圆锥状。人和兽的鼻孔、耳孔挖得十分仔细,嘴也有挖孔的,有的嘴里的牙也交待得十分清楚。这些是夏早期圆雕玉器的特点。整个夏代圆雕玉器中人物的手大都用几道刻线代替而呈爪状。

夏中期的圆雕玉器既有一目了然的人物造型;又有各种图腾动物组合成似是而非的抽象造型。此时人的鼻子、耳朵已不再掏孔而是表达形状而已,而女性的乳房则为正半圆球状。虽然在耳、鼻、口部的刻画比起早期略为简单,但在整体造型上甚至超过早期。

夏代晚期的圆雕玉器不免有粗制滥造的感觉,夏代晚期圆雕的玉制品开始衰落显得比较单薄。这时片状的动物或合体动物玉制品开始出现并成为后来历代玉器的主流。将圆雕的图腾动物转化为浮雕的平面或弧面的图腾动物给晚期的夏玉带来勃勃生机,使得夏玉并没有因为圆雕器物的衰落而呈颓势。夏末有些玉器开始有复古的倾向,这时的夏玉承袭了红山文化器型与纹饰,但又有所变化。如夏代类红山文化的器物边缘虽薄,但中间已不打洼而呈起脊的感觉。红山文化时期的勾云形器多随形造物;而夏代此类玉多呈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规则器型。而对于动物造型的片状玉器也有其特点就是在动物的局部部位如尾部、腿部、鼻部(象鼻)、角部(羊角)用阴刻线沿其边缘划下一道封闭曲线以示与主体的区别,人像则沿衣服边缘划一道线。

蝉在夏玉中地位最为特殊因为它是夏氏族的图腾动物,许多夏玉都带有蝉的印记,与蝉合体大致对等的图腾动物是凤鸟、龙玦、鹰和羊。

夏代龙的表达方法有多种,除了传承红山文化的C型龙外,还有兽头羊角、兽头鹿角和鹰嘴龙等,很多龙都有耳朵,这也是仅见于夏代的。

夏代凤鸟表达方法较简单,凤鸟主要表达为似鹦鹉的鸟,头上有一似C型龙的鬣毛的羽毛髻或头顶一戴帽的头髻。    

夏的玉龙玦与红山文化的玉龙玦相比,猪的形象已经变成猿(古人)的形象,而且眼部已变为凸眼。夏代的鹰与与红山文化鹰相比,眼部凸起并用阴刻线刻画外眼廓而红山文化时期鹰眼仅呈凸起。夏鹰的尾翼多是平行的双钩线代表羽毛,还有一种在尾翼上刻画一个大的倒三角而在其中有菱形纹或平行线条。

夏玉中一些鸟喙是在鸟头与鸟身连接的弧面上钻一个洞来表达,十分传神为夏代所独有。夏玉中一些动物的鼻子是我谓之通天鼻——即从正常鼻子位置开始一直到额头。已见到的有马、羊、骆驼等动物,这也是夏玉的独特表示方法。

夏玉上已有琢刻的文字。这些夏玉字的出现是继甲骨文后最重要的一个发现。不但在玉版片上有字,主要是在一些片状器物上加刻有字,玉器上刻字从早期的二里头墓葬里的器物就开始了,但在夏早、中期刻字的玉较少没有形成主流,而夏末的片状玉器上几乎都有刻字,似乎成为时尚。夏代文字好像有两种:一种是太昊氏与夏氏族所共用类似今天汉字的文字;另一种是鸟形文字,估计是少昊氏所用的,有时太昊氏也用之做为装饰。这两种文字是否相同以及夏字与商代甲骨文的关系待考。

      夏代器型多种多样,玉礼器如:琮、 、璜 、壁、 璇玑 。还有玉兵器如斧、戈、戚、璋、钺、刀、锏和多孔刀 。还有玉文具如印章 砚台。还有很多玉容器,形式各异,其柄以图腾动物为之或以兽腹部作为容器其它如盖罐 、鼎 、盘。做工相当精致。除了动物造型的小佩件以外,还有手镯、玉磬。手镯的样式有多种,既有琢刻图案的;也有琢刻文字的。玉磬有几种,主要是每组的片数有所不同,上面琢有文字与图案。与明清类似玉牌竟然在夏代就有了。夏代玉琮有多种样式,既有传统的与良渚文化时期玉琮相类似的也有创新的样式,可以说夏玉琮的形式空前绝后的。

夏代的一些纹饰是开后代纹饰的先河或者说是后代纹饰的始祖。如周汉所常用的卷云纹在夏代已经出现了;周、汉动物器型腿部的阴刻线(业内称为游丝描)也出现在夏玉上。夏玉还出现了回型纹及二联方回型纹。有些传世的曾被认为是周甚至是汉的器物很可能是夏代的。不仅如此,周、汉的出廓璧在夏代就有了,主体器物带有二个附耳这一后代常见形式也出现在夏代。

夏代玉器上的一些字的刻法是采用双钩法琢刻的,其凸起的字推测也是先用双钩琢刻出字型,然后再磨去双钩以外玉而形成的。此双钩技法为商代所广泛使用。

夏玉有凿击加工的痕迹,这种在新石器时代制作石器的技法熟练地应用在夏玉上使得圆雕显得非常自然,而自夏代以后,这种凿击加工方法在玉器制作上就绝迹了。

夏代阴刻兽面纹比良渚文化的要简单一些,良渚文化的那种填满回型纹之处已被简单的平行弧线所取代,仅在个别部位如鼻梁及鼻孔处刻画些椭圆封闭的类回型纹。在工艺上良渚文化的兽面纹是手工刻画成的;而夏兽面纹是用铊机加工成的。这种由良渚文化起至夏代的兽面纹在夏代后就完全消亡了。

夏代已有镶嵌玉器,这种镶嵌玉器后代很少出现,既有镶嵌绿松石的铜器;也有镶嵌绿松石的玉器,而后者加工之难度远高于前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