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六中学学生SCL-90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呼和浩特26中德育课题组 庞建中
[摘要] 目的:
1、明确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水平。有效诊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或障碍的症状及特点,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推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提供依据,进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2、依据检出结果,与学生家庭环境[1]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规律性问题,正确指导家长学校工作
[关键词] 中学生 SCL-90 综合统计分析
1、测量工具
SCL-90最原始的版本是由Derogaitis,L.R.在他编制的Hopkins症状清单(HSCL 1973)的基础上,于1975年编制而成的。曾有58项题目的版本和35项题目的简本,现在普遍得到应用的是由90个自我评定项目组成的版本,所以也将此测验简称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该表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依据常规分项,我们此次测试使用十项因子分项,具体为:
(1)、躯体化因子: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肠胃道、呼吸道系统主诉不适和头痛、脊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强迫症状:该因子主要指那种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感知障碍(如“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不行”等)也在这一因子中反映。 (3)、人际关系敏感:该因子主要是反映某些个人不自在感与自卑感,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为突出。自卑感、懊丧、以及在人事关系方面明显相处不好的人,往往这一因子得高分。 (4)、抑郁因子:反映的是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忧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是代表性症状,它还以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的愿望、丧失活动力等为特征,并包括失望、悲观、与忧郁相联系的其它感知及躯体方面的问题。 该因子中有几个项目包括了死亡、自杀等概念。 (5)、焦虑因子:包括一些通常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表现与体验。一般指那些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躯体征象 (如震颤) 。那种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内容。 (6)、敌对因子:主要反映敌对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包括从厌烦、争论、摔物、直至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暴发等各个方面。 (7)、恐怖因子: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合及交通工具。此外还有反映社交恐怖的项目。 (8)、偏执因子:偏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本因子只是包括了它的一些基本内容,主要是指思维方面,如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妄想、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等。 (9)、精神病性:其中有幻想、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被插入等反映精神分裂症择定状项目,用于快速、扼要地了解病情程度。 (10)、其它:该因子是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的。 2 对象方法 2.1对象 随机抽取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六中学初中(每年级4个班)12个自然班677名学生。
表1 测试学生分布情况
2.2方法 2.2.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时间对被试者进行团体施测,受试学生依据统一指导语自填量表。
2.2.2由课题组成员先期对班级测试组织者进行培训,语言、语速、神态等尽可能统一,减少对受试学生影响因素
2.2.3发出SCL-90自评量表691份,收回有效量表677份,有效回收率97.9%。
3.结果分析 3.1 SCL—90总体筛查结果汇总
检出率数据依据为受检者个体总均分≥2。
3>因子分≥2为轻度症状,4>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状
表2 全校总体筛查结果
由表1反映出,在参加心理健康测验的677名学生当中,总检出率为8.42%,其中表现为轻度症状的52人,占7.68%,这部分学生存在各种轻微的不良心理异常反应,中度症状的有5人,占0.74%,这部分学生存在各种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和进一步确定。重度症状为零。 3.2 检出率比较 表3 男女生SCL—90因子≥2的检出率比较
3.3 中等程度学生分布比较 表4 男女生SCL—90因子≥3(达到中等及其以上程度)统计分析
根据表4数据分析得出,本次心理健康测验677名学生当中,有5人症状达到中等程度水平,其中男生为3人,女生为2人,达到严重程度的为零。在各项阳性因子上达到中等及其以上水平的见表4。
无论从总体还是因子方面分析,我校女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好于男生,只有在强迫和恐惧因子中稍高于男生,强迫因子方面高于男生的主要原因出现在不断暗示自己应该在学习成绩方面做的更好……思想负担重于男生,在恐惧因子方面的问题和女生“胆小、惧怕黑暗”等特点相吻合。
3.4 与全国常模比较分析
表5 SCL-90各因子分年级与全国常模比较 常模来自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第一期,为王极盛等人对北京市584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后建立的年级常模。
