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腹泻组方

 鲍山居士 2012-02-21
        腹泻是宝宝最容易患的“小儿四病”之一,几乎每个宝宝都不止一次地发生过腹泻,这时很多家长为了让宝宝快点好起来,一股脑儿地给宝宝服用各种药。殊不知,宝宝体质纤弱,根本承受不起这些药物,病情根本不见好转,甚至拖至几个月不愈,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建议家长们试试邓铁涛教授的几则食疗方。

  邓铁涛教授认为,小儿腹泻常与腹痛并发,其病因大多与暑热、湿滞、伤食、虚寒损伤脾胃等致气机失调有关,临床上分为寒证与热证两种,所以饮食疗法也要区别对待。

  1.小儿寒证腹泻  小儿寒泻多是由脾胃虚寒,肾火不足,不能运化水湿,致使水湿停聚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泻下完谷不化,澄澈清冷,如鸭粪一般,气不甚臭,腹部冷软,小便清白,汗出作呕,面唇淡白或淡黄,精神疲倦,舌质淡、苔薄白。对此,可以选用以下两种食疗方:

  (1)薏米京柿粥  【材料】京柿1~2个(或柿饼一个),炒薏苡仁15~20克,旧陈皮3克。

  【制法】煲粥。  【功效】健脾行气。

  (2)苹果牛肚汤  【材料】苹果1~3个,木耳2朵,大枣2~3枚,牛草肚100~150克。

  【制法】煲汤。  【功效】健脾止疴。

  2.小儿热证腹泻  小儿热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暑湿内扰,或冬春风温,热移大肠。主要表现为:肠鸣腹痛,痛泻阵作,泻下如注或夹肠垢黏稠,便色深黄,气秽臭,唇面微红,烦躁啼哭,口渴喜冷,腹部胀满,四肢温或手心热,肛门四周发红,舌质红少津。对此可选用以下两种食疗方:

  (1)绵茵陈鱼尾汤  【材料】绵茵陈(布裹)30克,鲩鱼尾(全尾)100~150克,旧陈皮3克,蜜枣3枚。  【制法】煲汤。  【功效】清热去湿。

  (2)莱菔消滞茶  【材料】鲜莱菔秧(萝卜苗)100~150克,生薏苡仁30克。  【制法】煎水,加少许蜜糖和匀代茶服。  【功效】去湿、消滞、和胃。

  陈茂梧教授是江西都昌人,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他善于用外治法来治疗小儿腹泻。他认为外治法易为小儿接受,且效果立竿见影。其方法如下:

  1.小儿寒泻  用鹅不食草30克、老生姜15克煎水,天冷用药水洗擦手脚和臂部;天热将药水置浴盆内,令小儿坐其中,全身擦洗,以达热蒸微汗出而解。除此之外,也可用附桂理中汤〔附子、党参、炒白术、茯苓、半夏、木香(后入)各10克,肉桂3克,炮姜、炙甘草各6克〕或四逆汤〔附子(生用,先入)5~10克,干姜6~9克,炙甘草6克〕之类的汤剂来代替,用法相同。用此法可以温中散寒,化湿止热。

  2.小儿热泻  用鬼针草、凤尾草各30克煎水外用。除此之外,还可随证选用黄芩汤(黄芩27克,白芍、甘草各16克,大枣12枚)或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15克,炙甘草6克,黄芩9克,黄连9克),下利赤白或里急后重者用白头翁汤(白头15克,黄檗12克,黄连6克,秦皮12克),用法同上。用此法可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