对比分析三个年级的数据我们发现,此次我校参加测试的677名学生,各项指标与常模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测试前课题组成员对于常模(北京市城区学生与我校学生之间存在的地域性差距)是否适用疑问得到积极印证,我校学生初步看整体上心理显示良好状态。
在强迫因子项中,我校初一学生标准差SD大于常模0.13个百分点,显示离散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具体分析。 表6 初一年级学生SCL-90与全国常模分性别比较
表7 初二年级学生SCL-90与全国常模分性别比较
表8 初三年级学生SCL-90与全国常模分性别比较
3.5 ≥3分出现频率前10症状统计 表9 ≥3分十大症状
表9是单项得分≥3分的人数最多的10道题,在这十道题上达到中重度症状的学生多于其它题目,集中程度较高,比较明显的反映出现阶段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内容。
4.讨论
4.1 我校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区西南部玉泉区,属老旧城区,也是城郊结合区域,75年建校以来,普通初级中学,学生来源于城区和近郊,家庭经济、文化等自然条件落后。从此次测试数据上看,我校学生各项数据均低于常模,整体上显示出比较好的状态,从学生家庭和自身以及学校方面分析,大致原因是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供讨论。
其一,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相比较,学生的学习压力较轻,同学之间的竞争不是很激烈,学习环境和氛围宽松;其二,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家长多数忙于生计,教育意识落后,精力、时间不足,投入不足,来自于家庭的压力相对较轻,可以说家庭环境比较宽松;其三,鉴于上述环境因素以及学生年龄偏小特点,导致自身竞争意识差,进取意识不强;其四,学校常年坚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开展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具有实际效果。
4.2 三个年级的十项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初一年级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两个年级,也就是说,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较初一年级学生稳定,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外在因素为主,既中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内在因素为辅,既新奇又忐忑不安等。从小学到中学,首先是环境的改变,其次是周围人的变化,其三是学习生活的不同…… 以上三大因素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这也是造成初一学生心理波动最主要的原因。当比较习惯和适应了中学的教育、管理、学科增多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和熟悉了新的环境、同学等特点之后,心理才能趋于基本稳定……从此次分析中得出,我校学生群体适应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学期以上的时间,最短也需要一个学期,本次用于分析的数据采集于2007年12月中旬,可以看出,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适应……因此,对于初一的症状检出率不能和其他两个年级等同看待,特别是因子分3>因子分≥2的项目上应该做进一步的测试或与平时行为结合进行确定,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应该从检出率中剔除,这是一个常人适应新环境过程的正常状态,不能判定其心理异常。
4.3 在总检出率中,位于前三位因子的分别是强迫18.91%、人际敏感16.40%、敌对14.77%,处于第四位的是偏执11.96%。强迫症状无论轻微还是严重,存在于中学生当中而且占首位,这个结果基本上和多数有关测试数据相同,该症状主要反映了学生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或者行为(包括一般的诸如“记忆力不行、脑子变空了”等),此项需做进一步重点分析。对于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等,我们认为从自身的或自大自负、对人苛刻、或自卑、或敌意周围环境及周边人群等特点来看,其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在人际关系上。学会交往、展示友善、谅解他人是改善现状的关键。
5 结论
5.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整体上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各项指标均低于常模数据,显示我校多年来重视学生心理工作的绩效,为今后继续加强该项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5.2 从≥3分出现频率前10症状分析,揭示了困扰学生心理问题的10个因素,对此,我们在今后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所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工作中必须更多的注入人性化因素,杜绝因不良的言语和不妥的方式方法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更多的有意识的去关注这10方面的问题。
5.3 对于具有轻微显示症状的学生将做进一步细化分析,对于显示中度症状学生结合平时师生观察,做进一步分析后提交专家认可,采取与家长沟通方式,建议家长适当时候听取专家意见是否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同时建议家长创设宽松和谐家庭环境进行调整。
5.4 依据上述数据,有针对性的选择家长培训内容,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工作,帮助家长积极创设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推进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书目
1、王极盛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第一期
2、胡胜利 《中学生SCL—90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常模的比较》
3、刘彦泽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实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学测量》
参与数据统计工作的有:
董松华 矫海静 赵佳 王晓梅 隋志芳 马宏杰 刘泽勇 杨玲燕 乔咏梅 齐双虎
常剑磊 郭丽玲 赵晶
|
|